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济波动周期制造业的逆周期策略探析

经济波动周期制造业的逆周期策略探析

来源:叨叨游戏网
经济 经济波动周期制造业的逆周期策略探析 林子豪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经济周期波动与国民经济运行轨迹具有相关性。结合经济周期理论,评价和反思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其所产生 的问题,分析和探讨行业周期性低谷的扩张策略、行业周期性波峰的收缩策略、以及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对制造业的 导向。将逆周期策略研究纳入企业发展视域,进而提出运用逆周期战略是制造业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对策。 关键词:逆周期策略;宏观审慎管理;经济波动周期;制造业 一,问题的提出 个单项的时间序列去全面预测,仅从当前大趋势来看,全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全球经济波动同步性 球制造业尚处于未明显复苏阶段,衡量制造业的三大周期 增加。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持续增长之后,也步入 数据仍无明显起色、库存周期未步入良性循环、新的资本投 了经济紧缩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制造业,更面临外需 资周期仍未启动、进入新的需求周期也为时尚早。汇丰银行 经济萎缩内需市场深度不足的冲击,生存状况堪忧,走出低 2O12年9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 谷之路困难重重。面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中国制造业有 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7.8,该数据已经连续l1个月低于 哪些因应策略?基于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的理论框架, 50的荣枯分界线。受去库存压力拖累,9月制造业产出指数 我们对中国制造业在经济波动周期中逆周期扩张与收缩策略 初值从8月的48.2下降至47.0,为10个月以来最低水平。 的因应对策展开研究。 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增速仍在放缓。 二、经济周期与经济运行的相关性 中国制造业虽然产值首超美国,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 经济周期特指经济运行中经济扩张与紧缩循环交替的 问题很复杂很严峻。首先,要破解结构失衡转型升级困局: 周期性波动。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运动中的客观常态。 占中国制造业半壁江山的是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济周期的特点:第一、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包括谷底和扩 能源消耗大,甚至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缺乏产品自主创 张、波峰和衰退四个阶段。第二、虽然经济周期的四个阶 新的转型能力和升级空间。其次,要化解同质化产能过剩 段在逻辑上是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但是它们在每个周期 库存量大的生存危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形态已经从供给 中持续的时间和形态各有表现,甚至于差异很大,不可能 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有效需求不足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 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经济周期。当前我国经济背景处于长 间。目前制造业生产积极性有所萎缩,投资意愿减少,盈 周期增长趋势放缓和短周期总需求紧缩的叠加状态。我国 利下降。同时,制造业产成品库存压力加大。再次,要扭 学界通过研究,得出了经济增长率确实存在周期性波动的 转企业高负债运营局面:高负债几乎成为企业资金链断裂 观点。并分析了周期波动的成因,认为是与经济体中包括 的主因,主要表现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最后,要纾缓融 生产力的物质要素、资金链、生产关系和国家对市场干预 资难的困境:不少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条件恶化而被迫收缩 等有关联,而工业波动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导因素,外部 经济活动。 冲击是辅助因素。因此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与国民经济运 1.行业周期性低谷的扩张策略 行轨迹呈现相关性,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扩张力度要大于 企业扩张策略是指企业在针对市场结构需求和运营成 紧缩力度,这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幅大致相吻合,并据此说 本两大关键因素,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而谋求企业扩张的 明,频繁的扩张投资和收缩投资是要付出社会成本的。只 战略。表现的主要形式有:并购战略、多种经营战略。这 有逐步完善市场微观经济机制,合理运用宏观经济, 些战略被认为是培养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资本运营方式, 才能避免在经济周期拐点处发生大起大落的趋势转换,保 代表着一种新型的产业力量。当行业处于周期低谷时,产 障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品价格大幅下降,资产市值严重低估。此时资本市场便出 三、在经济波动周期中的制造业 现了低价并购的机会,企业在低谷期适宜采取逆周期策略, 经济周期判断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由于宏观经济是 筛选潜在市场价值的并购目标,择机实施低成本并购。当 一个包涵多方面的经济活动综合体,我们难以用一个乃至几 行业高峰期到来,对并购的落后产能实行剥离重组,促使 作者简介:林子豪(1 992--),男,广东广州,本科,工作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5y向:金融。 e筚麟-・13・ 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相对于自建产能而言,由于行业低估 四、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对制造业的导向 从宏观层面来观察;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这一框架的初 时购进的资产成本相对低廉,能迅速在行业复苏过程中增 和竞争力,选择并购模式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正收益。因 加产能,从而整体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资产的盈利性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构建 此逆周期并购成为企业扩张策略的重要选择。除了并购战 步建立,进而提高了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略,企业还采用多种经营战略。经营多样化理论及实践证 宏观审慎管理其重要存在形式就是建立逆周期的动态准备制 明,实现企业经营业务多样化,减少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度,在经济强劲贷款增长过快的周期提取动态准备加强风险 分散和降低风险。 防范,在经济下行贷款增长过慢周期则减少动态准备,以此 2.行业周期性波峰的收缩策略 起到平滑贷款投放和经济波动的目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 企业收缩战略表现的主要形式有:企业重组战略、分立 理念核心就是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 战略。所谓公司收缩,不能一概简单地把其定义为把大公司 以此减弱经济波动周期对金融系统的冲击,把金融体系的系 分拆为小公司,它属于与扩张战略相反的一种“逆兼并”行 为,具体是指企业实行内部的资产重组和产权调整,局部收 缩战线,当行业处于经济周期波峰,市场需求继续扩大,订 单前景良好,企业此时反应采取保守的收缩策略,趁市场资 金相对宽裕逐步回笼资金,提高现金存量,减少负债比率, 保持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能够持续盈利。并对资产负债 表左侧的资产项目进行二次可行性调研,对产业资产是调整 重组或收缩撤退,要当断则断果断决策。 3.企业实例分析 从行业微观层面来看:在经济波动周期,企业的经营难 度和不确定性增大,常规的经营策略已经不足以应付超常规 的经济波动,运用何种发展战略尤显重要。 案例一:2008年浙江民营造船业达到高峰,以台州造 船业为例,当时台州造船厂船台爆满,从业人员达7万人之 多,在行业高峰期,造船业成了银行抢着放贷的“香饽饽”, 助推更多人贸然进入这一行业。而在宏观背景下,银行收 紧放贷,几乎所有银行都把船舶业列入高风险行业拒绝担 保。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20l2年一季度我国三大造 船指标均同比下降。全国造船完工量为ll2l万载重吨,同 比下降22.5%;承接新船订单量为559万载重吨,同比下 降48.7%;截至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4l94亿载重 吨,同比下降25.3%。由于船舶业建造期间生产资金缺口大, 融资难直接造成造船业有订单不敢接。在行业低谷期却没有 银行贷款支持,融资难已成为浙江民营船厂进入倒闭期的主 因。浙江造船业从盛到衰的实例应引起我们反思。并籍此说 明无论是金融业还是制造业,顺周期经济活动特性会助推经 济泡沫引发风险。逆周期的经济活动特性则能够起到一个调 节经济波动的稳定作用。 案例二:壳牌公司一贯秉持逆周期一体化的战略,公司 战略的逆周期性显著,其净投资现金支出与公司净利润率呈 反向关系,公司保持较高的现金存量。只在行业波谷时提高 负债率,降低现金持有,并运用自身存量现金进行了两次大 规模并购投资。从而降低资产成本,提升资产效率。而在利 润增长较好的年份,公司则缩减了投资支出。由于壳牌公司 推行成熟稳重的逆周期战略,该公司一直维持较高的资本回 报率。这一实施逆周期战略的典型范例,说明实施逆周期战 略是企业调整资本结构、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 路径。 ・_ ess up由伯 统性风险降到最低。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是宏观经济的 前沿制度,它具有哪方面的导向?首先是逆周期监管的思维 理念,其次是逆势而为的运营策略。而中国企业在准确认识 行业的周期性,并作出恰当的经营战略选择上,仍然非常不 成熟。 “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做法会对稳定经济带来难以 预测的损害。应从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战略中得到启示, 制造业需要采取稳健的经营策略,把握好扩张与紧缩的力度 与时点,张弛有度,在经济波动周期中顺势蓄能逆势而为做 个“不倒翁”。 结论:在经济波动周期,顺周期经济活动特性,会导 致经济上行时期大量放贷积聚风险,助推经济泡沫。经济 下行时期则引发信贷紧缩,使实体经济雪上加霜。是加剧 经济波动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而逆周期战略, 是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发挥杠杆功能的有效工具,逆周期 的经济活动能够起到一个平缓调节经济的稳定作用。是企 业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对策。把逆周期策略的理念引 入企业经营别具现实意义。 结束语:在当前的经济周期中,收缩期相对延长,扩张 进程相对艰难。要在逆周期的宏观审慎金融管理框架下 渐次推出逆周期的组合,保障经济平稳增长,防止大起 大落的经济波动。明确宏观审慎金融监管的宗旨是健全实体 经济与金融对接机制,有效减缓实体经济供需失衡矛盾的经 济波动影响。制造业要及时掌握市场状态的转移规律,善于 运用逆周期战略,提高企业内生性抗衰退能力。尽管中国制 造业复苏之路步履维艰,但后发优势潜力还是很大。今后制 造业应加大向调整结构倾斜,促进制造业中大型新兴经济体 向工业价值链上游移动,促进低能低效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向 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转型,这将是中国制造业走出行业低谷 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刘树成:繁荣与稳定一中国经济波动研究[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 [2】毕大川 刘树成:经济周期与预警系统[M】.北京: 科学出版社,1 990年,(6). 【5】徐盛华 陈子慧: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出 版社,200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