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3.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时1)
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2)认识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并会进行晨线和昏线的判断。
(3)认识地转偏向力并掌握其的偏转规律。
(4)了解地方时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球仪和多媒体的模拟,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昼夜更替现象,会进行晨昏线的判定。
(2)通过板图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地转偏向力在生活中的影响和应用。
(3)指导学生进行演示,辅助地方时特点的讲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了解地方时的及格重要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重点难点
1.晨昏线的判读
2.自转偏向力的应用
3.地方时的计算
1.
2.
2.不透明。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昼夜更替 昼夜半球 用地球仪演示,让学生观察昼夜半球。 昼夜现象 通过提问假设,让学生了解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个:1.不发光。
3.昼夜交替现象
形成原因:自转
(问: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存在昼夜交替现象吗?存在。周期为一年。)
4.晨昏线
(晨昏线是什么形状的?圆形。因此也称为晨昏圈。)
晨昏线可分为:晨线和昏线
讲解晨昏线的定义,让学生看图进行判读。
三、地转偏向力
书p17
让学生看图,思考地转偏向力的偏转有什么规律?(提示:从左右方向来看)
介绍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
分析具体的例子对知识点加以巩固:长江南北两岸哪边的泥沙沉积多,版图进行分析。
四、地方时
1.让学生演示位于地球上不同经线上的点,太阳东升西落,位于东边的同学最早看到太阳,得到地方时的特点:
(1) 东早西晚
(2) 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
(3) 经度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学习地方时的计算
用具体的题目让学生计算之后总结出地方时的计算原则:
(1) 先求经度差:同减异加
(2) 再求时间:时间差东加异减
(3) 结果大于24,前进一天;结果为负数,后退一天
板书设计
一、昼夜更替现象
1. 昼半球和夜半球
2. 昼夜现象
成因:1.不透明2.不发光
3. 昼夜交替现象
成因:自转
4. 晨昏线:
晨线和昏线的判断
二、地转偏向力
1. 定义
2. 偏转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3. 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三、地方时
1. 东早西晚
2. 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3. 经度相隔15°,时间相差1小时
经度相隔1°,时间相差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