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北省武穴市实验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第Ι卷
一、 选择题(共40分,每题4分,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答案,全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
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力具有性,可以离开物体存在 B.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C.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D.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质点概念没有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3.一物体静置在斜面上,关于它所受各力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受的重力与弹力大小相等
B.它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等于静摩擦力
C.它受的弹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应是竖直向上,大小与重力相等 D.它所受斜面的作用力垂直于斜面向上
4.一个8N的力分解成两个分力,下列各组值不可能的有 ...A.1N和10N
B.10N和10N
( )
C.10N和5N
D.20N和20N
( )
5.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C.物体间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D.物体间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 6.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C.在物体间压力一定的条件下,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有一个限度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7.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那么任意1秒时间内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第5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4 s的末速度大2m/s D.第5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4s的初速度大2m/s
8.短跑运动员地100m竞赛中,测得6s末的速度是8m/s,12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 ) A.12 m/s
B.8 m/s
C.8.3 m/s
D.10 m/s
2
( )
9.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根据图作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初速度为3m/s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 C.2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 D.该物体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零
10.如图所示,恒力F大小与物体重力相等,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恒力F的方向与水平成角,那么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
A.cos
二、实验题(共三题)
11.某同学做《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固定点,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合点,图中______________是F1、F2合力的理论值, ________________是合力的实验值,需要进行比较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是正确的。(共5 分,每空1分)
B.ctg
C.cos
1sinD.tg
12.如图,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弹簧秤乙从图示位置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开始缓慢转动,在此过程中保持结点O的位置不变,保持弹簧秤甲的拉伸方向不变。那么,在全过程中,关于弹簧秤甲、乙的示数F1、F2变化是(4分) ( )
A.F1减小,F2先增大后减小 C.F1减小F2增大
13.如下图所示为某次用游标卡尺测一个物体长度时的情形,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mm (3分)
B.F1减小,F2先减小后增大 D.F1增大,F2减小
第Ⅱ卷(答题卷)
三、计算论述题,本题满分4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如图,同学甲两个手指捏住木尺一端,同学乙在木尺另一端零刻度处做握尺准备,且手的任何部位都与尺不接触。当乙看到甲放手时,他立即握住木尺,发现所握处刻度值为2.0×102mm,试求同学乙的反应时间。(g=10m/s2)(10分)
14.(10分)一汽车以5m/s的初速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0.4m/s2,求(1)经过10S后
的速度大小。(2)经过15S汽车前进的距离。
15.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起动时加速度为3m/s,加速行驶6s后,匀速行驶5min,然后刹车,滑行27m,正好到达乙站,求甲乙两站的距离和汽车从甲站到乙站所用时间。(12分)
16.物体A在水平力F1=500N的作用下,沿倾角θ=37°的斜面匀速上滑,物休A所受的重力G=500N。求斜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和A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
(sin37°=0.6,cos37°=0.8)(16分)
2006年湖北省武穴市实验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
参
一、选择题: 题号 1 答案 C
二、实验题:
11.F、F′、F、F′、平行四边形定则(每空1分) 12.B、(4分) 13.23.6(3分)
三、计算论述题:
2 D 3 BC 4 A 5 BD 6 CD 7 BD 8 C 9 ABD 10 C
13.解:由自由落体规律有:h=
12gt (5分) 2
(3分)
得:t=
2h g
=
20.20.20S 10 (2分)
14.解:(1)由速度公式:Vt=V0+at
代入:V0=5m/s a=-0.4m/s2 t=10s 得:Vt=5 m/s+(-0.4m/s2)×10s=1m/s
(2分)
(2分)
(2)汽车刹车最长时间:tm=
VtV0 a代入:Vt=0 V0=5m/s a=-0.4m/s2 得:tm=12.5s 说明经过15s汽车已经停止。 由位移公式:S=V0t+
(2分) (2分)
(2分)
12at 2代入:V0=5m/s t=12.5s a=-0.4m/s2 得:S=31.25m
∴(1)汽车10S后速度为1m/s(2)经过15S汽车前进距离为31.25m
15.解:加速起动位移s1121a1t1362m54m 22 (2分)
匀速行驶速度v2v1a1t1(036)m/s18m/s 匀速行驶位移s2v2t218560m5400m
(2分)
(2分)
甲乙两站的距离ss1s2s3(54540027)m5481m (1分)
22v3v20182由vv2as刹车时加速度a2m/s26m/s2(2分)
2s32272t20刹车时间t3v3v2018s3s a26 (2分)
从甲站到乙站所用时间tt1t2t3(65603)s309s
(1分)
16.解:取A为研究对象,(1分) 受力如图,并建立如图坐标。 (2分)
由平衡条件可知,在坐标X、Y两个方向合力分为零,即有 X轴:F1cos37Gsin37f0 ① (3分)
(1分)
Y轴:FNF1sin37Gcos370 由②式解得FN700N
由②式解得f100N
所以fF10010.14 N7007
② ((2分)
(2分)
(2分)
y FN x 3
F1 f A 37° G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