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 参考学时 课程学分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0607309 B类(理论加实践) 4 课程名称 开设学期 理论学时 考核方式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 第4学期 40 考试 实践学时 24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及专业群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报检实务》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是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物流、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报检实务等先行课基础上开设的,专门研究国际间货物运输与货运代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本课程涉及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运输、货运保险、现代信息技术、国际商法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知识,并有针对性地介绍与货运代理业密切相关的海上货运、航空货运、国际多式联运、国际仓储等业务。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外贸物流和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证为辅助,要求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国际货运代理的综合知识,掌握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和进出口业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完整的人格素养、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优秀职业素质的“基层国际物流与国际货代运营管理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培养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岗位的综合业务操作技能与素质,懂得运用相应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业务操作实践,使学生掌握“国际物流与国际货代运营管理人”应具备的管理知识与技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本着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根据外贸物流员和货代员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学习项目,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学习项目,通过五个项目的教与学活动,最终目的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国际物流与国际货运
代理的学场”。
配合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并具备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从国际物流与国际货运代理的视角和观点,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专业知识的思维铺垫,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释问题、解决业务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国际物流与国际货运代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际货运代理人的职责范围和服务对象;明确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内部岗位的职责分工;了解海运、陆运、空运及多式联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实务运作;熟悉海陆空运等重要单证的制作要领;了解国际物流的运作流程及货物的仓储与养护;熟知世界贸易主要航线、港口所处的位置、转运以及内陆集散地;熟悉有关国际货运及货运代理的国际公约、惯例和法律法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货运代理相关知识的系统理解能力,对国际货运代理各个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熟练掌握国际货运代理各项业务的能力,并能实现在国际物流的大背景下灵活掌握综合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沟通组织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一)课程整体设计: 参序号 1 项目 任务 要求(职业资格标准) 实训设计 考 学时 项目一 认识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 任务一 国际物流概述 任务二 国际物流网络 任务三 国际货物运输 任务四 国际货运代理概述 全面掌握国际物流及物流网络、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货物包装仓储的基本知识,利用系统的观点理清物流、货物1. 网络自学 2. 案例讨论 3. 企业参观 10 任务五 国际物流货代与国际贸易 运输、货代、国际贸易和包装任务六 国际货物包装仓储与理货 仓储之间的关系。 2 项目二 国际货物海上运输及货运代理操作 任务一 海运基础知识 任务二 进出口班轮运输代理 任务三 班轮运输单证 任务四 海上货物运输公约 任务五 班轮运费 任务六 租船运输代理实务 任务一 集装箱基本知识 任务二 集装箱货物的交接 任务三 集装箱货运代理单证 任务四 集装箱运输代理业务 任务一 航空运输基础知识 任务二 航空运费 任务三 空运出口流程操作 在熟悉国际海运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班轮运输和正确缮制相关海运单证并计算海运费及杂费。 在熟悉集装箱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集装箱货物交接的方式,集装箱货运单证的功能并理清集装箱货代业务流程 熟练办理国际航空货运进出口代理业务,制作航空货熟悉航空快递进出口业务。 熟悉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的特点,熟练操作国际铁路联运代理流程。 在掌握国际多式联运、路桥运输等知识基础之上,熟练进行多式联运业务操作,制作多式联运单证并计算运费 1. 班轮运输流程实务操作训练 的制作练习 3. 班轮运费的计算练习 1. 集装箱单证制作练习 2. 集装箱代理流程实务操作训练 1.航空运输单证制作练习 16 租船运输的进出口业务操作,2. 班轮运输单证3 项目三 集装箱运输货运代理操作 12 4 项目四 国际货物航空运输及货10 运单证,计算航空货运费用,2. 计算航空运费 1. 铁路联运流程设计操作训练 1. 国际多式联运单证制作练习 2. 国际多式联运费用计算 10 6 运代理操作 任务四 空运进口货运代理业务 5 项目五 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及货运代理操作 6 项目六 国际多式联运货运代理操作 合计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任务一 国际铁路联运基础知识 任务二 国际铁路联运出口货运代理操作 任务一 多式联运基础知识 任务二 多式联运的业务流程 任务三 多式联运单证制作 任务四 多式联运运费计算 (二)课程项目标准与要求:
项目(模块、章)一:认识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 理论支撑 1.1 国际物流概述 1.2 国际物流网络 1.3 国际货物运输 1.4 国际货运代理概述 1.5 国际物流货代与国际贸易 1.6 国际货物包装仓储与理货 项目要求 知识要求:理解国际物流的基础知识;掌握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与运作模式;了解各类国际物流结点(包括口岸、港口、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和运作模式;理解国际物流网络的构成;掌握国际货物运输和国际货代的基本知识;掌握国际货代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理解国际物流、货运代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掌握国际货物进出口交易的基本程序;了解国际物流包装的分类和理解国际物流包装合理化的要点;掌握国际货物仓储作业的流程和工作内容;掌握国际理货的方法和业务内容。 能力要求:能够把握国际物流的内涵和产生发展过程,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国际物流的运作;把握国际物流节点的功能和运作模式,分析国际物流网络的构成;能够把握国际货运在国际物流和国际货代在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国际物流学时:10 和国际贸易的关系;能够理解包装仓储在国际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素质要求:具备国际物流和相关领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具备真诚为客户的服务意识。 教学组织形式: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演示,讲授法,案例法,课堂练习 实现步骤 1.通过课堂讲授等方式,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专业知识目标要求。 2.通过案例分析、情景再现、操作技能训练等方式,实现专业能力目标要求。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1.知识点测试:课堂提问,教师评定 2.操作技能测试:课堂练习,教师评定 3.课后作业和练习巩固 项目(模块、章)二:国际货物海上运输及货运代理操作 理论支撑 1.1 海运基础知识 1.2 进出口班轮运输代理 1.3 班轮运输单证 1.4 海上货物运输公约 1.5 班轮运费 1.6 租船运输代理实务 项目要求 学时:16 知识要求:掌握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特点,国际海运组织,国际海运船舶营运方式、船舶和航线掌握班轮运输基本知识、流程、各种单证,掌握国际海上货运公约和中国海商法,掌握班轮运费的计算方法,掌握租船运输基本知识,租船运输的流程。 能力要求:能掌握海运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班轮运输的基本流程和相关单证并正确填写提单 ,能够正确填写提单,能够把握各种海上公约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正确计算班轮运费,能够正确区分各类租船方式并掌握业务流程。 素质要求:具备从事海上货物运输及代理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具备真诚为客户的服务意识。 教学组织形式: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视频情景再现和随堂练习 实现步骤 1.通过课堂讲授等方式,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专业知识目标要求。 2.通过案例分析、情景再现、操作技能训练等方式,实现专业能力目标要求。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1.知识点测试:课堂提问,教师评定 2.操作技能测试:课堂练习,教师评定 3.课后作业和练习巩固 项目(模块、章)三:集装箱运输货运代理操作 理论支撑 1.1 集装箱基本知识 1.2 集装箱货物的交接 1.3 集装箱货运代理单证 1.4 集装箱运输代理业务 学时:12 项目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集装箱的含义、标准尺寸、种类和标记,交接状态和交接方式,集装箱货运代理单证种类、各自的功能并能够区分,掌握集装箱货代流程和运费的计算。 能力要求:能够掌握集装箱的基本知识,掌握集装箱的交接状态和交接方式,能够区分各种单证并掌握其功能,能够完成流程设计并计算运费。 素质要求:具备从事集装箱货运代理操作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具备真诚为客户的服务意识。 教学组织形式: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视频情景再现和随堂练习 实现步骤 1.通过课堂讲授等方式,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专业知识目标要求。 2.通过案例分析、情景再现、操作技能训练等方式,实现专业能力目标要求。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1.知识点测试:课堂提问,教师评定 2.操作技能测试:课堂练习,教师评定 3.课后作业和练习巩固 项目(模块、章)四:国际航空运输及货运代理操作 理论支撑 1.1 航空运输基础知识 1.2 航空运费 1.3 空运出口流程操作 1.4 空运进口货运代理业务 学时:10 项目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航空运输概念、运输方式等基本知识,掌握航空运费的计算方法,掌握空运进出口货代操作流程。 能力要求:能够掌握航空运输概念、运输方式等基本知识,正确计算航空运费,掌握空运进出口货代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具备从事国际航空运输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真诚为客户的服务意识。 教学组织形式: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视频情景再现和随堂练习 实现步骤 1.通过课堂讲授等方式,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专业知识目标要求。 2.通过案例分析、情景再现、操作技能训练等方式,实现专业能力目标要求。 定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1.知识点测试:课堂提问,教师评2.操作技能测试:课堂练习,教师评定 3.课后作业和练习巩固 项目(模块、章)五: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及货运代理操作 理论支撑 1.1国际铁路联运基础知识 1.2国际铁路联运出口货运代理操作 学时:6 项目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国际铁路联运的定义、范围、货物种类和路线等基本知识,掌握铁路联运出口代理操作流程以及对港澳地区货物运输的基本知识。 能力要求:能够掌握国际铁路联运的定义、范围、货物种类和路线等基本知识,能够掌握铁路联运出口代理操作流程以及对港澳地区货物运输的基本知识。 素质要求:具备从事国际铁路货物运输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具备真诚为客户的服务意识。 教学组织形式: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视频情景再现和随堂练习 实现步骤 1.通过课堂讲授等方式,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专业知识目标要求。 2.通过案例分析、情景再现、操作技能训练等方式,实现专业能力目标要求。 定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1.知识点测试:课堂提问,教师评2.操作技能测试:课堂练习,教师评定 3.课后作业和练习巩固 项目(模块、章)六:国际多式联运货运代理操作 理论支撑 1.1 多式联运基础知识 1.2 多式联运的业务流程 1.3 多式联运单证制作 1.4 多式联运运费计算 学时:10 项目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多式联运的基本概念和路桥运输知识,掌握多式联运的业务流程并理解货代在其中的作用,掌握多式联运单证知识,掌握单证制作的方法,掌握多式联运运费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能力要求:能够掌握多式联运的基本概念和路桥运输知识并能够和其他运输方式进行区分,掌握多式联运的业务流程并理解货代在其中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制多式联运单证,能够正确计算多式联运运费。 素质要求:具备从事国际多式联运代理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具备真诚为客户的服务意识。 教学组织形式: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视频情景再现和随堂练习 实现步骤 1.通过课堂讲授等方式,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专业知识目标要求。 2.通过案例分析、情景再现、操作技能训练等方式,实现专业能力目标要求。 定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1.知识点测试:课堂提问,教师评2.操作技能测试:课堂练习,教师评定 3.课后作业和练习巩固 四、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教材编写和使用。现已在专业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的指导下,吸收校外企业参与,以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为基础,制定了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教材开发计划。新教材将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结合我院的教学特色和教学实际情况,面向学生岗位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促进专业教学的发展。
(2)精品课程及共享型资源库建设。目前,以该课程为基础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核心课程联合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群的项目已经启动,共享型资源库建设项目也在规划中。本课程将以省级精品课程群联合申报和共享型资源库建设为契机,重新规划课程建设方案,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标准。
(二)课程教学团队构成
(1)本课程成立了由教育专家、行业企业精英和专业老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委员会,并不断进行调整和充实。课程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定期进行人才需求调查,并通过调研论证改革教学模式、开发项目化课程。
(2)教师团队有专兼职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3名,讲师4名,有9名取得经济师、国际商务师、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知识结构合理。
(三)实训条件
(1)教室配备了高配置的并与局域网相接的计算机和先进的投影设备,可直接在计算机上教学。能播放课件、展示动画、情景虚拟等,每节课能完成足够的信息量,学生以全新的感受,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软件上机实训。软件模拟教学是利用教学实训软件在校园网络上连接完成实训过程的一种实训的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要求融会贯通,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向职业动手能力的转换。
五、说明
(1)本课程标准为实施性标准,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形势变化作适当的取舍增减。
(2)本课程建议教学课时为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训课时之比约为40:24。
(3)《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