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22卷第6期 V01.22 No.6 鄂州 大学学报 2015年6月 Jun.2015 Joumal of Ezhou University 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丽华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广东广州510507) 摘 要:文章针对我国农产品小生产、大市场现状和目前三种农产品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发达国家成功的农 产品营销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通过以为主导进行农产品生产、营销、物流和信息系统等基础设 施建设,建立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主的农产品流通主体、缩短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农产品营销模式新举措。 关键词:中国;农产品;问题;对策;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3o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04(2015)06—0038—03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形式是以农户为基本 单位进行的.农业的生产与种植计划也多是参照当期 现货市场价格来确定的,但是这种由单个农户进行生产并 直接面向市场销售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民“小生产”在农 产品营销的“大市场”中处于极端弱势的地位。不仅农产品 生产销售的规模小、效率低,而且在销售时很难规避农产 品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和风险。改变我国目前这 种传统的、以分散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建立起 适应我国农产品生产、销售需求并符合我国目前市场经济 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与 规模化发展与经营,依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好符合消费者 需求的农产品生产与种植计划是我国目前在农产品生产、 营销中的重大问题。虽然目前我国部分地方也在积极 探索与尝试各种可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业合作组织.但由于 目前已建立的大部分合作组织存在结构松散和实力薄弱 等问题。且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尚未形成主流态势,对我 售模式。这三种模式中,后两种农产品营销模式,目前在我 国作为农产品生产者的农户和农民都无法分享到农产品加 工增值的好处和流通环节中产生的商业利润 一、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考察我国目前农产品营销模式.可以发现存在三个主 要问题:一是农产品营销的组织化和分工专业化程度低:农 户或农产品生产者既要承担农产品生产职能.也要承担农 产品物流、运输和营销职能;二是农产品营销渠道单一:农 产品营销大多是以市级、地县、乡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 贸市场为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与国外相比尚未形成组织 化、规模化农产品营销流通主体,农产品营销面临着渠道单 一、渠道成员关系松散、辐射力较弱等问题;三是农产品交 易方式落后、农产品加工能力低:农产品销售大多数以初级 农产品、初加工或加工深度较低的产品形式进入农产品营 销市场并大多实行现款交易,这种交易方式既导致了农产 品同质化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获得的利润空问有限,又 无形中增加了农产品营销的成本、降低了农产品营销的效 率。如,在农产品集中上市期问。由于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 国农产品生产、营销模式影响较弱。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 成功的生产营销模式.改变我国农产品存在“丰产不丰收” 所导致农民收入减少、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等现状,是关 系到保障我国农业、农村建设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 安的重要措施。 综合来看,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主要有三种:一 是以农产品运销为主的营销模式。即农户或者农产品生产 足而引起的产销脱节、物流不畅、农产品滞销或脱销等现 象,既极大损伤了农产品生产者农户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又导致了农产品供应的短缺。如,“白菜烂到地里、姜你军、 蒜你狠”等农产品滞销、脱销等现象的发生都极大挫伤了农 户生产、销售的积极性 二、发达国家成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 目前国际上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农产品营销已形成 了比较典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组织化、规模化的农产品流通主体 农产品流通主体是企业化经营的农场、农产品批发与 零售企业以及农户联合起来的协同组织(如:农协、农业合 者负责农产品的销售物流,然后再通过地县、乡镇一级农 贸市场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易;二是通过多层中间商分销的 农产品营销模式。即经过多层农产品销售中问商完成农产 品在营销渠道中所有权的转移并把农产品推向各级农产 品批发、零售市场;三是以“加工+销售”为主的农产品营销 模式。即以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公司为主导的农产品销 收稿日期:2014—12—17 作者简介:张丽华(1962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第6期 张丽华: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9 作社),而非单独的农户。在美国即使农场规模较大的农户 也要按协同联合的方式进入市场。如,美国果蔬营销主体 是以农场主与生产合作社、产地中间商和大型超市或批发 企业通过签约进行销售的(约占全美总销售量的98%)。在 美国有150多万农场主参加了“全国农场主联盟”和“美国 农业联合会”,同时也有众多的农户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农 业生产与销售合作社。在日本,约有97%的农户加人了“农 协”,90%的农产品都是由农协销售.80%的农业生产资料 也是由农协负责采购的。【l】 (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日益缩短,批发市场 作用依然突出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为农 产品异地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发达国家便利的物流运 输更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使农产品流通渠道也在日 益缩短。如,美国78.5%的农产品是由“生产地——配送中 心——超市与连锁店——消费者”营销渠道完成的。虽然 发达署家由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数量在不断下降(约占 交易总量的20%).但由于批发市场还承担着为供求双方 提供交易场所、交易信息、交易方式和交易过程管理、实现 交易和集散,价格形成、发现和结算功能等职能,[21批发市 场在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中仍发挥着主导作用。 (三1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服务体系为连锁超市成为 农产品零售终端提供了保障 发达国家早期购买农产品主要在经营生鲜食品的小 型专业店.60年代生鲜食品专业店逐渐被连锁店和超市所 取代。目前发达国家完善的物流系统和服务体系使连锁超 市成为农产品零售的主要形式。如,美国农产品78.5%是由 产地通过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直接送到零售商处的;日本农 产品流通的公共设施以及保鲜、冷藏、运输、仓储、加工等 服务体系十分完备,其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实现与全国乃至 世界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网并承担农产品信息中心的 功能,已做到不用现场看货只看样品信息就可进行实物交 易.交易成功后即可由产地直接向超市筹配中心运送,基 本上实现了商物分离。 三、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构建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 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保持不变,农产品营销主要 以农民、农产品生产者自主营销,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 场等传统营销渠道为主的前提下,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农 产品营销经验.针对上述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 题.笔者提出如下农产品营销模式: (一)主导农产品生产、营销、物流和信息系统等 基础设施建设 主导设立我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负责我国农 产品生产与营销指导:农产品营销基础建设保障等,如。对 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 信息化建设等提供专项持续性财政支持资金;针对农产品 质量安全问题.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以为主导借 鉴发达国家经验.通过制定规范的法律和法规,以法规范 农产品生产企业行为,强化农产品生产、营销等监督,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做好农产品生产、营销相关规划工作并提供专项扶持 为农产品生产、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二)建立以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协会为主的农产品流 通主体 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主体以企业化经营农场、农产 品批发企业、农产品零售企业、农户联合协同组织f如:农协、 合作社)等农产品流通主体模式。针对我国目前农产品生产、 营销组织化程度低、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突出、农产品经营 者不注重品牌建设、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 “丰产不丰收”“价低伤农、价高不喜农”等问题.以介入 方式在资源配置、创立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协会、创建农产 品品脾、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定价指导等方面充分 发挥农产品合作组织、农业协会和农户集聚效应.通过建立 以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协会为主的农产品流通主体保障农 户和农民的基本利益并实现农产品流通的可持续发展。 (三)缩短农产品流通渠道,改变我国农产品营销交易 手段落后局面 借鉴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中仍发挥 着主导作用的经验,充分利用国内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 中已形成的主导地位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 服务体系,通过立法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所承担的 为供求双方提供交易场所、交易信息、交易方式和过程管理 及实现交易和集散,价格形成、发现和结算功能等规范与合 法化,使批发市场在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发挥着应有的 主导作用。 (四)借鉴广东农垦可追溯农产品营销模式.为消费者 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近年来农产品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中国消 费者生活中的切肤之痛.农产品安全既与我国14亿人口的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 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口】发达国家如:欧盟、美国等在 2012年就通过立法、FDA登记等措施将食品、农产品安全 问题提高到了关系的战略高度。我国2006年以 来一号文件也反复提出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借鉴广东农垦集团可追溯农产品、 食品营销模式,为消费者食品安全提供保障的实例,笔者提 出以下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对策。 1.广东农垦集团可追溯农产品、食品系统 广东农垦集团在2003年就开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试 点工作,是国内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可追溯农产品、食品质 量追溯企业。2008年开始启动了农业部第一个可追溯农产 品项目建设,2010年为上海第一食品举办了可追溯产品 展.2014年按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开发建设了广东农垦可追 溯产品专题电商平台,现已可进行27省市280多家企业产 品追溯。现已做到从农场到市场对每一批产品进行全程记 录并赋予身份标识,网上监管企业目前每月上报信息、每年 实地核查一次。每月质检机构对企业投入产品使用情况进 行网上监管,每年对企业可追溯产品进行抽检并由农业部 鄂州大学学报 第22卷 农垦局组织专家进行中期考核、检查验收等。目前可追溯 品合作组织与农产品专业中间商合作进行农产品分销的农 产品已覆盖米、面、油、蔬菜、水果、茶叶、肉、蛋、奶和水产 产品营销模式是我国农产品营销组织创新必由之路。 品等主要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正大集团已全面启用了农 由于农民合作社是以企业运作方式通过专业中间商(农 垦追溯系统。如:和田枣、黑六肉、江苏米等食品通过农垦追 产品批发市场、连锁经营超市等)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并完成 溯已获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农产品在营销渠道中所有权的转移.因此农民合作社组织既 2.构建全渠道可跟踪与可追溯农产品营销模式 掌握了农产品营销过程中定产品、定渠道和定价格的决定 借鉴欧盟通过法令、美国通过立法使农产品全渠 权.也形成了以农产品合作社为依托、以农民、农户为基础。 道可追溯成功经验,构建我国全渠道可跟踪与町追溯农产 以农产品营销利益为纽带产供销一体的经济共同体;既可以 品营销新模式。 进行农产品营销,也可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指导与推广, 欧盟法令为可追溯提供保障:欧盟178/200号法 还为农户、农民享受农产品营销利润提供了保障。 令规定,自2004年起欧盟所有食品都要能够可跟踪与追 (31借力农超对接实现全渠道农产品安全追溯,保障消 溯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对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关键 费者权益 环节信息需加以有效管理、监控并实现预警追溯。美国通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 过对《食品安全跟踪条例》立法等,将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 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种 安全战略高度,同时提出“实行从农场到餐桌风险管理”, 农批、农超和农餐对接等农产品营销方式,其中农超对接即 在FDA登记等以制度形式对食品安全性进行跟踪与追溯 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对接占比最高。20o8年至 等经验。我国广东省依托农垦可追溯农产品系统,构建了 2010年商务部、农业部也曾多次下文促进农超对接。借鉴 如图1所示全渠道可跟踪与追溯的农产品营销新模式。 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经验.如:美国农产品78.5%是从产地 通过配送中心直接送到零售商,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实 现与全国乃至世界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网并承担农产品 信息中心功能并做到不用现场看货只看产品信息就可进行 实物交易,交易成功后即由产地直接向超市筹配中心运送 实现了商物分离等成功经验.未来连锁超市也必将与发达 国家一样成为我国农产品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主渠道与主 消费场所。农超对接的优势在于可充分发挥连锁超市在商 业人才、渠道、资源、市场、商业反映灵敏、组织化和规模化. 成本低、效率高、透明化和交易幅射范围广等优势基础上. 图1广东农垦农产品营销渠道 解决了农产品因易腐、储藏周期短、损耗大等特点所带来的 流通问题.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和交易风险.也为保证消 (1)农户、农产品生产者有履历、有身份 费者权益提供了保障。 针对消费者信息不对称不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知识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农产品营销新模式。应在充分 不对称不能判定农产品安全性等,广东农垦省级主管部门 借鉴发达国家利用连锁超市构建农产品全渠道可追溯系统 每月对可跟踪与追溯企业上报信息进行网上监管.实现了 基础上,以促进农超对接为指导。对农超对接的连 生产有履历:从农场到市场全程跟踪:营销有身份:每一阶 锁超市,通过利用广东农垦农产品可追溯平台为消费者农产 段赋予身份标识:追溯管理有监管:主管部门、质检机构共 品安全提供保障并最终实现全渠道农产品安全可追溯。 同监管;质量有检测:每年对追溯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基本 实现了广东农垦农产品、食品生产过程全程可追溯的目 参考文献: 标,从生产、加工和流通渠道各环节为消费者农产品、食品 【II李春成,李崇光.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对策研究【J].华南农 消费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业大学学报.2006(1):8. (2)农民合作社组织:有权力定产品、定渠道、定价格等 【2】蔡广著,刘华.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 在我国农产品家庭生产方式尚未有大改变的前提下, 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0(2):23. 解决我国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最佳途径是组 『3】尹小健.赣南脐橙三位一体营销战略探讨【J].经营谋略, 织创新。由于目前农户+农产品农贸批发市场仍是我国农 201 1(10):38. 产品营销的主流形式.既无法完全满足我国14亿人口的 需求,也无法保持长期的稳定性;此种模式只能作为目前 (责任编校:李青云)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期合作的过渡形式.构建通过农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