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明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三)

明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三)

来源:叨叨游戏网


明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三)

三、宣德时期龙纹 青花龙纹天球瓶,还有蓝地白龙者,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日本山纪念馆〈图42〉、土耳其托普卡比宫都有收藏〈图43〉。龙的特征与白地蓝花天球瓶基本相同。龙的细部特征用刻划方法表现。

青花龙纹梅瓶,龙头尾同向,作转身状,闭口,有长短须,露齿,眉横立,五爪龙,甲尖利,肘毛多而长,一爪伸于头上,鳞片以留白的方法处理。其它空间缀以云朵,肩部饰兽首图案〈图44〉。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夔龙纹梅瓶,龙独角,四爪,气魄宏大;出土的鲜红釉梅瓶,瓶体矮胖,瓶身环刻火珠五爪龙纹一条。

青花龙纹绶带耳葫芦扁瓶, 龙纹特征与常见的宣德时期龙纹相似,为上冲的发略有差异,发分两绺上飘〈图45〉。

青花龙纹罐,见于《天民楼藏瓷》。龙张口,吐舌,下有须,眼眉立起,发上冲,双角,背及身体四分之三处有鳍,花草形尾。扑动双翼,在海上云间飞舞〈图46〉。

青花夔龙纹罐,故宫博物院藏瓷。罐腹部饰夔龙一条,龙口大张,吐舌,上颚高而翘起,上有三根稀发,下有短须,前爪有肘毛,身细长,卷枝形尾〈图47〉。景德镇御窑厂出土青花夔龙纹盖罐,龙独角,四爪,下鹗胡须长,口衔灵芝,龙纹与出土的梅瓶龙纹具有同样的气势。

青花龙纹僧帽壶,传世与出土均有。壶颈饰穿花龙,腹部上绘如意形云头间折枝花卉,下环绕藏文吉祥经语。

青花龙莲纹尊,故宫博物院藏瓷。尊颈、足饰海水纹,腹部主题纹饰为莲池龙纹。龙隐现于莲池中,闭口,回首,五爪,肘毛多根〈图48〉。类似器形还有蓝地白龙纹尊,龙三爪,有翼〈图49〉。台北故宫博物院亦收藏一件龙纹尊,比北京故宫一件略小,颈部饰龙纹〈图50〉。

青花龙纹砚滴,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砚滴流口与柄为螭龙前部,螭尾绘于器身两侧,作卷草式〈图51〉。

青花龙纹鸟食罐,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罐以蓝色为地,凸印白螭龙一条,龙有角,长发后飘,三爪〈图52〉。

综上所述,宣德时期龙纹装饰比较普遍,总结其特征为:

龙头部特征

宣德时期龙的头呈扁长状,有张口、闭口之分,张口者上颚长,吐舌。双目圆睁,有眉一根或多根,多呈立式,有长短须,须飘动,有的须一边卷起,发上冲者多,亦有后飘者,有双角,似鹿角。

肢体特征

龙身一般身粗尾细,有尖形、鱼形、如意形、花草形尾。背有鳍,身都绘鳞片,空间较大的器形龙体粗壮,鳞片采用留白的方法处理。所有鳞片为一片一片所绘。以线条表现的鳞片再涂以淡淡的蓝色。有的还以深浅色表现龙的阴阳向背。龙有三爪、五爪,扁瓶、天球瓶、葫芦形扁瓶、罐多绘三爪龙,多数器形,特别是有款识的器物则绘五爪龙,五爪

龙纹瓷器约占宣德时期龙纹瓷器的三分之二强。龙爪一般有尖利的趾甲。龙肘有毛,作飘动状,有多根同向飘动,有中间数根飘动,两边向外上卷的,也有向一边上卷的。

形态特征

宣德时期龙纹瓷器,龙的形态多样,常见行走状,头尾异向,即头前尾后;回首龙,头尾同向;立龙,头上尾下,四肢作舞动状;降龙,头下尾上;更有些表现腾越舞动的龙身体翻转、绕环、肢体相交。

辅助纹饰

作为龙纹的辅助纹饰主要有云纹、如意云头纹、海水、火珠、花卉纹、莲池、兽首、莲瓣等,有云龙组合、云龙火珠组合、云火珠海水龙组合、龙莲瓣如意云头组合、龙海水兽首龙组合、莲池龙组合、龙花卉组合等等,其中以云龙、海水龙组合最多。

总的来看,明初时期,特别是永乐、宣德时期龙纹形象威武凶猛,造型形象生动,气势恢弘,绘画技法较高,细部刻划较精细,奠定了明清两代龙纹的基本式样,与清代龙纹相比,明初的龙纹更显浑厚、生动,是明清两代龙纹瓷器的典范。

图46 图52 图49 图47 图50 图42 图48 图43 图45 图44 图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