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5章 逃难到苗寨

第5章 逃难到苗寨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5章 逃难到苗寨

日军两次侵入牟青居住的城市。

1942~1947年牟青在B市跟叔婶上学读书期间,时常遭受日军疯狂的空袭。那时每隔几天,就有空袭,婶婶就拉着他和叔弟(叔婶的儿子,以后他上了工业科学校并成为了一位工程师)经常跑日本飞机的警报,躲避到城外的岩洞里,婶婶为此操透了心!

那时发布敌机警报除了鸣警笛以外,还在城中高山顶的高杆上,升起灯笼(全市都可以看得到):升一只黑灯笼是预备警报,升两只黑灯笼是警报,两只黑灯笼降下来是紧急警报(敌机快要到来了!),等待升出绿色灯笼才是解除警报。

1944年,鬼子进城以后,烧杀虏掠,更是无恶不作,全市超过2000座房屋建筑除了个别的以外全部被烧毁,所剩无几,到处是残檐断壁,原来好好的一座城市变成了废墟。

为了躲避日寇的铁蹄,叔婶带着牟青和叔弟四处逃难。

起初,他们通过水路,坐船到山区,躲进一个岩洞里。岩洞很大,难民们可以在里面铺床、烧火、做饭,饮用岩石流下的水。但是躲藏在这个洞里安全吗?日本鬼子会找到这里来吗?牟青那时虽然只有11岁,他心里就会不断地发问。有人说待鬼子要来时,就用石头把洞口封起来,里面有,鬼子也进不来。但是牟青他不相信,认为一旦鬼子来了,就一定会打破洞门,里面的人就很难逃走。后来听说,有的地方躲避在山洞里的人,被汉奸带着鬼子来用火烧烟攻,逼迫人们走出洞来惨遭杀害。但有一些勇敢的人,自发的晚上去摸鬼子的,用来打鬼子,比起愚昧躲进岩洞的做法牟青很敬佩这些打鬼子的人。如果那里有一支象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扬带领的抗日组织,日本鬼子就不会这样疯狂了。

因为感觉岩洞不安全,后来他家就转避到一个偏僻的苗寨。那是一个有数十家人、山清水秀的寨子 —— “都景寨”,寨民大都以农林为业。寨子的前面流过一条清水河,山后是林子,寨里有一间小学,用汉语教书,但上学的儿童不多,那时侯当地的女孩不上学读书,有钱人家的男孩多数是到外地去上学。经亲友介绍,他们入住李姓的苗家,寨民对待他们的到来很亲善。

主家是一座两层木结构的瓦房,房主兄弟俩分别称为达相与达成,达相的大女儿比牟青大几岁,叫她姐姐,小女儿比他小几岁,达成叔有一个小儿子叫做“呢弟”,他与叔弟时常和他们在一起玩陀螺或扑捉小鸟。户主将他们安排住在楼上,有一房一堂,堂中有一张方桌,他和叔弟用来做课桌,叔叔每天都督促他兄弟俩读书写字。

逃难到这个苗寨的还有B市的一家医院及其职工们,医院带有少数药品(西药),婶婶有时也到医院看病取药,但是寨民很少看医吃药,而是请道公来“除病消灾”。

寨里人的生活很简朴,吃的是红米饭或红米+木薯做的饭,蔬菜各家自种自用,好菜有冬笋(竹笋)和香菇,把坛子淹的肥猪肉作油做菜,只有赶集的日子(去到10里外的集市)才能买到新鲜猪肉吃用。寨里除了可以通过熟人买到竹笋和香菇以外,没有其他食品销售,小孩的零食更是没有。

那里满山遍野是竹林,烧的是竹枝、干竹和山柴。他和叔弟也跟随姐姐们上山砍柴取竹笋。当地的山规民约规定,砍柴只许可取老的或干死了的竹子,不得砍青竹,只能挖取(地下)少量冬笋,禁止采取出土后的春笋。

进山打柴的日子非常有趣。山林里全是南竹,从山下往山上看,棵棵竹竿冲云宵,自山上往山凹瞧,竹梢翻滚似浪滔,林里很安静,只听到风吹竹梢的“唏-嘘”音和虫鸣鸟啼声、或有砍竹子的“哚哚”声,打开喉咙呼喊,回声阵荡,人处其中,心旷神怡。他们开始打柴时由姐姐帮助取柴装担,以后才学会自己打柴,肩扛柴担回家虽是个重活,但他们能够锻炼坚持,长月积累,所得的柴火,完全可以满足家里烧柴的需要。

勤劳朴实的苗民以农林生产为业,有少数人做点将竹子通过河水放排的生意,那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苗民性格勤劳朴实,一个个身体结实强壮,常年吃的是红米+木薯饭,穿的是自纺线自缝制的服装,男子上下身着黑色唐装,女子上身穿自秀花边的黑色苗装,下身着黑色绣花边短裙,小腿缠黑绑带,颈挂银饰,

手带银镯,圆圆的脸儿,十分美丽,有的汉人就到这里娶苗妹为妻,当时那里没有现在的那种人贩子,是一种相当原生态的苗族社群,这里属于“熟苗寨”,再往深山里面的是“生苗寨”。

深山里的苗寨那时很少有与外地往来。寨子的木或竹屋大都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用来圈养家畜。他们能够把山间溪水通过竹简引入家家户户(竹简自来水)。那里漫山遍野都是竹林、树林和野果,山上有摘不完的野樱桃、野椎栗和野蘑菇,但只有小孩才稍对这些野果、野菌感兴趣。那里的苗家都习惯把许多食物做淹成制品,无论是肉、笋、果、蔬等都可以放人淹昙中做成酸品、供随时食用。到了冬天,堂屋里的柴火堂全天不灭,用于煮饭、取暖、待客和对歌。来了贵人,必以大碗自酿烧酒款待,非饮不散。其民风民俗,很纯扑厚道。

苗族青年男女爱唱山歌,他(她)们虽然不识字,却能够自编自唱、出口成歌,一天农业劳动之后,时常在晚上聚集于堂屋里男女对唱山歌,以情歌为主,也有敬老歌和种田歌。 情歌如(苗话唱,汉语意译):

哥随昵妹进歌堂, 要向昵妹表衷肠, 想在今年“三月三”, 就娶阿妹做新娘。

阿哥啊哥你莫急,

昵妹脚上还有泥(还要孝敬父母下地种田), 到了明年“三月三”, 等妹牵哥进闺房。

是的,苗族有一个“三月三”节,相当于苗族的情人节,牟青他亲历了苗族的这个节日。 每年到了“三月三”这一天,各个苗寨的男女老少全部出寨,欢度节日,比过年还热闹。 过节的活动包括闹鱼、赶坡和游戏,所以又称为“闹鱼节”。 闹鱼用的是鱼毒,是将茶子麸粉与石灰混合发酵制成的毒物,于节日当天清早,沿着河流村庄的各家各户,从上游到下游,在规定的时间内,大家一齐把鱼毒散布进入河水中,河鱼在有鱼毒的水中逐渐被闹昏后,沿河寨民便欢天喜地下河扑鱼,有使用手捉盆捞的、有用龙装网打的,还有用鱼叉的,直欢乐到次日天明,这种毒鱼的方法不会影响第二天以后的河水使用。

赶坡,在宽阔的山坡草地上进行,是以唱山歌来谈情说爱的地方,所以又叫做“歌坡”。参加活动的主要是青年男女们,中、老年人和小孩也有去趁热闹的。白天,先是一队队的青年男女互相对唱山歌,从中寻觅意中人;人夜以后,就是成双成对的情侣、在草丛灌木间倾情之夜。一但情投意合,情妹就可以携带情郎回到她家过夜了,以后双方就可以经常这样来往相当于一种“试婚”风俗,待到女方怀孕了,男方才以聘礼迎娶新娘过门,正式成为夫妻。

2007-7-28日(农厉6月16日)“闹鱼节”(南国早报图片)

然而,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择偶或“对歌成亲”的只是少数,多数青年男女,也只是把这种“对歌”的活动,当作一种娱乐和“试情”的活动,还是通过“明媒正娶”成婚,也有的单身苗民因为家境贫穷、终生娶不起老婆的。

游戏的内容不多,主要有给小孩子玩的“赌鲤鱼青蛙”那种娱乐。它是在一张小白布上面画以鲤鱼、青蛙、螃蟹、虾子、铜钱、葫芦六种图案,座庄的先将也画有同样图案的六面形的三只小“色子”放于碟子内,盖以小碗,然后摇动碟内的“色子”,让围观的孩童下注铜板、猜图论输赢,压得对就赢,也有大人参与玩耍的,这种游戏只有在“三月三”节日才可以看到。

这种原生态的“三月三”节日,没有买卖,比如在“歌坡”上,就是专情的唱歌,不会有什么食品水果出售,赶坡人肚子饿了,就吃自己带的米饭包,渴了只有饮河水,平时也是喝河水,因为那里的河水相当干净。老年人如果在家中有一个装开水的暖水瓶,那就是有钱人才有的奢侈品。

因为逃难才有缘观看到的这种苗寨原生态的“三月三”节日,久久地留在牟青的记忆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