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叨叨游戏网


年产商品混凝土80万方搅拌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1.总论..................................................................................................................................................... 1

1.1项目概况 .................................................................................................................................... 1

1.1.1项目名称 ........................................................................................................................ 1 1.1.2建设单位 ........................................................................................................................ 1 1.1.3建设地点 ........................................................................................................................ 1 1.1.4建设性质 ........................................................................................................................ 1 1.1.5建设内容及规模 ............................................................................................................ 1 1.1.6建设期限 ........................................................................................................................ 1 1.1.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 2 1.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2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 3

1.2.1编制的依据 .................................................................................................................... 3

1.2.2编制的范围 .................................................................................................................... 3

2.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 5

2.1项目由来 .................................................................................................................................... 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6 3.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 9

3.1建设单位简介 ............................................................................................................................ 9 3.2项目区域概况 ............................................................................................................................ 9 4.市场分析及预测 ............................................................................................................................... 14

4.1商品混凝土行业特点 .............................................................................................................. 14

4.1.1低门槛 .......................................................................................................................... 14 4.1.2地域性 .......................................................................................................................... 15 4.1.3周期性 .......................................................................................................................... 15 4.2商品混凝土行业概况 .............................................................................................................. 15

4.2.1国外商品混凝土发展概况 .......................................................................................... 15

4.2.2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概况 ...................................................................................... 16 4.3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规划分析 .............................................................................................. 17 4.4产业分析 .......................................................................................................................... 18 4.5项目市场定位 .......................................................................................................................... 19 5.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 21

5.1项目选址原则 .......................................................................................................................... 21 5.2工程建设条件 .......................................................................................................................... 21

5.2.1地质、地形、地貌 ...................................................................................................... 21 5.2.2气候、气象 .................................................................................................................. 22 5.2.3水文 .............................................................................................................................. 22 5.2.4抗震设防 ...................................................................................................................... 23 5.2.5项目建设、生产协作条件 .......................................................................................... 23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3项目选址结论 .......................................................................................................................... 23 6.工艺方案 ........................................................................................................................................... 25

6.1产品方案 .................................................................................................................................. 25 6.2工艺设计依据 .......................................................................................................................... 25 6.3工艺方案 .................................................................................................................................. 26

6.3.1工艺流程图 .................................................................................................................. 26 6.3.2工艺流程说明 .............................................................................................................. 27 6.3.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及能源消耗 .................................................................................. 27

6.3.4产品试验 ...................................................................................................................... 28 6.4主要设备选型 .......................................................................................................................... 29 7.项目建设方案 ................................................................................................................................... 30

7.1建设指导思想 .......................................................................................................................... 30 7.2总平面布置 .............................................................................................................................. 30

7.2.1总平面布置原则 .......................................................................................................... 30 7.2.2总平面布置设计 .......................................................................................................... 31 7.3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 32 7.4结构设计 .................................................................................................................................. 33

7.4.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 33 7.4.2设计荷载 ...................................................................................................................... 33 7.4.3结构形式 ...................................................................................................................... 34 7.4.4主要结构材料 .............................................................................................................. 34 7.5给排水 ...................................................................................................................................... 34

7.5.1设计依据 ...................................................................................................................... 34 7.5.2给水 .............................................................................................................................. 35 7.5.3排水 .............................................................................................................................. 35 7.6供配电 ...................................................................................................................................... 36

7.6.1设计依据 ...................................................................................................................... 36 7.6.2设计范围 ...................................................................................................................... 36 7.6.3供电设计 ...................................................................................................................... 37 7.6.4配电设计 ...................................................................................................................... 37 7.6.5照明 .............................................................................................................................. 38 7.6.6防雷接地 ...................................................................................................................... 39 7.7电信 .......................................................................................................................................... 39

7.7.1设计依据 ...................................................................................................................... 39 7.7.2设计范围 ...................................................................................................................... 39 7.7.3火灾报警系统 .............................................................................................................. 40 7.7.4电话系统 ...................................................................................................................... 40 7.7.5网络通讯 ...................................................................................................................... 40

7.7.6电信线路 ...................................................................................................................... 40 8.节能专篇 ........................................................................................................................................... 42

8.1节能依据 .................................................................................................................................. 42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1.1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 .......................................................................... 42 8.1.2产业和准入条件 .................................................................................................. 42 8.1.3相关标准及规范 .......................................................................................................... 43 8.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 .............................................................................. 43 8.3项目节能措施 .......................................................................................................................... 43

8.3.1节能技术措施概述 ...................................................................................................... 43 8.3.2节能管理措施 .............................................................................................................. 46 8.4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年消耗量计算 ...................................................................................... 48

8.4.1能耗计算 ...................................................................................................................... 48

8.4.2能耗统计 ...................................................................................................................... 50 8.5节能效果分析 .......................................................................................................................... 50 9.环境保护 ........................................................................................................................................... 52

9.1设计依据 .................................................................................................................................. 52

9.1.1法律法规 ...................................................................................................................... 52 9.1.2环境质量标准 .............................................................................................................. 52 9.1.3污染物排放标准 .......................................................................................................... 52 9.2环境影响分析 .......................................................................................................................... 53

9.2.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53 9.2.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 54 9.3环境保护措施 .......................................................................................................................... 55

9.3.1施工期环保措施 .......................................................................................................... 55

9.3.2运营期环保措施 .......................................................................................................... 56 10.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 60

10.1职业安全卫生 ........................................................................................................................ 60

10.1.1设计依据 .................................................................................................................... 60 10.1.2人流、物流交通安全 ................................................................................................ 60 10.1.3防尘、通风 ................................................................................................................ 60 10.1.4防机械伤害 ................................................................................................................ 60 10.1.5噪声防治 .................................................................................................................... 61 10.1.6个人防护 .................................................................................................................... 61 10.2消防 ........................................................................................................................................ 61

10.2.1设计依据 .................................................................................................................... 61 10.2.2建筑消防 .................................................................................................................... 62 10.2.3消防给水 .................................................................................................................... 62

10.2.4电气消防 .................................................................................................................... 62 11.组织机构定员及实施进度安排 ..................................................................................................... 63

11.1组织机构 ................................................................................................................................ 63 11.2岗位定员及人员培训 ............................................................................................................ 63

11.2.1岗位定员 .................................................................................................................... 63 11.2.2人员培训 .................................................................................................................... 11.3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表 ............................................................................................................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项目招标 ......................................................................................................................................... 65

12.1招标的依据 ............................................................................................................................ 65 12.2招标的类别 ............................................................................................................................ 65 12.3招标范围及形式 .................................................................................................................... 65 12.4招标情况说明 ........................................................................................................................ 66 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67

13.1估算依据 ................................................................................................................................ 67 13.2估算方法 ................................................................................................................................ 67 13.3投资估算 ................................................................................................................................ 69 13.4资金筹措 ................................................................................................................................ 69 14.财务评价 ......................................................................................................................................... 73

14.1经济评价说明 ........................................................................................................................ 73 14.2基本数据与参数选取 ............................................................................................................ 73

14.2.1销售收入、税金及附加计算 .................................................................................... 73 14.2.2总成本费用估算 ........................................................................................................ 74 14.2.3利润及其分配 ............................................................................................................ 75

14.2.4不确定性分析 ............................................................................................................ 75

15.结论与建议 ..................................................................................................................................... 77

15.1结论 ........................................................................................................................................ 77 15.2建议 ........................................................................................................................................ 77

附: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组织机构代码证 3、税务登记证

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红线图) 5、项目平面布置图 6、土地租赁合同 7、公司工程项目图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年产商品混凝土80万方搅拌站项目 1.1.2建设单位 建材有限公司 1.1.3建设地点

1.1.4建设性质 新建

1.1.5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2744㎡(约合19.12亩),其中建筑占地面积985㎡,砂石料场与生产区占地面积为9000㎡,停车坪、道路绿化占地面积为2800㎡。

规划总建筑面积1665㎡,其中员工宿舍及办公用房建筑面积1020㎡,食堂建筑面积85㎡,搅拌楼基础部分280㎡,仓库160㎡,配套用房面积120㎡,建设年产商品混凝土40万m3高产混凝土搅拌系统生产线两条,并配套建设砂石料场、给排水、电气、道路及绿化等。

项目建成后年产商品混凝土80万m3。 1.1.6建设期限

2013年1月-2013年6月。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本项目建设估算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2560万元,工程费用153.51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86.82万元,预备费用232万元,流动资金867.67万元。

资金筹措方式为业主自筹。 1.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1 2 指标名称 规划总用地面积 规划总建筑面积 搅拌楼基础部分 员工宿舍及办公用房 其中 食堂 仓库 配套用房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生产规模 总投资 年销售收入 年均税金 年均利润总额 年所得税 年均净利润 总投资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盈亏平衡点 单位 ㎡ ㎡ ㎡ ㎡ ㎡ ㎡ ㎡ m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 月 % 3指标 12744 1665 280 1020 85 160 120 80 4000 17856 1106.7 1270.5 317.6 952.9 31.76 50 68.56 备注 折合19.12亩 三层钢结构 一层砖混结构 一层砖混结构 含门卫室、配电房、公厕等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1.2.1编制的依据

(1)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12]15号审定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72号(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5)《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6)《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商务部等级七部(局)2004年第5号令);

(7)商务部、、建设部、交通部《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2003]341号);

(8)《##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省第143号令);

(9)《##省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细则试行》(湘建[2008]111号); (10)《**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实施办法》(衡政发[2007]19号);

(11)《**市城区总体规划(2008-2030)》;

(12)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平面布置图及其他基础资料。 1.2.2编制的范围

(1)调查、了解建设项目及项目区现状;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对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有利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建设规模; (3)提出项目建设的内容及方案 (4)拟定项目建设进度; (5)对项目市场进行分析预测; (6)对项目工程工艺方案进行分析;

(7)对项目建设总投资进行估算,对效益进行分析; (8)对项目的可行性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由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用量不断增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场分散搅拌混凝土的小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大规模建设的需要,依据财政部、商务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2004】5号令《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省第十届常委会公告第92号令《##省散装水泥管理条例》,##省第143号令《##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市建筑工程管理局文件等相关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推广发展预拌混凝土对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节约资源,提高创建文明城市的品味具有积极作用。

**位于##省东南部,南临广东,是##省经济战略重点的南大门,是内陆地区主动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水陆空交通俱全,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纵穿南北,连通闽南、赣南、湘南的S320省道横贯东西,武广高速铁路穿越全境,并设**站;耒水、春陵江四季通杭;**云集南岳机场及耒云快速干线正在规划建设。到广州、武汉、南昌、桂林等地均可在3小时内到达,已全面融入“中南3小时经济圈”。**作为**经济区域中的重点县市在**地区发展的格局中,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地区经济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将有快速的发展,**的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近几年内**市的建筑市场发展势头很好,未来10年是**新一轮跨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将致使**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一大批高层高档小区像雨后春笋般快速耸立,上万户棚户区改造项目、运煤专线、旅游专线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正在抓紧实施。良好的投资环境将使**的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迅速增长,快速推动**的住宅小区与电梯房及高层建筑的兴起。

据了解,**市已经投产的上规模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有5家,全部在正常运转,目前**市商品混凝土市场还有发展潜力。大型的城市基础建设与良好的房地产市场将促使未来几年**市的商品混凝土市场将呈现快速放量增长的态势。

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只要能平衡市场秩序,消灭恶性竞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利润就会得到有效保障。在此背景下,**市**建材有限公司特提出本项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用量不断增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场分散搅拌混凝土的小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因此,大力推广和运用预拌混凝土(又称商品混凝土)已成历史的必然。混凝土预拌化是工业发达国家共同的成功经验,代表了混凝土生产的最新最先进水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是我国混凝土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1)预拌商品混凝土是工程建设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社会进步、文明施工的体现。混凝土的研制、生产、使用经历了170年的发展历史,予拌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是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转变。它体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是建筑业依靠技术进步,改造小生产方式,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一项重要改革。

(2)它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下降17.3%的目标,为实现这一节能减排目标,必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大技改投入力度。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而采用商品混凝土一般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以上,节约水泥10%-15%,降低工程成本5%左右。与此同时,还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施工用地,减少粉尘污染。

(3)它是保障工程质量、实现文明施工的需要。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水泥、骨料、水等无法称量,只能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施工,容易带来质量管控问题。而预拌混凝土生产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在的试验室严格按照配合比,采用微机控制方式,通过电子计量,准确地生产出符合建筑设汁要求的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我国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尤其是使用了外加剂和活性掺和料生产的高强度混凝土,不但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现场搅拌混凝土容易形成的质量隐患,促进了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施工水平的提高,延长了工程使用寿命,从根本上杜绝了“豆腐渣”工程,从而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项目的建设是保障工程质量、实现文明施工的需要。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它是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广泛使用预拌混凝土,能大大减少噪音、粉尘、道路污染问题,解决了施工扰民和施工现场脏、乱、差等问题,也减轻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预拌混凝土不需要在现场堆放材料及中转材料,避免了城市的脏、乱、差现象,同时能避免现场搅拌混凝土,使水泥浆流入下水道,使下水管线变细甚至堵塞,破坏城市基础设施;其次,能从根本上消除噪音、粉尘、水系的污染,促进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改善市民工作、居住环境;再次,能改进施工组织,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有效避免对工人身心健康的损害。所以项目的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5)它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追求。预拌混凝土全部使用散装水泥,年产80万m3的混凝土约用水泥30万吨,按照国家散装水泥办公室测算,每使用一万吨散装水泥,可节约包装费35万元,节电7.29万度,减少水泥损失500吨,带来综合经济效益40多万元,仅此一项,本项目每年就可创造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正因为如此,“九五”时期建设部已将商品混凝土列为建筑工程中推广的10项新技术之一。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使用商品混凝土的比例高达80%以上,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东南沿海地区其发展势头强劲,大部分县市已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但在部分县级市商品混凝土供应方面是一项空白,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极不适应,本项目的实施,将为**的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3.1建设单位简介

**市**建材有限公司位于**市***办事处**村**组,主要生产C60以下各种标号混凝土及耐水、耐火、耐高温的各种标号混凝土。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员工50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土建设工程师4名,会计师1名,机电工程师2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72%。公司设备先进,拥有180立方米/小时全自动搅拌机两组,现有搅拌运输车20余辆及37米、47米车泵各1台,电动泵、柴油泵共4台,年生产能力达80万立方米。

公司有一套严格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有自己的实验室,各种检测设备齐全。尤其擅长水下桩灌注。公司秉承“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的准则,公司交通便利,实行全天侯服务,市区内,半小时混凝土到现场。相继承接了武广高速**西站、**市第二水厂、**市第二水厂过江管道水下灌注、国贸大厦、和谐花园、天安大厦、鹏飞大厦、长发大厦、永发大厦、云英大酒店,**电厂等工程项目的混凝土供应,为各重点工程及民用建筑提供了优质的混凝土,合格率100%,优良率96%。充分展示了**建材的品牌优势,公司实力,得到了各项目业主的一致好评!

3.2项目区域概况 (1)区域地理

**位于**市东南部,是中华始祖神农氏发明耒耜之地,中国农耕文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化发祥地之一。201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50万。素有“荆楚名区”、“三湘古邑”的美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蔡伦的故乡、##省最大的县级城市、最大的县级能源基地、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楠竹之乡、中国汉白玉之乡、##省旅游强县、中国最具投资中小城市。2009年3月,**市被列为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根据文件,财政将给予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

**北距**西南云大都市区25km、高铁**东站40km、**机场30km,南临广东,是##省“五区一廊”南大门,是内陆地区主动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水陆空交通俱全,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纵穿南北,连通闽南、赣南、湘南的320省道横贯东西,武广高速铁路穿越全境,并设**西站;耒水、舂陵江四季通航;**云集南岳机场及耒云快速干线正在规划建设。去广州、武汉、南昌、桂林等地均可在3小时内到达,已全面融入“中南3小时经济圈”。

(2)综合经济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初步核算,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28814万元,同比增长14.3%。第一产业增加值458753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387668万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1082394万元,增长13.1%。一、二、三产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61.72%、34.88%。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15.66:47.38:36.9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2.9个百分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点,第三产业下降了1个百分点。财政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达到7.72%,比上年提高0.59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11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6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动态清零100%,失业再就业人数4230人,扶持创业人数30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0371人。

物价指数冲高回落。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然后逐步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6,较同比上涨了5.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5.1,同比上升了5.1个百分点。分类别来看,食品类上涨7.5%,烟酒类上涨2%,衣着类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4.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4.7%,居住类上涨10.4%。

安全生产有所反复。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474起,死亡73人,受伤118人,直接经济损失4246万元,同比除受伤人数下降41.8%外,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59.5%、30.9%、121.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492;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15.71。

(3)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6.36亿元,同比增长20.1%。工业对GDP贡献率达61.36%,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15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0.72亿元,同比增长60.33%。在规模工业企业中,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轻工业完成产值80.07亿元,同比增长61.52%;重工业完成产值470.65亿元,同比增长60.13%。国有经济完成产值29.36亿元,同比增长10.44%。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1.63亿元,增长22.4%。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基本稳定。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税65.21亿元,吸纳从业人员达5.82万人。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达98.82%。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建筑总产值47685万元,同比增长10.11%;实现增加值24102万元,增长5.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3.49万平方米,竣工产值36968万元。

(4)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1年全市城市面积42.6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9.10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245.10公里,自来水用水户数达29275户,供水总量达2155万立方米;城市污水排放管道长度251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2万立方米/日。城市绿化不断加强,城市绿地面积达1266公顷。

环境保护取得较好成绩。主要污染物指标削减率为: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081吨,削减率为0.5%;工业化学耗氧量的排放总量为366万吨,削减率为47.6%。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349万吨,达标率99.88%,工业企业烟尘排放量8712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44%。

(5)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展平稳。全市2011年末总户数33.10万户,总人口142.32万人。其中:男性73.88万人,女性为68.44万人;农业人口78.06万人,非农业人口.26万人;城镇化率达45.15%;人口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密度为535.84人/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15.46万人。全年出生率13.93‰,死亡率6.11‰,人口自然增长率7.82‰。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8862元,比上年增长19.66%。全市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8843元,其中在岗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9335元。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2011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6.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5.1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7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7.53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12.17万人;参加农村医疗保险的人数达105.19万人,参合率达99.7%。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7.81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1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05万人。农村危房改造1250户。新增廉租住房1408套,城市棚户区改造1190户。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市场分析及预测

商品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是指以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商品混凝土能节省水泥及其砂石材料,提高工程质量,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商品混凝土作为基础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在建筑业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商品混凝土行业已经显示出极大的市场魅力,并在实践中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随着国家对基建投资力度的持续加大,我国商品混凝土年产量连续20年持续增长,增长速率不断突破历史纪录。就目前而言,商品混凝土行业处在一个比较稳健发展阶段,东部沿海以及内陆部分大中城市的商品混凝土企业数量己初步饱和,西部以及中部一些中小城市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商品混凝土行业仍然是一个热点行业。

4.1商品混凝土行业特点 4.1.1低门槛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商品混凝土行业生产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且易于掌握,进入门槛比较低,投资规模不大(从数百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其产品体积大,重量大,但产品价格较低,利润率不高。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1.2地域性

商品混凝土从搅拌到运输至使用工地一般不能超过2个小时,因此其运输半径一般在10-15公里左右,这就决定了混凝土企业的市场范围有限,但有些企业通过多设分站来扩大市场份额。此外,混凝土搅拌企业一般位于城市郊区。

4.1.3周期性

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同一国的基本建设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同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度相关。

4.2商品混凝土行业概况 4.2.1国外商品混凝土发展概况

商品混凝土最早出现于欧洲,1903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商品混凝土工厂,至今商品混凝土行业已历经百余年的发展,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二战后经济技术的发展和恢复期的要求,商品混凝土行业得以迅速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开始大量使用商品混凝土。

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世界商品混凝土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总产量中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其中美国占84%,瑞典占83%,日本占78%,澳大利亚占63%,英国占57%。20世纪70年代末全世界已有30000多个预拌混凝土工厂,其中日本和美国各拥有5000个左右的预拌混凝土工厂。目前,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的两个主要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国,年产量约在2亿立方米左右,约占其年混凝土总用量的80%,美国的人均指标为0.9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方米,日本人均指标为1.5立方米。

4.2.2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概况

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的萌芽也起始于1978年,但是,中国商品混凝土获得蓬勃发展的标志起始年应该是1987年。1987年4月13日,全国混凝土协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肖桐和著名水泥混凝土专家吴中伟教授均在讲话中着重提到了大力发展中国的商品混凝土的问题。建国初期,我国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中采用了商品混凝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发展比较迟缓,与发达国家相比,形成了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上海、常州等地。强大而持续的基建投资拉动力度,使中国的商品混凝土在进入21世纪最初的10年以异乎寻常的26.4%-52%的增长速率一路飙升,2010年的增长速率也达到了15%。

从2007年至2010年,我国混凝土产量累计达到252753.63万立方米,且产量还在逐年上升。预计2011年各省市、各地区大小项目的开工与2010年项目的接续,我国混凝土产量仍旧会保持上升态势。根据近年全国商品混凝土产量的调查发现,华东、华北及中南地区占据了中国区80%的混凝土量,华东区尤为突出。自2006至2010年,华东地区连续四年混凝土产量排名全国首位,江苏、上海及浙江商品混凝土的急速发展成为其他省市关注的焦点。2010年华东地区占全国混凝土产量的47.95%,而西北地区仅占全国总量的4.72%,两区域所占份额相差较大。

此外,我国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仍受到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制约。正在营运的商品熟疑土的搅拌运输车、泵车的底盘,绝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引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进。大型搅拌机也引进了国外的成套技术。就连生产萘系高效减水剂的主要材料工业,国内市场的缺口也要靠从俄罗斯、乌克兰、丹麦、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来补充。

4.3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规划分析

国家对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一直十分重视,1987年建设部印发了《关于“七五”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几点意见》;1990年国家计委、建设部将杭州、厦门、南京列为试点城市;1994被建设部确定为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术之一;“八五”期间国家建设部安排5亿多资金用于支持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全国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提高水泥散装率,发展普通商品混凝土”,把发展预拌混凝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96年4月国家建设部又印发了《关于加快预拌混凝土发展的若干意见》,1997年国函8号《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中城市要积极发展普通商品混凝土,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限期在城区禁止现场搅拌。2003年,商务部、、建设部、交通部发布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确定了124个禁止现场搅拌的城市,并且明确规定了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的时间表。2004年国家七部局又统一出台了《散装水泥管理办法》5号令),各地根据国家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力鼓励和支持预拌混凝土,大力促进建设单位和施工队伍使用预拌混凝土。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环境和能源的关注,对普通品混凝土的发展出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法规,根据国家《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扬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和《散装水泥管理办法》,从2006年开始,国内240个城市要全面推广普通商品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商务部和建设部又联合下发通知,确定于2007年开始启动全国大中城市城区施工现场禁止搅拌砂浆工作。从2010年7月1日开始,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等19个城市,将禁止在城区施工现场搅拌砂浆。

两部委表示,在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将根据不同城市经济发展、建设技术发展状况、预拌砂浆供应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性,分期、分批予以实施:第一批实施范围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南京、杭州、郑州、宁波、厦门、青岛、广州、深圳、大连、珠海、苏州、无锡、扬州、常州、连云港等19个城市,实施时间拟定为从2007年7月1日开始;第二批实施范围包括石家庄等36个城市,实施时间拟定为从2008年7月1日开始;第三批实施范围由各地散装水泥主管部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具体情况提出,实施时间初步定为2009年7月1日开始。这是自2003年10月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后的又一重要举措。

4.4产业分析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市为加快发展散装水泥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创建文明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省第143号令)、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商务部等七部(局)2004年第5号令)和商务部、、建设部、交通部《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2003]341号)等法律、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实施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凡本市城区及县(市)的城区范围内所有工程建设项目混凝土总用量达到80立方米及以上的,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一律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市(含县、市、南岳区)城市规划区内的交通、能源、水利、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也应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市、县(市)、南岳区的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范围由县级以上确定。”

此外,国家为鼓励投资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鼓励外商投资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其中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开发生产:轻质高强多功能墙体材料、高档环保型装饰装修材料、优质防水密封材料、高效保温材料列为鼓励类条目,鼓励投资。普通商品混凝土作为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开发生产,是国家鼓励的投资领域。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 4.5项目市场定位

项目所在地**市水东江办事处汭州村,地处**城市东北部,距城区约5公里,紧邻京珠高速公路和G107;该项目立足于**市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以服务辐射半径20公里计算,重点面向**市水东江、经济开发区、五里牌、竹市、大市、哲桥等市场,近几年内**市的建筑市场发展势头很好,未来10年是**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济的发展将致使**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市场前景较好,以销量最大C30商品混凝土为例,预计销售价格在280元/m3。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5.1项目选址原则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当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应当建在城市郊区或周边乡镇,道路交通比较便利,散装水泥供应方便,靠近砂石、原材料和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3)服务半径不超过20公里为宜,便于交通运输及部署。 5.2工程建设条件 5.2.1地质、地形、地貌

**市地处**盆地向南岭山脉的过渡地带,地势由东向西,自南向北,由西南向西北呈海拔逐渐下降,形成东南、西南高,中、西北部低,自东南向西北逐级降低的地貌特征。境内以丘陵、岗地为主,总阶梯式成层分布。地貌类型多样,大致比例是山地20%、丘陵30%、岗地25%、平原20%、水面5%。海拔最高845米,最低63米。区域地层自晚古生界至新生界都有出露,其中石炭系至二迭系下统为浅海相碳酸盐岩;二迭系上统至为三迭下统为浅海相和海陆交替相碎屑岩、页岩和煤层;侏罗系和白垩系为陆相红色碎屑岩;第四系则由具二元结构的冲积层组成,分布于Ⅰ、Ⅱ级阶地。该区域地质构造以单一的褶皱为主,属相对构造稳定区。根据本区历史地震记载,以及《中国地震区划图》和《##省地震烈度分区图》等资料表明,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VI度区。

本项目位于**市***办事处***村**组,项目区域内地势较平坦,地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质稳定,有利于本项目营运。

5.2.2气候、气象

**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多阴雨少光照,夏季气温较高,无霜期长等特点。历年(1957-1990)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7.7℃;历年平均相对湿度81%,历年平均降水量1335.8mm;历年平均蒸发量1453mm;历年平均风速2.2m/s。全年主导风向为NNW风,出现频率15%;次主导风向为N风,出现频率14%。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冬季盛行偏北风,以NNW最多(22%),N风次之(18%),ESS最少(3%);春季偏南风增多(9%),仍以偏北风占优(15%);夏季以偏南风为主,以ESS最多(19%),S风次之(14%),N风减到最少(6%);秋季以N风最多(18%),NNW风次之,ESS减到最少(4%)。近五年年平均气温18.4℃,极端最高气温41.1℃,极端最低气温-3.5℃;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1414.Omm;年蒸发量1375.9mm;年平均风速1.7m/s。近五年全年主导风为NW风,出现频率13%。年静风频率历26%。

5.2.3水文

**市地表水、地下水均较丰富。耒水、舂陵水为常流性河流,且溪、塘分布较多。地下水以孔隙水为主,受大气降水补给,沿沟谷、山脚排泻入耒水及舂陵水。耒水属于长江流域的湘江水系,是湘江最长的支流,源出桂东烟竹堡至资兴黄草称沤江,黄草至程江口称东江,东江与程江汇合于永兴而称便江,出永兴后称耒水,西北流,至**市东耒河口入湘江,长453千米,流域面积11783平方千米。河流总落差886米,水能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蕴藏量41.3万千瓦,为湘江流域各支流之冠。流域总地势呈南高北低,上游峡谷纵深,水流湍急,中游河谷较宽,下游两岸发育有宽坦的阶地。**处于耒水中游,河谷开敞,水面宽约为190米,平均水深1.5米,属宽浅式河道,平均流量267.5m3/S,平均坡降0.44%。

该地区地下水浅层、深层均较发育,属潜水类型,主要受降水补给。本项目以井水为生活饮用水源,耒河水为生产供水水源。

5.2.4抗震设防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对照地震烈度<Ⅳ度,本项目可不作抗震设防设计。

5.2.5项目建设、生产协作条件

项目生产所需的主要物料为砂砾、外加剂等原辅材料,在当地均能方便采购,混凝土搅拌机生产线直接从三一重工购置并由工厂负责安装,安排专人学习操作技术;搅拌车等设备均可直接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购进;土建工程部分当地多家施工单位均能完成。

公司所需的主要物料为砂砾、河沙、外加剂等原辅材料当地均有畅通的物质供应渠道,**地区南方水泥厂、金山水泥、金雷水泥等水泥厂家在**当地均设有代销点,极大的方便水泥购买,并有良好的质量保证。

5.3项目选址结论

该项目选址位于**市***办事处***村***组,位置如下图所示: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所在地

工程建设场地区域地质环境中等复杂,拟建工程为一般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场地区域目前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塌岸等不良地质现象,斜坡、边坡现状整体稳定,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损失小,危险性小。

项目拟建场地未发生过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周围排水畅通,公共设施条件到位,交通条件较好,项目实施后,不会对周边的工程地质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项目地处耒水下流,地势相对较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防洪设施建设,尤其是水泥等的存放,要保证一定高度。

综上所述,厂目场址符合本项目的工程建设要求,项目场地的选择是可行的。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工艺方案

6.1产品方案

项目年生产规模为80万m3。产品方案根据**市普通商品混凝土现有市场现状,按强度等级分为C10-C60等各个品种,并根据用户需要生产供应高强度混凝土、高标号混凝土以及其他特种混凝土。

6.2工艺设计依据

(1)《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 (2)《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0)

(3)《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 (4)《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5)《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 (6)《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 (7)《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2008)

(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 (9)《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 (1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2002) (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12)《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13)《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 (14)《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15)《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CJ/T70-2009)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17)《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6.3工艺方案 6.3.1工艺流程图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6-1。

碎石 运输车装载车 铲车 砂堆场 进料口 碎石堆场 ●■ ● 水泵 散装车 ●■ 终端显示器 砂仓 石仓 水泥、矿粉、水槽 肿胀剂筒库 ● 微机控制■ ● 系统根据配料门 配料门 出料门 选定的西配方进行计量并控计量 计量 计量 计量 制各工步动作 螺旋机 提升机 运输车 砂子 ●■ ● 外加剂罐 键 盘 输 入 水泵 计量 放料阀 ●■ 放料阀 搅 拌 机 ■ ●■★ 注:废气 ● 废水 ▲ 固废 ★ 噪声 ■ 环保措施 ● 送工地 混凝土运输车 清洗水 ▲★ 图6-1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3.2工艺流程说明

①碎石、砂子为大颗粒物,外购后堆放于砂石堆场,由装载机送主砂仓;水泥、粉煤灰、外加剂为超细粉状物质,由供应厂家用密闭的罐车运至混凝土搅拌站,经密闭的高压管道输送至筒仓。

②砂仓内的碎石、砂子按一定比例由皮带运输机输送至搅拌主楼,筒仓内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按一定比例由螺旋机输送至搅拌主楼,进行搅拌。

③搅拌好的混凝土由搅拌主楼下的出料口放出,装车输送到工地。 6.3.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及能源消耗 1、主要原材料供应来源

本项目的主要原材料为:水泥、砂石料、粉料、一级粉煤灰等,这些材料在市场上供应充足,均可在当地市场上或厂家在当地的供销点直接购买,距离仅几公里,十分方便。

(1)水泥:末阳市及周边水泥厂众多,供应能力充足,水泥不会成为影响搅拌站原材料的因素。

(2)砂:搅拌混凝土用砂主要为河砂(中砂、中粗砂、特细砂掺和使用)。项目拟建地点临近来水,且物流便利,运输比其它搅拌站有优势,项目周边取砂地点多,终年可取,且价格便宜,不会影响到项目的正常生产。

(3)石子:本项目所用石子为本地采石厂轧制石子和就地筛选的河卵石,项目地交通发达,石子原材料运输较为方便,石子供应完全能满足市场需求。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原材料用量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材料组织供应难度不大,不会因季节或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大的影响。由于该项目所生产混凝土等级是依据订货客户的需求生产,所以具有无法确定年产量中各等级混凝土所占比例的特殊性,现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2000),以生产C3O混凝土为例,每立方米C3O混凝土原材料为:水:175kg,水泥:29Okg,砂:78Okg,石子:1000kg,一级粉煤炭115kg,外加剂9.6kg。

该项目商品混凝土生产能力为年产80万立方米,以C30混凝土为基数计算,则每年所需原材料消耗量如下(表6-2):

表6-2 原材料年消耗量

序号 1 2 3 4 5 6 材料名称 水 水泥 砂 碎石 外加剂 一级粉煤灰 1定额(t/m3) 用量(万t/a) 价格(元/吨) 0.175 0.29 0.78 1 0.0096 0.115 14 23.2 62.4 80 0.768 9.2 2 330 30 18 3300 40 来源 厂区内供给 外购 外购 外购 外购 外购 注1:本项目所用添加剂为减水剂,主要作用是有效地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延迟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加强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6.3.4产品试验

该项目配置试验室,对原材料及产品进行试验检验,严格把关生产质量。

从进场原材料开始,砂子:筛分析,含泥量,泥块含量;石子:级配、压碎指标、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抗折强度。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于混凝土试件,做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对于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除应满足上述要求的实验外,如防水混凝土,还应做抗渗试验;如对于冻融循环有要求的(F50以上),还应做混凝土抗冻性试验;对于混凝土电通量有要求的,还应做混凝土试件的电通量试验等。

6.4主要设备选型

表6-3 主要设备清单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设备名称 混凝土搅拌机组 装载机 装载机 搅拌运输车 搅拌运输车 泵车 泵车 柴油输送泵 沙夹 上沙皮带机组 电子磅 试验设备 潜水泵 变压器 发电机组 工具车 油罐(加油设备) 公务用车 混凝土清洗回收设备 四级沉淀池设备 废水再利用设备 规格型号 三一重工HZS180CK 中联重科50型 中联重科30型 12m 13m 中联37M扬程泵车 中联47M扬程泵车 HBT60与HBT80 120T QD3-45/3-1.1 800KVA 400KW 1.5T 合 计 33计量单位 组 台 台 辆 辆 台 台 台 套 套 台 套 台 台 套 辆 套 辆 套 套 数量 2 1 1 10 10 1 1 2 1 1 1 1 10 1 1 1 1 1 1 1 1 单价合计(万元) (万元) 200 70 50 50 50 280 300 80 20 70 10 30 0.8 30 14 7 10 20 30 30 20 400 70 50 500 500 280 300 160 20 70 10 30 8 30 14 7 10 20 30 30 20 2559 备注 262KW/组 30KW/组 24KW/组 1.1KW/组 5Kw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项目建设方案

7.1建设指导思想

(1)符合国家和行业设计标准、技术规范及规程;

(2)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使工程投资合理化,运营成本最小化;

(3)规划设计应具有前瞻性,既考虑目前市场需求的现状,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应具有先进性、灵活性、实用性和可靠性,满足水东江办事处汭州村与五里牌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区域对商品混凝土的需求;

(4)工艺系统设计本着方案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操作方便的原则进行设计;

(5)合理布置功能区,平面布局力求紧凑,在满足功能、绿化、环境等方面要求的同时,尽量节约土地;

(6)全面贯彻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 7.2总平面布置 7.2.1总平面布置原则

(1)厂内各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设施的布局,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使生产线路最短捷、避免货物的往复运输和交叉运输。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尽量做到 “紧凑布置”,以最大限度地节省用地,缩短各种工程管网的长度,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

(2)遵循生态原则,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符合国家法规和当地规划的前提下,满足预拌混凝土生产要求。同时充分考虑节约用地,保护环境;

(3)充分考虑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美观需要,并结合用地现状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组织有效、环境优美的生产区;

(4)适当考虑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并合理布置功能区,使功能区有机结合,达到功能互补;统筹规划,留有发展余地。

(5)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文件要求。 7.2.2总平面布置设计 (1)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2744㎡(合19.12亩),场地形状呈三角方形,土地平整,地块设置1个出入口,位于场地南面,紧邻公路,东边为生活区,西边主要是生产区。北面东侧为办公楼,西侧为为料场及堆场,进入生产区两侧布置为停车、机械停放场地,搅拌楼及搅拌机组布置在场地位置,区内交通由环形6m道路作为连通。

利用建筑物四周及道路两侧和围墙边种植花草、树木,在厂区内各空地进行绿化。

(2)竖向设计

项目建设区域内地形平坦,料场堆场区地势较厂区入口处、生产区高3m,生产区内无明显起伏和突变。道路设计考虑0.2-0.3%排水坡度,邻道路边布置上、下水管,形成网络。保证排水畅通。各建筑物内部地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坪平整,高出室外道路最小在100mm,确保无内涝之患。

(3)交通运输

本项目生产材料主要由汽车运至生产区内,也可直接运抵料场堆场区。项目配备20台搅拌输送车进行成品运送。项目区建筑物四周设环行道路,生产区地坪、料场堆场区内均可直接通车,与主道路形成整体联系,保证人流、物流顺畅。

(4)消防

合理布局项目内生产区及生活办公区,同时满足消防需要,纵、横道路相连,形成场地路网,并与出入口相通。各道路路面平缓。

办公区、生活区与生产区间距25m左右,满足消防设计规范要求。道路设计充分考虑了人行、物流、管网埋设,力争简捷顺畅。

7.3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拟规划总建筑面积1665㎡,其中员工宿舍及办公用房建筑面积1020㎡,食堂建筑面积85㎡,搅拌楼基础部分280㎡,仓库160㎡,配套用房面积120㎡。建设HZS180高效年产40万m3混凝土搅拌系统生产线两条,并配套建设砂石料场、给排水、电气、道路及绿化等。

项目建成后年产商品混凝土80万m3。

表7-1主要建构物一览表

序号 1 2 指标名称 规划总用地面积 规划总建筑面积 搅拌楼基础部分 员工宿舍及办公用房 其中 仓库 食堂 配套用房 单位 ㎡ ㎡ ㎡ ㎡ ㎡ ㎡ ㎡ 指标 12744 1665 280 1020 160 85 120 备注 折合19.12亩 含门卫室、配电间、公厕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4结构设计

7.4.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O16-2006);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SOO17-2003);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2003局部修订);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标准》(GB5OO68-2001);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OOl1-2010); (10)《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4.2设计荷载

基本风压:W0=0.40kN/㎡ 地面粗糙度:B类 基本雪压:S0=0.35kN/㎡

项目所处地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以下。 活荷载:机动车库、车道 4.OkN/㎡ 上人屋面 2.OkN/㎡ 不上人屋面 0.7kN/㎡ 食堂、宿舍 2.0kN/㎡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面压实(能承受设备重量)4.0kN/㎡ 7.4.3结构形式

本项目建筑有1栋三层钢结构(办公楼、员工宿舍)、4栋一层砖混结构(仓库、食堂、配电间、公厕)。

(1)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2)基础结构: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3.0.1条,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具体地基形式根据详勘,以实际设计为准,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以下。

7.4.4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2)钢筋:HPB35、HPB335、HRB4OO

(3)填充墙体:外墙采用空心砖。内墙采用MU7.5混凝土空心砌块,M5混合砂浆。

7.5给排水 7.5.1设计依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5OO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5OO14-2006);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OO16-2006);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OO15-2003(2009版);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O14O-2005); (6)工艺、建筑、公用专业提供的给排水条件; (7)厂方提供的有关市政给排水条件及要求。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5.2给水 (1)给水水源

本项目从西侧耒水接入一条DN200给水管,为厂区生产用水提供保障,生活用水取自自备水井,用一根DN50给水管接至供水点。

(2)用水量估算

本项目用水量指标根据《##省地方标准一用水定额》(DB43/T388-2008)进行参考。用水量估算情况见表7-3。

表7-3规划用水量估标表

序号 1 2 3 4 5 6 用水项目 员工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 道路、堆场、停车坪 绿化 小计 未预见用水量 合 计 用水量标准 160L/人·d 0.175t/m3 1.5L/㎡·d 60L/㎡·月 日用水量的10% 设计规模 58人 80万m3 2000㎡ 800㎡ 年用水量(m) 2784 140000 900 576 144260 14426 158686 3

(3)给水系统

厂区给水管网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联合管网,各建筑供水从厂区给水管网接管引入,室内给水按工艺及生活要求进行给水设计。

(4)消防用水

项目区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5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为IOL/S。室外设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室内配置灭火器。

7.5.3排水 (1)排水系统

该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式,生活污水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计算。室外设沉淀池、化粪池,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达标处理后排放。

(2)雨水

采用雨污分流排水方式,产生的雨水经厂内雨水管导入循环水池。根据厂区汇水面积和暴雨强度,循环水池的容积设为200m3。

7.6供配电 7.6.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OO54-95);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Oll6-2008);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OO16-2006);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OO34-2004);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OO57-2010); (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OO52-2009); (8)《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OO53-1994); (9)《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O55-1993);

(10)《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 (11)《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12)工艺、公用专业提供的用电资料。 7.6.2设计范围 (l)室外供配电工程;

(2)建筑内供、配电系统、照明设计、动力配电、防雷与接地系统; (3)建筑内火灾自动报警与控制系统;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建筑内通信和网络系统。 7.6.3供电设计

本项目电源由附近电网引入供电线路,通过变压器及配电房,将380V电压送至各用电处,经各车间配电系统向用电设施提供动力和照明负荷供电。

根据各专业所提用电条件,本工程的车间厂房为连续生产装置,如果中断供电将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其用电负荷绝大部分为二级负荷,少部分为一级负荷(如仪表电源等);其余的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据初步统计生产设备功率约619KW,办公用电按20KW估算,总功率为639KW,总装机容量752kVA,设1台80OKVA变压器,为保障临时用电设1台400kW柴油发电机组。

动力、办公、照明配电电压为380/22OV,三相五线制供电。由生厂区和车间变配压站向用电车间或建筑供电;办公楼、宿舍及厂区照明由厂区变配电站及配电间供电。

厂区电网采用塑料铠装电力电缆埋地沟敷设。 7.6.4配电设计

变配电室均采用电缆进线方式,主结线采用单母线设计,10KV高压开关柜选用固定式开关柜,配备真空断路器,弹簧操作机构;低压柜均选用GCS抽出式,主进用断路器选用框架智能型,其它出线断路器选用高分断能力断路器。为操作方便,所有容量大于400A的低压断路器均为电动操作。变配电间变压器选用SⅡ系列低损耗变压器。

根据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变压器的容量及分布情况,高压系统采用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放射式配电系统供电。

低压供电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系统。 低压系统接地型式为TN-C-S。

本项目供电的符合设备均为连续性生产负荷,低压配电线路采用电缆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形式由变配电间向各用电负荷供电。供电线路均选用YJV22型交联电缆埋地敷设。

预拌混凝土设备的配电,采用配电箱集中控制,在各用电设备处设电源插座箱。线路选用YJFAV22电缆直埋敷设。

电气设备的选择上考虑到露天、粉尘多等因素,电气设备防护等级选配如下:

室内所有配电设备防护等级要求为IP55以上; 室外配电箱、接线箱、控制箱:IP55O。 7.6.5照明

照明系统为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系统,采用YJV22型电力电缆埋地敷设。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OO34-2004)的要求,进行灯具的选择及照明设计。

对于大面积的照明场所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其他小容量照明均为现场控制方式。

室外采用升降式高杆灯做大面积照明,每盏高杆灯分长夜灯和半夜灯,在变电所内设光控,在每盏灯杆配电板上设时控,自动控制高杆灯的开闭,达到节电目的。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6.6防雷接地

项目区搅拌机组等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规定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其接地装置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欧。

7.7电信 7.7.1设计依据

(1)《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2)《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3)《工业企业通信工程设计图形及文字符号标准》(CECS37:91); (4)《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范》(CECS09:); (5)《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15-2009); (6)《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1994);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OO16-2006);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 7.7.2设计范围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电话系统;

(3)工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4)网络通讯系统; (5)无线对讲系统; (6)电信综合线路。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7.3火灾报警系统

为保障公共财产及员工人身安全,设置一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手动报警按钮、烟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声光报警器等主要设备构成。总配电房、办公室、食堂等重要室内建筑物设有感温探测器、烟感探测器。并在适当位置设置普通型或防爆型的手动报警按钮。并在变配电室相应电缆沟(桥架)处设置感温电缆。火灾报警控制器设在控制室内,以接收控制室及现场设备的火灾报警信号、联动控制相关消防设施。火灾报警控制器采用总线制,分区控制回路根据现场实际控制要求进行划分。当有火灾发生时,现场探测装置将火灾报警信号传送至消防控制器主机,消防控制主机确认并即启动消防警铃报警,联动消防喷淋系统进入灭火程序。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利用火警专用电话向当地消防站报警。

7.7.4电话系统

项目暂拟安装内部程控电话10门,中继线路若干,今后视需求再扩容。接入电信网络专线,实现电信通讯无缝隙覆盖。可以保障本项目电讯畅通。

7.7.5网络通讯

根据本项目网络通讯的需要在基地内的员工宿舍、办公用房等房间设置网络信息插座,外部线路通过单模光纤直埋处理或沿电缆桥架敷设,最终汇集至全厂控制室网络机柜统一管理。

7.7.6电信线路

项目区各种通信电缆采用电信管道或电缆桥架统一敷设,进入装置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区内,电缆沿仪表电缆桥架(管道)敷设或沿工艺管架穿管敷设。

通信管线还可提供计算机数据传输平台。室外各部分宜采取统建方式,各建筑物内则采用综合布线,加以考虑。

对于界区外通信,结合项目区的规划条件考虑,原则上尽量利用目前可依托的资源。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节能专篇

8.1节能依据

8.1.1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令第七十七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7月);

(4)《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令28号); (5)《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改环资【2004】2505号);

(6)《节能用电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2000】1256号);

(7)《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令279号); (8)《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

(9)《建设部关于贯彻<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建科【2006】1231号);

(10)《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7】1号)。

8.1.2产业和准入条件

(l)《中国节能技术大纲》(、科技部2006年12月) (2)《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2005】65号令)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令第9号)

8.1.3相关标准及规范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2005);

(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3-2002); (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OO34-2004); (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OO3-2001); (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 (6)《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GB5O019-2003); (7)《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9)《建筑给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OO15-2003); (11)《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 8.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

本项目能耗主要为电、柴油和水。用电场所主要包括生产设备(搅拌站)、照明、办公设备用电等,柴油主要用于车辆运输等耗油,用水场所主要包括生产用水及职工生活绿化养护用水等。

8.3项目节能措施 8.3.1节能技术措施概述 (1)总图布置节能

总平面布置节能首先要关注总体建筑布局,建筑的总体布局决定了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的朝向,并与基地的通风和热环境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在总平面和建筑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座向和建筑物周边环境的利用,以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和日照。

其次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势特点,满足规划及使用要求,充分考虑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力争建筑与地势相结合,场地、道路设计与地形相结合,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同时兼顾到工程管线的敷设,保障使用合理。

然后根据生产流程、作业工艺方式,以及防火、安全、卫生、施工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对外交通等方面建设条件,并考虑分期建设及远期发展等因素,进行总平面布置,对主要生产设施及配套设施进行空间合理布设:划分功能区域,确定重要设施的位置,占地面积及建筑结构形式,设计交通流线与作业通道等,经技术经济综合比选,确定工艺合理、经济适用的总平面布置方案。

在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前提下,布置紧凑,节约用地。各项公用的水电设施尽量利用前期工程能够提供的协作条件,动力供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建设投资,而且还可以避免长距离供应和物料往返输送而增加的不必要的能耗。

(2)生产工艺节能措施

本项目在设计工艺流程时做到了尽量避免厂内车辆流线与货物流线与之间产生交叉、干扰,合理组织单向环行交通,以便保证流线顺畅。流程设计满足站内各个功能区域,各个作业环节的最佳衔接配合,作业流线最短,避免迂回。生产流程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厂内空间。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照明电器节能措施

变配电房布置靠近用电负荷的中心,设计时选用低损耗节能型变压器,照明采用高效长寿命节能灯。为减少线路的无功损耗,在低压设置集中无功补偿,使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为了减少换流设备(整流器、变频装置等)、铁芯设备、照明设备及其他非线性负荷产生的谐波污染,采用具有动态抑制谐波功能的调谐滤波补偿柜。为了减少线路损耗,对于低压电力电缆线路采用按经济电流选择电缆截面,按热稳定和电压损失等技术校验截面。采用低压电容补偿,减少无功损耗。

本工程照明节能设计就是在保证不降低作业面视觉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的损失,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本次项目设计的灯具均为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紧凑型荧光灯优先选用电子镇流器。

对于灯具控制方式,本工程主要采用各种节能型开关或装置。根据照明使用特点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公共场所及室外照明采用程序控制或光电、声控开关,走道、楼梯等人员短暂停留的公共场所采用节能自熄开关。

(4)建筑节能措施

在项目建设设计时要严格执行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采用建筑节能材料.使建筑节能达到50%。在建设过程中,选用节约型材料,加强现场管理,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在施工时,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以节约建筑材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严格管理,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人为浪费情况发生。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方案设计在场地现有条件下,满足建筑设计的功能要求,充分考虑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材料、资金等资源,在建筑造型上力求新颖、简洁,体现城市风貌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筑特点,建筑结构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保证技术性能和节能环保,同时考虑因地制宜、经济适用、降低造价。

8.3.2节能管理措施 (1)节能管理机构

项目建成后,实行总指挥负责制。设置节能管理机构—节能管理领导小组。节能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在物业部,设置全职节能管理人员1~2名,负责厂区内自来水、电力的计费和仪表检修送检及日常节能管理等工作。

(2)节能管理制度

为加强企业节能工作,企业建立各项能源管理的制度。

a、设备动力处必须努力确保全公司的电力正常供应,并督促与检查各车间及其各部门经济合理用电。

b、生产处应对公司生产合理调度,对一些重大耗电设备,应尽量使其集中生产,并严格控制开动班次,尽量提高负载率,降低其单位电耗。

c、为节约电能,作业区严禁使用500W白帜灯,全部改用高效节能灯具。

另外,公司还要不断完善《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办法》、《能耗指标考核管理办法》、《耗能设备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能源统计管理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制度》、《热工管理制度》、《电工管理制度》、《原材料管理制度》等能源管理制度。

(3)能源计量装置的配置及检测

能源计量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完善准确的计量器具配置,就不能为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它也是评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在计量仪表管理方面,建议公司配置完善的仪表装置。

a、水、电能计量装置的基本要求。选用经过检测计量认证机构认可的计量装置。

b、由计算机监测管理的电能计量装置的检测参数,包括电压、电流、电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

c、选用装设具有分时计量功能的复费率电能计量或多功能电能计量装置。

d、减少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电能表与互感器配合进行误差调整,即尽量使电能表的误差和互感器的合成误差相反,以减少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

e、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进出变电室的电力计量仪表,自来水总流量和进入各建筑的自来水流量计量仪表配置满足《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2006)要求。完善各单位用能(水、电和耗能工质)的一级、二级、三级计量设施,使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达100%,能源计量率达100%,将能源指标分解下达到各部门,按月进行考核、奖罚。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4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年消耗量计算 8.4.1能耗计算

项目主要功能为商品混凝土加工场所。能源消耗以电、水和柴油为主。

(1)用电 a、生产用电

据统计预测,满足项目生产规模,设备用电装机总功率约为131kw(表8-1),需要系数为0.8,项目生产年运行时间300天,每天生产8小时。

表8-1 设备功率表

序号 1 2 设备名称 混凝土搅拌机组 沙夹 上沙皮带机组 潜水泵 规格型号 三一重工HZS180CK QD3-45/3-1.1 合 计 计量单位 组 套 套 台 数量 2 1 1 10 功率(KW) 262KW/组 30KW/组 24KW/组 1.1KW/台 5KW

生产用电量:5×0.8×8h×300d=1130880kwh/a,折标煤138.99tce。

b、生活用电

最大用电负荷预测采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负荷密度指标借鉴国家有关规范、国内外先进地区的负荷密度指标。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1665㎡,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要求,办公区照明功率密度12W/㎡,其他用房照明功率密度8W/㎡,按每日平均用电8h,运行天数为300天,考虑需要系数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0.8;其中办公建筑面积200㎡,办公用电功率密度20W/㎡,考虑需要系数0.8。

项目在办公楼、宿舍设置空调,总建筑面积1020㎡。影响室内消耗冷负荷的因素很多,有人体散热、建筑物的吸收和向外传导、照明灯具的发热、新风的吸收和排出室外的空气带走冷量等。空调系统结合##地方气候特征,冬季使用2个月(3Od),夏季使用3个月(90d),每天工作6h计算,夏季制冷负荷根据部分场所空调冷负荷的估算指标计算,冬季热负荷按80W/㎡进行计算。日均未预见用电为日均电力消耗的5%。则可计算各项用电如下:

考虑空调使用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80%,需要系数0.8,制冷效能比η1、制热效能比η2均取3.0。

空调用电:80×1020×80%×0.8×90×6/24/3/1000=391.68 kwh/a 办公用电:200 ×20×8×300×0.7/1000=6720kwh/a 照明: 办公照明

200×12×8×300×0.8/1000=4608 kwh/a 食堂照明

85×8×4×300×0.8/1000=652.8 kwh/a 年均总用电量为:

391.68+6720+4608+652.8=12372.48kwh/a 修正后年均电力消耗:

12372.48 kwh/a×105%=12991.1kwh/a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折标准煤8.2tce。

(2)用水年总用水量为158686m3,详见7.5.2节。

由于是用潜水泵供水,能源消耗计入电力消耗,不再单独计算能耗。 (3)柴油

项目柴油消耗主要为搅拌车运输耗油,百公里油耗不大于35L,取32L。按厂区配置20台搅拌车估算,平均每台车每天行驶88㎞计算,柴油比重按0.85计算:

柴油年消耗量:

88㎞×0.32L/台·㎞×20台×0.85×300=143616kg 折标煤210tce。

其他不可预见用量,取参数10%考虑: 不可预见用油量143616kg×10%=14361.6 kg 折标煤21tce。

项目年柴油总消耗量:157977.6kg,折标煤231tce。 8.4.2能耗统计

表8-2 项目总能耗统计表

阶段 能源种类 电(Kwh/a) 运营 期间 柴油(㎏) 合 计 实物耗量 当量值 折标系数 0.1229kgce/(kW·h) 1.4571kgce/kg 折标量(tce /a) 139 231 370 1130880 157977.6

8.5节能效果分析

项目积极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材料和技术方案,从根本上实行国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家相关的节能要求。在该项目功能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中,综合使用了一些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

本项目不采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在节能措施中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达到节能效果。本项目为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在建筑热工设计、采暖与通风的节能设计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及##相关方面的标准、规范。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环境保护

9.1设计依据 9.1.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1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2004年12月);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令第253号1998年11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令第284号);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 9.1.2环境质量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O95-1996)二级标准; (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Ⅲ类标准 (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O96-2008)2、4a类标准 9.1.3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4类标准;

(3)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2008);

(4)施工废渣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9.2环境影响分析

9.2.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噪声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各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及其声级见表9-1。声级最大的是电钻,可达115dB(A)。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主要是各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噪声,各阶段的车辆类型及声级见下表9-2,本项目运输车辆安排时尽量避开居民楼。

表9-1 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状况表

施工阶段 声源 挖土机 土石方阶段 冲击机 空压机 打桩机 混凝土输送泵 底板与结构阶段 振捣器 电锯 电焊机 空压机 声级 78-96 95 75-85 95-105 90-100 100-105 100-110 90-95 75-85 装修、安装阶段 施工阶段 声源 电钻 电锤 手工钻 无齿锯 多功能木工刨 混凝土搅拌机 云石机 多角磨光机 声级 100-115 100-105 100-105 105 90-100 100-110 100-110 100-115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9-2 交通运输车辆声级表

施工阶段 土方阶段 底板与结构阶段 装修阶段 运输内容 土方外运 钢筋、商品混凝土 各种装修材料及主要设备 车辆类型 大型载重车 混凝土罐车、载重车 轻型载重卡车 声级/dB(A) 90 80-85 75

(2)废水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土方阶段降水井的排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以及各种车辆冲洗水。

(3)扬尘

施工期扬尘主要来自土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建筑材料(白灰、水泥、沙子、石子、砖等)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人来车往造成的现场道路扬尘。

(4)废渣、垃圾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土方和废弃的建筑装修材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9.2.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产生的环境污染包括:废水、粉尘、噪声和固体废弃物。

(1)噪声

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和运输车辆运行时的噪声。 (2)废水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部分生活污水。 (3)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沉淀池产生的砂石、混凝土残渣和办公生活垃圾。

(4)粉尘

主要是水泥、砂石装卸作业时产生的粉尘。 9.3环境保护措施 9.3.1施工期环保措施 (1)噪声

在施工时,应对施工场地围护,车辆运行路线和鸣笛,高噪声施工的时间,夜晚停止施工;选用低噪声性能的施工机械,并对施工机械进行润滑和保养。施工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2)污水

修建完善的施工临时设施,使施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才可排放。

(3)扬尘

在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拌合及土方堆放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将运输车辆密闭,定期清扫施工场地及运输路面上散落的土、石方,定期洒水,使TSP浓度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

(4)废弃物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影响对施工开挖的土方、废弃的建筑材料和堆放的建筑材料采取围护和遮盖等措施防止流失,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定期清运,经集中收集后全部运至城市垃圾处理站妥善堆放,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9.3.2运营期环保措施 (1)污水治理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系统。采用节水设备,严格用水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达标排放。

关于搅拌站生产废水的处理,以物理沉淀为主要处理方式,并结合一定的水冲释以减少SS浓度。该处理工艺基本满足施工现场的水处理需要。

工艺流程:

a、从分离设备排放出来的浆水,通过排污沟流到搅拌池。浆水在搅拌池内被搅拌器间歇周期性地搅拌均匀,然后砂浆泵抽取浆水通过计量水管,加浆气动蝶阀的开启,回流气动蝶阀的关闭,被输送到搅拌楼的计量水秤容器中,与一定比例的清水一起成为搅拌混凝土的材料;当加到一定量时,加浆气动蝶阀的关闭,回流气动蝶阀的开启,多余的浆水又通过回流计量管件流回到搅拌池;计量管件中的气动蝶阀保障计量的精度。

b、设备安装现场一般设置搅拌池和澄清水池,搅拌池上均安装有搅拌器及池面安全镀锌格板,由控制箱系统控制搅拌器间歇周期性工作,防止浆水沉淀;各个搅拌池、澄清水池按一定顺序排列,搅拌池之间池底相通,表面上有水泵相连;澄清水池之间表面下有水流道相通,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面上不朋泵相连;当水池水量不足时,通过水泵向水池补充清水,保持水量稳定;当搅拌池水量过多时,又会通过搅拌池和澄清水池之间表面下的水流通道进行溢流,在溢流过程中使水得以澄清。

c、通过搅拌站内排水沟的引导和改造,可将整个厂区的污水通过排污沟流至沉淀池,用水泵将池内的水抽取运用到以上回收系统中;澄清水池的水可用于车的外表冲洗或地面的冲洗等,所产生的污水又经排水沟流到沉淀池,得到重新利用,实现了整个厂区的水资源的良性循环,真正达到污水的零排放。(工艺流程图见图9-1)

泥 浆 稀释(4%以下) 搅拌用水 清洗车表面用水 稀释(4%以下) 搅拌用水 清洗搅拌车残渣用水 厂区其它污水 沉淀回收 搅拌用水 沉淀回收

图9-1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搅拌用水 总之,在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充分考虑了各类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并采取了比较完善的防护措施;另外,由于场址选在郊区,噪音和扬尘等污染对居民的生产、生活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从整体上做到了预防与治理并重,能够满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固体废弃物治理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沉淀池产生的砂石、凝土和办公生活垃圾。其中沉淀池泥沙经固液分离后回用于生产,凝土废渣经粉碎后回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生产,无外排;生活垃圾和化粪池产生的污泥均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3)粉尘

a、设计中选用工艺性能及密闭性能好的设备,使排放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b、对产生粉尘的作业过程及设备,采取必要的通风除尘措施; c、装卸设备的布置使物料落差尽量减小,以利用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减少产尘量。

d、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尽量减少物料倒运次数,减少粉尘。 e、加强生产管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掌握正常的设备操作和管理技能,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f、建立卫生管理制度,保证作业环境清洁卫生。

粉尘防治预期效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粉尘排放能够符合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要求,即排放的空气中粉尘含量小于120mg/m3,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小于1.0mg/m3。

(4)噪声

本项目厂界噪声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进行设计,环境噪声昼间不大于6OdB(A),夜间不大于50dB(A)。

a、加强项目内运输车辆的调度和管理,制定严格的站内车辆运输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司机的培训工作;

b、要尽可能选用性能稳定、运转平稳、低噪声的设备;精心操作,减少设备空载运转。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c、产生噪声的主要机械设备,采取减震、消声等措施,从声源上进行根治,使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d、生产作业区远离办公区,并有绿化带相隔,能够保证办公生活区的噪声低于6OdB(A)。

噪声控制预期效果:通过有效控制噪声,噪声排放能够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即场界噪声不超过50dB(A),作业场所的噪声不超过85dB(A)。

(5)绿化

为了保护和美化环境,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建设时考虑足够的绿化面积,本项目绿化面积约800㎡,建筑临路按规划设绿化带,并在主要道路两侧种植树木,建筑周围及部分空地上,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绿化带,种植树木和花草。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10.1职业安全卫生 10.1.1设计依据

(1)《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JBJ18-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 (3)《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专篇编制规范》;

(4)《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393号令)。 10.1.2人流、物流交通安全

在总图规划设计中考虑了交通安全,生产区设专门物流通道,安排了安全通道。在工艺布置上理顺了工艺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交叉作业。设备布置考虑了必要的操作间距。

对高空走廊、平台、爬梯、检修场地等,凡有可能使人跌落的场所,均加栏杆。地坑、沟、池、吊装孔上设盖板或隔栅。

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操作知识培训,使职工养成按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的习惯。

10.1.3防尘、通风

本项目生产性粉尘主要来源于原材料装卸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对地面进行及时洒水,以及采取封闭生产加工方式减少粉尘。 10.1.4防机械伤害

设备裸露运转部分设有防护罩或防护栏杆,设备周围预留足够的检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修空间和人行过道。

通道、走梯等采用花纹钢板制作以防滑。 生产区除工作照明外,还设有局部检修照明。

用电设备均采用安全绝缘接地(接零)保护和漏电保护措施,保障安全生产,建筑物作防雷接地处理,设备尽量选用隔爆型电器。

10.1.5噪声防治

设计对高噪声源的设备采取了安器、加减振垫、设隔音间及隔音操作室等措施,对在强噪声岗位工作的工人采用配带耳塞等个体防护措施。

10.1.6个人防护

对影响人体安全的局部区域既要有针对性的治理,又要求作业人穿戴好个人防护物品。

个人防护用品根据不同工种发放。应按《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标准》中规定内容执行。生产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工作服、手套、安全帽、安全鞋、耳塞、护目镜、口罩等。

10.2消防 10.2.1设计依据

(l)《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OO16-2006);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O14O-2005);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O187-1993)。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2.2建筑消防

建筑物周围消防通道畅通,道路路幅均满足消防规范,建筑群体周边形成循环道路,主扑救面以主干道开口进入区内进行扑救,扑救面大于1/4周长。

10.2.3消防给水

项目区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5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为IOL/S。室外设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室内配置灭火器。

10.2.4电气消防

配电房设总等电位联结箱,变压器两侧设浪涌保护装置。车间防雷接地均利用构造钢筋,基础钢筋等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组织机构定员及实施进度安排

11.1组织机构

**市**建材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组织管理机构,实行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公司下设财务部、生产部、行政管理部、事业发展部、技术中心等部门。组织图如下图:

经营副站长

生产副站长

主任工程师

搅拌站站长

11.2岗位定员及人员培训 11.2.1岗位定员

本项目达纲后计划定员58人,项目实行两班制生产,年工作日300天。定员情况详见表11-1。

序号 1 2 3 4 5 6 岗位 站长 副站长 主任工程师 办公室 经营科 生产科 定员(人) 1 2 1 4 32 6 序号 7 8 9 10 11 合计 岗位 设备科 材料科 质检科 试验室 财务科 定员(人) 2 4 2 2 2 58 经

营科

办公室

财务科

设备科

生产科

材料科

试验室

质检科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11-1基本定员及人员构成表

11.2.2人员培训

大部分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在装置建设期即需陆续进入岗位,参与装置建设及管理,其余人员在装置试运转前一个月进入工厂,进行不少于一个月的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11.3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表

11-2项目建设进度表

时间 计划 项目前期工作 勘察设计阶段 项目招标 主体工程建设 配套设施建设 设备采购、安装调试 试生产 正式生产 1月 2月 2013年 3月 4月 5月 6月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项目招标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提高投资的使用效果,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根据2001年6月18日国家计委发布的《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宜暂行规定》(第9号令)的要求,特编制本章节。

12.1招标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3)国家计委第3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规定》; (4)国家计委第9号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的暂行规定》;

(5)《##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 12.2招标的类别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省制定了《##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办法》就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本项目属于《办法》第十一条“总投资在一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规模标准,因此,属于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类别。

12.3招标范围及形式

(1)招标范围:项目的勘察设计、建筑工程、监理、安装工程、设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备进行全部招标。

(2)招标的组织形式:委托招标。 (3)招标方式:邀请招标。 12.4招标情况说明

本项目的勘察设计、建筑工程、监理、安装工程、设备进行全部招标。如若建设单位变更招标组织形式,拟自行招标的;建设单位应按照《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国家计委第5号令)的规定,向项目审批部门报送材料,由审批部门核准。如若改变招标方式,拟采用邀请招标的;建设单位应根据《##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的第十六条,对采用邀请招标的理由作出说明,报审批部门核准。如若不采用招标方式,建设单位应根据《办法》第二章第五条做出说明,由审批部门核准。

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详见表12-1:

表12-1 招标基本情况表

招标范围 内容 勘 察 设 计 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 监 理 设 备 重要材料 其 他 情况说明: 全部招标 √ √ √ √ √ √ √ √ 部分招标 招标组织形式 自行招标 委托招标 √ √ √ √ √ √ √ √ 招标方式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 √ √ √ √ √ √ √ 不采用招标方式 投资估算金额 (万元) 备注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1估算依据

(1)《##省建筑工程估算指标》及同类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2)《##省建设工程计价办法》;

(3)《##省建筑工程消耗量标准(2006)》; (4)《##省安装工程消耗量标准(2006)》;

(5)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6)财基字[2002]394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规定》的通知;

(7)计价字[1999]1283号,《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

(8)发改价格[2007]67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

(9)计价格[2002]1980号,国家计委关于印发《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0)《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计价格[2002]125号);

(11)有关厂家提供的设备、材料价格; (12)《**工程造价》2012年。 13.2估算方法 1.土地征购费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项目租赁土地19.12亩,租金为2600元/亩,每年4.94万元,每五年升值5%,租期为 20年,合计为106.21万元。

2.建安工程费用:按同类工程经济指标估算,根据本项目新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面积、结构特点,参照同类建构筑物造价水平,套用概算指标计算;设备购置费包括设备原价和运杂安装费,设备原价按现行价格计算。

3.建设工程监理费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印发的《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为依据计算;

4.建设工程监理费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印发的《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为依据计算;

5、基本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以工程费用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的8%估算; 6.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费

根据《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国家计委计价格[1999]1283号)规定的计算办法和费率计算;

7.环境影响咨询服务费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计价格[2002]125号规定的计算办法和费率计算;

8.报建费(含劳保费、城市建设配套费、价格调节基金、工程建设城市污染费等)按**市、**市建委等文件的规定的计算办法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和费率计算;

9、勘察设计费

按计价格[2002]10号文件的收费标准计算。 13.3投资估算

本项目建设估算总投资合计40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2560万元,工程费用153.51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86.82万元,预备费用232万元,流动资金867.67万元。

费用详见表13-1投资估算表。 13.4资金筹措

本项目资金筹措方式:全部由业主自筹。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13-1 投资估算表

序号 1 一 (一) 1 2 3 4 5 6 7 8 9 (二) 工程或费用名称 2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建安工程 员工宿舍及办公用房 食堂 配套用房 仓库 供配电工程 给排水及消防工程 弱电工程 通风及空调工程 设备工程 总图 道路及硬化 绿化 第一部分费用合计 建筑工程费 3 71.4 5.95 6 8 91.35 安装工程费 4 1 1 估算价格(万元)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5 0.31 0.7 0.2 0.12 2559 2560.33 其他费用 6 8 13.15 3.88 3 32 0.8 60.83 合计 7 120.71 71.4 5.95 6 8 8.31 13.85 4.08 3.12 2560 32 0.8 2713.51 单位 8 ㎡ ㎡ ㎡ ㎡ ㎡ ㎡ ㎡ ㎡ ㎡ ㎡ 技术经济指标 数量 9 1020 85 120 160 1385 1385 1020 1105 2000 800 指标(元/单位) 10 700 700 500 500 60 100 40 30 160 10 占投资额% 11 67.84% 12 含动力配电及照明 详见设备清单 备注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序号 二 工程或费用名称 第二部分其他工程费用 租地费用 建筑工程费 安装工程费 估算价格(万元)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其他费用 合计 单位 技术经济指标 数量 指标(元/单位) 占投资额% 备注 每五年升值5%(首租20年) 财建[2002]394号 建安工程×1.5% 计价格[1999]1283号 计价格[2002]125号 计价格[2002]10号 设计费×10% 1 4.94 106.21 2 建设单位管理费 15 15 3 建设工程监理费 1.81 1.81 4 项目前期咨询费 17 17 5 环境影响评价费 1.3 1.3 6 勘察设计费 施工图预算编制费 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 生产准备费 联合试运转费 9 9 7 8 9 10 0.9 20 5 10 0.9 20 5 10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序号 11 三 1 四 五 工程或费用名称 报建费 第二部分其他工程费用合计 第一、二部分费用合计 预备费用 基本预备费 第三部分预备费用合计 建设投资合计 专项费用 流动资金 第四部分专项费用合计 项目总投资 建筑工程费 91.35 安装工程费 1 估算价格(万元)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2560.33 其他费用 0.6 60.83 232 232 867.67 合计 0.6 186.82 2900.33 232 232 3132.33 867.67 867.67 4000 单位 技术经济指标 数量 指标(元/单位) 占投资额% 4.67% 5.80% 21.69% 100% 备注 建安工程×0.5% (一+二)×8% (一+二+三+四)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4.财务评价

14.1经济评价说明

(1)本项目经济评价参照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有关原则和方法,对项目成本效益进行财务评价。

(2)本项目的投资人要求获得合理投资回报,因此,本项目不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所得税率根据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执行,本项目应纳税额为年利润的25%。

(3)本项目的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 (4)本项目的计算期设定为10年。 14.2基本数据与参数选取

(l)本项目建设期6个月,运营期10年,项目计算期从2013年算起,财务基准收益率为12%,按照现行的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进行评价。

(2)本项目投资4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193.8万元,流动资金806.2万元。

(3)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分类进行折旧,预备费按比例分摊到各折旧类别中,房屋建筑物按20年折旧,设备按10年折旧,残值按5%计取。

14.2.1销售收入、税金及附加计算

本项目当年(2013年)投产,产量为40万立方米,2014年及以后为达纲年,产量按设计产能的90%进行估算,即年产72万立方米,平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均售价为248元/立方米,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为17856万元。按国家现行财税规定计算,城市维护建设费按的5%计,教育附加费按的4.5%计。

:17856/(1+6%)×6%=1010.7万元 城建费:1010.7×5%=50.5万元 教育附加费:1010.7×4.5%=45.5万元 14.2.2总成本费用估算 主要成本计算依据如下: (1)工资及福利费

根据项目生产要求,本项目定员58人,人员工资按人均年工资2.6万元估算,包括各种工资性补贴、社会保险及福利。

2.6×58=150.8万元 (2)原材料及外购件

本项目原材料及外购件较多,参照公司达产后的生产水平90%估算材料及外购件。 序号 1 2 3 4 5 6 材料名称 定额(t/m3) 用量(万t/a) 价格(元/吨) 总成本(万元) 60.4 1684.8 1296 2280.96 331.2 12483.36 来源 厂区内供给(成本计入电费) 外购 外购 外购 外购 外购 水 水泥 砂 碎石 外加剂 一级粉煤灰 10.175 0.29 0.78 1 0.0096 0.115 12.6 20.88 56.16 72 0.6912 8.28 2 330 30 18 3300 40

(3)燃料动力费用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燃料动力费用包括为保证市场正常运营而耗费的电等费用。 电费:1130880kwh/a×0.85元/ kwh=96.12万元

柴油:143616kg/a÷0.85×7.5元/ kg÷10000=126.72万元 (4)修理费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5%估算。 3193.8×5%=159.69万元 (5)其他费用

该项费用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估算。 17856×12%=2142.72万元

项目年均总成本费用15478.79万元,其中:固定成本2772.59万元,变动成本12706.2万元。

14.2.3利润及其分配

项目年均营业收入17856万元,年均总成本费用15478.79万元,年均税金1106.7万元,项目年均利润总额为1270.5万元,年均所得税317.6万元,年均净利润为952.9万元。

总投资收益率=年均利润总额/项目总投资=31.76%。 投资回收期:4000÷952.9=4.2年(50个月) 14.2.4不确定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的盈亏平衡点为:

年固定成本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 ——————————————— ×100%

年销售收入-年销售税金-年可变成本

= 68.56%

当项目生产能力利用率达到68.56%时,项目就能实现盈亏平衡,说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明项目有较强的获得能力。

综上所述,项目经营期内财务状况较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年产80万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