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模拟卷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卷一答案

2021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模拟卷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卷一答案

来源:叨叨游戏网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模拟卷: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卷一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5 分)

1.【答案】D。解析:A 项,《伤仲永》讲述的是名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不努力学习而沦为普通人的故事,劝解人们人的知识才能不能只依靠天资,也需要后天的努力。B 项,《墨池记》记叙了王羲之苦练书法而使周边池水尽黑,阐明了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C 项,《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 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师说》主要说明教师的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故本题答案选

D。

2.【答案】B。解析:A 项《最后一课》表达的是法兰西人的爱国之情;C 项《威尼斯商人》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D 项《百合花》再现了我国人民热爱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3.【答案】D。解析:其他三项都是喜剧。

4.【答案】B。解析:杜甫的《春望》是五言律诗,A 项《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B 项《钱塘湖春行》是七言律诗;C 项《过故人庄》五言律诗;D 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律诗。

5.【答案】D。解析:A 项,“闹”字具有炼字效果,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杏花绽放的热烈, 还还把人代入了一种花鸟纷飞的春意盎然之景。B 项,“割”字具有炼字效果,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雄伟景象。C 项,“见”字具有炼字效果,“见”字有一种不经意感,更能突出自由闲适之感。故本题答案选 D。

6.【答案】B。解析:B 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拟人)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省略号表示列举同类事物,不能与“等”“等等” 并用,这样会造成语义重复,故 A 错误。破折号表示解释,不能与“即”“就是”等词语并用,这样会造成语义重复,故 BD 错误。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初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学习方式改变部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 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所以新课改要求学习方 式在理念上的转变,包括(1)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多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互相补充,让学生学会学习。(2)调整课程结构,创设综合实践活动课。(3)教师教学方式的 变革。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的形成。所以 ABC 选项正确。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权给学生,相反要严格要求学生,积极引导。故本题选择 D 选项。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理解,具体考查对口语交际目标中“学会倾听”的理解。新课标初中阶段的口语交际目标第 2 条明确指出:“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D 选项正确。而 A 选项“恰当运用语音、语体和态势语”和 B 选项“能够对提出的话题及时作出应答”是对“表达”的理解。C 选项“能

够感知不同个体发出的声音”是人的生理属性,不属于新课标提出的学生“学会倾听”的目标。故选择

D 选项。

10.【答案】B。解析:这段课后文字是有关词的知识介绍,属于知识系统。A 练习系统是课后思考练习题。C 助读系统是课文中的注释、评点、提示、图像的等。D 选文系统是指编写教材的标准,包括选文主题、编写方式、古代作品选文、现代作品选文、外国作品选文等方面,是研究教材选文的参考。

11.【答案】D。解析:课后注释以及写作背景都是帮助学生理解本篇课文内容的推力,对于整篇文 章的学习仍然需要学生的探究。故本题答案选 D。

12.【答案】D。解析:适当地进行自由写作练习可以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但是如果完全不对字数文体加以,那么一来写作效果得不到保证,二来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系统的训练。 所以 D 项说法太过于绝对。

13.【答案】B。解析:口语交际教学的方式方法很多,可进行专题训练,也可和读写训练相结合, 可在课堂中进行,也可在课外活动或日常生活中进行。所以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其活动方式和活动步骤是有显著差异的,B 选项错误。故本题选择 B 项。

14.【答案】D。解析:教师在学习评价阶段,既让学生自己反思,又让小组内部、小组之间进行评 价,最后小组长和教师又根据各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正是满足了教学评 价中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故 D 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说法不当,当选。

15.【答案】B。解析:平等对话也是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生活经验,所

掌 握的知识程度都决定了学生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20 分,第 17 题 8 分,第 18 题 12 分,共 40 分)

16.【参】

(3)该设计将课堂变身“博物馆”,极具活动情境性。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必须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成功的活动情境创设为上好这堂课的奠定了前提。光有前提还不够,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有序安排和引导,这是上好这堂课的保证。这样后面的“展室”布置与讲解,活动过程中师生的参与、互动、 评价等,都是在学生饶有兴趣且有序的氛围中进行的。

17.【参】

错别字:“窜掇”改为“撺掇”,“笑魇如花”改为“笑靥如花”。

病句:正是由于缺乏“统治”经验,缺少“”手段,让每一棵蒲公英都自然舒展,面朝太阳金 灿灿。缺少主语,把“正是由于”改成“他”。

18.【参】

本篇文章为一篇记叙文,语言优美并且简练。文章的开头简洁的交代了时间是冬季的一个周末、地点是在校园、人物是我和父亲以及父亲的职业是教师,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究竟在周末的校园里发生了什么,让作者以蒲公英为题。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叙述自然生动、 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且突出了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伟大的人民教师的这一主旨。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9 题 20 分,第 20 题 20 分,第 21 题 25 分,共 65 分)

19.【参】

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运用情境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感知文章中相关的语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文章流露的浓浓亲情。 第二,引导想象和联想,初中生是想象力丰富活跃的时期,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利用教材采用多种形式, 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加工,帮助学生由再造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在结尾“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多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想,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更好的体味作者的情感。第三,精心设疑质疑。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是探索问题的动力。需要教师利用好学生中的疑问,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让学生拟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鉴赏文中难理解的句子和词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最后,巧借语文实践活动。在课后通过家庭作业促使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安排活动,补充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5 分)

20.【参】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设计依据:

①教学目标的设立要符合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维度进行设立,并完成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

②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 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 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所以在“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读,品味语言。

③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在情感方 面,我确定了学生能够发现、感受珍爱亲情,做有爱心的人的目标。

21.【参考设计】

本段教学设计力求完成制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一、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发展。

明确:在这个家庭中,并没有哪个人的权力最大,他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就如一串链条一样: 全家人听从于“我”--“我”顺从母亲--母亲心疼孙子,由此可看出全家人的相亲相爱,相互尊重,流露出一份浓浓的亲情。

--和睦、温馨、平等、互相关爱。

--和美,因为全家人都能相互尊重,和谐美满。

(体会家庭的温暖)

(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和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教师则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提醒小组总结,准备交流。老师在 学生讨论结束之后,再总结全班同学的发言,加以归纳明确这一家人的权力无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关 系。)

三、学生总结归纳人物的优秀品质

“我”:孝敬体贴,有责任感。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小辈。 妻子:温柔贤惠,尊老爱幼。 儿子:聪明乖巧,非常懂事。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重点理解句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句子的含义:“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要担任家庭责任感,母亲曾经也承担了家庭的重担,而儿 子将来也要承担这一责任。母亲的曾经付出让“我”这一代人知道要担负责任,而“我”现在要

把母亲 的责任传承给我的儿子,让儿子也能继续延续“我”的脚步,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勇挑重担的一个人,于 是“我”和妻子这一代人担负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语句很朴实,但向读者说明了深刻的道理。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 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