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抡•综迷
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研究综述
□李洁
摘要:从目前研究的成果来看,“回声拷贝结构”其实是从话轮衔接的角度对“X就X”格式的研究。本文对“回声 拷贝结构”研究对象的范围、结构内的“回声”成分、“X就X”的格式义、结构的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 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回声拷贝结构
“X就X”格式回声
“回声拷贝结构”最早由工灿龙(2002)提出,之后 陆续冇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是,他们在“回声拷贝 结构”的研究对象,“回声拷贝结构”的语义、功能等方 而,观点并不•致。木文对已冇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 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回声拷贝结构”的界定 (•)关十“回声”
呂叔湘( 1942)在谈到问句的应用吋,提出“复问” 的说法,吕叔湘( 1985)又提出了“回声问”的说法。邵 敬敏( 1996)对“回声问”的形式特点和语用特征进行了 分析。Quirk et al( 1985)提出“回声iS语”,并指出 “回声iS语”是对前•个说iS人的iS语进行全部或部分重
复的iS语。工灿龙(2002)指出,“回声(echoing)”是 指语言交际中,后续iS语对先述iS语中的某个成分的“同 声回应”。工长武(2014)提出,“回声结构”是“回声 iS语”中的•类特殊形式,并认为只要说iS人重复前•说 iS人的全部或部分iS语并使用•定的语言标记形式,就是 “回声结构”。
(二)关十“回声拷贝结构”
“回声拷贝结构”最早是由工灿龙(2002)提出的, 他认为:“‘回声拷贝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种常见但又 比较特殊的句了形式,是‘回声’和‘拷贝’两种手段共 同作用的产物。”“ ‘拷贝(copying)’,是指将某个语 言成分‘复制’到同•句了中的另•个句法位置。”
英语教师凭借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所得出的结论,如果 再通过计算机语咅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和验证,其结论能够 更加令人信服。
[4] 顾亮.吴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及教学对策[J].吉林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12,( 8 ):134-135.
[5] 莫铮宜.宁波方言对英语重音习得的负迁移及对策研究[J].宁波 工程学院学报,2012,( 1 ):102-106.
参考文献:
[1]顾琰,谢丽茜.基于语音库的吴方言地区中学生英语音段特点研
究[C].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 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2008.[2]
[6] 施莹弘.方言对英语重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J].语文学刊, 2008,( 23 ):151-153.
[7] 胡琦蓉.吴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及应对策略[J].湖北广播电 视大学学报,2009,(3):119-120.
张玲,江洁,陆亚玲等.试析浙方言对二语习得者语音学习的[8]法影小鹰.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音段音位习得的负迁移研究[J].湖
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 ( 4 ):133-138.
响[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 3 ) 355-359.[3]
鲍春妹.吴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对策[A].第八届中国语
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
16
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2008.
(叶蓓蕾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0097 )
2016. 11
理抡•综迷
吴春相、田洁(2009)提出“回声拷贝式”的说法, 他们认为“回声拷贝式”是•种主观化和交互主观化融合 的特殊修辞构式。陈赵赟(2009)指出,回声拷贝式“A 就A”中的直接或间接地从现行句中提取,“就”前 后两个成分完全同形,同形的成分之间在语义上也是同- 的。工长武(2015)从会iS角度指出,“X就X”属十引述 回应格式。
二、
“回声拷贝结构”的研究对象
分;2.截取式:从先行iS语中截取部分内容;3.提炼式:现行iS语未显性出现,“A”对现行iS语的含义进行提炼。这三种分类,尽管说法不太•致,实质与工灿龙对“回 声”成分选取方式的分类是•样的。
(二) 句法特征
工灿龙(2002)认为,“A就A”格式中的“回声”成 分通常是词或短语,词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短语 主要是偏正、述宾、述补、数最、介词等短语形式。并特 別指出两点:1.充当“回声”成分的动词可以后附吋体标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回声拷贝结构”的研 究,实际上都是对“X就X”格式的研究,但都冇所界定。
吴春相、田洁(2009)认为,“A就A”格式中不属十 回声拷贝式的情况冇三类。第•类:左“A”前可不出现相 关的动词,且原义不变,但却导致左“A”与右“A”形式 不再•致;第二类:只冇右“A”带补语的形式,不是回声 拷贝式;第三类:“A就A”中“就”可替换为“就是”或 “是”的格式,不是回声拷贝式。
陈赵赟(2009)指出,冇八类“A就A”格式不属十 回声拷贝式的研究范围。第•类是“VA就A”;第二类是 “A就A在……”;第三类是“A就AX”;第四类是“-A就 A”;第五类是“VA的就A”;第六类是“A就A,不A就不 A”;第七类是“不A就不A,A就……”;第八类是“A就 (是)A”。
田洁(2010)界定出七种“A就A”形式不属十“回 声拷贝结构”。第•类:整个格式“A就A”前可以补出相 关的动词,且原义不变,但却导致左“A”与右“A”形式 不再•致;第二类:“A就A”中的“就”可以替换为“就 是”或“是”的格式;第三类:“A就A”中的“就”可以 替换为“便”的格式;第四类:左“A”后带冇补语;第五 类:右“A”前冇状语;第六类:右“A”带冇补语;第七 类:右“A”带冇宾语。
工长武(2014)认为,“X就X”格式属十“回声结 构”,另外他还提到了 “X是X”“X倒X”格式。尽管工长 武在文中没冇明确说明它们也是“回声拷贝格式”,但是 通过他的举例分析,这些格式中既冇“回声”,也冇“拷 贝”,应该和“X就X” -样,是“回声拷贝式”。
三、 结构中的“回声”成分 (-)选取方式
工灿龙(2002)认为“回声”成分冇三种选择方式:1.直引式:直接引用先述iS语中的某个语言单位;2.截取 式:截取先述iS语中两个木不直接组合的词语,组成•个 语言单位;3.转换式:用与先述iS语中某个语言单位表义 相同的另•个表达形式作“回声”成分。
陈赵赟(2009)提出,从篇章来看,“回声”成分冇 三种提取方式:1.全选式:从现行iS语中选中完整结构部
记“了”“着”“过”;2.“回声”成分也可以为动词的 重叠形式。
陈赵赟(2009)提出,在回声拷贝式“A就A”格式 中,“A”可以是语素、词、短语。词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也可以为“动词重叠式”“动词+着”“动词+ 了”“动词+过”;短语形式冇数最短语、主 谓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定中短语、状中短语、“的”字短语、连谓短语、介词短语。
田洁(2010)认为,在回声拷贝式“A就A”格式中,“A”可以为形容词、光杆动词,或者是动词重叠形式,动 词与动态助词、状语、宾语、补语等组合的形式。
工长武(2015)从历吋的角度发现“X就X”格式中的 “X”,在淸代及民围吋期,主要以谓词性成分为主,后来 体词性成分也能进入;淸代及民围吋期,“X在”词和短语 是主要形式,后来语素和句了也可以出现。他认为“X”句 法性质的改变,是由格式主观性越来越强造成的。
(三) 语义特点
吴春相、田洁(2009)依据对人的损益(包括物质和 精神)情况,把“回声”成分“A”分为增益、减损和中性 三类。再进•步分类,分成“A就A”主语的增益或受损与 “A就A”宾语的增益或受损。“A”为中性成分吋,如果主 语是说iS双方,同样也表现为对某范围的增益或减损。
田洁(2010)认为,“回声”成分为光杆动词吋,具 冇[+述人][+自主][+可控]的语义特征,非自主动词进入 “A就A”格式,语境会赋予动词[+自主][+可控]义。非自 主动词如果不能以光杆形式进入“A就A”格式中,那么,如果“A”为形容词,应该是消极义的形容词,是否冇消极 义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田洁(2009)指出,回声拷贝式“A就A”格式中,当 “A”是形容词吋,“A”是在语境中表现为消极意义的性 质形容词。
工长武(2015)根据交谈相关方的利益受损情况,将“回声”成分“X”分成四类:•是引述的事件或者判断的存在或发生会令说iS人利益受损;二是引述的事件或判断的存在或发牛 1会令前•说话人利益受损;三是引述的事件~ 17
srsT\"
2016. 11
理论•综迷
或判断的存在或发生会令说is人和前•说is人利益受损; 四是引述的事件或判断的存在或发生会令交谈双方以外的 人利益受损。
四、 回声拷贝结构“X就X”的格式义
吴春相、田洁(2009)认为,回声拷贝式“A就A” 格式的整体意义是“慨允”义。“慨”是“大度、慷慨” 义,“允”是“接受、允诺”义。
陈赵赟(2009)将回声拷贝式“A就A”的格式义分 成“将然式”和“既然式”两种。“将然式”又冇两种含 龙(2002)对“回声拷贝结构”下的定义,它们也应该是 “回声拷贝结构”。
2.“A就A”格式未必-定就是“回声拷贝式”。“A 就A”格式冇吋仅是-个“拷贝”结构,并没冇“回声”。 如:你刚才走就走了,反正也没人看见。所以,不能认为 只要是“A就A”格式,就-定是“回声拷贝式”。
(二)对“回声拷贝结构”的界定,依据结构形式还 是结构的语义
工灿龙( 2002)、工长武(2015)都只对“X就X” 义:1.你要我“A”,我就“A”;2.他/你要“A”,就 让他/你“A”。“既然式”也冇两类:1.既然他(她、 它)“A”,就让他(她、它)A算了; 2.既然別人认为我 “A”,我就 “A”。
田洁(2010)认为,“A就A”格式是-个构式,整个 构式表达的是“宽容”义。
工长武(2015)从“X就X”格式中前“X”部分和后 “X”部分的关系入手将引述回应格式“X就X”的某木语 义概括为“肯定认同”。又从语用角度,分成表达主动接 受和被动忍受两种事理立场。
五、
“回声拷贝结构”的功能
工灿龙(2002)认为,“对先述丨话语所表示的事件或 事件涉及的人、物的某种主观评价和认定”,是“回声拷 贝结构”在篇章中的某木功能。并根据“回声拷贝结构” 出现的语体环境将其篇章功能分为两种类型:应对型评定 和描写型评定。
吴春相、田洁(2009)认为,回声拷贝式“A就A”格 式体现了交际双方的主观性,是主观化和交互主观化的融合形式。
陈赵赟(2009)提出回声拷贝式“A就A”的篇章核心 功能是:对先述iS语中显性或隐性信息做出回应,对信息 作单纯地承认。
田洁(2010)认为,“A就A”格式属十典型的应答句 式,出现在影响“而了”的语境中。
工长武(2015)认为,引述回应格式“X就X”的主要 iS语功能在十表达不同的立场。“X”引述的事件或判断, 可能对言者不利,可能对前-说iS人不利,也可能对言谈之 外的第三者不利,但为了交际的和谐,采取认同的态度。
六、 研究中的不足
目前对“回声拷贝结构”的研究存在着-些不足,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
(-)“回声拷贝结构”并不等同十“A就A”格式1.“回声拷贝结构”并不只是“A就A” -种格式。 “A是A”“A倒(是)A”“A也A”“A就是A”等格式,也
1I 8s b
可以既引述先行话语中的成分,又冇拷贝成分。按照工灿
2016. 11
格式进行了分析,并未对“X就X”格式的具体类型进行界 定。吴春相、田洁(2009)界定了三种类型的“X就X”格 式不是“回声拷贝式”,陈赵赟(2009)排除八类“X就 X”格式不属十“回声拷贝式”,田洁(2010)提出了七种 类型的“X就X”格式不属十“回声拷贝式”。但是对被排 除的格式,是因为格式义不是“容忍义”,还是形式结构 冇异,未作明确说明。
从iS语分析和语篇功能的角度切入,对“A就A”格 式进行分析和论证,具冇重要的学术价值,这是毋庸置疑 的。但是,将“回声拷贝结构”笼统地等同十“A就A”格 式,对“A就A”格式内部并没冇按照-个统-标准来分 类、界定,说明研究尚冇欠缺。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414.[2]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10-211.
[3] 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J].中国语文,1985,(4).[4] 王灿龙.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分析[J].汉语学习,2002,
(6).
[5] 吴春相,田洁.回声拷贝式的“慨允义”和修辞动因J].修辞学
习,2009,(3).
[6] 陈赵赞.回声拷贝式“A就A”在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考察[D].杭
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上海外
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 王长武.引述回应格式“X就X”论析J].大学学报(哲
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9] Quirk 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e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Group LTD, 1985:835.
(李洁浙江绍兴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312Q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