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之美的艺术之魅——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特色浅析□张钟敏慧摘陆洲要: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其印染技艺是最古老的织物印花方法之一。南通地区的蓝印花布以纯手工“纺、织、染”为一体的民间技艺,表现出蓝与白的和谐之美,创造出淳朴、自然的艺术世界,因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若能将深厚的传统文化与时尚的设计理念相互交融、除旧布新,蓝印花布作品必能在现代手工艺设计中散发新活力,创造新时尚。关键词:南通蓝印花布纹样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用其独特的艺术符号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它以独具魅力的纹样,通过不同的题材表现、组织形式和内涵表达,表达了民众朴素、自然的审美观念和乐观、积极的思想情感,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和对文化的传承。达连年有余的美好心愿。图中鱼的身体使用紧密有序的大、小混点表现形态;头、尾部分由较小的点和短线组成;装饰部分的莲花纹样则以长短不一的点与线穿插,形态生动,排列有序,疏密对比,表现出秩序和动感的美,表达了人们追求富裕和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3.人物纹样南通蓝印花布中的人物纹样,在表现手法上不注重人物的透视关系,只强调人物的外形、动态和纹样的装饰性,题材则多源于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戏曲人物等。如“刘海戏金蟾”,以折线表现鼻子、嘴,眉眼用叶形点刻画,人物的轮廓、衣纹用短线概括,手的造型以两三条直线简化,整个纹样的表现多为平面化,将“戏”的动态却表现得淋漓尽致。4.其他纹样寓意深刻的文字和形式抽象的几何纹也是南通蓝印花布纹样中经常采用的,这些纹样大多以比较规则的点和短线排列,亦曲亦直、或长或短,造型简洁,富有秩序美和韵律美。文字纹样多以“福、禄、寿、禧”等具有形声、会意、象形类的吉祥文字作为中心纹样,表现手法上注重对吉祥文字的简化和美好理想的表达。几何纹样中常以日月形、波浪形、三角形、锯齿形、回形等重复、组合构成。这些纹样多用于装饰物件的边缘,喻示吉祥、安康等美好心愿。南通蓝印花布纹样具有吉祥、喜庆的意味,设计者根据自然界中物体间不同的特征“以形寓意”,巧妙地将植物、动物、人物和其他纹样通过运用夸张、变形等蓝印特有的形象语言表现,表达出人们对质朴生活的渴望和祈福平安的心愿。至今这种朴素、美好的蓝印之美仍受百姓大众的喜爱与欢迎。一、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表现题材《古今图书集成》卷中记载:“药斑布——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见,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纹样,集人物、动物、植物、几何、文字等题材,传承了吴越的精巧秀丽,融入了齐鲁的淳厚质朴,在蓝白之间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造型。这些纹样通过民间艺人的刻画表现,具有吉祥、喜庆的意味,反映出老百姓对人生希望的寄托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1.植物纹样植物纹样是南通蓝印花布表现题材中最常见的,其形态婀娜,风格显著,意韵深远。蓝印艺人通过归纳、提炼的艺术加工,以刀代笔,抓住植物的主要特性,简化繁枝、强其主干,刻画出姿态优美的梅、兰、竹、菊、牡丹、莲花、仙桃、石榴、佛手等纹样,流传至今。笔者的毕业设计作品蓝印花布《梅兰竹菊》装饰画系列,正是以“四君子”——梅、兰、竹、菊为载体。画面中花、枝、叶各部分均由不同表现力的点和短线构成,利用曲直、长短、粗细的变化,较好地展现了花卉枝叶的疏密对比、线条和块面的对比。为使梅、兰、菊的花形更为饱满,笔者采用中心点密集排列、边缘疏远的表现方法,增强画面的丰富性和层次感。植物造型的枝干则用短线表现,叶子则由大小、形状不同的块面镂刻,使梅之傲、兰之幽、竹之坚和菊之淡得以张扬,象征高洁、坚贞、如意的美好寓意。2.动物纹样在南通蓝印花布纹样中,现实生活中的鲤鱼、鸳鸯、蝴蝶、狮子、梅花鹿、蝙蝠、喜鹊等及人们臆想的祥瑞之物如龙、凤、麒麟等形象,深受百姓喜爱。这些生动活泼、憨态可掬的动物纹样富有吉祥寓意,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祈愿。动物纹样比植物纹样的表现更为复杂,既要体现自身形象,又要兼备动态特征,没有繁复的线条和精细的细节描绘,但点、线的相互配合更具多变性与灵活性。鱼纹作为半坡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具有生殖繁衍的意义,到后来鱼和“余”“玉”谐音,表二、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组织形式除了用单纯的蓝白相间和活泼灵动的点、线镂刻吉祥图形外,多变又个性的纹样组织形式也是南通蓝印花布的艺术特色之一。南通蓝印花布主要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日用品,如服装、床上用品、桌布、拎包、饰品等,受不同的使用功能和面料用途的影响,纹样的组织形式五花八门,有适合任意剪裁称为“匹料”的通用花布和适合特定形状被称为“件料”的专用花布。1.对称结构自古朴素、勤劳的百姓把偶数看成象征天地万物、一分为二千古不变的真理。一对鸳鸯等在人们看来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足以证明人们对对称式结构美的喜爱。南通蓝印花布纹样中的对称结构是指以假定轴(或中心)为基准,左右或上下为30人文研究ARTEDUCATIONRESEARCH同形、同量、同色的图案,造型工整鲜明,形成一种匀称之美。对称结构在蓝印纹样中应用很广,被褥、桌布、方巾等日用品上经常见到。2.重复结构重复是一种常见的视觉形式,南通蓝印花布纹样中的重复结构是指以相同或相近的纹样和骨骼,有规律的、连续不断地反复出现。其特征是纹样的规律性、连续性和统一性,给人一种自然、有序的视觉效果。3.发散结构南通蓝印花布纹样中的发散结构指以一个或多个图形单位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扩散,形成不同的排列组合的视觉效果。这种结构看似毫无章法,仔细观察又错落有致,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韧、纯洁的梅、兰、竹、菊等。四、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展望对南通蓝印纹样元素进行探讨和研究,是对这一即将消逝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能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认知民间传统文化。以当代大众的审美观为指导,南通蓝印纹样的创新发展不应该仅局限于传统主题,应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喜好、消费喜好、审美喜好等多方位思考。蓝印花布过去的产品基本上多为日常所用,而具有现代设计气息的蓝印花布制品已向家居软装设计、装饰品陈设及现代公共设施设计等多方向辐射,这就需要我们在蓝印纹样的艺术再现中运用现代设计中“少即是多”的简化原则,借鉴如剪纸、雕塑、木刻、现代题材等形式,使其设计的蓝印花布纹样有更加多样化,更适应市场化的发展空间。在现代蓝印花布纹样设计中,设计师若能将深厚的传统文化与时尚的设计理念相互交融,除旧布新,作品必能在现代手工艺设计中散发新活力、创造新时尚。蓝印花布,曾经是质朴、温润的代表,如今也可以充满个性,散发现代气息。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以世博会的标志为中心纹样,采用象征坚贞、高洁、如意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和象征幸福、美好的对蝴蝶形象为边饰和角隅装饰,以蓝底白花的形式突出了大会主题,这个设计也很好地诠释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三、南通蓝印花布纹样内涵的表达方式每一种民间传统工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语言艺术,用直接或间接、隐喻或抒情的表达手法抒发百姓对吉祥心愿的期盼与渴望。南通蓝印花布纹样所暗含的文化意蕴透射出的“长命富贵”“龙凤呈祥”“福寿连绵”“吉庆有余”等吉祥意义,正迎合了广大百姓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诉求,是蓝印花布纹样的造型魅力与文化内涵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积淀。1.谐音表意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运用文字中音、形、义的相互影响,形成独特的文化逻辑。借助语音作纽带,将所表达的词语联想到与之同音或同义的新词,字面说甲,意则指乙。南通蓝印花布正是借助“谐音表意”的方法表达纹样所包含的吉祥之意,对艺术思维与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如“吉庆有余,平升三级”蓝印花布被面,整体造型生动、优雅,寓意鲜明。中心为圆形双凤纹样布局,周围环绕着由磬与双鱼构成的对称式主题纹样和花瓶中插上三支戟造型的辅助纹饰。“磬”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与“庆”同音,象征好运气;“鱼”同“余”谐音,象征连年有余;“瓶”同音“平”,“戟”同音“级”,表达希望官运亨通、平升三级的愿望。此外,还有将蝙蝠与“寿字”结合表达“五福捧寿”、莲花与鱼表达“连年有余”、花瓶与花卉喻示“平安富贵”等的蓝印纹样。2.图形象征“所谓象征,是在感性形象的本来意义之外附加了非本来的意义,从而使感性形象的内涵超出了形象本身的直观意义,让人们从中领悟到更多的东西。”龙、凤自古被百姓尊为神物,两者结合象征喜庆祥和,更是民间婚庆用品的必备吉祥图案。蓝印花布中还有如象征多子、多福、多寿的“三多”(石榴、桃子、佛手)。在民间,人丁兴旺、家庭幸福、福寿延绵是老百姓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此外,还有象征长寿的松、鹤;象征“五福”的梅花等吉祥纹样。蓝印艺人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表达吉祥之意,反映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3.含蓄隐喻中国传统文化在表意方面常借用一件美好的事物,表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思想,南通蓝印花布纹样也不例外。如由梅花鹿、仙鹤组成的“鹿鹤同春”,又名“六合同春”图。“鹿”取“六”之音,“鹤”取“合”之音,隐喻“禄”和“寿”,“六合”隐喻天地四方,“六合同春”意为天下四方共享春光,喻指“天下太平、祥和安康”之意。此外还有被喻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喻示高尚、坚结语南通蓝印花布是经过世代锤炼和传承的民间传统艺术,凝聚着民族的性格、百姓的淳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无论是在艺术形式、纹样元素还是工艺技法上,都折射出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华。随着时代的进步,蓝印花布纹样设计应大力创新,题材和形式如果仅仅遵循固定套路,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这会导致众多传统纹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艺术需要创新才能有鲜活的生命力。我们理应顺时代潮流,在传承和吸收蓝印传统技艺和纹样精华的基础上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冲破局限,推陈出新,寻求新的手法与构思,将蓝印艺术融入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满足现代人们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物质、精神需求,使南通蓝印花布绽放出蓝白之美的艺术魅力。课题项目:文章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传统文化元素在高师美术课程中的运用——以南通蓝印花布为例”;立项编号:GH2016304。参考文献:[1](日)柳宗悦.工艺文化.徐艺乙,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吴元新,吴灵姝.蓝印花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3]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4]张道一.中国图案大系(第一卷).山东美术出版社,1993.[5]吴元新.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纹样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吴元新.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藏品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作者单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编辑王旭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