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意境
作者: 王芳
来源:《剧作家》 2012年第3期
·意境·
“意境”是中国美学专用术语。通常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在抒情作品中呈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由此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空间。
先秦《诗经》中就有很多讲究意境的诗歌,自此有关“意境”的文艺理论便开始萌生及发展。在《易经》中已经出现了“象”概念,“立象以尽意”,即借助形象表达概述无法传达说明的思想。魏晋南北朝后,陆机、刘勰及钟嵘等著名文艺理论家关于“意象”、“滋味”、“风骨”、“神韵”等理论的提出,对“意境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唐代诗歌的繁荣亦促进了“意境”理论的发展。诗人王昌龄首创“意境”这个词语,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还对境界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剖析。司空图则解释了“艺术境界”的重要特征,要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皎然则以“取境”、“取象”、“取义”之说,探讨了“艺术境界”的创造过程。王夫之将“境界”审美特征阐发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近代戏曲理论家王国维,集前辈“境界”理论之大成,明确把“意境”划为中国诗学最高的美学范畴。
·舞蹈的意境·
舞蹈艺术不单单是一种通过舞者形体变化而演绎在舞台上的娱乐形式,它是最终要表现出人类诸多的复杂感情、思想意识和动作形态的艺术。舞蹈以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构成舞蹈艺术的意境。
优秀的舞蹈作品总能令人耳目一新,与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因为它有“意境”。美的意境需要创作者眼光独到,把握时代脉搏,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筛选、发现闪光点并加以提炼升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才能脱颖而出。舞蹈意境要深化主题,调动观众想象力,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舞蹈意境的区分·
舞蹈意境有多种,一是心态意境。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的表露形式,在一定的范围里标志着社会或某个民族或个人的精神斗志。二是生态意境。舞蹈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原始状态缘起,与各种物体打击出的节奏相伴相生,节奏是音乐的原始状态。当代舞蹈更与音乐难舍难分,好舞蹈必有好音乐相伴。三是情态意境。情态指“情”“景”交融,“情”是人所为,“景”乃客观存在,两者统一形成动态情势。人与景融为一体时,情态便在情景交融中自然结合,产生出画龙点睛的作用。
·舞蹈意境美的创造·
舞蹈意境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表现出来,主题意蕴、造型手段、舞蹈语汇、姿态技巧等,都是创造舞蹈意境美的重要因素。作品《扇舞丹青》就是:“扇起襟飞吟古今,虚实共济舞丹青。气宇冲天柔为济,怜得笔墨叹无赢。丹青传韵韵无形,韵点丹青形在心。提沉冲靠磐石移,却是虚谷传清音。”该舞蹈借用了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出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动态展现了“纸上的舞蹈”,可谓文治“舞”功。表演者似飞腾狂草、若描画丹青的一招一式,塑造出古雅、端庄并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态的形象,将中国古典舞与中国书法及扇与剑融
为一体,情景交融,在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出恬静、雅致、高远的美学意境。
舞蹈中色彩、线条、音乐也是创造意境不可缺少的手段。红色热烈、绿色平和、白色纯洁……各种颜色都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线条也是构成舞蹈意境的手段之一。舞蹈在运动中创造形象,运动有方向轨迹,即舞蹈的线条。横线给人以稳定安静,竖线有压迫感,曲线、波浪线则给人以婉转柔和,富于变化的感觉。同样,音乐是创造舞蹈意境的方法之一。舞蹈动作是带节奏的动作,舞蹈音乐的旋律、节奏及风格都会对舞蹈意境的构成产生极大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舞蹈作品的风格。
责任编辑
姜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