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品 医 学 试
卷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
试卷16
(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26,分数:52.00)
1.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多表现为 (分数:2.00) A.慢性重型肝炎 B.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C.急性黄疸型肝炎 D.隐性感染 √
解析:解析:感染HBV后最常表现为隐性感染。 2.下列实验室指标中,哪项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最小 (分数:2.00)
A.胆红素>171μmol/L B.凝血酶原活动度<40% C.血清白蛋白<32g/L D.丙氨酸转氨酶>500U/L √
解析:解析:“丙氨酸转氨酶>500U/L”常见于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病例,重型肝炎时丙氨酸转氨 酶(ALT)反而下降或正常,因此,“丙氨酸转氨酶>500U/L”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较其他项目小。 3.关于病毒性肝炎,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
A.急性肝炎不需抗病毒治疗 B.丙型可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C.血清肝纤维化的指标具有高特异性
D.凝血酶原活动度是诊断重型肝炎最重要的指标 √ 解析:解析:急性肝炎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丙型急性肝炎是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甲、乙可通过疫苗
接种进行预防,但丙型肝炎因其病毒的多变性目前仍无理想的疫苗可供使用。一些检测肝纤维化的血清指标已
在临床上应用,但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其特异性并不高。 4.关于丙型肝炎慢性化,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
A.超过50%HCV感染者转为慢性 B.与HCV高度变异性有关 C.与HCV对肝外的泛嗜性有关 D.与遗传染因素有关 √
解析:解析:丙型肝炎超过50%HCV感染者转为慢性。其慢性化的机制与HCV高度变异性、HCV对肝外的泛嗜性 、HCV在血液中滴度低,免疫耐受有关。与乙型肝炎不同,丙型肝炎的慢性化未发现与遗传因素有关。 5.关于乙型肝炎,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
A.肝外损害主要由免疫复合物引起 B.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C.肝细胞病变主要由机体免疫所致 D.发病率的高低有季节性 √
解析:解析:乙型肝炎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 6.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 (分数:2.00)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鼓肠、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
解析:解析:频繁呕吐、黄疸进行性加深、出现中毒性鼓肠、腹水均可见于重型肝炎,可作为重型肝炎的诊断 依据,但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7.乙型肝炎感染后,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分数:2.00) A.慢性重型肝炎 B.急性无黄疸性肝炎 C.急性黄疸性肝炎 D.隐性感染 √
解析:解析:乙型肝炎感染后,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隐性感染。 8.对于丙型肝炎,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 A.通过输血制品而传播 B.明显的临床表现 √ C.引起慢性肝炎
D.目前仍无理想的疫苗可供使用
解析:解析: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通常较轻。 9.急性肝炎,下面哪一项不是常见的表现 (分数:2.00) A.流感样症状 B.尿黄及黄疸 C.持续发热 √ D.恶心、呕吐
解析:解析:急性肝炎常见流感样症状、尿黄及黄疸、恶心、呕吐、肝大临床表现。急性肝炎可有发热,但少 有持续发热,这一点是与伤寒的重要鉴别点。 10.下面哪一项不是诊断为慢性肝炎的依据 (分数:2.00) A.病程超过半年
B.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 C.脾大
D.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
解析:解析: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可见于任何一型的肝炎患者,故不能作为慢性肝炎的诊断依据。
11.下面哪一项不是戊型肝炎的特点 (分数:2.00) A.通常不引起慢性肝炎 B.发生在妊娠妇女中病死率高 C.通过粪-口传播 D.我国并不多见 √
解析:解析:我国戊型肝炎并不少见,感染率可达17%。 12.早期肝病腹水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 A.门脉高压 B.并发自发性腹膜炎 C.肝淋巴液生成增多 D.钠潴留 √
解析:解析:钠潴留是早期肝病腹水的主要原因。门脉高压、肝淋巴液生成增多和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则是后期 导致腹水或加重腹水的原因。 13.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
A.慢性重型肝炎必须有慢性肝病史 B.急性重型肝炎晚期才出现肝性脑病 C.小儿肝炎多为无黄疸
D.老年肝炎黄疸多较深,持续时间长 √
解析:解析:老年肝炎黄疸多较深,持续时间长是正确的。慢性重型肝炎是发生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的重型肝炎 ,但并不一定都有慢性肝病的病史。可发生在HBsAg携带者;无慢性肝病史但体检发现慢性肝病体征或实验室 检查见慢性肝病表现:A/G比值下降者。急性重型肝炎常于早期出现肝性脑病,这是与亚急性和慢性肝病不同 的重要之处。急性重型肝炎的肝性脑病常于2周内出现。与成人不同,成人急性肝炎以无黄疸为多见,而小儿 肝炎多为黄疸型。 14.肝肾综合征是指 (分数:2.00)
A.严重肝脏疾病引起肾脏功能紊乱 √ B.严重肝脏疾病引起肾脏器质性损害 C.肾脏疾病导致肝脏功能代偿性损害 D.肾脏疾病导致肝脏功能失代偿性损害
解析:解析:肝肾综合征往往是严重肝病的终末期表现,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电解质平衡失调 ,肾脏损害为功能性,非器质性病变。 15.下面哪一项不符合干扰素治疗乙肝炎的指征 (分数:2.00)
A.血清胆红素在正常上限的2倍以上 √ B.HBV DNA阳性
C.HBeAg阳性
D.ALT在正常上限的2~10倍之间 解析:解析:干扰素治疗乙肝炎必须有两个方面的指征:一是有病毒性复制的根据:如HBV
DNA阳性及HBeAg阳性;二是肝脏有炎症反应的根据:如ALT升高,在正常上限的2~10倍之间或病理检查有活动
性炎症。但因干扰素治疗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而起作用,过强的免疫反应不适合进行干扰素治疗,以免出现加
重肝脏病情,故ALT应在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下,而血清胆红素应在正常上限的2倍以下。
16.下列哪项一般不会直接诱发肝性脑病 (分数:2.00)
A.上消化道出血 B.长期使用排钾利尿药 C.高蛋白饮食
D.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解析:解析:肝性脑病常见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感染、大量排钾利尿、大量放腹水、使用镇静 剂等,其发生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抗感染的作用,有利于肝性脑病的治疗 ,但要注意其肾毒性。
17.反映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是 (分数:2.00) A.胆固醇
B.乳酸脱氢酶(LDH)
C.γ-谷氨酰转肽酶(γ-GT,GGT) D.透明质酸(HA) √
解析:解析:在这四项检测项目中,肝纤维化时,只有透明质酸出现明显升高。 18.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是 (分数:2.00) A.甲胎蛋白测定 √ B.癌胚抗原测定 C.B超检查 D.CT检查
解析:解析:分化程度较低的肝癌细胞可产生大量甲胎蛋白。 19.输血不是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病毒性疾病为 (分数:2.00)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C.丁型肝炎 D.戊型肝炎 √
解析:解析: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20.关于重型肝炎的治疗,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
A.肝肾综合征者应作血液透析治疗 B.应给予高蛋白饮食
C.肝移植后不会出现病毒性肝炎复发
D.胆系感染首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 解析:解析:重型肝炎不可给予过高蛋白饮食,否则可能会引起肠道内氨产生增多,并可能诱发黄疸加深。并
发肝肾综合征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疗效并不好,相反可以诱发出血。肝移植后虽然把肝炎病毒复制的主要场所去
除,但由于肝炎病毒还可能存在于肝外,如肾脏、骨髓、血中白细胞内,故移植后可出现病毒性肝炎复发。因
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重型肝炎并发胆系感染首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21.下面哪一项是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 (分数:2.00)
A.HBV DNA>10 copies/ml B.ALT>正常的2倍 C.失代偿性肝硬化 √
D.肝活检见炎症程度3级的慢性肝炎
5
解析:解析:HBV DNA>10
5
copies/ml、ALT>正常的2倍、肝活检见炎症程度3级的慢性肝炎均可给予干扰素治疗。但失代偿性肝硬化是 禁用干扰素治疗的,原因是干扰素治疗有可能通过诱发免疫反应引起肝脏炎症,引发或加重肝衰竭。 22.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
A.急性肝炎需抗病毒治疗
B.丙型肝炎可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C.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病理改变不同
D.凝血酶原活动度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指标 √
解析:解析:急性肝炎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急性丙型肝炎则需要抗病毒治疗。甲、乙型肝炎可通过疫苗 接种进行预防,但丙型肝炎因其病毒的多变性目前仍无理想的疫苗可供使用。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基本病理改 变是相同的,故从常规的病理上不能确定引起肝炎的病原体。
23.男,15岁,学生,近6天来发热、疲乏、胃纳减退,恶心、呕吐胃内容物5天,尿黄、身目黄染2天。体格检 查发现体温36.8℃,巩膜轻度黄染,颌下淋巴结轻度肿大。肝于肋下1.5cm可触及,质软,脾未及。周围 血液白细胞总数为5.7×10 /L,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0.74,淋巴细胞0.21。红细胞为4.82×10 (分数:2.00) A.慢性病毒性肝炎 B.急性病毒性肝炎 √ C.重型肝炎 D.肝炎肝硬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如掌握急性肝炎临床表现,本例诊断不难。本例最可能的诊断 是急性病毒性肝炎。依据是:①青少年患者;②起病急,病程短;③有发热、疲乏及消化道症状如胃纳减退, 恶心、呕吐等典型黄疸前期的临床表现;④体检见轻度肝大,质地软提示急性过程;⑤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 异常:尤其以转氨酶明显升高为主要表现,支持肝脏急性炎症过程。
24.男,30岁,反复乏力、食欲减退、尿黄2年,再并发频繁呕吐、黄疸、腹胀1周。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差 ,皮肤巩膜深度黄染,肝掌征(+),腹部移动性浊音(+),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ALT 350U/L,AST 230U,/L,ALB 28g/L,TB 48%mol/L,DB 230μmol/L。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分数:2.00)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失代偿期肝硬化 D.慢性重型肝炎 √
解析:解析: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慢性重型肝炎。其依据是:①慢性肝病基础,慢性肝病史,病程超过半年; 慢性肝病体征:肝掌征(+);白蛋白明显下降,有可能已进入肝硬化。②有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明显的消化 道症状;黄疸程度深:TB大于170μmol/L;黄疸出现后进行性加深,每日增加的速度快,达到每日大于60μm ol/L的速度;有腹胀、腹水的表现。
25.女,35岁,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1周于2004年3月入院。体格检查: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胸前有一蜘蛛 痣,肝掌征(+),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ALT 250U/L,AST 130U/L,ALB 35g/L,GLB 38g/L,TB 17μmol/L。19年曾因易感冒注射丙种球蛋白。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分数:2.00) A.药物性肝炎 B.慢性丙型肝炎 √ C.自身免疫性肝炎 D.肝吸虫病
9
12
/L。 实验室检查:ALT 1500U/L,AST 1300U/L,TB 70μmol/L,DB 35μmol/L。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解析: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慢性丙型肝炎。本例符合丙型肝炎的特点:临床症状轻,患者不易察 觉,故于体检中偶然发现;为慢性肝炎;有输注血制品史,尤其在血制品作丙型肝炎广泛筛查之前(19年以 前),输注血制品是丙型肝炎的重要传播途径。女性患者,有慢性肝炎的表现、GLB升高应注意自身免疫性肝炎 ,但自身免疫肝炎较病毒性肝炎少见,有输注血制品史者应先排除丙型肝炎再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炎。肝吸虫病 也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但多可查到进食生鱼史,并可有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26.某护士给一位患者静脉注射时,不慎被患者用过的针头刺伤手指。该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为 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分数:2.00) A.注射抗生素 B.注射丙种球蛋白 C.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D.注射HBIG √
解析:解析: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属于被动免疫,主要用于HBV感染母亲的新生儿及暴露于HBV的易 感者,应及早注射,保护期约3个月。
二、 A3型题(总题数:1,分数:8.00)
男,35岁,乏力、腹胀2个月,腹痛4天,便秘2天。体格检查:体温38.5℃,神清,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胸前 有一蜘蛛痣,肝掌征(+),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ALT 250U/L,AST~130U/L,ALB32g/L,GLB 38g/L,TB
47μmol/L。腹水常规:黄色,比重为1.016,蛋白25g/L,白细胞500×10 /L,中性粒细胞0.85,19年曾因易感冒注射丙种球蛋白。(分数:8.00) (1).本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分数:2.00) A.慢性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肝硬化 √ C.自身免疫性肝炎 D.肝吸虫病
解析:解析:患者有注射丙种球蛋白血制品史,有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患者有慢性肝病体征,蜘 蛛痣、肝掌征(+),移动性浊音(+),A/G比值倒置,有可能已是肝硬化。自身免疫肝炎较病毒性肝炎少见,多 见于女性,有输注血制品史者应先排除丙型肝炎再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炎。自从血制品作乙型肝炎广泛筛查以后 ,输注血制品很少引起乙型肝炎的传播。肝吸虫病也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但多有进食生鱼史,并可有慢性胆囊 炎的临床表现。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是B。
(2).对明确病因诊断有较大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分数:2.00) A.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检查 B.大便找肝吸虫卵 C.血吸虫抗体检查 D.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查 √
解析:解析:要明确本病例的诊断,可进行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查。检测抗HCV、HCV
RNA以支持丙型肝炎的诊断;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如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HBV DNA等以排除乙型肝炎的诊断。
(3).本例最可能的并发症是(分数:2.00) A.原发性肝癌 B.脾栓塞
C.自发性腹膜炎 √ D.门静脉血栓形成
解析:解析:患者腹水黄色,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高,符合自发性腹膜炎。 (4).下列哪项处理是不恰当的(分数:2.00)
6
A.输注肝安注射液 B.腹腔穿刺抽液 C.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 D.乳果糖口服
解析:解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但该患者有腹水,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是干扰素治疗 的禁忌证。
三、 B1型题(总题数:2,分数:14.00)
A.发热、腰痛、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B.皮肤瘙痒、白陶土样大便、肝内外胆管扩张C.消化道症状、黄疸 、直接及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D.青少年多见,长期轻至中度黄疸(分数:8.00) (1).肝细胞性黄疸(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
(2).肝外梗阻性黄疸(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
(3).溶血性黄疸(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
(4).先天性黄疸(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黄疸的鉴别诊断。黄疸通常可以分为4大类:肝细胞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溶血性 黄疸及先天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消化道症状、黄疸、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肝细胞异常为特征。肝 外梗阻性黄疸皮肤瘙痒、白陶土样大便、肝内外胆管扩张,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为特点。溶血性黄疸除黄 疸以外,可见溶血的临床表现如发热、腰痛、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胆红素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先天 性黄疸最少见,其特点是多见于青少年,长期轻至中度黄疸不伴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A.HBsAg B.HBeAg C.抗HBs D.抗Hbe(分数:6.00) (1).急性乙型肝炎血清中最迟出现的标记物是(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
(2).与乙肝疫苗成分一致的是(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
(3).哪一个阳性是抗病毒治疗的较好指征(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解析:急性乙型肝炎血清中最迟出现的标记物是抗HBs。与乙肝疫苗成分一致的是HBsAg。HBeAg阳性是 抗病毒治疗的较好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