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印度资本形成中的强作用与启示

印度资本形成中的强作用与启示

来源:叨叨游戏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用与启示 印度资本形成中的强作 。陈彬彬 内容提要 资本形成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关键。因此印 度非常重视本国的资本形成。印度资本形成中的强作用的实质是印度通过财政和金融 手段强力干预资本形成过程,使其最大程度地按意志和计划安排进行。印度资本形成中的强政 府现象一方面增加了资本形成数量,另一方面降低了资本形成质量,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思 考和借鉴。 关键词 资本形成 强作用 财政手段 金融手段 作者简介 陈彬彬,女,1974年生,四川南充人,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国际金融。 中图分类号:171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64[2002]增刊一020818-0468  资本形成是指社会将部分前期生产活动产生的 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手中。物质资本储蓄下来,通过投资活动用于社会再生产的 在资本积累阶段,由于各种储蓄的来源均为国民 过程。资本形成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特 收入,因此影响资本积累的一个普遍有效的途径 别是对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 就是改变各种储蓄主体最终获得的国民收入(可支配 国家来说,足够的资本形成率是实现经济起飞的关 收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财政手段控制或影 键。因此印度强力干预资本形成过程,采用财政 响国民收入的分配,改变国民收入在具有不同储蓄倾 和金融手段大力推动资本的形成,使其最大程度地按 向的收入主体问的分配格局,使相同的收入产生不同 自己的意志和计划进行,结果是提高了资本形成数 的储蓄结果。在储蓄转移阶段,储蓄转移过程一般都 量,却降低了资本形成质量。 是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作用下完成的,相应地, 的作用也体现在对金融机制的控制和影响上,可 一、资本形成过程与作用 以是维护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健康,使金融体系能将储 蓄资源导向高效率的投资场所,以提高资本形成的质 般地,资本形成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资本积 量;也可以是强化对金融体系的控制,使其按的  累阶段和储蓄转化阶段。资本积累阶段也就是储蓄形 意愿配置储蓄资源。一成阶段,它是指国民收入经分配后集中在、企业 和居民等各种收入主体手中,经其各自的消费后形成 剩余(储蓄)的过程。它实际上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国 民收入的分配,二是各种收入主体的消费和储蓄。储 二、印度在资本形成中的作用 在资本形成的资本积累和储蓄转移阶段中,印度 蓄转化阶段也就是储蓄的转移和使用阶段,它是指储 作用于资本形成的手段主要是资本积累阶段的 蓄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一定的机制从储蓄者手 财政手段和储蓄转移阶段的金融手段。 中转移到投资者手中,并由投资者投入生产活动,实 印度促进资本形成的财政措施主要是增加 现社会简单和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主要作用于储 经常性收入、扩大负债、压缩非发展性支出,以扩 蓄转移阶段,即采用一定的措施促使储蓄从储蓄 大储蓄的方式增加资本形成的数量,具体表现 《世界经济研究>20o2年增刊・2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印度资本形成中的强作用与启示 为:1、努力增加经常性收入 税收是印度经常性收人 化为实际投资的必经环节,因此,印度通过对银 的主要来源,以2000—2001财政年度为例,印度税收 行系统的严格控制,使财政收入之外的国民储蓄 总额达到14620.9亿卢比,占经常性收入的71.79%, 的流向符合计划要求,主要的控制措施有:一是制订 占财政总收入的42% 。印度增加税收最主要的 较高的法定准备金率和法定流动性比率银行贷 手段是拓宽税基,通过制订新的税法,开辟新的税源, 款的能力和动向。15%的法定准备金率加上38.5%的 其中主要的有:1953年的乡村工业与手纺工业布附 流动性比率迫使银行把存款总额的53.5%以现金的 加货物税法,1955年的医疗卫生用品货物税法,1958 形式存放在印度储备银行或投资于、公营金融机 年的矿产品附加货物税法,1962年的关税法,1975年 构的债券,将储蓄资源转移到手中;二是通过信 的烟草税法,1979年的椰仁税法。同时加强税收征 管,防止偷税漏税。非税收入是经常性收入的另一来 源,它包括利息收入、一般性服务收入和公营企业利 润。印度增加非税收入的主要手段是加强对公营 企业的管理,提高公营企业的利润。2、积极扩大 负债。负债是印度资本性收人的主要来源, 印度不断扩大市场借款、国库券及各种债券 的发行,增加从及非的应急基金存款、各种 准备金及存款中借款,将大量居民收入或储蓄直接 (向居民负债)或间接(向银行负债)集中到手中 形成储蓄,以增加资本形成数量 1950—1951年 度印度的内债仅为202.2亿卢比,20oo一2001年度增 为l12289.5亿卢比,增加了554倍,内外债之和 为117979.3亿卢比,占GDP的比重高达54.1%一,在 世界各国名列前茅。3、努力压缩经常性开支。印度政 府的经常性开支主要包括利息支付、国防费用、 雇员工资和各种补贴等。印度压缩经常性开支的 重点是行政管理费用和各种补贴。 通过金融手段促进资本形成主要是一方面 通过支持和培育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储蓄 转移机制更为顺畅,提高人们储蓄的积极性,增加资 本积累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的控制来影响储蓄的流向和资本形成的效率,具体体 现为:1、鼓励和培育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储蓄转移 机制的通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资本市场 的发展,这些措施包括:促进市场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对全国部分证券交易所实行连网,统一证券价格信 号。建立市场交易、市场管理的专门机构,除了建立证 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外,还建立了作为有价 证券过户机构的印度股票持有公司。建立“场外交易 市场”,加速交易和小额证券的流通。采取各种措施引 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和建设资金。2、加强金 融控制,影响资本流向。由于印度的资本市场不很发 达,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中介是大部分国民储蓄转 ・22・《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增刊 贷控制干涉银行资金投向。根据1949年金融管理法 第21条的规定,印度储备银行有权就各金融机构的 贷款发布指示,这些指示的范围包括:提供或不提供 贷款的目的,需要保持担保贷款的最低限量,对任何 贷款者的最大贷款额等。印度储备银行还通过三种选 择性信贷控制措施对银行信贷进行间接控制:以特殊 证券作担保发放贷款的最低限量,特定用途贷款的最 高限额,对某些贷款征收差别利率。此外,印度还 通过道义劝告和信贷批准计划(CAS)对商业银行进 行间接信贷控制。在前一方式中,印度储备银行定期 向各商业银行发出信函,催促它们对一般贷款或某些 特定商品的贷款及无担保的贷款实行控制。在CAS 中,商业银行对任何单个当事人提供1000万卢比及 以上的新贷款之前必须获得印度储备银行的批准;三 是政治及行政干预。和各邦常常命令银行对 指定的病态企业发放很少能收回的贷款。在印度 上述措施的作用下,印度商业银行一般要把贷款的 40%以低利率贷给“优先部门”和中小企业,30%用于 认购公债,9%应付储备银行现金流动需要,剩下的 15%可以自主决定放贷对象,但还要受到利率上限、 各种信贷控制、政治及行政干预的影响④,可见印度政 府对储蓄流向的控制是何等之强。 三、印度作用于资本形成的效果 资本形成既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作为结 果的资本形成,主要体现为资本形成额和资本形成率 两个指标,资本形成额是以货币计算的一国资本形成 的总数量,它是国家、企业和居民各种投资主体在一 定时间内(通常是一年)完成投资的总和,反映了一国 ①②印度2002-2003年财政预算,印度财政部官方网站。 ③孙培钧著<中印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第222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印度资本形成中的强作用与启示 投资的绝对水平;资本形成率是资本形成额与同期国民 从总体上看,印度对资本形成数量的促进作用 生产总值(GDP)比值,反映了一国投资规模的相对水 是比较积极和有效的,这主要体现在印度5O年来, 平。它们都只反映了资本形成的数量效果。而从资本形 无论作为资本积累结果的储蓄额和储蓄率,还是作为最 成与经济发展关系考察的投资乘数(GDP与资本形成 终资本形成结果的资本形成额和资本形成率都有了较 数量的比值)则反映了一定数量资本对国民生产总值的 大的发展,见表l。 拉动作用,是衡量资本形成质量的较好指标 表l 1950—1999年印度国内储蓄额与储蓄率 年度 储蓄额 储蓄率(%) 单位:千万卢比 1990 l3l340 23.1 1950 887 8.9 1960 1989 11.6 1970 6649 14.6 1980 27136 l8.9 1999 435572 22.3 资本形成额 资本形成率(倍) 866 8、7 1168 14.4 7043 l5.4 29230 2O、3 149536 26.3 455228 23.3 资料来源:印度财政部(Economy survey 2000"2001》。 注:1.储蓄额和GDP以可变价格汁算。 2.为方便起见.印度财政年度简记为该财政年度结束所在年份,如1959"1960年简记为1960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过去五十年印度国内资本形成 8.9%,到1999年提高到22I3%,50年增加2倍,年均 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从绝对数量来看,l950年印度 增速为1.9%。同期国内资本形成率由8.7%升至 国内储蓄总额仅为88.7亿卢比,l999年增为43557.2 23‘3%,年均增长2.O%。 亿卢比,5O年增加了490倍,年均增长l3.5%。国内资 与过去5O年印度资本形成数量显著增加不同, 本形成总额由1950年的86.6亿卢比增至1999年的 反映资本形成质量的投资乘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 45522.8亿卢比,5O年增加了525倍,年均增长 降,见表2。 l3.6%;从相对水平来看,1950年印度国内储蓄率为 表2 1950-1999年印度国内投资乘数 年度 1950 l960 l970 l980 单位:千万卢比 l990 l999 资本形成额 GDP 866 9936 2470 l7169 7O43 45682 29230 143780 149536 568809 455228 l956997 GDP/资本形成额(倍) l1.5 7 6.5 4.9 3、8 4-3 从上表可见,1950—1999年,印度的资本形成总 成储蓄,由于印度实行公有、私有经济并重的混 额由86.6亿卢比上升到45522.8亿卢比,增长了525 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公营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 倍,年均增长13‘3%,而同期GDP由993.6亿卢比增 者,不可避免的将大量的财政资金拨付给公有企业使 加到195699.7亿卢比,只增长了197倍,年均增长 用,而公有企业经营效率的低下大大降低了资本形成 l1.1%,大大低于资本形成额的增长速度。同时衡量 质量;三是印度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过度控制, 资本形成质量的投资乘数也由1950年的l1.5减少 削弱了银行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预算硬 到1999年的4I3,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由此可见,印度 约束,降低了储蓄资源流动的自由性和流动方向的正 作用于资本形成产生了两大效果:一是有效促进 确性,降低了资本形成质量。 了资本形成数量的增加;二是对资本形成质量造成了 不利的影响。 四、印度资本形成中强作用的启示 通过对印度资本形成的强现象的分析,可以 (下转第29页) 《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增fu・23・ 印度资本形成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一是在 作用的目标上,一味看重资本形成数量而轻视资本形 成质量;二是将大量国民收入集中在自己手中形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新安全观与东亚地区合作机制 受者。东亚的地区合作机制应当避免旧的国际机制的 化的本质内容,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政治经 教训。在这个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基本上是在冷战结 济秩序改革的要求。但是,在西方国家占据力量优势 束后发展起来的,而且这个地区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的国际体系中,中国参与多边机制的首要任务不是立 因此我们有可能在东亚形成比较平等、能够反映本地 刻改变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是接受和适应现 区共同利益的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 行的国际规则,通过国际机制培植力量和积累经验, 其五,中国加入多边机制是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 发展同各类型国家的共同利益,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 升为背景的。没有硬力量和软力量的全面提高,中国 秩序准备条件。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量变曲折 在东亚合作机制中就很难有所作为,也难以履行自己 过程。 的各项承诺,更没有力量防止和抵御各种安全威胁。 在中国崛起的程中,我们必须防止急于求成,防 相反,中国的力量越是不断提升,中国与东亚国家的 止充当现存国际体系的挑战者,防止同现行国际体系 共同利益重合部分也越具有更高的比重,相互信任和 的主导力量美国展开大规模对抗。中国如何加入国际 共同安全才会得到更大的保证。 作机制同西方特别是美国霸权主导下的多边国际机 制之间的重大差别,反映了中国倡导的国际政治民主 业 业业 e业业坐业业 业业业 业业坐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体系并成为国际事务的主要建设力量,关键是解决与 这些认识非常重要,它们反映了中国参与东亚合 美国的共同利益和安全互信。口 (责任编辑:邹传锋)  业业 }业业 业业业 (上接第23页) 于自然垄断、外部性和交易费用等原因,公有企业有 给我们带来很多重要的有益的启示。 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从现实的制度安排看,公有企业 1.在作用的目标上应当从促进经济发展的终 受到经营缺乏自主性、职责不明确、对公有企业的管 极目标出发,重视资本形成质量,弱化对资本形成数量 理具有政治化的明显倾向等制度性约束。同时公有企 的一味追求。首先,经济增长才是任何作用于经济 业产权界定不清,企业的实际所有者缺位,无法解决 发展的最终目标,增加资本形成数量只是手段;其次,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问题,很难对企业的经营者进 经济增长本身是资本形成数量和质量综合作用的结 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 果,并且从动态的角度看,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资本 中国家都掀起了大规模的公有企业私有化的浪潮。反 形成数量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在降低,而资本形 观印度,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尤其是资本形成 成质量的重要性在增加。纳夫齐格总结了20世纪50 中所占的比重过高,浪费了大量的储蓄资源,对国民 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西方学者有关经济增长因素分 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而不是促进作用。口 析的12项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形成对发达国家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33%,而对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的 贡献率则高达50—9O%①。这反映了随着经济的发展, 一(责任编辑:陆福英) 参考文献: 年。 孙培钧著<中印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个国家必须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式增长,通过提 1.文富德著<当代印度财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2.在作用的领域上,要合理划分和市场 2.高经济运行质量来实现经济增长。 司马军著<印度市场经济》,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的作用范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资本形成中, 3.应在承担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等私人资本不愿或 无力进行的投资,鼓励储蓄,鼓励金融机构和金融市 场的发展,完善金融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有所为, 4.鲁尔达・达特著<印度经济》,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 5.杨思群著<资本积累与资本形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 而在代替企业融资、干预企业投资和控制金融机构商 6.A・N’阿格拉瓦尔著<印度经济》,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业性存贷款等企业微观经济活动方面有所不为。 3.在作用的微观基础上,应当让私营企业而 ①瓦纳・纳夫齐格著《发展中国家经济学》,1990年英文第2版. 非公营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虽然在现实经济中,由 第256’259页。 《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增刊・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