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内容
教师“教学设计”
课角的初步认识 题 教学设计教师 教材 简析 课时 1时 课授课对象 新授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抽象出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自主构建角的概念,为进一步认识其它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生活学情 分析 中经常会看到角,对角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图形中的角到底指的是哪个部分,还是有些模糊,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学中通过认角、找角、做角、折角、比角、画角等一系列的活动,能使学生初步掌握角的特点、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画角。 设 计 新授法让学生掌握角的知识,小组合作探究法去认识角,讨论法激起学理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法对角的特性加以巩固和提念(教学策升。 略)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教学 目标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认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角来自实际生活里一些物体的表面,初步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特点的意识。 教重点: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学 重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比较角的大小。 点、难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点 页脚内容7
页眉内容
教学 准备 ppt课件,两根硬纸条(每组同学的纸条长短不一,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否有关做设计准备)、图钉、2张长方形纸,磁铁小棒,学生小棒(若干)。三角尺。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 页脚内容7
页眉内容
一、创设情境,揭示“角”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 生答: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 师:你会用手中的小棒拼搭出你喜欢的图形吗? 活动:学生自主拼搭,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汇报(用磁性小棒展示于黑板上),归纳主要有:正边形、长方形、等四边形及三角形。 利用做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 时也是对旧知 ——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的 复习。在这一过游戏:学生用程中,帮助学生小棒自主拼答。 初步建立角是(师指着三角形)提问:拿掉三角形 从比较复杂的的一条边,剩下的这两根小棒拼出的是 多边形中分解什么图形?你知道吗? 出的基本图形这一印象。 揭题:它就是我们的新朋友——角。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初步感知,认识“角” 谈话: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角,你能 描述出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它有两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直直的线相交形成一个尖尖的角。 (师沿着黑板上的角画出来,让学生观察并为下一步找角做铺垫。) 师:(描述并标注出角的边与顶点):上面这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就叫做角的边,两条边相交的尖尖处叫做顶点。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可是“角”总是很害羞,躲着大家,让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好吗? 师生共同“初步认识角”, 提问:老师手中的三角尺表面就藏着 角,你能来找出来吗? 摸一摸,感受 学生可能用手点一下三角尺面上角的模样。 其中一角的顶点处。 再问:这个小朋友用手指了一下,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 页脚内容7
页眉内容
这一个点就是一个角吗?那角是什么 样的? 启发:请小朋友拿出三角尺,一起来 感受一下。先找到一个角,用小手在 学生在教师角的这里用力按一下,有什么感觉?的引导下找出看一下,你的手指上留下了什么?学生角,并已感受角可能会说角这里有一个尖尖的点。从这的特征。。 个点往这条边摸,你觉得怎么样?是直 的还是弯的?学生可能会说这条边是直 的,那我们仍然从这个点开始摸另一条 边,它也是——直的。 小结:同学们,我们摸到的就是“角”。角不是一个点,它是这样的(教师演示从顶点起分别摸两边)。 谈话: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个角,那你还能把这三角尺的面上的其他角找出来吗? 提问:刚才,我们找到了藏在三角尺面上的角。那你能找到藏在这些物体表面的角吗?(课件出示例题) 学生从剪刀的面、手工纸的表面、钟面上抽象出角。接着课件演示把这些角放大,并排出示。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小结:是的,角都有一个顶点,这角都有两条直直的边。(我们用这条弯弯的弧线,给角作上标记) 三、掌握特征,画出“角” 谈话:我们知道了角有1个顶点,2条边。下面老师要把又好看又画得标准的角请到黑板上来。小朋友仔细看好,老师是怎么画角的? 我们来比比谁观察的最仔细。 通过三次找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纸工袋、钟面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认识角的 各部分名称。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象,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又充满了数学味 在教师操作师示范画角,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来画角?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在回忆的过程中自 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 生观察汇报并模仿画角。 提问:小朋友看清楚了吗?老师先画 了什么?老师接着画了什么?最后老 教学 教师活动 7
学生活动 页脚内容页眉内容
环节 师画了什么? 学生的一边回忆老师画角的过程,一边学习画角的方法。 谈话:看老师画了角,自己想不想也来试着画一个角?请小朋友拿出练习本,像老师一样来画一个角,并标上各部分名称和标记。 请画好的同学给你的同桌欣赏你画的角。并请学生到展台上来展示自己画的角,以及说一说自己的画角的过程。 小结:我们画角时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引出两条边,所组成的平面 主学习画角的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操作,掌握画角的方法。 练习、寻找角、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新学的知识活用的生活中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图形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图形就是角。 四、巩固练习,掌握“角” 1、辨角(“想想做做”第l题)。 指导练习,找出示题目,学生明确题意,用手势作“角”。 出判断,是角的,指出顶点和两条边,不是的,说说为什么不是,教师课件展示。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角。那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敢接受挑战吗? 提问:看,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吗?哪些不是角?为什么不是?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清理由。 五、动手操作,比较“角” 1、做角,完成“试一试” 谈话:大家找到了这么多角,想不想亲自来动手做一个角呢?两人一小组,拿出袋子,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两根硬纸条(每组同学的纸条长短不一)、图钉) 明确要求:两人一小组,做出一个角。比一比哪一组同桌完成得最快! 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做角。 页脚内容7
页眉内容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交流:师指三组同学的上台来展示并说说你做的角的顶点在哪里?它的两条边在哪里?(学生汇报所做的角)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看好这三位同学的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的角的大小不一样,角的两边叉开大,角就大一些,两边叉开小角就小一些 小结:原来角也是有大小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板书:和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再请三组同学的角示范(所做活动角的纸条比前面三位同学所用的纸条短一些,但角的大小对应一样大小),提问,现在角的大小与边长有关吗? 小结:是的,角的大小与角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学生活动 生小组合作做角。并汇报交流。 通过活动角的操作和讨论,理解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和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 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因此我设计做比较角大或小的角环节,得出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通过练习,巩固新知,了解观察法;接着出示无法直接判断角的大小的情况,引出重叠法,并用重叠法 2、出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下面3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么知道的? 是的,像这样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只要用观察法就能比较角的大小了。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习了有关角的大小的知识,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练习4) 提问: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怎么知道的?怎么比能让我们更加确信? 验证:让我们再用重叠法验证一下。哪个角大。 小结:确实就像这位同学说的,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才有关,和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6.折角(想想做做第5题) 页脚内容比较三角尺上的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三角尺两边的长短无关,以此来突破本课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师生共同学操作、推理、表习比较角的大达等活动中,不小,并完成“想仅使他们对探想做做”第4 索到的知识有题。 更加深刻的理 解,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直观经验和活动经验,有助于发展学生有条理的 7
页眉内容
(1)学生动手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页脚内容7
页眉内容
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通过练习五,思考和解决(2)师: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该怎么做?学生折一折角。 问题的能力。感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该怎么做? 受“角”在生活 (3)学生思考——动手折——展示。 中普遍性,以及六、总结收获,回顾“角” “角”给人们带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来的美感,由此了角,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到数学的学生可能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立体美。同时,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学生将更好地大小与所画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 理解和把握空七、欣赏图片,感受“角” 间,有助于他们谈话:同学们,角在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古今中外许多建筑和生活中各种今后进一步发用具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让我们展自己的空间一起来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这是人观念。 们窗户,棱角分明,极为精致。这是人 们房屋建筑,有了角房屋才立于地。这 是家庭座机电话,这是闹钟,这是折扇, 在它们身上我们也能看到角的痕迹;有 了角的存在才是物品更加精美实用…… (课件展示各种棱角分明的建筑和生活 用品) 页脚内容7
页眉内容
板 角的初步认识 书 设 计 边 顶点 边 1、角: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2角的大小 : 和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 设计清晰简单明了,学生能清楚的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知道角的大小和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 学 反 思 (体现 教学 设计 特色)
页脚内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