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华顺实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
编制单位:湖南省永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编 制 人:编制日期:学术交流中心
基 坑 支 护 监 测 方 案
年 月 日
第 1 页 共 13 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记录
工程名称:湖南华顺实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学术交流中心 结构类型: 框架 结构层次:1+3层 建筑面积: 13560.4m² 我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及设计图纸已完成了 该工程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请予审查批准。 附:该工程基坑支护监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编制人: 年 月 日 施工单位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 月 日 施工单位批准意见: 施工单位批准人 施工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第 2 页 共 13 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记录
工程名称:湖南华顺实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学术交流中心 结构层次:1+3、1+5层 结构类型: 框架 建筑面积: 13560.4m² 湘质监统编
施2002-10
我公司根据施工现场及设计图纸要求已完成了 该工程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审查,请予审查批准。 附:该工程基坑支护监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项目经理: 项目部(章): 年 月 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审核意见: 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 监理(建设)项目部(章)(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第 3 页 共 13 页
学术交流中心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1 工程概况及周围环境 1.1工程概况
基坑尺寸约112.m×51.74m。
本工程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工程,该工程基础基坑支护设计由浏阳市建筑勘察设计院设计,副楼1~3层、无地下室;主楼5层,为全地下室,地下一层,设计±0.000标高为黄海高程48.00m,基础底板板面标高为-5.4m,,地下室顶板标高为±0.000。主楼基础的承台厚度一般为1m,底板厚度0.25m;其余范围基础的承台厚度一般为1.25m,1.5m工程桩采用预制管桩。
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情况,本工程采用400AB预制管桩与砖砌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挡土。为有效控制基坑的变形,挡墙设置二道钢筋砼川梁,每4m设置构造柱,基坑内采用深井降水。为方便导墙及地下墙成槽施工,在坑外沿基坑周边设置一级轻型井点,以降低坑外地下水位。
1.2 周围环境
本工程地下室西侧为在建教学楼,5层框架,距离本项目工程约20m;采用HPCAB400预制桩基础,桩长9~13m,基坑北侧为拟建工程,3层框架,采用HPCAB400预制桩基础,桩长9~13m,其他均为空旷场地,采用自然放坡。
2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湖南省勘测设计院提供的《湖南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场地40m以内的土层分布大致如下:
(1)人工填土①(Qml):褐黄、褐红、灰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夹10~20%的砂、砾、建筑垃圾等硬杂物,稍湿-湿。近期堆填,结构松散,未完成自重固
第 4 页 共 13 页
结。在88个钻孔中遇见,层厚0.4~3.8m平均1.19m,层底标高36.67~63.18m.需特别提出的是在ZK85、86、88、90、92、93、159、160、163、1、165、167~169、21~24、26~28、176、180等孔的填土中主要成分为淤泥质土,流塑—软塑状,工程地质性状差。
(2)耕植土(Q4pd)②:黄褐色,很湿,松软,成分主要为粘性土,含植物根系,部分稻田耕土软塑状。在116个钻孔中遇见,层厚0.4m~2.5m。
(3)第四系(Q2al)粉质粘土③:褐黄、褐红色,具网纹斑状结构,含铁锰结核,局部夹少量砾石,稍湿~湿,摇振反应无,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工程地质Ι区发育的粉质粘土,稍湿,多为硬塑状。工程地质Π区发育的粉质粘土,湿,多为塑状。在237个钻孔中都遇见。层厚1.10~13.80m,平均5.30m,层底标高28.87~59.48m。
(4)花岗岩风化残积土④:褐黄、褐红、灰白色,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结构较松散,手捏即碎呈粉末状、砂状,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较差,侵水易崩解,地下水位以下冲击钻进有跨孔现象,冲击钻进较易,但局部含石英脉,钻进十分困难。该层在237个钻孔中都有遇见,揭露层厚3.80~14.60m,平均8.53m,层底标高21.46~51.87m。
(5)全风化花岗岩r52⑤:肉红色、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石英,少量长石及云母已风化成高岭土,手捏具滑感,岩心呈砂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场地内在237个钻孔中都遇见。层厚2.01~16.30m,平均8.90m。
(6)强风化花岗岩r52⑥:灰黄色,夹灰白色,岩心多呈块状,短柱状,部分长柱状,锤击易碎,声哑,原岩结构已破坏,岩心断面上见有未完全风化成高岭土的长石斑晶,手捏呈粉末,见有较多未风化的石英颗粒,RQD=3-8%,场地
第 5 页 共 13 页
内在135个钻孔中遇见。层厚1.29~22.80m,平均7.26m。
3 方案依据及技术标准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6);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4 监测目的及内容 4.1测试目的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基坑监测的目的如下:
(1) 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2) 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3) 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4.2测试内容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依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围护设计方案及业主对施工监测工作的要求,对以下方面进行监测:
第 6 页 共 13 页
(1). 基坑周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周围建筑物及道路的沉降等,共布置22个测
点(S1~S22);
(2). 地下连续墙墙体水平位移监测:共布置2个测斜孔(CX9~CX10),孔深与
该处墙体同深;
(3). 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墙顶沉降共布置10点(DS1~DS10),
墙顶水平位移共布置10点(DY1~DY10);
(4).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共2个水位孔(W1~W2),孔深10m左右; (5). 竖向立柱的垂直位移及侧移监测:共布置10个点(LS1~LS10);
5 监测仪器的埋设与监测 5.1基坑周围环境监测
(1)测点埋设:测点应选在建筑物的墙角、人行道路等处。在设计位置使用电锤埋设一沉降监测标点,如埋设不便,也可用红漆标记。 (2)仪器:采用常州科力达生产的三鼎自动安平水准仪。 (3)监测:按三等水准要求测量。
5.2地下连续墙墙体的水平位移监测:
(1)地下连续墙内测斜管的埋设:①定位→②将测斜管绑扎在连续墙钢筋笼的主筋上,并封死管底→③校准测斜管方位→④下连续墙钢筋笼→⑤浇注连续墙混凝土→⑥管口用200×200×100铁盒保护→⑦测读初始值。校准测斜管方位时,测斜管内的十字槽的一边应垂直压顶梁。其埋设示意图见图4。
第 7 页 共 13 页
5.3地下连续墙墙后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1)地下连续墙墙后测斜管的埋设:①定位放样→②钻机成孔→③埋放测斜管→④校准测斜管方位→⑤中粗砂封孔→⑥做孔口保护→⑦测读初始值。钻机成孔的直径为110mm以上,校准测斜管方位时,测斜管内的十字槽的一边应垂直压顶梁。
(2)测量仪器、测量原理与5.2一致。
5.4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
(1)标点埋设:在设计位置使用电锤埋设一测量标点。
(2)仪器:采用常州科力达生产的三鼎自动安平水准仪及J2经纬仪。 (3)测量:按三等水准要求测量。
5.5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1)水位管埋设:埋设水位管时,底部2m长范围内的测管每隔20cm打一小孔,共三排,便于地下水进入管中;同时用沙布包裹该段管子以免管外土粒进入
第 8 页 共 13 页
管中。管子下入孔底后以中粗砂封孔,地表下2m长范围内管外孔隙用粘性土封堵,以免地表水流入管中。 (2)监测仪器:水位仪。
(3)监测原理:监测时,将水位仪探头自上而下慢慢往下放,探头接触水面,二次仪表上的蜂鸣器就会鸣叫,此时的深度即为水位值。
5.6竖向立柱的垂直位移监测:
(1)标点埋设:在设计位置使用电锤埋设一测量标点。 (2)仪器:采用常州科力达生产的三鼎自动安平水准仪。 (3)测量:按三等水准要求测量。
6监测工期与监测频率
在导墙施工前做好周围各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并取得原始数据,基坑开挖前埋设好所需的监测设备及仪器,并取得原始数据。地下室施工至±0.000时结束现场监测工作。
(1)周围环境监测应贯穿于地下室施工全过程,在导墙施工前对周围环境作一次全面的普查,记录好最初的原始观测数据,以便与基坑工程中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导墙及地下连续墙施工时一周观测一次,在土方开挖期间每3天观测一次,其余间隔5天1次。 (2)其它监测项目挖土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当测试项目的数据到达警戒值附近或数据波动起伏较大时,则加密观测次数,必要时进行不间断的连续观测。
第 9 页 共 13 页
7 监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7.1 监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监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采用我公司自行开发的一套“原位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软件包”,对沉降、水平位移、地下水位、等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直接制图打印。现场提供以下数据:
(1)沉降:地下连续墙墙顶、支撑立柱及周围环境监测点的沉降和沉降速率 (2)水平位移:地下连续墙墙顶各测点的水平位移和水平位移速率;墙、土体的最大水平位移、位移速率及最大水平位移深度,遇位移速率超过报警值时,还提供水平位移与深度关系曲线、水平位移时程曲线。 (3)地下水位:基坑外地下水位值及水位升降监测。
pgpgAsPg2Nfck(2)()AcAEAEAggg0gg0(1)
7.2提交的即时报告和监测报告
观测数据当天填入规定的记录表格,并提供即时报告给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基坑挖土施工开始后,每一周提供基坑开挖一周监测阶段结果,具体内容包括一周时间内所有监测项目的发展情况,变形最大值以及最大值位置。监测过程中如测量值大于控制值时,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设计及施工等单位以便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基坑监测结束后提交监测报告,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遵循的标准文件及技术要求、测试目的与内容、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资料整理及成果分析、结论及建议等。
第 10 页 共 13 页
8 质量保证和控制 8.1质量保证
(1)基坑开挖监测工程中严格遵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等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确保质量。
(2)派熟悉仪器使用方法和性能的测试人员进场,并严格按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进场前做好仪器设备的标定工作,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初始值的测试不得少于两次。基坑开挖施工前提供以下资料给各有关单位:
1) 监测项目各测试点的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布置图;
2) 各监测项目所采用的各测试仪器的型号、规格及各测试仪器和元件
的标定资料;
3) 各监测项目的初始数据。
(4)监测人员服从工程总进度需要。
(5)监测人员必须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测试完毕后应签字备查。 (6)监测数据应及时校核,如有异常应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8.2质量控制
现场监测严格按下列控制标准进行控制: (1) 环境监测:
测点允许沉降值待商定。
(2) 地下连续墙墙体沿深度的水平位移监测:
预警值:水平位移30mm,水平位移速率5mm/天。 (3) 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第 11 页 共 13 页
预警值:水平位移40mm,水平位移速率5mm/天。 (4)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预警值:水位降500mm/天。 (5)地下连续墙墙顶和支撑立柱沉降监测: 预警值:沉降量30mm。 预警值:10mm。
(6)其它监测项目控制标准:数值不出现急剧变化。
在施工期间,若上述控制标准中有一项标准未达到满足,应立即通知业主及监理公司,并密切配合业主、监理公司及设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措施,以保证工程安全顺利施工。
9 业主与施工单位应提供的配合要求
(1). 工地现场必须做到三通一平; (2). 协调环境监测点的保护;
(3). 负责墙体水平位移测点的放样;在绑扎有测点布置的连续墙钢筋笼时,配合
将测斜管固定在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不损坏测斜管;浇筑顶梁混凝土时做好测斜管管口保护措施;在整个开挖施工期负责测斜管的保护; (4). 协调压顶圈梁上沉降测点的保护;
(5). 负责基坑内外地下水位测点的放样;协调做好水位测点的保护;
(6). 负责基坑水平支撑内钢筋计埋设点的放样;在绑扎有测点布置的水平支撑钢
筋笼时;在支撑梁浇注混凝土时电缆线的保护;
(7). 负责墙体试验段的放样;在绑扎有测点布置的连续墙钢筋笼时,在浇筑墙体
第 12 页 共 13 页
混凝土、顶梁混凝土时电缆线的保护; (8). 协调土压力计、孔隙水压力计电缆线的保护; (9). 协调竖向立柱测点的放样和保护。
10 文明生产与安全生产
从安全教育、安全防范、安全措施、安全保护等方面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文明施工,做到“文明生产”与“安全生产”。
(1)对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经常进行施工安全教育,选派专职安全员专门负责安全工作;
(2)特殊工种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上岗前不喝酒,进入施工现场穿戴必须符合安全要求,认真做好安全防范;
(3)夜间施工必须保持照明充足,电路按有关规定设置,电器设备运行前必须检查性能是否完好,同时注意用电安全; (4)场内安全标志醒目;
(5)合理进行场地布置,各种材料堆放整齐,进出道路畅通,保持场内整洁; (6)作好施工现场的卫生工作;
(7)遵守长沙市环保、绿化、卫生、治安、市政等有关方面的规定,不对施工现场周边产生环境污染。
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