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下册《卫生与健康》教案

五年级下册《卫生与健康》教案

来源:叨叨游戏网


五年级下册《卫生与健康》教案

第1课 预防贫血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贫血,贫血的原因是什?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贫血。

教学过程:

1、什么是贫血:是血液中红血球的数目减少,或是红血球所含的血红素不够。

2、讲解贫血的症状以及危害性。

3、造成贫血的原因:最常见的是体内缺乏铁质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此外,还有一种是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治疗起来比较困难。

4、告诉学生怎么预防贫血:

一要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多吃含铁的食物。

二要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

第1课 喝酒的危害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喝酒的危害,养成不喝酒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逢年过节,你们家的餐桌上,除了摆放着丰盛的饭菜外,大概还少不了一瓶酒吧?

是的,许多人都喜欢喝酒。可是你们知道吗?喝酒不是一个好习惯,究竟有哪些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板书:十三、喝酒的危害)

二、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小黑板放出)

经常喝酒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简介酒的历史:

我国的酿酒业已经有很久的历史,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酿酒业。相传,我国最早掌握造酒技术的人是杜康。

2、分析酒的成份:

酒除了酒精之外,大部分是水,只有少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也有少量的矿物质。以卫生角度来讲,成年人偶尔喝一点白酒、啤酒、水果酒,可以助消化、增食欲,但不宜过量,成瘾会造成各种危害。

3、想一想,经常喝酒会有哪些危害?

(注意引导学生从社会危害和人体健康危害这两方面思考)

(学生一边回答问题,老师一边板书)

4、除以上的危害外,还有什么危害?

(引导学生回答浪费金钱)

5、让学生算一算经济帐:(幻灯放出题目)

据统计,我国喝酒的人不少于6000000人,如果这些喝酒者每天只喝一瓶啤酒,按4元计算,这样,全国每天因喝酒浪费的金钱是多少元?资助一个失学儿童读完大学,平均每人30万元,可以资助多少失学儿童读完大学?

6、小结:

喝酒而浪费的金钱是惊人的,而喝酒造成的人体伤害更加吓人:喝酒易引发肝硬化,胃溃疡和肾心血管病变,还会导致死亡。德国每年约有180万人因酗酒而患病;而人口只有七千万的墨西哥就有600万人因酗酒而身心受到摧残,90万人丧失劳动能力;远的不说,就在98年春节期间,我国山西省就发生了一起酒精中毒事件,导致几十人死亡,一百多人双目失明,瘫痪等严重后遗症。他们就是

喝了含有工业酒精的假酒而造成的。

也许你们会说喝了劣质酒才会死人,喝好酒不会有事,错了?请听事例:(由学生讲)

在美国芝加哥的一家酒店里,有一名酒徒一连喝了十七瓶当地产的马提尼酒,当场倒地就再也没有醒过来,无独有偶,另一位威斯康星州人叫泰里·巴思,想打破世界饭酒纪录,在五十多人围观下,4小时内喝了46杯威士忌和白兰地,还没打破纪录就一命乌呼了!

问: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酒精中毒)酒精是一种麻醉剂,会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或麻痹状态,严重会导致死亡。

7、放一节交通事故的现场录像,告诉同学们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是司机酒后驾驶!

8、请谈谈你知道的因喝酒却造成事故的例子。

9、请看小品《酒徒的结局》

大概内容:一男士本来很有前途,近来常常喝酒而影响工作,被公司解雇了,下岗后,借酒消愁,喝酒后出言不逊,致使朋友一个个离他而去。

问:看完这小品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那么,我们又该不该喝酒?为什么? (少年儿童喝酒危

害更大,因为少年儿童正在长身体,各器官尚未成熟,此时喝酒,对身体各器官的伤害比成人更大。)

问:如果你们家人,亲人中有人喝酒的,你会怎样做?

四、总结:

从喝酒的危害出发,动员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个戒酒宣传员。

五、板书:

十三、喝酒的危害

社会危害 交通事故斗殴发生犯罪 人体危害 进食少,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下降个性缺陷引发各种疾病浪费金钱

第3课 食物中毒的预防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表现和预防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叫食物中毒?

人吃了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有毒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称为食物中毒。

二、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人们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该类食品多为变质的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奶、蛋等。毒物性食物中毒是人误食了有毒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该类食物如河豚鱼、毒蕈、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酸败的油脂或喷有农药的蔬菜和水果等。

三、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要做到:

①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品要新鲜卫生。

②食品要生、熟分开。

③厨房要有防蝇、防尘和防鼠的设备,避免食品被污染。

④食物要烧透煮熟,,充分杀灭细菌。

⑤饭菜要现做现吃;剩饭剩菜要彻底加热后再吃。

⑥不吃本身带有毒素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蕈、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等。

⑦避免误食含有化学性毒物的食物,如汞、有机磷、亚盐等。

四、思考练习:

1、填空:常见的食物中毒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尤以___________最为常见。

2、说一说:

①什么叫食物中毒?

②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③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第4课 细菌性痢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症状和预防方法及食用了被病菌和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会导致传染细菌性痢疾的疾病。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自己的饮食卫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所有的学生做一个小医生,这时有这样的一位小朋友,他刚吃了事物不久,就感觉到肚子疼,头疼,发烧,怕冷,全身不舒服,一天下来去了十几次厕所,开始是比较稀薄的大便,后来就出现,稀薄得像鼻涕一样的东西,并且还有血丝。现在请问各位小医生,你们知道他到底得了什么病吗?老

师进行总结,进而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夏、秋两季盛行。

2.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

肚子疼,头疼,发烧,怕冷,全身不舒服,一天下来去了十几次厕所,开始是比较稀薄的大便,后来就出现,稀薄得像鼻涕一样的东西,并且还有血丝。

3.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饮食,吃了不洁的食物会导致细菌性痢疾和其他疾病。

4.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方法:

① 不吃变质、过期的食物和饮料。

② 饭前洗手。

③ 不喝生水。

④ 生吃瓜果要洗干净。

⑤ 餐具要洗净且消毒。

⑥ 用炊具时,熟识要和生食分开。

⑦ 病人用过的餐具用品要洗净消毒。

三、巩固新知:

1. 安排小老师上台发言的内容和要求,给与学生几分钟,自行准备。

2. 发言演示,比比看,谁的发言最精彩。

板书设计:

一、 细菌性痢疾

二、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

三、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四、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方法

五、 智力大比拼

课后小结:

在知道了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学生们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想出预防的方法和对策,开动学生的脑筋,积极思考,老师进行最后的总结。这样下来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第 5课 预防中暑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中暑的原因,中暑的症状、急救及预防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最炎热吧?

2、引入、并板书课题:

夏季太阳高照,烈日炎炎。如果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或者在高温环境下活动,而人体内的热量又散发不出去时,就很容易引起一种急性病。这种疾病通常叫做“中暑”。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疾病,平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中暑的预防工作。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六课《中暑的预防》。

3、板书:16、中暑的预防。

(二)、讲解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2,默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这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中暑原因)。

3、过渡、出示录像。

我们知道了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引起的一种疾病。那么,一旦中暑会有什么症状呢?请看录像,(播放录像)。

小结:我们从录像看到了小红的中暑症状。

(三)、讲解第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描述中暑症状的?(四人小组讨论)。

(四)、讲解第三自然段。

1、生活中,假如你的朋友或同学现出现了中暑现象时,你会首先想到什么?(提问若干名学生)。

2、小结: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有人中暑的情况,那么,我们要发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马上对中暑的人进行急救。(板书:急救)

3、怎样进行急救?也就是说急救的办法是什么?(板书:办法)

4、让学生发表意见。

5、幻灯:(讲解急救办法)。

6、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急救呢?(启发学生思考)。出示十滴水、人丹等药物。(这些药物都可以解暑)。

第二种方法可采用服药的方法。

小结:刚才大家都做得很不错,通过采取降低体温、服药、指压穴位法的急救,一般都可以使病人中暑症状减轻。

如果经过上述三种急救,病人的中暑还不能减轻,这时就应该尽快把病人就近送医院抢救。五)、过渡:

为了防范于未然,避免中暑的发生,平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中暑的预防工作。

1、讲解第四自然段:预防中暑的办法。

同学们能否从中暑的原因中寻找一些相应的预防办法呢?(学生讨论,发表意见)(板书:预防办法)

2、齐读“预防中暑”这一自然段。

(六)、巩固练习。

七、小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中暑的预防,从中明白了中暑的原因,中暑的症状及急救方法。但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预防中暑的工作。

九、总结

对于任何疾病,我们都应采取医疗为辅、预防为主的态度,做好预防工作,我们还应积极锻炼身体,到阳光下去,到大自然去,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自己,增强体质,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孙 英

2011年3月14日,学校组织去区二小,我认真聆听了几位参赛老师的高效课堂,深深体会到:

1、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寡味的课堂,一门让学生毫无期待的学科,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

2、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所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语文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

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 “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素质教育与及格率冲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听完课后, 我明白了“学会”与“会学”是语文课的基本要求。所以我觉得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活动,明确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并且我还觉得在语文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其次,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语文课堂高效的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网上查寻,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

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总之,高效课堂中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思想,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掌握“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

2、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初步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德国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入课题。(2分钟)

说到德国,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德国人养花与众不同。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深受感动,写下一篇精美的短文(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季老的介绍去欣赏德国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8分钟)

在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三个生字。

wǎn

莞 莞尔一笑(抽读。想想,“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做个“莞尔一笑”的样子)

ch yān

姹 嫣 姹紫嫣红(抽读。“嫣”写的时候哪儿要特别注意?用食指写一遍。)

我们一齐读两遍。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想想,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板书:爱、养<点明让别人看>、赏<点明看别人的花>、梦)

接下来,请同学们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段意连接法来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五年级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抓重点段落的方法来归纳。课文四个自然段,二、三自然段是重点。谁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析形会神,领略风情。(29分钟)

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就说到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样两层意思,找出来,画上波浪线。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齐读。这句话就讲了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中间用了分号隔开。

浏览课文,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画上直线;哪些语句具体在写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画上虚线。

A、(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抽生汇报,[指导过程:1、这几句在具体写德国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起读读。2、再默读这段话,想想怎么就能看出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3、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板书:奇。)齐读。

B、(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生汇报(指导读好“山阴道”)。这两句重在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们一起读读。

这里景色真美呀,这段文字也很美!同学们再默读这两句,看看哪些词语最先跳入你的眼帘,使你兴奋,令你心动。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听老师读第一句(读两遍,后一遍从“家家户户”处开始),结合你的生活所见闭眼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你的描绘,让我们仿佛闻到了浓郁的花香,还听到了蜜蜂的嗡响,小鸟的鸣叫,游人的惊叹。

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出示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抽几生,读出“花团锦簇”的形象),它侧重写花的形态;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点几组,读出“姹紫嫣红”的味道),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预设二:应接不暇

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个词见过没有?没见过,我们先跟它打个招呼。)

“应接不暇”中哪个字最不好理解?“暇”什么意思?(空闲,没事的时候。“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应接不暇”呢?(看图)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

爸爸过生日,来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过来,这也叫——

生活中,你还有“应接不暇”的时候吗?

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板书:丽)

你能通过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吗?自由读——抽读——点评(特别要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好,读慢一点,慢慢回味。)——再抽读——一起美美地读读。

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齐读)

同学们,我们就在德国,到街上去看看吧!(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背)走过任何一条街——

内容理解了,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背诵方法。

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我为人人。)

是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说(齐读)——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课件:后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现)

“这一种境界”指的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

再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种境界意味深长,多么值得仔细体味呀。让我们再一次从人们养花与赏花的经历中去品味这种美好的境界吧。接读课件:

(我为人人——他们奉献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请读(手势):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人人为我——他们收获美。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手势):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原来德国有如此奇丽的景色,是因为德国人都具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呀!)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课件:慢慢飞出)

(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一种境界是颇——(生说)耐人寻味的。而且四五十年了都没有改变。1985年,季老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了这样的景象:(齐读——课件)

C、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所以当主人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时,他说(师读)——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美丽”指什么?(鲜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这也是没有改变的。这令作者无比惊叹:(齐读最后三句。)

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我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发现最后一句不好懂。我们一起再读读。(课件出示最后一句。)

我当时就想:学习语文,我们可以通过搜集信息,了解写作背景来帮助理解。

文章是1985年写的(板:1985),四五十年前是什么时候?1935年到45年这十年间,作者正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这次再到德国,勾起了他的回忆,想起了学生时代所做的梦。

同学们,这是一个怎样的梦?(花的梦,思乡的梦。)

常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从花的梦,思乡的梦想开去,留学德国,他见到的什么给他印象最深,他在德国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思乡” 指导策略(根据实际,选择使用):1、你离开过父母吗?多久?那段日子你会想些什么?2、季

老离开祖国十年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他却孤独一人呆在哥廷根,他会想些什么?3、(课件)季老曾说过:住在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他在1935年11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这是他思乡的真实写照呀,请读——]

谁能想得更深一点?季老仅仅是思念故乡吗?他看到德国景色这样美,德国人有这样美好的境界,他就不想对祖国说点什么吗?(像德国一样美,像德国人民那样,具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思想境界……)

是呀,这就是季老对祖国的祝福,这就是季老的梦。一起再读读。但愿全

人类都有这美好的境界!

四、回顾板书,总结课文。(1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的介绍认识了德国人养花的(奇特),欣赏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品味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让我们再一次回味德国独特的风情,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