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
1.读拼音,写词语。
huì( )( );读书,使人胸襟开kuò( ),豁牪读书,使人思wéi( )活yuè( ),聪颖zhì
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思想chā( )上chì bǎng( )( ),感情zhàn( )开花lěi(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牪A.手腕(wǎn) 锲(qì)而不舍 重荷(hé) 粗犷(kuàng) ....牪B.殷红(yīn) 鲜(xiān)为人知 宰(zǎi)割 逮捕(dài) ....牪C.磐(pán)石 怏怏不乐(yāng) 模样(mú) 踮脚 (diàn) ....牪D.埋怨(mái) 气冲斗(dòu)牛 赫(shè)然 蓦然(mò)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牪A.半亩(mǔ) 吩(fēn)咐 ..牪C.石榴(liǔ) 爱慕(mù) ..
B.榨(zhà)油 便(pián )宜(yí) ...D.茅亭ng) 空(tí(kòng)地 ..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牪例: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牪A.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牪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牪C.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牪D.你会从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牪A.村里的人们都冒着凛冽的寒风在田里收割麦子。
牪B.丽丽找不到书包里的十块钱,我估计那钱一定是她弄丢了。 牪C.通过这次深刻的教育,使我大大提高了交通安全意识。
牪D.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自觉传承华夏文明就成了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6.下列句子里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牪A.隔河遥望红墙、黄瓦、宫阙、角楼的任何一角都是宏伟秀丽,气象万千。 牪B.“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牪C.手脚很痒痒。眼睛里满满含着无限多的羡慕。
牪D.小丑,向爱丽卡的父母致意,然后把礼物送给爱丽卡——那是三本盲文书。 7.与“罗贯中——《三国演义》”最相似的一项是( ) 牪A.宋江——《水浒传》 牪C.贾宝玉——《红楼梦》 8.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使语言连贯( )
牪①其实,这个难题并不难解决,这就是尽可能地掌握一些读书的技巧。 牪②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快、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 牪③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 牪④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难题。 牪A.③②④①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
B.吴承恩——《西游记》 D.鲁迅——《闰土》
9.按要求完成句子。
(1)牪、我们学校在“六一”的时候举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缩句) 牪______
(2)牪、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仿写夸张句) 牪______
(3)牪、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改为陈述句) 牪______
(4)牪、王军不好意思地对小明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牪(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牪______
(5)刷子李的绝活外行人不信。连内行人也不信,说要看一看。(使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牪______ 10.课内积累。
(1)牪、本学期,笛福为我们展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四字词语)的鲁滨逊;我还知道马克·吐温笔下经历了多次历险的调皮男孩_______________(人名)。 (2)牪、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牪、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 (4)牪、_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5)牪、在一次外出游玩时,我发现一棵长在上的大树,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我不禁想起了郑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6)牪、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11.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牪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言文阅读。 牪愚人食盐
牪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牪(选自《百喻经》)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牪①昔有愚人________ ②食之,甚美________ ..
13、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牪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牪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牪__________________
15、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牪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牪小公筷,大文明
牪公筷,即“公用的筷子”,是出于健康卫生考虑,放在菜盘上让大家用来夹菜,但不能放进口里的筷子。使用公筷就像使用口罩一样,既能防止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也能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使用公筷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用餐文明的新风尚。 牪
牪围桌同餐,相互夹菜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其乐融融地共享美食时,我们有可能不小心“共享”了消化道传染病。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如有家人感染,其牙菌斑和唾液中会带菌,共餐时,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增加其他亲人感染的概率。甲肝和戊肝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式消化道传染病,传递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如长期和患者共用碗筷,健康人也可能被传染。
牪“小公筷”带动“大文明”,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营造“舌尖上的文明”,让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一个人。 牪16、文章中的文字与图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17、请结合图文内容说明使用公筷的必要性。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18、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段,在这篇文章中有什么作用?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牪A.总括全文 牪C.表达观点
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并作简单说明。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牪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牪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牪②我______,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牪③我知道女儿会______,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牪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牪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牪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牪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牪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牪20、请在第②、第③自然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牪A.不置可否 B.不动声色 C.不厌其烦 D.不屑一顾
牪21、“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B.抒发感情 D.提出倡议
牪19、在使用公筷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公筷与个人的筷子混淆的问题,请在上文的图片
项是( )
牪A.“我”因为误解了女儿的行为而感到惭愧。
牪B.我为平时施舍一两块硬币的“慈善”行为、为自己浅薄的“爱心”感到惭愧。 牪C.“我”因为被女儿识破了想教育她的“圈套”而感到惭愧。 牪22、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牪A.文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仅仅是指那个捡废品的老人。
牪B.“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文中此处的“素养”具体是指节俭,不浪费。
牪C.文章融入了作者的心理描写:紧张——感激——惭愧。
牪23、“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这句话描写的是女儿的______,表现了女儿完成任务后______的心理。
牪24、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中的“温暖”一方面是指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 牪25、“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快乐习作
牪心愿就像一粒粒刚发芽的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你的心底里藏着怎样的心愿呢?请围绕“心愿”主题,把心愿产生的原因或发生的故事写清楚,体裁可以是故事、书信、日记、诗歌等。题目自拟。
【参】
1. 维 跃 智 慧 阔 插 翅 膀 绽 蕾 牪【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牪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维、慧、插、翅、绽、蕾”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A
解析:A
牪【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答题时需要注意多音字,更需要注意结合词义来回答。
牪A.腕(wàn) 锲(qiè) 荷(hè) 犷(guǎng) ....牪B.殷(yān) 鲜(xiǎn) ..牪C.怏(yàng) 踮(diǎn) ..
牪D.埋(mán) 斗(dǒu) 赫(hè) ...
3.C
解析:C
牪【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掌握,要注意区分形近字和多音字。选项C有误,石榴(liǔ)应该改为:石榴(liu)。
4.C
解析:C
牪【详解】考查修辞手法。例句中“探出头来”把笋拟人化,所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牪A. 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是比喻句。把草比作茵,把柳叶比作眉毛。 牪B.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比喻句。把桃花水比作竖琴。 牪C.“舞动着”是人的动作,这里把桃花水拟人化。
牪D. 你会从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是排比句。
5.D
解析:D
牪【详解】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牪A.分析句子属于结构混乱,将“割”去掉即可。
牪B.分析句子属于前后矛盾,“我估计”“一定”去掉一个即可。
牪C.分析句子属于成分残缺,“通过……使……”使句子缺少主语,将“通过”“使”去掉一个即可。
6.B
解析:B 牪【解析】略
7.B
解析:B 牪【详解】略
8.A
解析:A
牪【详解】此题考查排列句序,根据句子之间的联系进行排序即可。
牪第②句是一个问句,第④句说这是一个难题,其中的“这”指的是②句中的问题,故④紧跟②句后;第①句说了解决难题的答案,故①紧跟④后,因此这三句顺序为②④①;再看第③句,说的是“知识”和“生命”,而第②句提到了”生命”和“知识”的问题,故②紧跟③后,因此顺序是③②④①。
9.A
解析: 学校举办了活动。 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王军不好意思地对小明说,那次是他不好,不该弄坏小明的钢笔。 刷子李的绝活不但外行人不信,而且连内行人也不信,说要看一看。
牪【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化,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化即可。
(1)牪、本题考查的是缩句,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所以本句话可以缩写为学校举办了活动。
(2)牪、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①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②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注意句子结构。所以本句
话中使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的时候要注意。
(3)牪、本题考查的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4)牪、本题考查的是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王军不好意思地对小明说,那次是他不好,不该弄坏小明的钢笔。
(5)本题考查的是用关联词语合并两句话,本句话中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转折关系,用不但……而且……连接。
10. 不畏艰难 汤姆•索亚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书到用时方恨少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天街小雨润如酥 牪【详解】本题考查诗词默写和课文理解。
(1)牪、本题出自英国笛福《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表现了他不屈不挠、敢于冒险的特点。
牪本题出自美国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2)牪、本题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3)牪、本题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4)牪、本题出自《增广贤文》,“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到了实际要使用的时候,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
(5)牪、本题出自清代郑燮《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6)牪、本题出自唐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思是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11.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就会像一只没有装东西的空口袋一样,不能自立。一个人要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惟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 牪【详解】略
12.12、 从前 十分,非常
13、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4、愚人不停吃盐,味觉遭到破坏,(美味的盐)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15、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牪【分析】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都是这样,做的太过了就一点好处也没有了,反而只剩下祸害。 12、考查字词解释。识记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有些词义含义较深,不能单从字面理解,必须深入思考,引申理解。
13、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的断句技巧包括看关键词、利用修辞断句、总分关系断句法、借助固定结构。
14、考查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15、考查文言文的主旨。最后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与不及都
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13.B
解析:牪16、倡导使用公筷,共享卫生、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
牪17、使用公筷能防止疾病传播,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体现,是文明的用餐方式。 牪18、B
牪19、①使用比个人筷子更长的筷子,或是不同花纹的筷子作为公筷。②公筷摆放在固定位置上,用完后随手放回原位。 牪【分析】
牪16、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作者在文中倡导人们使用公筷,共享卫生、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的观点。
牪17、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使用公筷能防止疾病传播,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是文明的用餐方式。这是使用公筷的必要性。
牪18、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理解文章每个层次的意思。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作者在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段处,总括了全文,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对人们提出了倡议;但并没有抒发感情。
牪19、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和图片中提取信息。我们可以从文中和图片中找到①使用比个人筷子更长的筷子,或是不同图案和造型的筷子作为公筷。②公筷摆放在固定位置上,用完后随手放回原位。
14.牪20、B D 牪21、C
牪22、B
牪23、 动作 轻松、愉快、自豪
牪24、 女儿用空瓶子给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 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
解析:牪20、B D 牪21、C 牪22、B
牪23、 动作 轻松、愉快、自豪
牪24、 女儿用空瓶子给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 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牪25、(1)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需要给彼此足够的尊严。 牪(2)真正的帮助,不是施舍,是平等,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牪(3)劳动能使人有尊严的活着,劳动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牪【解析】
牪20、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牪不置可否:是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
牪不动声色:指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牪不厌其烦:指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 牪不屑一顾:指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牪结合“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可知,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牪结合“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可知,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 牪2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牪结合“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可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中的惭愧是因为:“我”因为误解了女儿的行为而感到惭愧;“我”为平时施舍一两块硬币的“慈善”行为、为自己浅薄的“爱心”感到惭愧。故错误的是:C。 牪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牪A选项,“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不仅指那个捡废品的老人,还指向捡废品的老人一样靠这种劳动生活的人;理解错误。
牪B选项,“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文中此处的“素养”具体是指节俭,不浪费。理解正确。
牪C选项,文章中,作者的心理历程为:紧张——惭愧——感激。理解错误。 牪2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牪结合“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句中的“跑”“拉”可知是对女儿的动作进行描写;表现了女儿完成任务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牪24、本题考查对课题的理解。
牪短文主要讲了父亲因为自己曾经施舍老人而感到羞愧,为自己误解女儿的意图感到羞愧。女儿做了好事之后,是那么轻松愉快和自豪。我们应该像女儿一样尊重靠劳动生活的人。这只空瓶子一定会给老人带去温暖和尊严。爸爸为女儿的行为感到温暖和欣慰。 由此可知,“温暖”一方面是指:女儿用空瓶子给捡废品的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另一方面是指:“我”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牪2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牪通过读短文,可知,“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的意思是:每个有尊严的人都不会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他们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通过劳动获得财富的权利! 15.范文: 牪我的心愿
牪心愿,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心中的土壤里,尽管它渺小,却可以开出最美的花朵;心愿,像一条小溪,尽管它涓细,却可以浇灌绿色的希望。 牪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是一个不可用金钱来衡量的。我 解析:范文:
牪我的心愿
牪心愿,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心中的土壤里,尽管它渺小,却可以开出最美的花朵;心愿,像一条小溪,尽管它涓细,却可以浇灌绿色的希望。
牪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是一个不可用金钱来衡量的。我的太公今年94岁了,对我来说太公的身体就像用铁打出来的,从来没有生过什么病,对人总笑呵呵的,这次太公不知怎么了,生了一场大病,住院了两次,让人看得直揪心,住院期间太公心里总惦记着太婆,不肯好好治疗,闹着要回家。外公和阿姨为了安抚好太公,坚持不回家,全程陪伴。其实太公已经知道自己得了脑萎缩,可是他却笑对人生,不希望别人伤心难过。
牪我在市里上学,离太公远,无法及时了解他的病情,听妈妈说太公病情好转了,我放下了心中的石头,只能默默为太公祈祷。
牪因为离得远,我们一年回去一次,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太公。我外公在几个月以前也生了场大病,可把我妈妈吓坏了,放下手中活,不顾一切就回去照顾外公,妈妈为了太公的身体又憔悴了许多,我还小不能做的事太多了,又不能帮他们分担些责任。让他们的病赶紧好起来吧!这就是我的心愿,就是让死神离我们远远的,不要来破坏我们这个大家庭。 牪不管我的心愿会不会实现,我依然相信,只要努力过了,付出过了,即使是一个电话,在家人心里都是一句暖暖的问候。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在家人眼里也是一个大大的关怀。
牪【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牪认真审题可知,本次习作为话题作文,可以先给文章拟定一个标题,然后再进行写作。文中体裁可以是故事、书信、日记、诗歌等,但要注意格式。写作时要注意: 牪(1)文章开头可以直接开门见山交代自己的心愿是什么。
牪(2)中间部分可以讲述心愿产生的原因或发生的故事写清楚,要按顺序进行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将事情写完整。要突出重点,把事情的场面或过程详细具体地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牪(3)结尾处可以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表达某种情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