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解题技巧
技巧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且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表意偏旁和表声偏旁构成的。了解表意偏旁的表意功能,通过分析字形,就可掌握词义。如“绝”,从丝从刀,表示用刀割断丝缕的意思。引申为“断、断绝、消失”等,如“沿溯阻绝”(《三峡》)中“绝”为“断”;“哀转久绝”(《三峡》)中的“绝”是“消失”的意思。“绝”也有“极点”或“极”的意思,因为断绝处,也就是尽头,如“绝巘多生怪柏”(《三峡》)中的“绝”就是“极点”或“极”的意思。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我们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觥筹交错”中“错”字的意思就是“交叉、错杂”。
技巧三: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几欲先走”中的“走”,可联系成语“奔走相告”、“走马观花”来理解,义为“跑”。
技巧四:课文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一句中的“过”字,如果联想到“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的“过”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字的意思也是“有过错(或犯错误)”。
小升初古文题目(一)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 )
(2)吾为将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__________ ”的德行。
小升初古文题目(二)
《狄仁杰》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当使绝域 ( )
(2)乃诣长史蔺仁基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古文题目(三)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付子已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古文题目(四)
《银烛》
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②行:巡视,考察。③墨:贪墨,贪财。④爇[ruò]:点燃,焚烧。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丰庆为河南布政使 ( )
(2)顾谓令曰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县令“饰白银为烛以献”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分析,丰庆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古文题目答案
(一) 《曹彬仁爱》
1、(1)居住 (2)担任
2、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蛰伏着各种虫子,不能伤害它们的生命
3、为下面的故事作衬托,突出他“仁心爱物”
4、不以个人喜怒杀人 冬日不修敝屋 仁心爱物
译文: 武惠王曹彬,国家的名将,创下了鼎盛的战绩,没人比得过他。他曾经说:\"自从我当了将领,杀了很多人,然而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乱杀一个人。\"他的住所旧了,弟子请求修理,曹彬说:这个时节正值大冬天,墙壁与瓦石之间,有许多虫子在这里冬眠,不可以伤害它们的生命。\"他的仁
爱原来是这样啊!
阅读提示:曹彬是位知书达理、仁厚清廉的儒将。他平时能以同僚和下属友好相处,礼遇小吏,待人接物心平气和,不言人过,不记人嫌,不以富贵骄人,唯以谦恭自处,还常助人于危难之中,在士大夫中获得极高的声誉。短文用两件事表示了他的仁心。他身为武将,作战杀人是使命,却不能不为私怨戳人命;日常生活有仁心,蝼蚁小虫也爱惜。真是好样的大将曹彬!
(二) 《狄仁杰》
1、(1)派往 (2)到……去
2、(蔺仁基)因此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3、表现出狄仁杰的品行影响了他人,侧面衬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
4、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尽力帮助他人
译文: 狄仁杰做并州(地名)的法曹(官名)。有同僚郑崇质。郑崇质的母亲很老了,而且有病。郑崇质被派遣到很偏僻的边疆当使者。狄仁杰说:“您的母亲有病,但是您却要去很远的地方公干,这不是给您的母亲留下了思恋您的忧愁吗?”于是到长史(官名)蔺仁基,跟他说想让自己代替郑崇质去边疆公干。当时,蔺仁基和司马(官名)李孝廉不和,于是他们相互说:“(狄仁杰人格的高尚)难道不使我们感到羞愧吗?”于是,他们和好如初了。 (按:后面的事迹是说,蔺仁基和李孝廉被狄仁杰高尚人格感动,于是反思自己,认为自己不应该破坏同僚的和谐关系。)
(三) 猿母中箭
1、结束,完
2、射箭的人折断箭,丢弃弓,发誓不再射箭
3、射者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给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
4、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译文:有个叫悟空的僧人在江外,看见一只母猴坐在树上,于是射鸟的人等待它安静下来后,拉弓射箭,正好射中母猴腹部。母猴呼唤雄猴近前,将孩子托付给它后,悲戚地鸣叫了几声后,才拔掉身上的箭,掉到地上死了。射鸟的人把箭折断,把弓丢弃,发誓不再射箭。
寓意: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该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还要尊重、热爱生命。也从侧面突出了猿母对孩子的爱。
(四) 银烛
1、(1)做,担任 (2)说,对……说
2、你的蜡烛不能够燃烧,换可以燃烧的
3、希望丰庆不要追查他的贪财行径,保住官位
4、他是个清廉正直的人,是个做事讲究方法策略的人(是个照顾别人面子的人)。
译文:明朝天顺年间,丰庆担任河南布政使一职,按照程序巡察各县。有一个地方的县令是个大贪官,听说丰庆要来了,十分害怕,就把银子熔铸成蜡烛的样子送给丰庆。丰庆先前没有察觉,后来侍者告诉他。丰庆故意说:“点燃蜡烛。”侍者说:“点了,可是不能燃烧。”丰庆笑着说:“不能燃怎么能当蜡烛呢?”(于是)仍旧把它装在先前的筐子中。第二天,全部还给县令,并对县令说:“你送的蜡烛不燃,换成能燃的吧,从今后千万别再这样了。”县令出来后,更加害怕了,就辞官走了。丰庆也没有把这事告诉别人。
启示:人生在世,都会面临很多诱惑。无论做官,还是经商,还是做学问,它们都会不期而遇。所以,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远离那些容易让自己蒙受诽谤的事情和人物,才能保持自己的名誉。丰庆不直接揭发县令的行贿之举,反而给对方留下了面子,让他主动辞职,也不失为是做事讲究方法的表现。
渑池之会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选自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
秦王派遣使者告诉赵王,希望与赵国结好在西河外渑池会面。赵王害怕秦国,不准备去。廉颇、蔺相如献计说:“赵王如果不去,则显示赵国弱小且畏惧秦国。”于是赵王前往,蔺相如陪同。廉颇送到边境,与赵王告别说:“赵王此次前往,路上行程加上会见时间,最多三十日结束。三十天还不回来,请求立太子为赵王。以断绝秦国以赵王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与秦王在渑池会面。秦王饮酒在兴头上,说:“本人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演奏瑟。”赵王演奏了瑟。秦国的御史上前记录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命令赵王演奏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声乐,请秦王演奏灿,为大家助助兴。”秦王很生气,不答应。蔺相如把灿送到秦王面前,跪请秦王。秦王不肯演奏。蔺相如说:“五步之内,我与大王同归于尽。”亲王的侍卫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怒目呵斥他们,秦王的侍卫都不敢向前。秦王没有办法,击了一下灿。蔺相如让赵国的御史写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演奏灿”。秦国的重臣说:“请赵国用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秦国用都城咸阳为赵王祝寿。”一直到宴会结束,秦王都不能占到赵王的便宜。赵国已经在边境布置了重兵防备秦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