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幼林抚育技术研究

中幼林抚育技术研究

来源:叨叨游戏网
中幼林抚育技术研究

作者:陆秋生

来源:《乡村科技》 2017年第8期

陆秋生

(长顺县林业局,贵州长顺550770)

[摘要] 作为国家财政补贴支持下实施的林业项目工程,中幼林抚育的目的在于培育符合可持续经营的优质森林,从而强化森林综合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针对中幼林抚育技术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幼林抚育效果的有效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幼林;抚育技术;森林

[中图分类号] S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08-24-2

中幼林抚育是一项综合性与系统性兼具的任务,并且需要结合森林所处地区的气候温度、季风带、水文地质等情况实施科学的抚育技术,从而保证中幼林抚育水平的有效提高,满足国家对林业项目工程的具体要求。

1 中幼林抚育概述

中幼林抚育的实施阶段是在幼龄林和中龄林时期,主要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情况对森林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具体措施主要是人为干预,包括在林分中适时采取割灌除草、间伐、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修枝、浇水和施肥等措施,以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促进树木生长环境的改善。大量资料显示,我国乔木林平均单位面积数量不到林业发达国家的50%,这大大制约了我国林木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森林经营水平较之发达国家依旧处于初级水平,而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建设对我国森林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林木经营当地的各种影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强化中幼林抚育技术的优化,进而全面提升中幼林抚育水平。

2 中幼林抚育的重要性

首先,实施中幼林抚育技术可以全面提高中幼林的成活率。从造林活动开始到郁闭之前的时间段内实施的各种技术统称为中幼林抚育技术。中幼林抚育技术实施的最终目的在于为中幼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使中幼林可以获得充足的阳光、水、空气、湿度等,从而可以在适宜的环境内健康、迅速地生长、繁殖,促进其成活率的有效提升,同时保育率也会随之提高,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郁闭,为林木的正常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幼林抚育技术的实施可以改变中幼林的生长环境,可以对中幼林采取割灌除草、间伐、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修枝、浇水和施肥等措施,如此不仅可以保证中幼林的正常生长,还可以提升中幼林树木的质量,保证树干笔直,没有多余分叉,有利于成木的高效生长和木材的有效利用,在维持林木可持续生长、提高林木经济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3 中幼林抚育技术的应用要点

3.1 割灌除草

在林分郁闭前或者郁闭后,灌草总覆盖度达80%以上时,灌木杂草会对树苗的生长造成威胁,此时需要进行割灌除草。通常需要清除目的树种周围1 m的灌木杂草,并同时实施培埂、扩穴,为树苗的生长提供空间。其次,割灌除草的实施需要以林区的实际条件为基础依据,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天然更新等要素进行系统性结合,尽可能在春季和夏季实施,以促进目的树种的天然更新[1]。

3.2 施肥

中幼林树木的根系相对不够发达,其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较弱,因此需要保证土壤中养分供给充足,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为了提高施肥的效果,可以在灌溉过程中实施施肥。将肥水浇入预先挖好的沟内,然后进行大面积灌溉即可,如此可以使树木在汲取养分的时候不至于被强烈的阳光灼伤。如果中幼林规划当地的自然条件允许,还可以在下雨之后进行施肥,然后用一层薄土将肥料覆盖好,以保证树木充分汲取养分。

3.3 浇水

对于400 mm降水量以下地区的人工林和400 mm降水量以上地区的人工林遭遇旱灾时,需要及时实施浇水措施。对于中幼林抚育来说,浇水的实施需要结合林业区当地的自然因素及灌溉条件,避免在温度过高和阳光强烈的时间段实施浇水,同时需要提高浇水的效率,尽可能避免大面积灌溉,而是针对树木根部1 m左右的范围进行重点浇水,必要时需要与施肥结合,提高中幼林抚育效果。

3.4 修枝

在中幼林抚育管理中,人工修枝是一项必要的工作。通过人工修枝,不仅可以将一些不必要的分支去除,保证树干的明显性,并且可以降低风、霜、雨、雪及火灾对树木的破坏程度,同时还可以降低虫害的损害。主要是针对珍贵树种或培育大径材的目标树、高大且其枝条妨碍目标树生长的其他树。修枝最好选择在落叶后至发芽前进行,可以实施树干下部枝条的裁剪,修枝的具体操作方法需要依据树木郁闭度进行选择,同时需要避免因为薪材等目的而造成的过度修剪,切忌大面积裁剪造成树皮的撕破,以免不利于树干伤口愈合,造成伤口感染。

3.5 补植

为保证林木的种植密度与覆盖率,需要对中幼林实施补植措施。通常中幼林中需要补植的情况包括:人工林郁闭成林后第1 个龄级中幼苗死亡率高于20%;郁闭成林后的第2 个龄级及以后各龄级,郁闭度小于0.5;卫生伐后,郁闭度小于0.5 的;林中空地大于25 m2及有林地目标树种较少[2]。补植的实施需要结合林区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在补植完成后保证管理措施及时到位。

3.6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属于人工辅助措施,目的在于保证森林天然更新获得良好效果。当目的树种天然更新等级为中等以下或幼树株数不足林分幼树总株数1/2 时,如果其自然生长不能符合成林标准,则需要实施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该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森林天然更新受自然条件的阻碍,保证中幼林的成活率及林木质量。

3.7 间伐

在林木的生长过程中,对不同时期进行树木采伐极为必要,一方面可以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林木等经济价值。林木的抚育采伐主要包括透光伐、卫生伐、疏伐、生

长伐等。在中幼林抚育过程中,针对郁闭后目的树种受压制的林分或上层林木已影响到下层目的树种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复层林,需伐除上层的干扰木。其具体措主要是在保证预留株树及密集程度的基础上,将次要树种、劣质树种、生长失常、患病树木等进行伐除,达到去劣存优的目的;林分内,受火灾、虫灾等危害的株数占林木总株数10%以上时,需要实施卫生伐,将灾害遗留下的被害木进行清除,促进林分内卫生情况的改善,降低病虫灾害的出现频率,同时有助于森林火灾的有效预防;在幼龄林或中龄林阶段,同龄林的林分密度过大,超过当地依据不同立地条件编制的最优密度控制表时进行疏伐,疏伐的目的在于缓解树木对光、水分、养分等的竞争[3];在中龄林阶段,需要对林分密度和树种组成进行调整,因此实施生长伐,以保证目标树的径向生长,必要时需要与补植同时进行。

4 结语

中幼林抚育是保证森林资源科学管理与有效利用的必要前提,优化中幼林抚育管理可以促进林木生长环境的改善,提高林木质量,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最终强化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因此,林业部门及中幼林抚育管理者需要重视抚育技术的强化与改进,结合林区的实际条件与自然因素,对抚育技术进行有效改进,进而促进中幼林抚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