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在腰椎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作用

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在腰椎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作用

来源:叨叨游戏网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140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 第 6 卷第 96 期2019 Vol.6 No.96

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在腰椎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作用

唐 莉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十病区骨科,江苏 苏州 215500)

【摘要】目的 评价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在腰椎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患者为调查研究中心,从中抽选出6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33例(早期功能锻炼),评价比较两组VAS评分、生活质量以及JOA评分。结果 相比护理前,护理后的数据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的VAS分值低于对照组,其JOA分值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P<0.05。结论 针对腰椎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行早期功能锻炼能促进其腰椎功能得到良好提升,同时还能进一步减轻其身体疼痛感,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早期功能锻炼;腰椎手术;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96.140.02

腰椎手术接收的患者疾病类型主要以腰椎处发生骨折或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其手术难度大,术后恢复慢,若在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极大提升其治疗效果。早期功能锻炼多用于手术治疗后,因为手术后患者的生理自理能力差,要想尽早康复出院,必须积极参与运动锻炼才能有效确保患者术后的腰椎功能得到良好恢复[1]。下文将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前来就诊治疗的腰椎手术患者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分析功能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及护理意义。

臀部抬高进行五点支撑法练习,然后再练习三点支撑法,去除双肘的力量支撑练习,全身以拱桥的形式来逐渐恢复其腰背肌功能,术后一周搀扶患者下床活动,并在患者身体练习结束后可搓揉其腰眼来舒缓身体的酸胀感,最后在患者腰椎功能基本恢复后可练习抱膝运动,改善腰椎的柔韧性[3]。

1.3 观察指标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作为患者生活能力的测评工具,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强;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疼痛程度的评价工具表,0~10分为评价标准,分值越高疼痛感越轻;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表(JOA)评价其腰椎功能情况,分值越低,功能障碍性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用版本为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选调查区间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以本院接受腰椎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为调查主体,以随机数字分配法为分组原则,对照组33例,男女比19:14,年龄45~77岁,平均(61.22±3.84)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滑脱5例,腰椎管狭窄11例,其他7例,手术时间48~150 min,均值(100.21±21.22)min;观察组33例,男女比:20:13例,年龄46~78岁,平均(62.38±3.96)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腰椎滑脱6例,腰椎管狭窄12例,其他4例,手术时间50~160 min,均值(103.77±21.58)min。临床资料无区别性差异,P>0.05。

纳排标准:手术患者的年龄>40岁,符合手术指征,其沟通、意识良好;排除先天性腰椎障碍者、身体残疾者、脏器功能衰竭者等。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在术后给予患者镇痛剂,定时协助其翻身,在拔除引流管后可帮助其更换体位,于术后3 d开始练习抬臀、抬腿、摆臂、按摩肌肉、脚踝运动等,在术后两周辅助患者下床活动,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基础干预指导,促使其得到良好恢复。

观察组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具体实施的护理方案为:在各部位定点训练前,首先要依据术后时间顺序加强各部位连续,待意识恢复后尽早实施四肢肌肉练习,练习踝关节、膝关节功能以及足趾活动,术后2 d开始练习膝关节内收外展,并坚持练习抬腿运动,术后3 d可在足处放一个软绵被,鼓励患者蹬腿用力练习等[2]。在腿部功能和上肢功能得到恢复后,增加腰背肌功能锻炼,主要指导患者腰部用力直挺,以头部、双肘和双足为用力支点,使得腰

2 结 果

2.1 SF-36分值对比

观察组的各个生活能力分值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SF-36评分对比(x±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

n3333--健康状态

心理状态

物质生活

运动功能

90.22±5.3392.38±5.7491.34±5.21.88±5.6985.33±4.5387.44±4.6685.72±4.86.88±4.774.01590.0002

3.83830.0003

4.48610.0000

3.86840.0003

2.2 VAS和JOA评分对比

护理前各评分指标相比无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VAS分值比对照组低,其JOA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P<0.05,详见表2。

表2 VAS和JOA评分对比(x±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

n3333--V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JOA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5.02±2.712.87±0.5217.55±3.8823.26±5.265.11±2.683.52±0.7517.24±3.9520.19±4.190.13560.25

4.09140.0001

0.32160.7488

2.62250.0109(下转162页)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162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 第 6 卷第 96 期2019 Vol.6 No.96

3 讨 论

肺结节通常指直径不超过3 cm的肺内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按照数量分类分为孤立性和多发性;按照病灶大小分分为微小结节(直径<5 mm),小结节(直径5~10 mm),结节(直径10~30 mm);按照密度分分为磨玻璃结节、亚实性结节、实性结节。早期发现肺结节病灶是早期肺癌诊断的重要所在,要想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就必须尽早发现、诊断并接受治疗。螺旋CT对肺内结节病灶的边缘、位置、轮廓以及形态的诊断有着较高的精准度。通过肺结节诊断,能十分清晰地了解并掌握其形态学特点,这对于肿瘤鉴别、临床分期、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然而从辐射剂量上看,常规胸部CT辐射剂量大概为X线胸片的百倍,同时重复检查的话必然会造成患者体内累积大量辐射剂量,所以对其辐射剂量实施管控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Naidich等早在1990年就对外谈及了基于其他参数不发生改动之上,降低管电流放射剂量的低剂量CT扫描,其也证实了低剂量情况下仍可显示肺的正常和病理特征,胸部低剂量CT能令患者受到的X线照射剂量减少至少百分之八十[3]。同时,低剂量CT扫描能有效减少对探测器以及X线管的损耗,使CT运营成本大幅减少。现阶段,多层螺旋CT扫描的使用率不断提高,研究肺结节螺旋CT低剂量

扫描有着较高的实践价值,其影响深远。有报道指出[4],采用低辐射计量实施胸部扫描基本不会影响到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且其对于成像的密度分辨率的影响较为轻微,在图像质量与肺结节检出量上二者的相差不大。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CT扫描对发现肺结节病灶较常规剂量CT扫描无显著差异性(P>0.05);低剂量CT的图像质量较常规CT稍差(P<0.05)。

综上所述,低剂量CT扫描技术对肺结节的筛查较常规计量CT非常接近,但图像质量稍差。低剂量CT特别适用于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普查、肺癌筛查,同时也适用于短期内多次复查及需要长年随诊观察的病人,对于有肺结节的病人可以穿插常规计量CT检查。

参考文献

[1] 肖 琼,胡贵锋,熊淑红.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

鉴别诊断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1):4421-4422.[2] 王志平,周 海,徐 冰.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

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39-40.

[3] 谭棠基,何 发,赵 意,等.孤立性肺微小结节的诊治分析[J].广东

医学,2013,34(9):14131415.

[4] 李 升,邵国良.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鉴别诊

断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4):2823-2825.

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132页)

痛护理及饮食指导等,缓解患者术后负面情绪,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排便、排尿,从而提升患者对肛肠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肛肠外科术后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排便、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晓美,黄 芳.关于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术后排尿排便的

影响分析[J].智慧健康,2019,5(16):162-163.

[2] 辛 颖.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术后排便排尿的影响[J].中国

医药指南,2019,17(07):237-238.

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140页)

3 讨 论

腰椎疾病大多需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方式能纠正其腰椎畸形症状、肢体麻木及疼痛表现,但是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时间长,其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限,同时患者还需忍受不同程度的疼痛,导致其临床愈合康复效果不理想,甚至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为此及早落实功能锻炼,改善腰椎功能的恢复对患者康复有极大帮助。

早期功能锻炼是依据术后时间的发展,及早鼓励参与身体功能锻炼,通过各关节及腰椎部分的锻炼能重新恢复患者腰脊柱的柔韧性和稳定性,保证其脊柱骨骼功能得到良好提升[4]。早期功能锻炼越早越好,它能防止组织肌肉粘连,通过四肢、各关节等的训练更能提升其身体的活动力,促使腰腹肌功能得到最佳康复状态[5]。如本实验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其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差异大。

综合上述,在腰椎手术治疗后采取早期功能锻炼能进

一步提升其腰椎功能,减轻腰腹肌的疼痛,保证患者及早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钟可琪,冯 岚,宋山山,等.前置化功能锻炼指导对腰椎术

后患者锻炼依从性和准确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9):3761-37.

[2] 刘理迪,刘 艳,王丽丽.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

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9):1819-1821.[3] 许国萍,余群飞,马姚静.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腰椎间盘突出

症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案的改进与成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8):1384-1388.

[4] 桂 萍,赵 艾.个性化护理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运动功能恢

复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的观察[J].贵州医药,2018,42(5):124-126.[5] 马 兰,陈 芳,冯 玲,等.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微创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368-371.

本文编辑:吴 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