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修答案
【篇一: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论述题参】
=txt>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能力。 树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
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1)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根本途径)。
8.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
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他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9.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那些内容?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爱国主义与用户祖国统一的一致性,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0.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内涵: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1.什么是时代精神?内涵是什么?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内涵:改革创新是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12.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自觉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反国家法》(3)增强国防观念(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3.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价值?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
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价值:一种特殊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4.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本质: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任何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5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端正: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16.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那几方面的统一?
能力有大小和贡献需尽力相统一,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7.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条件
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个人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篇二:大一思修选择题和答案】
txt>一、单项选择题
1、“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d )
a、理想否定现实 b、现实否定理想
c、理想与现实无关 d、只有行动可以使理想化为现实
2、“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其中,理想是(b )
a、人们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3、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里说的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就是指(b )
a、人的性格和特征 b、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c、人生的道路和命运 d、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4、陈毅元帅曾经指出:“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和行动的综合者。”他的意思是说(b )
a、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b、崇高的理想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c、确立理想信念离不开读书学习 d、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坐享其成的过程
5、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d )
a、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
b、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
d、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6、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d )
a、片面性 b、政治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7、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待和处理这种矛盾的正确态度是(d )
a、用理想来否定现实 b、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c、在观念中化现实为理想 d、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8、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是( b)
a、爱国情感 b、爱国思想 c、爱国行为 d、爱国体验
9、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b )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主体
a、国际组织 b、国家 c、公司 d、经济联盟体
10、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当今时代,我们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b)
a、淡泊名利 b、改革创新 c、爱护公物 d、勤俭自强
1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d )
a、爱国主义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2、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c )
a、勤劳勇敢b、团结统一c、自强不息d、爱好和平
13、从马克思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这些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都是建立在(c )
a.个人史观基础之上的 b.英雄史观基础之上的
c.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 d.唯心史观基础之上的
14、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下列选项中,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是(b )
a.玩世不恭 b.勇于开拓
c.怨天尤人 d.安于现状
15、在人生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关系表述正确的是(b )
a.个人只能被社会所决定 b.社会的存在不依赖于个人
c.个人可以不依赖于社会而存在d.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个人的生存发展
16、任何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c )
a.人的本质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道路
17、下列行为举止中,体现了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的是( b )
a.随意插话,贸然打断对方谈话
b.使用精炼而准确的表达,话语真诚、热情而自然
c.目光四处打量,不是看手机
d.不时打哈欠、伸懒腰,揉鼻子揉眼
18、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他的意思是说,在人生的社会价值中居于第一位的应该是( b )
a.个人的社会存在b.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个人的自我实现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19、人为什么活着是困惑每个人的心灵的根本问题,在下列回答中,哪个是最合乎理性的( c )
a.活着是为了赚更多钱 b.活着是为了家人和自己
c.活着是为了在有限中实现永恒 d.活着是为了享受
20、从来都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必然带有各种,也没有无责任的自由。为了追求自由人们产生了各种人生观,下列说法中哪个属于最合理的人生观( a )
a.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b.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c.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d.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使天下人负我
二、多项选择题
1、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有(ac)
a、思想性与实践性 b、时代性与阶级性
c、多样性与共同性 d、强制性与滞后性
容包括(bcd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追求一种理想,就意味着相信这种理想是正义的并且能够实现的,这种相信本身就是一种信念。这说明(abc )
a、信念中包含有一定的认识 b、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情
c、信念总要表现为行为和实践的意志 d、信念是随心所欲的主观臆断
4、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cd )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5、1955年,钱学森冲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时,他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盯住国内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弃呢?”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是(abcd)
a、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有祖国
b、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的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
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d、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
6、以下属于改革创新精神表现的是( ab )
a、突破陈规、大胆探索
b、奋勇争先、追求进步
c、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d、爱好和平、睦邻友好
7、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了( bd )
a.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b.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c.处于什么样的人生境遇 d.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8、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与他人进行交往,形成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 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9、一个人是否健康,下面哪几个方面是健康人的正常表现( bcd)
a.行为正常,社会适应良好b.心情愉快,情绪稳定
c.肌体强健,功能良好 d.道德相对完善
10、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千差万别,但是不外积极和消极两种,下列属于积极的有(bcd)
a.得过且过,随遇而安 b.身处逆境而百折不挠
c.笑对人生,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d.满怀希望与激情,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
道德部分(第四、五、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d )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导向功能
d、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2、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是由( b)
a、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决定的
b、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
c、道德的性质决定的
d、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
3、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c )
a、劳动b、吃喝 c、语言 d、交往
4、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道德(a)
a、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对社会行为的调节具有强制性
c、对社会生活的调整具有广泛性
d、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 a )
a、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b、正确处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c、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
d、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6、依据我国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可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c )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篇三:最新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txt>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8.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9.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那些内容?
10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1.什么是时代精神?内涵是什么?
12.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13.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价值?.
14.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15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16.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那几方面的统一?
17.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18.什么是健康?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19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20.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2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2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3.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
则?
2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5.谈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26.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建设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7.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8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9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30简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31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2《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3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34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
35简述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及关于结婚的相关规定。
36简述法律的一般含义及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37什么是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及法律适用?
3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0什么是法律思维方式?它的特征是什么?
41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律的权威?
42我国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43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4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45什么是民法?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6简述我国民事权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47简述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48什么是刑法?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9什么是犯罪?犯罪构成包括哪些要件?
50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紧急避险?其成立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能力。树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也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
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1)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思想基础和坚定的信念(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根本途径)
8.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他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9.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那些内容?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爱国主义与用户祖国统一的一致性;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0.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内涵: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1.什么是时代精神?内涵是什么?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内涵:改革创新是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12.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自觉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反国家法》(3)增强国防观念(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3.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价值?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人生价值:一种特殊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4.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本质: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任何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5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端正: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16.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那几方面的统一?
能力有大小和贡献需尽力相统一;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7.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条件: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8.什么是健康?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
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一个人自觉地调试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③合理情绪。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9.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