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钻机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方法
(1) 回旋钻机钻孔灌注桩施工
施工工艺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框图”。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框图
钻机就位*~~ 桩位复测
1F 向孔内注入清水、粘土 =1 • 钻进 1 钻孔注浆循环 抽碴 泥浆循环净化系统 清1 1孔 碴外运 制作钢筋笼 1 吊装钢f 筋笼 按要求埋声测管 设立[导管
h~~组拼及检验导管
备制及运送混凝
土 一
测量沉碴厚度
制作混凝土试件
拔除护筒 截除桩头无损检测 (2)钻孔施工
① 场地布置及平整
根据墩位及现场情况,合理布置电路、水路、场地,设置泥浆循环和净化系统。 ② 桩位测量及埋设护筒
技术要求:护筒埋设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平整场地后,测设桩位,然后人工开挖埋设钢护筒。护筒底端要穿过
回填地层。护筒顶宜高出地面0.3m,护筒内径宜比设计桩径大2mm - 4mm,护筒埋深宜为2-4m,本工点主要采用2.5m和3.0m两种钢护筒,护筒埋设时人工夯填粘性土至护筒底0.5m以下,其埋深不得小于1.5m。埋设完成后,通过吊环将护筒固定在钻机轨道上。
③ 泥浆制备:准备足够数量的造浆用膨润土或粘土。设置好泥浆净化池和泥浆净化沟。其泥浆指标见下表:
泥浆主要性能和指标 钻孔方法 地层情况 相对密度r 正循环钻机 黏性土 砂性土及松软易坍地层 反循环钻机
泥浆性能指标 黏度(Pa.s) 胶体率(%) 16 〜22 19 〜28 16 〜20 19 〜28 90 〜95 90 〜95 95 95 1.05 〜1.20 1.20 〜1.45 1.02 〜1.06 1. 〜1.10 黏性土 砂性土及松软易坍地层 ④ 钻机就位
技术要求:钻杆中轴线和护筒中心应在同一垂线上,偏差不大于20mm;
桩机定位要准确、水平、垂直、稳固,钻机导杆中心线、回旋盘中心线、护筒中心线应保持在同一直线。顶端用缆风绳对称栓牢拉紧,使钻机保持平稳。安装泥浆泵接通电源试机不 下沉后,开始钻孔作业。
⑤ 钻孔
采用钻机孔,钻进过程中,护筒内的泥浆标高应始终高于孔外水位或地下水1.5〜2.0m,同时钻进过程中认真填好钻孔记录表。钻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
⑥ 清孔
a. 技术要求:沉淀厚度不大于3mm;泥浆指标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 含砂率:小于2%;胶体率:大于98%。
b. 钻孔达到设计要求标高后,应对孔深、孔径及顺直度进行检查。孔深采用测绳检测,孔径及
顺直度采用检孔器,其检验方法如下:
制作一个检孔器长度为孔径的4〜6倍,直径小于孔径5cm。每次更换钻头时,亦必须检孔,将检孔器检到孔底方可放入新钻头。如检孔器不能下到原来已钻的深度,则孔径发可能发生了弯孔、塌孔或缩径等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时应用钻头上下扫孔,扫孔完毕再作检查,直至达到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c. 当孔深、孔径检查合格后可进行清孔,为保证第一次清孔泥浆指标取上限;
d. 在吊入钢筋笼后,灌注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指标和沉渣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将高压泥浆泵放置孔底,并将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新浆压入,把悬浮较多的钻渣置换出孔外,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3)钢筋笼制作和吊装
Q钢筋的种类、钢号及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施工图纸要求; Q钢筋笼技术要求:
a. 搭接长度: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面积,帮条长度,如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b. 电弧焊接使用的焊条要求:I级钢筋电弧焊接时搭接焊、帮条焊采用焊条结421; II级钢筋电弧焊接采用结502、结506。
c. 接头位置与接头截面积:搭接长度区段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不超过50%。搭接长度区段是指30d (d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50cm。
d. 钢筋笼的制作允许偏差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主控项目 1 2
检查方法 尺量 尺量 尺量 抽样送检 尺量 数值 + 10 + 1 主筋间距 长度 钢筋材质检验 箍筋间距 mm mm 一般项目 1 2 设计要求 mm ±20 3 直径 mm + 10 尺量 Q钢筋笼吊装和连接
a. 钢筋笼吊装利用汽车吊吊装入孔。钢筋笼安放入孔要对准孔位,垂直缓慢地放入孔内,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入孔后用四根吊筋固定在护筒上,吊筋的长度根据实际测量确定;
b. 当桩长度较大时,钢筋笼采用逐段接长放入孔内,要派专人负责指挥,注意分段钢筋笼连接顺直。先将第一段钢筋笼放入孔内,利用加劲筋暂时固定在护筒顶,然后吊起第二段钢筋笼对准位置后,电弧搭接焊接,焊接符合规范要求;
c. 钢筋笼吊装时主筋上每隔2.0m左右对称设置四个“钢筋耳环”,控制7cm厚主筋保护层; d. 声测管安装。钢筋笼下放前,对于设计需要安装声测的桩基,应在骨架内按设计埋设声测管。在加工时注意要把套筒先焊接好,套筒长度不得小于30cm,保证声测管的平顺。声测管安装时,套筒朝上,每安装一节后焊接好再向下放笼;
Q钢筋笼制作注意事项
a. 钢筋笼成品、半成品必须挂牌标识,标明工程名称、使用部位、待检状态等;
b. 钢筋焊接先调整电焊机的电流强度,防止电流过大或过小时烧伤主筋,确保电弧焊接质量。搭接焊接时,焊接焊缝饱满、平顺,对气孔、焊瘤等缺陷必须敲掉药皮厚重新施焊;主筋与加强筋、箍筋之间点焊时,钢筋之间必须贴紧后进行施焊,防止烧伤钢筋;
c. 从加工、控制变形以及搬运、吊装等综合因素考虑,钢筋不宜过长,应分节制作一般控制在8m左右。但对于长桩,在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后,也可为12m左右或更长一些;
d. 为防止钢筋笼在搬运、吊装和安放时变形,可在钢筋笼内每隔3〜4m装一个可拆卸的十字形临时加劲架,在钢筋笼安放入孔后再拆除;
(4) 灌注水下混凝土
1) 、质量要求:强度等级:C30;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应具有良好和易性。 2) 、施工工艺: a. 导管安装
导管安装前应进行组拼并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压气试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
导管应自下而上加以编号并标示其长度。吊放导管时位置居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挂卡钢筋笼,导管下悬挂距孔底距离为40cm,既要能保证初灌后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小于1.0m,同时也能保证初灌混凝土顺利排除管外。
b. 浇注混凝土
浇注首批混凝土。开始浇注混凝土时,漏斗与导管之间用隔水拴控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5mm。混凝土灌入前应先在漏斗内灌入0.1〜0.2m3的1: 1.5水泥沙浆,然后灌入混凝土。
混凝土初灌量应能保证混凝土灌入后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为不0.8〜1.3 m,使导管内混凝土柱和管外泥浆压力平衡。例如:桩径为①1灌注桩混凝土初灌入量2.6m3。
导管埋深。导管的埋入混凝土的深度愈大,则混凝土扩散愈均匀,其表面也平坦;反之,混凝土扩散不均匀,表面坡度也大,易于分散离析,影响质量。埋入深度与混凝土浇注速度有关。
为防止导管拔出混凝土面造成断桩事故,导管埋深宜为2〜3米,最小埋深不得小于1m,同时也要防止埋管太深造成埋管事故。导管应勤提勤拆,一次提管高度不得超过6m。
连续浇注混凝土。首批混凝土浇注正常后,必须连续施工,不得中断。否则先浇注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浇注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造成断桩。
浇注时间。每根桩浇注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必要时适量掺入缓凝剂。 控制桩顶标高。当浇注接近桩顶部时,应控制最后一次浇注量,使桩顶标高比设计标高高出0.5〜1.0m,以使凿除桩顶部的浮浆层后达到设计标高的要求,且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强度设计值。
3)、浇注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a. 浇注水下混凝土施工时,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和管内外混凝土面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浇注记录;
b. 在浇注的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含有空气时,后续的混凝土宜通过溜槽慢慢地注入漏斗和导管,不得将混凝土整斗从上面倾入导管内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胶垫而使导管漏水;
c. 混凝土面接近钢筋骨架时,宜使导管保持稍大的埋深,并放慢灌注速度,以减少混凝土的冲击力;当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一定深度后应适当提升导管,使钢筋骨架在导管有一定的埋深;
d. 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当钢筋笼下放到设计标高以后,要牢固的用吊筋将笼体与孔护筒电焊连接,并且进行混凝土灌注时,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米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上升至钢筋骨架底以上4米时,提升导管,使其底高于钢筋骨架底部2米以上时,即可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
(5)钻孔灌注桩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法 1)、钻孔施工过程中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法
a. 钻进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不停顿(加钻杆及更换钻头除外),如必须停顿时,应及时将钻头提离孔底(至少高于空底3.0m),以免钻碴沉淀而埋钻。
b. 为避免缩颈,钻进时采用慢速钻进的方式,保证此段有牢固的泥浆护壁。钻进过程中如在孔段发生坍孔,应将原埋护筒接长并往下打设超出坍孔段至少0.8m,再实施钻进。如坍孔发生在孔下部,应及时向钻孔内投入粘土进行回填,并用钻杆捣固密实,再实施钻进。
c. 钻孔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孔斜,如发现孔斜,应向孔斜段注入一定量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并高出孔斜段至少0.5m,待水泥砂浆(或混凝土)达到2.5MPa后再实施钻进。
2)、混凝土浇筑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a. 水下混凝土灌注应配齐两套设备(一套备用),并要保持设备完好,灌注时应尽量缩短时间,不致因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无法续灌而断桩。
b. 钻孔完成特别是钢筋笼吊装完成后,应进行二次清孔,待二次清孔各种指标达到规范要求后,应及时灌注水下混凝土,这样可避免因下钢筋笼及下导管搁置时间过久,孔底沉淀厚度超标,造成灌注断桩。
c. 灌注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导管位于钻孔中心,这样既可防止起拔导管时导管卡挂钢筋笼。如果导管接头挂住钢筋笼,钢筋笼埋入混凝土又不深,则可提起钢筋笼,转动导管,使导管与钢筋笼脱离。
d. 边浇筑混凝土边拔导管,并测量混凝土顶面标高,随时掌握导管埋入深度,避免导管脱离混凝土面。
e.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生堵管,应及时分析原因,当导管堵塞,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可吊起一节钢轨或其它重物在导管内冲击,把堵塞的混凝土冲开,使混凝土继续浇筑,也可迅速提出导管,用高压水冲通导管,重新下隔水栓浇筑,浇筑时当隔水栓冲出导管后,将导管继续下降,直至导管不能再斜入时再稍许提升,继续浇筑混凝土。
⑹凿桩头及质量检测
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凿除桩头,进行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