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右洞塌方处理方案

右洞塌方处理方案

来源:叨叨游戏网
关于岩头岗隧道右洞YK16+971.6~YK16+973.2段拱

顶塌空的处理方案

我部承建的岩头岗隧道右洞于2013年7月15日下午15时许,右侧上导坑掌子面开挖至YK16+971.6时,由于掌子面围岩较差,在施工时拱顶局部出现掉块,进而在拱部形成一纵向长1.6米、宽约2~3米、高约1.5米左右的塌腔。 一、围岩状况

岩头岗隧道右洞右侧上导坑开挖至里程为YK17+971.6时,掌子面围岩类型设计为Ⅴ级围岩,支护类型为ZDK-1,支护参数为I20工字钢70㎝/榀、Φ25中空注浆锚杆、φ6双层钢筋网片。YK16+971.6处覆盖层约7.1米。

经开挖揭示出来的拱顶处围岩为残积土层夹杂晶屑质灰岩,岩层较松散、稳定性差、易脱落;拱顶以下约1.5米左右处的岩层为红粘土,呈弱膨胀性、粘性,且岩层挤压密实,稳定性较好。

该段水文地质特征:地处斜坡地段,地表无明显水流,暴雨时有短时坡面流水。无明显地下水渗漏。 二、施工方案

根据YK16+971.6掌子面开挖揭示出来的围岩情况,经相关领导现场查看后,就该段围岩施工方案决定如下:

1.立即对掌子面及塌腔体喷10㎝厚C25喷射混凝土,使其保持稳定,不在继续下塌,并起到止浆墙的作用;

2.由掌子面退至里程YK16+970.6处,在该处打入一环φ50×5㎜超前小导管,共13根。小导管长为5.0米,角度60~75°,注入单液浆使该段拱顶围岩形成整体,提高其稳定性。

注浆小导管采用外径50㎜、壁厚5㎜的热轧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呈尖锥状,管壁四周钻8㎜压浆孔,但尾部1米不设压浆孔。注浆小导管打入时需外露约10~20㎝,以确保注浆时浆液不外流;注浆时间采用间隔注浆的方法,以确保注浆饱满。

3.在里程YK16+971.6~YK16+973.2段,初期支护参数变更为I20工字钢50㎝/榀,φ25中空注浆锚杆,φ6双层钢筋网片,5.0米长φ50×5㎜超前小导管。小导管每环13根,每榀工字钢均施作一环,共三环。每循环施作长度不得大于50㎝。

4.在初期支护时,在拱部预留2根φ200钢管,其中一根长1.8米,一根长1.5米,均需外露初期支护50㎝。待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施作完毕且强度达到要求后,通过预留的φ200钢管,向塌腔体内泵入C25混凝土,厚约1.0米,使其形成在拱顶形成一个混凝土护拱。

施作混凝土护拱时,要求混凝土坍落度较大,使其有较好的流动性,若1.5米长钢管内有混凝土流出,则说明泵送已结束。

5.待护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通过1.8米长钢管吹入砂子,直至吹不进去为止。

6.加强对右洞右侧上导坑初期支护的监控量测,并及时采集该段初期支护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数据,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