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设时应垂直严禁与阴极相碰②阳极外露在地面上20-40CM,入土深度比井点深50CM;
③阴阳极间距一般为0.8-1.0M(采用轻型井点>或1.2-1.5M(采用喷射井点>;
④通电前应将阳极、阴极之间金属与其他导电物清理干净,有条件应涂沥;
⑤在不需要通电范围<渗透系数较大土层)的阴极表面涂两层绝缘; ⑥通电时,电压不宜大于60V,土中电流密度0.5-1.0A/M2; <9)深井井点:
①深井布孔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②深井孔径应较井管直径大300MM以上,钻孔深度根据抽水期间可能沉积高度适当加深;
③井管沉放前,应用压缩空气洗井,或用吊筒反复上下取出洗孔; ④井安放力求垂直,过滤部分应放置在设计位置,井管与土壁间填砂滤料,该滤料直径大于滤网直径。 4、开挖:
2 / 7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1)深基坑开挖总原则:分层开挖,先撑后挖,边撑边挖,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每个层面深度,在各处挖土面支撑体系全部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要求强度70%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土方施工,先挖围檩支撑范围内土体,并及时进行围檩支撑施工;DXDiTa9E3d <2)采用机械开挖,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底面0.5M;
<3)为防止超挖,机械开挖至设计坑底或边坡边界应预留30-50C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
<4)挖土期间严禁挖土设备撞击支撑体系,设计未允许,严禁施工机械上支撑,围檩施工;
<5)坑内预留土设计,坡度应根据土质情况确定,一般高度
≤3.0M,坡度≤2。超过上述值应分台阶留置工坡台阶宽度≥3.0M;RTCrpUDGiT <6)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基坑周围地面超载,尤其是大型施工机械行走路线及停靠地点;
<7)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堆土或留作回填土用堆土坡脚至坑边距离及堆土高度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
<8)基坑挖至土面后,应对坑底找平,如有小部份超挖,应用素填土,灰土或砾石回填,并整实至与地基土基本相同密实度;5PCzVD7HxA <9)基坑开挖至设计挖土面后,应及时施工排水沟和集水井及垫层,控制围护结构无支撑暴露时间控制在48小时以内。jLBHrnAILg 5、监测:
在基坑降水挖土阶段,对支撑围护结构及周围环境要进行严密监测。发生事故险情及时处理。 二、风险分析: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在下空间要求的不断提高,深基坑开挖施工工程越来越多。但由于对地基土认识不足,设计方法需要进一步改善,使得深基坑开挖风险相当大。深基坑开挖施工与前后施工环节搭接密切,前期围护结构没有保证质量或后期底板没有及时施工,都可能引起工程事故。除此之外,深基坑开挖工程本身也要求施工队伍要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否则围护结构变形,导致周围管线、道路、建筑破坏,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难以估计。降水工程使用不当,将使周围地基土发生不可恢复的差异沉降。深基坑开挖受天气影响也是造成风险系数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降雨将直接
3 / 7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引起基坑积水无法施工,或挖方、堆土边坡失稳造成工程事故。xHAQX74J0X 地下水降深或降低太慢原因分析:
1、施工设计不周全,或施工时没完全按照施组及有关规范执行; 2、安装管线前缺乏必要清洗;
3、试抽、洗井工作不到位,造成井淤塞; 4、使用真空泵的井,粘土封口有欠缺。 围护结构变形太大原因分析:
1、挖土阶段,施工管理混乱,没有落实好施组中合理开挖流程; 2、围护结构无支撑暴露时间太长; 3、围护结构四周堆载超过设计要求。 周围管线建筑变形过大原因分析:
1、围护结构本身设计、施工出现问题,围护结构本身变形引起周围环境变形;
2、因基坑内降水引起周围环境水位下降;
3、监测频度不够,没有及时发现周围环境变化趋势。 三、控制点: 项 目 要 点 a、详细复查降水施工设计,充分考虑到地下情况复杂性,保证降水方案合理; b、施工严格按规范,施工设计及有关规定执.防止地下水降行,避免出现死井; 1 深不足或降低太c、管线安装臆必须要清洗 慢 d、灌填砂填料后,及时按规定试抽,洗井 e、井点孔口到地面上定深度应用粘土填塞封孔,防止漏气和地面水下渗 a、抽出地下水含砂量应符合规定,如水质浑浊,应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防止泥砂流控制基坑降水对失 2 周围环境影响 b、适当放缓降水坡度,减少不均匀沉降 c、井点应连续运转,尽量避免间歇加载 4 / 7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d、加强施工进度控制,减少降水时间 e、对沉降要求较高区域采用隔水墙或回灌技术 a、严格执行“分层开挖,先撑后挖,边撑边挖”的原则 b、挖土至设计挖土面后及时进行排水措施,垫层, 支撑施工控制无撑暴露时间72小时以防止围护结构发内 3 生过大变形 c、发现围护结构有质量问题及时并派充足施工力量进行修补,以免影响支撑施工,增加暴露时间 d、严格控制基坑周围土体超载不超设计要求 a、加强各施工环节管理,尽量减少围护结构变形 控制挖土对周围b、挖土阶段对周围有保护要求的对象进行严4 环境影响 密监测 c、有充足的事故应急能力(措施,人力,材料,机械设备> 四、预检工程: 项 目 检 查 要 点 a、人员、机械配备情况 1 施工方案 b、挖土方案 c、降排水方案 d、监测及事故应急方案 2 复测 3 降水系统 4 降水深度 五、隐蔽工程:
a、红线、轴线、标高 b、控制坐标转移保护 a、降水材料尤其是人造砂质量情况 b、井管、滤管、滤网完整情况 开挖前满足设计要求 5 / 7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项 目 验 收 要 点 a、成孔质量 b、充填砂滤料量及高度 1 深井井点 2 分层开挖标高及满足设计及施组要求 基底标高 会同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检查 抽 查 要 点 3 基底土质 六、实测抽查: 项 目 开挖面标高及边1 满足设计及规范 坡坡度 2 降水系统 3 堆土高度 4 围护结构荷载 七、旁站检查: 项 目 1 开挖 运转正常 满足设计及规范 a、周围堆载不超过设计要求 b、施工机械不碰撞支撑,设计未允许,施工机械不上支撑 检 查 要 点 a、开挖标高距设计标高20CM时,人工开挖 b、接近红红,灰线时,严密注视避免误差 降水系统洗井,2 正常操作,抽出清水 试抽 3 意外事故处理 八、实验工程: 项 目 1 降水深度 处理措施的可靠性 说 明 开挖期间,定期测量,保证地下水标高在开挖面 以下1/2-1M 九、提供资料:
1、挖土、降水施工方案; 2、井点成孔记录; 3、降水记录;
6 / 7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4、隐蔽工程验收单; 5、技术核定单; 6、工程量变更单; 7、事故处理报告。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