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陶渊明诗词作品中的山水情怀

论陶渊明诗词作品中的山水情怀

来源:叨叨游戏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陶渊明诗词作品中的山水情怀

作者:李娟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6年第04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分析其对山水的热爱之情。通过作品研读,对比其他同类型文人的作品,同种意象在不同时期表达的不同之处等方面进行阐述。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山水情怀;山水情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37-01

陶渊明,中国晋代山水田园诗人。在其散文《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开头所要表达的那一种世外桃源之地是在一个有水的地方,或者是在水源之后。林子的尽头,水源流尽的地方,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甚至在这里可以给人一种悬念和期待,这就是陶渊明笔下对于水的一种运用。很显然后文作者\"来到\"桃花源,看见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而在这深山之中竟然真有这样一块宝地实在让人惊奇。\"有良田美竹桑竹之属\"这些都得力于这块宝地的水源流经之特别。古人常说,有山有水有房有田正是隐居赛神仙的日子。所以像这样美的地方自然是又蒙上了一层神秘感,在这山与水的笼罩之中,又寓于山水的美好才会产生千百年来学子文人对其的向往。或者是自行勾勒创造一个属于自己小小的桃源,将这山水的灵韵从陶潜热爱的思维之中传达至所有人的心声。 1.陶渊明诗歌风格

陶渊明诗歌风格处处体现出古朴自然之性,如其诗歌《饮酒 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处用了古人崇尚高风亮节的菊和隐居圣地\"南山\"之说,作比的事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有这古朴自然之性,随心随意寄情于山水于景于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山中看日升日落,感受山中自然变化;和鸟儿一起起床干活,一起回家,这其实有点与大自然归于一体的小小错觉,当然这与作者本身的感情也是相融合的。就如这首诗开头的那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潜一开始便很坦坦荡荡的告诉了大家,他住的是一个远离世俗,自给自足,随心而来的小茅屋……越简单越自然,越贴近于自然似乎作者心中就更能贴近其内心的那种向往,像其笔下那篇流传千古的《桃花源记》。其自身也是不断追寻和力行的一种精神。\"问君能何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潜说\"我\"因为远离尘世也使自己居住的偏僻了,可是为什么我要这样呢,其实还是因为\"我\"明白这其中有着人生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谛,迷途知返,高风亮节。即使自身居住条件简陋一些又怎么样呢,只要自己心里的信念不简陋就也不会自己觉得自己很简陋了。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自己所处的地方僻静了。饮酒,饮一壶小酒,于南山之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作者心中这确实是赛过神仙一般的日子了。山中田居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语句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有无穷的道理志趣和情感志趣。又如他的另一首诗\"性本爱丘山\"之说,其实说这么多也不过是这个大诗人随心而去的一些可爱的爱山水之心而已。 2.陶渊明生平与山水情怀之间的联系

陶潜热爱山水这一方面自然是毋庸置疑了,但是他对于世俗的那种摒弃和由衷热爱回归自然的心为什么就那么分明呢。这些可以从他的背景和生平之中找到一点答案。其实他也是一个做过官存于世俗的人,正因做过在其之中才能更加分明自身的理想和喜恶。他生于的时代是一个朝廷动荡,官场狡诈勾心斗角,朝廷,国道难兴的年代。陶潜无法适应当时官场这一切,哪怕祖上官至大司马朝廷想让其任职,可是世俗的一切官场的黑暗让其深深明白自己的本性不在于此,而这难兴的一切也确实为力。所以宁愿舍弃这一切寄情山水反而更觉得逍遥自在。既然这些并不是他想要的,他也无力改变那么就放纵自己去追寻,所以不久便辞官而去,安贫乐贱。 3.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

陶渊明的诗歌有很多的意象,我们可以发现菊、鸟、山水等出现频繁。

3.1 菊——花中君子,高风亮节。陶潜被冠为\"隐逸之宗\",菊花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菊花的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因此,菊花有\"陶菊\"之雅称,\"陶菊\"象征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骨气。又想起采菊东篱下的情景,夕阳下陶潜劳作完后,在回家的路上摘下一朵菊,意味深长地笑着伴随着回到他的小茅屋。\"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秋天是菊花的季节。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惟独菊花不畏严霜,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格。 3.2 鸟——自由灵动,返璞归真。陶潜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思想感情无不表现了对自然的追求。在陶潜心中,在大自然之中就更能感受自由的气氛。陶潜及魏晋文人们对于自然的渴望,实际上也表达了他们对自身及精神上的自由的渴望。就像《逍遥游》中扶摇直上,怒飞九万里的大鹏鸟一样,是远大理想的象征。所以这也是一种追求宏大的境界,是经过拼搏后的自由;当然还有一种是选择推走山林回归田园的自由,是个人精神上的一种追求的自由。 3.3 山水——厚重卓拔,上善若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潜爱山水,爱的就是这样的山水。年轻时期的陶潜没有迎合世俗的性情,而是喜爱山川风物。他家住柴桑,风景优美,在他离家外出做官时,看到官场的黑暗,就想到故乡美丽的山水,因而在《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中想念故乡园林的美好,想离开官场。直到他年纪大了以后,在《游斜川》的诗和序里,还是热烈赞美故乡的景物,可见他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结论

《桃花源记》是陶潜构造的存在于中国古代文人心同的梦境,决然与尘外的山水,是陶潜在借这原本不存在的幻境表达出他对现实社会强烈的不满,自此以后,中国文人的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片挥之不去的世外桃源。他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其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误落尘网三十余年,他最终在反复的矛盾之下终于决定以鸟兽为邻,松菊为伴,山水为友。 很多人都说陶渊明是田园诗人,在我看来他生活于田园,却是归隐于山水。山水贯穿了他的诗文他的生活他的性情。毕竟最后他还是领悟了人最终还是会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这一超前思想。好一句性本爱丘山,好一个山水的代言人,他不仅是文人们的传奇也是我心中的向往。当世事令人苦恼的时候读一读他的诗歌,领略一下他的灵魂,暂时抛却一切的感觉必定能使你重新找到归属的方向。也教会我们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浮华所改变。陶渊明,在我心里,一个山水一样的隐士,一个令人敬佩的伟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