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试题
JGJ/T104-2011
1、本规程冬期施工期限划分原则是: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 d)稳定低于( ℃)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 d高于 ℃即解除冬期施工。
2、蓄热法——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以及水泥水化放热,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延缓混凝土冷却,在混凝土温度降到 ℃以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
3、综合蓄热法——掺 的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以及水泥水化放热,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延缓混凝土冷却,在混凝土温度降到 ℃以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
4、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等施工的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
酸盐水泥配制时,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时,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
2. 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采用综合蓄热法、负温养施工的混凝土
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 MPa;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30℃时,采用负温养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 MPa;
3. 30%
对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50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4.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
5. 对有抗冻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
6. 值;
当采用暖棚法施工的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时,可按综合蓄热法受冻临界强度取
7. 度。
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受冻临界强
5、冬期施工水泥选用
冬期施工宜选用 水泥和 水泥。
蒸汽养护可选 水泥。掺防冻剂严禁用高铝水泥
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 kg/m3。
水灰比或水胶比应小于 或0.5。
6、暖棚法施工
适用范围:搭棚围护,棚内加热至≥ ℃,适用于地下结构工程和 混凝土构件比较
集中的工程。
特点:同常温操作;费资耗能大。
要求:
• 1 当采用暖棚法施工时,棚内各测点温度不得低于 ℃,并应设专人检测混凝土及棚内温度。暖棚内测温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位置进行布置,在离地面 mm高度处必须设点,每昼夜测温不应少于 次。
• 2 养护期间应测量棚内湿度,混凝土不得有失水现象,否则应及时采取增湿措施或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养护。
• 3 暖棚的出入口应设专人管理,并应采取防止棚内温度下降或引起风口处混凝土受冻的措施。
• 4 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将烟或燃烧气体排至棚外,并应采取防止烟气中毒和防火措施。
7、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蓄热法或综合蓄热法时,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应每隔 测量一次;
2. 采用负温养时,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应每隔 h测量一次;
3. 采用加热法时,升温和降温阶段应每隔 h测量一次,恒温阶段每隔 h测量一次;
4. 混凝土在达到 后,可停止测温; 5.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测量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的相关规定。
8、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的留置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规定进行外,尚应增设不少于 组同条件养护试件。
9、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冬期施工最低温度不应低于 ℃。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 ℃。
10、土方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 %,预留沉陷量应比常温施工时增加。对于大面积回填土和有路面的路基及其人行道范围内的平整场地填方,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的粒径不得大于 mm,其含量不得超过 %。铺填时冻土块应分散开,并应逐层夯实。
第十二项目部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