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影响创面修复的研究

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影响创面修复的研究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22卷第l1期 河 北 医 学 HEBEI MED1CINE Vo1.22,No.11 Nov.,2016 2016年l1月 量和伸、屈角度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3。 多数学者认为此为首选治疗方法,可以起到弹性固定 作用,符合生物力学观点,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能最大限度恢复肩部活动度,小夹板固定便于调整松 2.4 两组患儿疗效评价:观察组患儿优良率为9O. 0%,优于对照组的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x。=8.63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儿疗效评价 紧度,能有效降低生物应用遮挡率,加强对肌肉收缩产 生的生物应力的传导,增强骨的生物代射,增加骨折端 成骨细胞的形成,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但也有不足 之处,由于儿童上臂较短小不易固定,又不能前臂 旋转活动而影响固定稳定性,易引起断端移位后倾;另 外夹板对软组织的挤压不均,造成局部血液循环差,使 肿胀消退不明显,易出现Volkmann缺血挛缩、张力性 水泡、骨筋膜室综合症等并发症。 本研究观察组患儿强力性水泡发生率、切开复位 率、愈合天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 3讨论 意义(P<0.05);观察组Carrying角、Baumann角、Tilt. ing角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O.05);观察组患儿前臂力量和伸、屈角度数改 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优良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5.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肘部损伤,根据骨折移 位大小分为Gartland I型、Ⅱ型和Ⅲ型,Gartland I型 不存在断端移位,石膏固定3~4周即可达到愈合目 的;GartlandⅡ型骨折反侧皮质组织完整,骨折端形成 一定畸角,可试行闭合复位穿钉固定;Gartland II型骨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改 良经皮克氏针固定、复位、并发症、恢复等情况优于小 夹板外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上准确复位、牢 固固定及有利的功能锻炼是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改 良经皮克氏针固定为首选,对移位明显、复位不稳定及 伴有神经、血管损伤者应选改良经皮克氏针固定,能有 效减少再移位、内翻畸形等的发生,但对于无移位或轻 度移位闭合性、复位后稳定骨折者应首选小夹板固定。 【参考文献】 [1] 郭立宏.接骨散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临床疗效总结 [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9):845. [2] Flynn JC,Matthews JG,Benoit RL.Blind pinning of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t ̄'acture of the humerus in children[J].Bone Joint Surg Am,1974,56:263~272. 折皮质组织完全断裂,骨折移位,为不稳定骨折,最为 严重,闭合复位一般十分困难,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 容易发生移位,术后易出现肘内翻畸形及缺血肌挛缩, 造成终身残疾。导致肘内翻畸形的因素很多,主要与 骨折远端向尺侧移位,以及尺侧皮质挤压、嵌插及骨膜 破裂等有关。临床治疗方法较多,重点是恢复肢体功 能和预防肘内翻畸形的发生,若处理不当可致神经、血 管受损,对于移位不严重者手法复位外固定为治疗首 选,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减轻 病人的痛苦。对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h以内者,肿 胀不明显可行一期手法复位,骨折8h以上肘部肿胀明 显者,先行外展位牵引,2d肿胀基本消除后行手法复 位夹板固定治疗,对开放性骨折应充分清创处理后行 内固定或夹板外固定治疗 。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为祖国医学传统治疗手法, [3] 刘颖.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疼痛及并发症 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2,18(1O):1482—1484. .T.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影响创面修复的研究 范荣辉, 朱秀梅 (陕西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医学美容外科, 陕西 西安7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手部深度 烧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早期及后期手术配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随访1月、3月后手 指关节总活动度(TA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优良率为86.05%,对 照组优良率为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AM及ADL评分均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早期行手术及康复治疗,能够恢复手部功能和形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4JM4154) 【通讯作者】朱秀梅 ・1827・ 第22卷第1l期 河 北 医 学 HEBEI MEDICINE Vo1.22,No.11 Nov.,2016 2016年l1月 态,减轻瘢痕挛缩及防止肌肉萎缩,改善预后。 【关键词】手部深度烧伤; 创面修复; 康复治疗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11—1827-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1.028 早期对手部深度烧伤创面进行处理,有利于促进 创面修复【11。在烧伤治疗的过程中,处理烧伤创面尤 1.3.2 治疗后1月及3月后两组手指关节总活动度 (TAM)情况。 其重要 j,对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相对而言更为紧 急。手术由烧伤创面处理起始,以创面修复而告终,若 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影响患者的预 后 。 1.3.3 治疗后1月及3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恢复情况:对患者各项日常行为能力进行评分,分数越 高,说明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 40例符合烧伤创面三度四分法深Ⅱ和Ⅲ度的手部深 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应用重 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 比较采用x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度烧伤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 14~47岁,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行早 2.1 两组术后疗效比较:术后观察组优良率为86. 05%(19/23),对照组优良率为48.65%(7/17),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后1月、3月TAM的比较:两组治疗前 期切痂移植等手术治疗,术后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对照 组17例,因病情较重、烧伤面积过大等原因未能早期 行手术及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严 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入院后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 及治疗后1个月TAM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AM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治疗1月及3月后TAM比较 患者视具体症状在3~7d内切痂,做皮瓣修复或者削 痂移植自体中厚皮片,并且在术后7~10d,当切口愈合 后开始早期功能治疗。早期功能治疗主要从以下3个 方面进行:①器械疗法改善患肢功能;②温水浴疗法软 化瘢痕;③功能位固定和抗挛缩位包扎,防止瘢痕的形 成。对照组患者因各种原因延迟手术时间,于7d后进 行肉芽组织清创植小皮片,术后康复治疗与对照组相 同。 1.3观察指标 2.3 两组治疗后1月及3月后ADL评分比较:在治疗 后1月,进食、洗脸、梳头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 1.3.1 观察两组术后疗效:若外观及关节功能无明显 异常者为优。虽外观部分异常,关节功能受限,但生活 能自理者为良。外观明显畸形、关节功能严重受限、生 活不能自理者为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除穿 鞋外,观察组其他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3。 表3治疗1月及3月后ADL评分比较 ・1828・ 第22卷第11期 Vo1.22,No.11 Nov.,2016 2016年11月 3讨论 观察组患者选择伤后3~7d内对伤口进行处理,因为 伤口处组织水肿尚不严重,术中不会手术困难,而且也 防止了组织进一步坏死;另外早期切痂创面出血会比 较少,因为7d后创面将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很容易出 血,影响创口的愈合。而且早期清创清除了组织间渗 出液,减少了组织间纤维蛋白沉积减,也可以减轻了组 织水肿,促进术后手部功能的恢复,让关节活动恢复正 常,降低了关节僵硬、瘢痕挛缩的风险。而且在早期进 行康复治疗,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不仅能预防手部功 手部深度烧伤后临床表现为皮肤呈棕色或黑色, 焦炭状,无痛感,手是人类非常重要的器官,且为暴露 组织,如果烧伤后不能尽快处理并且失当,不但对于手 部创面的修复不利,而且给会患者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例如手部畸形等,患者的生活水平会受到严重影响,同 时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在烧伤后 一定要早期处理,预防手部烧伤后畸形和功能障碍。 术后康复治疗则是巩固疗效的重要措施,而手术治疗 是恢复手部功能和形态的重要方法,两者在烧伤后创 能障碍,而且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 面修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减轻瘢痕挛缩及肌肉萎缩,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功能恢 本次研究表明术后观察组优良率为86.05%,对照 复情况,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组优良率为48.6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 【参考文献】 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TAM [1] 李华涛,李强,海恒林,等.保留变性真皮削痴植皮修复深 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后,观 度烧伤创面42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3):514~ 察组TA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515. 05);在治疗后1月,ADL评分中,进食、洗脸、梳头方 [2] 陈璧.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及促进创面修复的进展 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J].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8. [3]徐庆连,蔡晨,唐益忠,等.局部邻近皮瓣手深度烧伤创面 05),在治疗后3个月,除穿鞋项外,其他各项观察组 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J].安徽医学,2008,29(3):225~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 227. 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高 刻, 马树人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江苏 淮安223002) 【摘要】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 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80例CHF合并贫血患者,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两组分别采取铁剂和琥珀亚铁剂+EPO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 率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实验组在心功能分级、LVEF、Hb、BNP、血肌酐、肌酐清 除率均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BNP、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期间实验组未发现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病例,仅出现2例皮肤瘙痒者。结论:CHF合并贫血患者应用 EPO联合铁剂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纠正贫血,进一步改善肾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疗 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力衰竭合并贫血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11-1829-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1.029 笔者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对我院部 排除标准:①活动性出血导致的贫血者;②舒张压持续 分CHF合并贫血患者采取EPO联合铁剂治疗,探讨 ≥130mrnHg者;③肿瘤及营养不良等继发性贫血者; 其疗效,现作以下报道: ④急性脑血管疾病者;⑤排除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 1 资料与方法 者。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 组,组内均有40例患者。实验组中,女18例,男22 接收的80例CHF合并贫血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 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6.8±5.3)岁,其中11 织(WHO)的相关心衰诊断标准 J,贫血定义为血红蛋 例扩张型心肌病,29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分级:Ⅱ 白:女性<11Og/L,男性<120g/L,纳入标准:NYHA心 级21例,Ⅲ级l5例,Ⅳ级4例,对照组中,女l9例,男 功能分级Ⅱ~Ⅳ级;Hb<110g/L;左室摄血分数≤45%, 21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年龄(66.9±5.5)岁,其中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编号:2013JSJG037) ・18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