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筑的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理论考试试的题目

建筑的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理论考试试的题目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17年建筑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理论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低应变检测的目的是 ________

A.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身弯矩 B.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 C.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D. 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答案:C( JGJ106-2003 第 3.1.2)

2. 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 _______ A. 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B. 设计强度的30% 且不小于12MPa C. 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2MPa D. 设计强度的30%且不小于15MPa 答案:A( JGJ106-2003 第 3.2.6)

3. 反射波法的理论基础是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受检基桩的长细比应满足 A. > 10 B. > 10 C. > 5 D. >5

答案:D (非规范)

4. 稳态激振设备应包括激振力可调、扫频范围为 A. 10 2000Hz 亠 B. 10 1500Hz 亠

C. 100 〜

2000Hz 〜D. 100

1500Hz

答案:A (JGJ106-2003 第 8.2.2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 2L/C时刻后延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幅频信号分析的频

的电磁式稳态激振器

_

率范围上限—。

A. 少于5ms,小于2000Hz B. 不少于5ms,不应小于2000Hz C. 不少于10ms,不应小于2000Hz D. 少于 10ms,小于 2000Hz 答案:B (JGJ106-2003 第 8.3.2 ) 6. 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_点。 A. 大于512 B. 大于1024 C. 少于512 D. 少于1024

答案:D( JGJ106-2003 第 8.3.2) 7. 加速度传感器的电荷灵敏度为 ____ A. 30-100PC/g B. 10-100PC/g C. 30-1000PC/g D. 10-1000PC/g 答案:A (非规范)

8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 A. 桩中心;距桩中心2/3半径处

B. 距桩中心1/3半径处;距桩中心2/3半径处 C. 桩中心;距桩中心1/3半径处

D. 距桩中心2/3半径处;距桩中心1/3半径处 答案:C( JGJ106-2003 第 8.3.3)

9. 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的夹角宜为—,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处。 A. 45 ° ; 1/2 B. 90 ° ; 1/3

形成 C. 45 ° ; 1/3 D. 90 ° ; 1/2

答案:D( JGJ106-2003 第 8.3.3)

10.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要求,对设计

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为 A. 100% B. 30%

C. 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 D. 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10根 答案:C( GB50202-2002第 5.1.6)

11.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要求,对于

般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为

A. 不应少于总数的 30% 且不应少于 10根 B. 不应少于总数的 20% 且不应少于 10根 C. 不应少于总数的 30% 且不应少于 20根 D. 不应少于总数的 20% 且不应少于 20根

答案:B( GB50202-2002第 5.1.6)

12. 根据《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要求,对设计等级为甲级, 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为 或地质条件复杂。

A. 100% B. 30%

C.不应少于总数的 30%且不应少于20根

D.不应少于总数的 30% 且不应少于10根

答案:C( JGJ106-2003 第 3.3.4)

13. 瞬态激振应通过现场敲击试验,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力锤和锤垫,宜用—脉 冲获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陷反射信号,宜用 脉冲获取桩身上部缺陷反射信

A. 宽;窄 B. 宽;宽 C. 窄;宽 D. 窄;窄 答案:A (非规范)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数(A/D)转换器的位数不低于 ;采样

频率不小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通道的采 集点不少于 ____ ,应具有时域、频域处理功能。 A. 6bit ; 20kHz,; 512 点

B . 6bit ; 40kHz; 512 点 C . 12bit ; 20kHz; 1024 点 D . 12bit ; 40kHz; 1024 点

答案:D (非规范)

15 •低应变法检测,其手锤越重、接触面刚度越小、应力波频率越低 量越—,测试深度越— A. 小;大 B. 大;小 C. 大;大 D. 小;小

答案:C (非规范)

16•低应变法检测中,桩周土阻力越小、桩土刚度比越大,能量衰减 深度—

A. 越小;越小 B. 越小;越大 C. 越大;越小 D. 越大;越大 答案:B (非规范)

17低应变法检测中,桩身混凝土越密实、强度越高、材料阻尼越小,则应力波 能量被吸收得—,测试深度— A. 越少,越小 B. 越少;越大 C. 越多;越大 D. 越多;越小 答案:B (非规范)

_,测试

,则激振能

18.

测中,桩端混凝土与桩端持力层阻抗相差越大,测试范围 反之,测试范围越—,阻尼相差越小 A.大; 小 B. 大; 大 C.小; 小 D.小; 大

低应变法检—,

答A (非规范)

案:

19. 反射波法的理论基础是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 瞬态激励脉冲有效高频分量的 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比 ____ A. > 3 B. >4 C. >5 D. >6

答案:C (非规范)

20. 反射波法的有效测试深度不受以下哪个因素影响 _ A. 激振方式 B. 桩身质量 C. 检测数量 D. 设备条件 答案:C (非规范)

21. 根据《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要求,当采用低应变法抽检 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川、W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 _____ 时,宜在未检桩中继 续扩大抽检 A. 10% B. 20% C. 30% D. 50%

答案:B (JGJ106-2003 第 347 )

22. 根据《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要求,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 的承台抽检桩数为 ____ A. 1根

B. 不得少于1根 C. 不用检测 D. 全部检测

答案:B (JGJ106-2003 第 3.3.4 )

23. 根据《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要求,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 后桩端持力层已通过核验的人工挖孔桩, 以及单节混凝土预制桩,抽检数量可 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______ A. 30#,且不应少于20根 B. 30#,且不应少于10根 C. 20%且不应少于10根 D. 10% 且不应少于10根

答案:D( JGJ106-2003 第 3.3.4)

24.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要求,对地 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A. 30#,且不应少于20根 B. 30#,且不应少于10根 C. 20%且不应少于10根 D. 10% 且不应少于10根

答案:D( GB50202-2002第 5.1.6)

25.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收规范》(GB50007-2002要求,直径小于或等于 800mm勺桩及直径大于800mm勺非嵌岩桩,可根据桩径和桩长的大小,结合桩的 类型和实际需要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或可靠的动测法进行检测, 数不得少于总桩数的 ______ A. 10% B. 20% C. 30%

检测桩 _

D. 全部检测

答案:A (GB50202-2002

26. 下列对于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原则描述错误的是 _ A. I类桩桩身完整

B. U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C. 川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D. W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答案:B (JGJ106-2003 第 3.5.1 ) 27. 下列那项是低应变法不能反映的 ___ A. 桩身缺陷位置 B. 桩身缺陷程度 C. 桩身混凝土强度 D. 桩身混凝土传播速度

答案:C (JGJ106-2003 第 3.5.1 ) 28. 低应变检测法力持续时间为 _____ A. 0.1 〜1ms B. 0.1 〜2ms C. 0.2 〜1ms D. 0.2 〜2ms 答案:D (非规范)

29.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检测人员必须持 有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岗位合格证书,持证人员年龄不超过 A. 50 B. 55 C. 60 D. 65

答案:D ( DGJ32/J21-2009 第 4.1.2 )

—周岁

30.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检测机构应对开 展的检测项目配备足够的检测人员,每个检测项目持有岗位合格证书的人员均不 少于—人 A. 3 B. 5 C. 8 D. 10

答案:A ( DGJ32/J21-2009 第 4.1.6 )

31.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每个检测人员在 岗检测项目不多于 ____ 项 A. 3 B. 5 C. 8 D. 10

答案:B( DGJ32/J21-2009 第 4.1.6)

32. _____________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审核人员在岗审 核项目不多于 项 A. 3 B. 5 C. 8 D. 10

答案:C ( DGJ32/J21-2009 第 4.1.6 )

33.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新变更检测机构 和新取得岗位证书的检测人员 —年内不应变更检测机构 A. 1 B. 2 C. 3 D. 5

答案:B ( DGJ32/J21-2009 第 4.1.9 )

34.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检测人员岗位证书 每 ___ 年审核一次,审核申报工作由检测机构负责 A. 1 B. 2 C. 3 D. 5

答案:B ( DGJ32/J21-2009 第 4.1.11 )

35.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检测报告必须实 事求是,数据准确可靠由—不同的人员签字,并加盖检测机构资质(备案)章 以及检测专用章后方可生效。

A. 检测人员、分析人员、审核人员、技术负责人员 4名 B. 检测人员、审核人员、签发人、技术负责人员 4名 C检测人员、审核人员、签发人3名 D.检测人员、分析人员、审核人员 3名 答案:C( DGJ32/J21-2009 第 3.0.8)

36.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检测机构 年 内 _ 次被县级以上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自最后一次通报之日起,_ 年内不 批准资质扩项 A. 1 ; 2; 1 B. 2 ; 2; 2 C. 1 ; 2; 2 D. 2; 2; 1

答案:D ( DGJ32/J21-2009 第 3.0.18)

37. 低应变检测缺陷位置与实际相差一般不应超过—米 A. 0.3 B. 0.5 C. 1 D. 1.5

答案:C (非规范)

38. 反射波法的是建立在一维杆纵波理论基础上的, 一维杆纵波理论的前提是激

振脉冲的波长入与被检测桩的半径R之比足够大—,否则平截面假设不成立 A. 入 /R > 5 B. 入 /R > 5 C. 入 /R > 10 D. 入 /R > 10 答案:D (非规范)

39. 低应变法检测高粘结强度桩设计强度等级为 _____ A. 不小于C15 B. 不小于C20 C. 不小于C25 D. 不小于C30 答案:A (非规范)

40. 当基础埋深较大时,考虑到基坑开挖对已成桩的影响问题,完整性检测应在 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软土场地在已成桩的条件下开挖基坑,必须严格实 行均衡开挖,高差不应超过 ____ 米 A. 1 B. 2 C. 3 D. 5

答案:A (非规范)

41. 弹性波v-t曲线中振动速度指 ____ A压力波沿桩身传播速度 B. 桩身振动

C. 桩顶质点振动速度 D. 桩底质点振动速度 答案:A (非规范)

42. 机械阻抗法中fm表示 ______ A. 导纳曲线某低频段的Hz B. 导纳曲线某高频段的Hz

C. 导纳曲线某频段的Hz D. 质点,力与速度,共振频率 答案:D (非规范)

43. 低应变信号采集应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 _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 记录的有效信号数不宜少于 _个 A. 1 〜4;3 B. 1 〜4;4 C. 2 〜4;3 D. 2 〜4;4

答案:C (JGJ106-2003 第 3.5.1 )

44. 已知桩长20M测得反射波至时间10MS则波速为 ________ A. 1500 B. 2000 C. 3000 D. 4000

答案:D (非规范)

45. 一般桩土体系的自振频率为 ____ A. 20 〜50Hz B. 30 〜50Hz C. 2 0 〜80 Hz D. 5 0 〜80 Hz 答案:A (非规范)

46. 低通滤波的频率上限一般不应低于 ____ A. 1000Hz B. 1500HZ C. 2000HZ D. 2500Hz

答案:C (非规范)

47. 桩长10m C=4000Ms,两端均为自由,t=0时刻一端受到半正弦力脉冲激励, 脉冲力持续时间1ms则 ____ 时刻桩任何位置受力均为零。 A. t=2.5ms B. t=3.0ms C. t=3.5ms D. t=4.0ms

答案:A (非规范)

48. 低应变动力检测,多次反射现象的出现,一般表明缺陷在 _ A. 较深部位 B. 较浅部位 C. 多个部位 D. 桩头破损 答案:B (非规范)

49. 对原始速度波形曲线进行平滑处理,相当于 _ A. 高通滤波 B. 低通滤波 C. 带通滤波 D. 带阻滤波 答案:B (非规范)

50. 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的施行日期是 A. 2003年3月21日 B. 2003年6月1日 C. 2003年7月1日 D. 2003年8月1日

答案:C( JGJ106-2003)

、多选题

1. 低应变法能检测出桩的 A. 桩身存在的缺陷类型 B. 桩身存在的缺陷位置 C. 桩身混凝土强度 D. 桩身混凝土传播速度 答案:ABD(非规范) 2. 低应变适用桩型 ___ A. 混凝土灌注桩。 B. 薄壁钢管桩 C. 混凝土预制桩 D. 高粘结强度桩 答案:ACD(非规范)

3. 低应变动测能力的局限性包括— A. 激振能力小,无法穿透预制桩的接桩缝 B. 对于不同形式的接头质量判定尺度较难掌握 C. 桩周土阻力影响,激振能量衰减过快 D. 尚无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 答案:ABC(非规范)

4. 反射波法的理论基础是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受检基桩应满足下列条件 A. 长细比大于10

B. 瞬态激励脉冲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大于 C. 设计桩身截面基本规则 D. 应力波传播时平截面假定成立 答案:BCD(非规范)

5. 由于受 ____ 的影响,应力波桩顶至桩底再从桩底反射回桩顶的传播为一能量

和幅值逐渐衰减的过程 A. 桩周土约束 B. 激振能量

5

_

C. 桩身材料阻尼 D. 桩长

答案:ABC(非规范)

6. 反射波法的有效测试深度受以下因素影响— A. 激振方式 B. 桩身质量 C. 桩型 D. 设备条件

答案:ABC(非规范) 7.

要考虑下列哪些因素 A. 缺陷的严重程度 B. 缺陷的位置 C. 桩的承载性状

D. 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答案:ABC(非规范)

8. 桩身完整性验收抽样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______ A.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B. 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 C. 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D. 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答案:ABC( JGJ106-2003 第 333)

9. 关于基桩的低应变完整性分类,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 W类桩就是废桩,其单桩承载力不可能满足设计要求 B. 缺陷的位置对于基桩完整性的判断没有任何影响

C. 单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完整性可能为I、U类,也可能为类 D. 重点工程应该严判,一般工程则可轻判 答案:ABC(非规范)

10. 激振效果的好坏,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 A. 碰撞材料的重量、硬度、弹模、接触面积

低应变法检测完整性的判定需

_

B. 碰撞方向 C. 碰撞速度 D. 桩身深度

答案:ABC(非规范)

11. 信号激振是检测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激振的要求有哪些 — A. 选择锤击能量较大的锤击装置 B. 产生一定能量的应力波沿桩身传递 C. 激振信号的脉冲宽度需人为加以控制

D. 激振应避免产生杂波信号,其锤击效果较大程度取决于试验人员的经验 答案:BCD(非规范)

12. 受检桩因满足一下哪些条件才能进行试验 _

A. 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且不小于15MPa B. 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C. 受检桩必须满足休止期

D. 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答案:ABD(JGJ106-2003第 8.3.1) 13. 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 ____

A. 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 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 ;幅频信号分 析的频率

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

B. 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设定桩身截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 C. 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 域信号

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

D. 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答案:ABC( JGJ106-2003第 8.3.2)

14. 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 ____

A. 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B. 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 2/3半径处 C. 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

形成的夹角宜为45°,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

1/2处

D. 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答案:ABD(JGJ106-2003第 8.3.3)

15. 低应变信号采集和筛选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 —

A. 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 1〜4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

数不宜少于3个

B. 检查判断实测信号是否反映桩身完整性特征

C. 不同检测点及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 D. 信号不应失真和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应超过测量系统的量程 答案:BCD(JGJ106-2003第 8.3.4)

16.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桩身完整性判定宜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 _ A. 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评价 B. 桩身截面渐变或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混凝土灌注 C. 基桩由2节及以上预制桩拼接而成 D. 设计方要求的桩

答案:AB( JGJ106-2003 第 8.4.6)

17. 检测报告除应包括《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第3.5.5条内

容外,还应包括下列 ____ 内容 A. 桩身混凝土强度 B. 桩身波速取值

C. 桩身完整性描述,缺陷的位置及桩身完整性类别

D. 时域信号时段所对应的桩身长度标尺、指数或线性放大的范围及倍数;或幅 频信

号曲线分析的频率范围、桩底或桩身缺陷对应的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 答案:ABC( JGJ106-2003第 8.4.8) 18. 混凝土灌注桩主控项目 — A. 承载力 B. 混凝土强度 C. 沉渣厚度 D. 孔深

答案:ACD(非规范) 19. 传感器主要特征参数— A. 灵敏度

B. 幅频范围(频率范围) C. 相频范围 D. 容许值

答案:AB(非规范)

20. ___________________ 桩身完整性定义:

A.相对原设计而言桩身界面尺寸的大小、材料密实性及连续性的综合指标 B•相对原设计而言桩身界面尺寸的大小、材料密实性及连续性的定量指标 C•反映桩身界面尺寸的大小、材料密实性及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 D.反映桩身界面尺寸的大小、材料密实性及连续性的综合定量指 答案:BC(非规范)

三、判断题

1. 当桩顶受到瞬态脉冲力作用时,激振能量以应力波形式沿桩身传递,当遇到 桩身截面波阻抗发生变化时,将产生反射波和透射波,应力波反射透射的能量大 小取决于界面上下的波阻抗值,并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界面上下的波阻抗相差越 大,反射波能量就越大,透射波的能量越小。

(V)

2. 桩顶受锤击时应力沿桩身下行,遇到桩身阻抗增大,会产生上行的拉伸波, 遇到桩身阻抗减少,则产生上行的压缩波。

(X)

3. 应力波沿桩身传播时,与桩周土有关,当桩周土质好时,桩身应力波传播速 度快,反之,土质差时,桩身应力波传播速度慢。

(X)

4. 在时域曲线上所显示的动力检测力脉冲波越宽,它的频谱越窄,低频成分越 丰富,反之,力脉冲波越窄,其频谱越宽,高频成分越丰富。

(V)

5. 由于桩中应力波速度和混凝土强度密切相关,有定量关系,所以在基桩动测 中可用应力波速度精确计算混凝土强度。

(X)

6. 受外力作用的弹性直杆中,应力波传播速度与质点振动速度是有区别的,质 点振动速度取决于应力大小,而波速传播速度仅为材料性质的函数。 )

(X

7. 为了提高时域、频域的分析精度,就必须提高信号采集时的所采样频率。(X)

8. 管桩的低应变检测一般应在灌芯之后进行。

(X )

低应

(X)

9.

变完整性检测宜在静荷载试验之后进行。 10.

变完整性检测宜在深基坑开挖之后进行。

11. 看不到桩底反射波,检测信号就是没用的。

12. 对于嵌岩桩,桩底时域反射信号为单一反射波且锤击脉冲信号同向时, 应判定为W类型。

低应

(X) (X)

该桩

(X)

13. 对于频域信号, 采样频率越高, 则采集的数字信号越接近模拟信号, 越有利 于缺陷位置的准确判断。

(V)

14. 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 用耦合剂粘结时, 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传 感器用耦合剂粘结时, 粘结层应尽可能厚。

15. 检测人员进行完整性类别划分时, 不宜单凭测试信号定论。 16. 低应变动测法包括弹、 机、超、钻。

17. 基桩低应变动测的类桩比例占总数 5%以上时,应以相同的百分比扩 大抽检, 直至普测。

18. 实测桩身平均纵波波速明显高于正常值则必须存在深部曲线。 19. 桩端下的沉渣越厚则桩端反射波信号越强。 20. 桩身缺陷越严重,缺陷处透射波强度越弱。 答案:(均为非规范)

( X)

(X) (X) (V)

( X) ( V) ( X)

四、问答题及计算题

1、详述I、U、M、W类桩的时域特征? 答案:

时域信号特征:

I类: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

U类:2L/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 川类:有明显缺陷反射

波,其他特征介于U和W类之间。

W类:①2L/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②

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使得波形呈现低频大幅度衰减振动,无桩底反射波。

2、讨论地应变指数放大与线性放大的用途与优缺点。 答案:指数放大可以确保入射波信号不削波的情况下, 使得底部信号得以清晰的 显现出来。但是,指数放大导致波形失真, 过分突出桩深部的缺陷, 甚至可能“制 造”出一个桩底反射。 3、反射波法的有效测试深度受那些因素影响?

答案:激振方式,桩身质量,桩型,桩周土,桩身完整性,桩端支承条件,设备 条件。

4、 发生反相过冲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避免?

原因:传感器未安装牢靠;传感器安装点距离锤击点太近;桩头质量松软,声波 传播时遇到好混凝土产生反射;桩身扩径。

避免:激振点与接收点的距离不宜小于桩径或矩形桩边宽的

1/4。

5、 低应变结果验证有哪几种方法?

答案:感官验证,开挖验证,钻孔取芯验证,高应变检测验证,孔内摄像验证, 静载验证验证法。

6反射波法的理论基础是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受检桩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长细比大于5,瞬态激励脉冲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大于 设计桩身截面基本规则,应力波传播时平截面假设成立。

5,

7、现场检测的前期准备有哪些?

答案:搜集工程地质资料;基桩设计图纸;施工记录和监理日志;明确被检测桩 桩号;选择合适的激振设备;根据天气、桩头情况和所选的传感器,选择合适的 耦合剂和安装方式;桩头处理。

8、 桩周土阻力对波形曲线有什么影响? 答案:

A. 导致应力波迅速衰减,检测时有效测试深度减少。 B. 影响缺陷反射波的幅值,使缺陷分析时的误差加大。

C. 在软硬土层交界处及附近产生土阻力波,干扰桩身反射波,土阻力反射波

与桩身缺陷反射波易混淆,造成误判。 9、 为什么不宜采用低应变法来准确校核被测桩的桩长和强度? 答案: 应力波波速虽然与桩身长度,混凝土强度有关系,但是应力波波速还与混凝土骨 料品种、粒径级配、密度、水灰比、成桩工艺等因素成非相关关系。所以,不宜 采用低应变法来校核桩长与强度,建议采用钻芯法。

10、已知某工程采用预应力管桩,地质条件、设计桩型、成桩工艺相同,下表为 其中8根桩低应变检测情况 序号 桩长 桩身混凝土强度 桩身完整性类别 波速

1 15m C80 I 4235 2 3 4 5 6 7 15m 15m 15m 15m 15m 15m C80 C80 C80 C80 C80 C80 I n I I I n 4320 4157 4256 4261 4302 41 I15m C80 4225 8 试计算桩身波速平均值。

答案:根据《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841条规定,当桩长 已知、桩

底反射信号明确时,在地质条件、设计桩型、 取不少于5根I类桩的桩身波速值按下式计算其平均值,

Cm=-\"' Cn i

i=i

Cm——桩身波速的平均值(m/s)

Ci ――第i根受检桩的桩身波速(m/s ),且I q -編fcm兰5%

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中,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