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知素描三大面、五调子和素描关系,并利用明暗色调 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掌握素描绘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分析、讨论中熟知素描关系,提高学生对事物 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增强他们的创作欲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加深对艺术的认知,加 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掌握素描绘画的 方法。
【难点】
学会分析素描关系。 三、教学用具
素描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教师分别播放两组鹅卵石的线描与素描图片,引导学生 观察,并提问:喜欢哪一组绘画方式?为什么?
素描绘画形式的鹅卵石,能够带给我们逼真、立体的感 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这一课, 看看如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体积感?
顺势引出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活动二:直观感知
L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个小实验:首先拿出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观看这是一个只具有长和宽的二维平面,接着将纸 卷起,在右侧打了一束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除了纸张 变为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立体外,你还看到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色调发生变化,光线照射在物体 上会形成明暗对比。物体自身颜色深浅也能产生明暗对比。
2.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三大面,并提出问题:怎样区 分三大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同一光线下,受光的面会比较 亮,就把它叫做亮面。背光的面由于受不到光照比较暗,就 把它叫做暗面。平行于光线的面介于亮暗之间,就叫做灰面。 这就是常说的三大面。
活动三:具体分析
1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说出光源方向及物体的三大面的位
置,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说明:如果对三大面细分可以分成 哪五调子?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立体感产生的原因:
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亮、灰、暗;五调子:亮、 灰、暗、明暗交界线、反光。)
2 .教师讲解:光线的照射加之本身的结构和质地,使世 间万物产生极其生动有趣又迥然各异的明暗效果。紧接着播 放以下两幅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两幅作品的表现手法有什 么不同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质感不一样,左边都是石膏 几何体,表现出的效果差别不大,右边是生活物品,质感更 丰富,物体质感的不同在同一光线下明暗效果也不同。画面 突出三大面、五调子,可使物体呈现立体感,偏于写实、逼 真。
3 .教师播放一组素描关系明确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它 的素描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明暗程度,同一光线同一角 度固有色的深浅。素描不仅是造型基础训练的重要手段,在 美术创造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作品丰富的色彩, 我们可以看到严谨的素描关系。
4 .教师选取一些碎片随意堆放在一起,运用三大面、五
调子的关系,示范如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总结以下绘画步 骤:
a.勾出轮廓外形,完成平面形象组合。 b.确定三大面、五调子。 C .调整明暗,表现立体。 活动四:拓展阶段 L课堂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应用本课所学的明暗关系与表现立体的 知识,任意选择一件感兴趣的简单物体进行描绘,尽量表现 它的立体感。
2 .展示讲评
交流想法,师生共同评述赏析作品的优缺点,总结出存 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评价方式以学生自 评与教师总结评价为主。
3 .布置课后作业:
课下收集更多素描作品,分析它的素描关系。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