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纠葛(gě) 绮丽(qǐ) 赫(hè)然 随声附和(hè) B.静谧(mì) 饶恕(shù) 蹉(cuō)跎 良莠(xiù)不齐 C.炽(zhì)热 栖(qi)息 摩挲(suō) 拈(zhān)轻怕重 D.匀称(chèn) 造诣(yì) 湮(yān)没 危言耸(sǒng)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祟 帷幕 云宵 沧海一栗 B.隧道 赃款 外甥 自顾不暇 C.姊妹 酝酿 奢靡 崭露头脚 D.誉写 绚烂 眷念 绿草如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花开在苦寒中,开在秃枝上,没有绿叶相映,特立独行,自荣自美。 ....B.我市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以来,市容市貌的变化我是有目共睹的。 ....C.今年入夏以来酷暑难熬,这使得原来滞销的空调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方兴未艾。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民日报微信公号推送《姑娘,你系鞋带的样子真美》,报道了在公交年上伸出援手助老人的青岛姑娘张钰敏。
B.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就,并将为深空探测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积累重要经验。
C.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D.除自然景观之外,《航拍中国》第二季透过镜头着重描绘出当今的生活图景,以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1 / 9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多水的江南是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我看流云慢慢的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D.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6、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②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③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④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⑤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A.⑤②③④① 7、默写填空。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3)山舞银蛇,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雪》) (4)作为古诗词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舟船承载着诗人的丰富情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是杜甫暮年漂泊的孤苦无依;“__________,__________”是韦应物春游滁州傍晚遇雨的恬淡幽静;“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刘禹锡对世事变迁仕宦浮沉表现出的豁达胸襟。
B.①⑤④③②
C.④①②⑤③
D.③②⑤①④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 / 9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苦其心志(________) .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 .(3)至于鄙(________) .(4)卒得反国(________) .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喟然叹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被服以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温故而知新 ..D.孙叔敖举于海/所恶有甚于死者 ..3.请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有月光 谷禾
①有月光的晚上,我可以忘却生活的烦恼,去到村头的树林里或小河边,去到庄稼地头或某个无人的地方,在如雨的虫鸣和蛙噪里,在青草气息披拂的风中,安静地坐下来,回忆从前,反思现在,也想一下亲爱的诗歌。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把身体完全放松了,躺在松松软软的青草上,闭上眼睛,聆听月光脉脉的流
3 / 9
淌,在心里感慨,多少青春韶华都在这流淌的月光里老去了,多少壮志雄心都在这流淌的月光里成了飘忽的传说。
②现在,月光又溢满天空了,澄碧的蔚蓝似乎在隐隐发出银子的光亮,如果披着衣裳出去走走,你会遇见一个高个子男人,他仿佛迷失在了月光的声音里,一边凝望着沉睡的小村和远处的田野,目光似乎也被月光溢满了。你知道这就是我了。你继续走下去,也许会遇到更多的人,但不管相遇谁,一定都是被这样的晩上所引诱的。 ..
③案上的台灯突然熄灭了,我存身的书房陷入了短暂的黑暗,与月光有关的回忆被暂时中断。我下意识地去拉窗帘,刚打开一条缝隙,交织的寒凉就落满了我的面颊。我没有避开,而是把目光继续投向了远天,去寻找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偶尔飘过的那一轮灰白。我知道,自从携家拖口在这座城市定居下来,我已经和真正的月亮,和有月光的晚上越来越生分了。
④我成了被月光遗忘的人。禾苗上飘摇的月光,草尖上涨潮的月光,露珠里闪烁的月光,池塘里静影沉璧底月光,牛羊眼睛里默默反刍的月光,小河淌水亮汪汪的月光,树叶剪影哗啦啦的月光,白菜顶着雪的月光,照着我沿着母亲的唤声回家的月光,我走她也走的月光,床前照影的月光,地上凝霜的月光……还有月光里睡熟的村庄和醒着的田野,月光牵动着蛙鼓虫鸣和枝枝叶叶,似乎都成了古老的回忆。
⑤还记得第一次出远门。5岁的我按母亲的嘱咐,穿过三个村庄和一条哗哗流淌的小河,去到3公里以外的另一个村子,给生病的弟弟抓药。我一个人上路,到那个村子,打听着找到医生,递上药方,抓了药就急忙往家赶,但赶到河边渡口,天还是擦黑了。渡口就在曾外婆家的村子旁 因为经常去那里住,那些在对岸干完农活回村的舅舅和阿姨们差不多都认识我,要带我去曾外婆家,但问清我一定要赶在晚饭前把药送回家后,就不再强留,而是把我拎到肩上,背过了河去。
⑧过了河,我矮小的身影瞬间就融进了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在一片接一片的玉米林、大豆田、棉花丛和隆起的坟包间疾速穿行,路上已经稀有人影。风吹着庄稼叶子以及庄稼叶子摩擦我的衣服发出的沙沙声,仿佛蚕儿在咀嚼桑叶。偶尔,癞从脚下穿过,瞬间就隐入了田埂另一边的草丛。一只鸟儿倏地飞起来,在我的目送下,一直飞向蓝幽幽的夜空深处,飞向银盘似的月亮里去了。因为有月
4 / 9
光带着我回家,因为衣服上、鞋子上、脸和手上都沾上了星星点点的月光碎片。我不但没有感到丝毫的害怕,而且到家后很久,心里还被巨大的兴奋和快乐充满着。
⑦如今奔忙在这个城市里,欣赏月光已经成了巨大的奢侈。这里有灯红酒绿,有忙不完的工作,有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电视节目,有印刷体的天下大事,却唯独没有月光引诱我出门或带我回家,没有星星点点的月光碎片黏上我疲倦的眉头。
⑧屋子里什幺时候已经被柔和的灯光重新充满了。我舒了一口气,去拉严窗帘的瞬间,耳畔恍惚传来鸟儿在月光中惊起的声音那是在如墨的田野上,又圆又大的月亮突然跃上了树梢,正在巢中沉睡的鸟儿仿佛受了惊吓,慌乱中扇动披着月光的翅膀飞了起来,接着,许多鸟儿也纷纷飞了起来你知道这定是我的错觉了,或者是某块废弃的砖石突然被汽车咆哮的声浪席卷着从最高的楼顶跌落下来。 1.本文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通过回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第一次出门远行的内容,表达了作者③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
风吹着庄稼叶子以及庄稼叶子摩擦我的衣服发出的沙沙声,仿佛蚕儿在咀嚼桑叶。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
你继续走下去,也许会遇到更多的人,但不管相遇谁,一定都是被这样的晚上所引诱的。 ..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④段“我成了被月光遗忘的人。”一句的理解。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⑤⑥段有何作用? ......
2、成由节俭败由奢
①俭,即节俭,不靡费。因为节俭,所以清心寡欲,没有贪念,心地坦荡,正气长存。俭,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
② 首先,俭可以治国。墨子有言:“节俭则昌,淫逸则亡。”明太祖朱元璋倡导节俭,看到臣子送他的镂金床,非常气愤,说:“这与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用金银装饰便壶有什么区别?”又说:“即使富有了,又岂能放纵?即使显贵了,
5 / 9
又岂能奢侈?”一国之君,抑奢倡俭,上行下效,节俭之风由此盛行全国,明朝国势日益昌盛。
③其次,俭可以持家。司马光在家训中,把勤俭节约当作教子的第一要务。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有德者皆由俭来。”汉朝的杨王孙虽然家境富有,却对当时大办丧事的陋习深恶痛绝,在病重时立下遗嘱:“吾以羸葬,将以矫世也。”(羸葬:不用衣衾棺椁下葬。)他用裸葬自己的行为树立了节俭的家风。以俭教子,家风醇正;以俭治家,家业兴旺。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婴,用一生书写了“俭朴”二字。他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上朝时乘坐的是劣马拉的破车。他身居高位,却能抑制奢侈之心,力求俭朴,“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俭能兴家;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侈能败家。可见,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能否厉行节俭息息相关。
④ 再次,俭可以修身。“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龙崇尚节俭,把“俭以成廉,侈以成贪”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为官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在富甲天下的江南做官时,他常年布衣蔬食,被当地民众戏称为“于青菜”。他俭约不贪,克己修身,以节俭的行为塑造了大清廉吏的形象。反观当今落马的那些贪官,有多少人因为生活奢侈,滋生贪欲,总觉得钱不够花,伸出贪婪的双手,最终走上的不归之途。这正应了颜真卿所说的“不节则志倾”。
⑤一个国家弘扬节俭之风,就会风清气正,长治久安;一个家庭传承节俭之风,就会兴家立业,蒸蒸日上;一个公民保持节俭本色,就会一身正气,受人敬重。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1.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②-④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四、写作题(40分)
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
6 / 9
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___________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5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7 / 9
参:
一 D B A D D D
(1)无案牍之劳形 (2)半亩方塘一鉴开 (3)原驰蜡象 (4)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
1. (1)使……痛苦 (2)通“横”,梗塞、不顺 (3)边境(边远的地方) (4)最终(终于,最后) 2.C
3..(1)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2)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4.“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 三
1. 月光(有月光) 乡村月光 亲近自然的美好愿望,及对都市远离自然的无奈和叹惋。
2.(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吹叶子及摩擦衣服的声音比作蚕儿在咀嚼桑叶的声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乡村晚风的轻柔,表达了作者喜悦欢快之情。 (2)“引诱”意为“诱导、诱惑”,运用拟人的修辞(或贬义褒用),生动地写出了更多人都被美丽的月光吸引,纷纷出来赏月,表达出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之情。
3.这句话写了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再难见到美好的月光,在文中指“我”自从携家拖口在这座城市定居下来,城市虽然也有月光,但不是“我”之前在乡村见到的充满诗意的月光,生活也因此缺少了诗意与自然。表现了作者对乡村月光
8 / 9
的怀念,表达出内心的无奈与惋惜之情。承上启下,起到过渡的作用。 4.插叙,作者插入回忆,叙述自己第一次出远门的亲身经历,描绘出月光下的恬静与诗意,自己内心并不感到害怕,而是充满兴奋、快乐,充实文章内容,为下文凸显在城市“欣赏月光已经成了巨大的奢侈”的失落苦闷之情做铺垫(或与下文形成对比)表现出作者对乡村月光和诗意生活的赞美之情。 1.成由节俭败由奢(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有力)、突出地论证了“俭可以修身”的观点,进而有力地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3.(1)不能颠倒。
(2)这三段采用的是由主到次的顺序。
(3)与第①段中“国”“家”“人生”一一对应(或与“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相照应)。(或答与第⑤段中“国家”“家庭”“公民”一一对应)。 四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