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练习题

来源:叨叨游戏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练习题

单选题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C)

A.经济生活混乱 B.生产不足 C.生产相对过剩 D.生产绝对过剩 2.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一个表现是(A) 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C)

A.经济生活混乱 B.生产不足 C.生产相对过剩 D.生产绝对过剩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的一个表现是(B)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起源于(A)A.次贷危机 B.食品危机 C.金融危机 D.货币危机 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的前提条件是(C)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4.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基本规律是(A)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

5. 劳动者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B)。 A.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略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D)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抽象劳动的作用是(C)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9.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 (B)

A.以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以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10.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D)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 D.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11.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D)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生产的目的是获得使用价值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 15.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因此(A)

A.两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2

12. 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是(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13. 生产商品的根本目的是(C)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14. 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D )。 A.反映人与人的生产关系 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C.价值的基础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6.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工资的本质是(B)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17. 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 C )

A.自动化生产线 B.雇佣工人工资的克扣 C.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D.科学和技术 18.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9. 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D)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货币和资本没有本质区别 D.货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 20.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资本循环中执行的职能不同

3

21. 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例 22. 资本积累的本质是(D) A.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B.生产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 C.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D.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 23.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的实际政治作用是( C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24.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D )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国家政权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25. 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属于行使的权力主体包括(D) A.立法权、行政权、监督权 B. 立法权、外交权、司法权 C.执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D.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26.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4

2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C) A.剩余价值理论 B.价值规律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商品二因素理论 2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A) 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29 经济危机发生期间,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没有实现的资本职能形式是(B) A. 货币资本 B. 商品资本 C. 生产资本 D. 劳动资本 30.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C)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多选题

1.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包括(AE)

A.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C.提高超额利润 D.降低名义工资 E.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ABC)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5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按照等量交换原则进行

E.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3.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BD)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提供了科学依据 E.为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

4.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CD)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5. 产业资本在过程中,资本执行的职能包括(BCD)

A.产业资本 B.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 D.商品资本6. 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BCDE) 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6

借贷资本 E. 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E.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7.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C E)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E.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8. 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ACD)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E. 剩余价值等于利润

9. 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在于(ABCDE) A.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剥削的本质 B.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必然性

C.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 D.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E.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

10.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AB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本质上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E.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1. 以下关于资本积累说法正确的是(ABDE )

7

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C.是资本家节欲的表现 D.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E.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13.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CD)

A.用资本手段获取市场暴利 B.用剥削手段榨取剩余价值 C.用野蛮手段进行殖民掠夺 D.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E.用平等交换手段获得农民土地

14. 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

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ABC)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价值尺度 D. 贮藏手段 D. 世界货币

16. 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ACDE)

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E.资本主义社会仍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的基础之上 判断题

1. 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

2. 垄断价格的出现意味着价值规律作用的消失。(×)

8

3.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4. 商品的价值量由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5.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6. 劳动力成为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前提条件。(√) 7. 商品的价值量由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8.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9.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10.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基本规律是货币流通规律。(×) 1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12. 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13.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 14. 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 15. 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由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16.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

小之间的矛盾。(√)

1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相对过剩。(×)

18.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19.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生产资料。(×) 20.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21. 产业资本循环中属于流通领域的阶段是销售阶段和消费阶段。(×)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