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数据和云架构的全媒体节目生产平台

基于数据和云架构的全媒体节目生产平台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47卷 第1期 2020年1月

天 津 科 技

TIANJIN SCIENCE & TECHNOLOGY

Vol.47 No.1Jan. 2020

应用技术

基于数据和云架构的全媒体节目生产平台

张奎禄

(天津广播电视台 天津300074)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在广电领域掀起了创新发展的浪潮。国家对融媒体发展的支持,也使各个省市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如雨后春笋,不断挂牌成立。这一系列变革,实现了新闻宣传工作从传统的“简单相加”到互联网时代“不断相融”的重大变革。论述了融媒体时代,广电领域基于混合云架构的数据平台建设要点,其整合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通过移动可视化、移动回传、移动直播等技术,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新闻内容、传播平台、获取渠道、经营手段、管理模式等方面深度融合。 关键词:数据 云架构 全媒体 平台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45(2020)01-0068-04

All-media Program Production Platform Based on Data and

Cloud Architecture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rogress of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set off a wave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e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integration has also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media integration centers in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This series of changes has realized a major change in the news propaganda work from the traditional\"the simple addition\" to the \"continuous integration\" in the Internet a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of data platform construction based on hybrid cloud architecture in radio andtelevision field in the era of media integration. It integrat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equipment resources and human resources, and realize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 in news content,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ccess chan-nels, business means, management mode and so on through mobile visualization, mobile feedback, mobile live broadcastand other technologies.

Key words:data;cloud architecture;all-media;platform

(Tianjin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Tianjin 300074,China)

ZHANG Kuilu

智慧广电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十三五”期间以及未来“十四五”的一项重大行业战略。总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支持。” 我国近年来对融媒体发展的支持,也使各个省市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如雨后春笋,不断挂牌成立,实现了新闻宣传工作从传统的“简单相加”到互联网时代“不断相融”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我国在推进媒体

收稿日期:2019-12-17

融合发展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各个省市的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基于混合云架构,整合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通过移动可视化、移动回传、移动直播等技术,不但创新了工作手段,同时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新闻内容、传播平台、获取渠道、经营手段、管理模式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厨房运作模式,告别了传统的新闻采编播方式,有效提升了新闻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影响效应、引导效力。平台实行统一指挥调度、采编播一体、新闻资讯即时多元发布的工作机制,各平台之间由编委会统筹管理运作,真正推动了融媒体的全面发展。

2020年1月 张奎禄:基于数据和云架构的全媒体节目生产平台 ·69·

1 数字时代的云管理系统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长足发展和融媒体时代的来临,全社会的需求急速提升,各家电视台不再满足于对高清的追求,转而在数字信息中探寻多功能云平台架构。 1.1 云平台管理系统特点

①云平台管理系统基于云计算技术体系构建。所谓的云平台管理系统一定是基于云计算体系结构构建的,不论是基于IaaS、PaaS还是SaaS,云平台管理系统本身能够继承云计算体系的诸多优势,比如性能可以动态扩展等,这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云平台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性。

②云平台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资源整合。云平台管理系统能够完成大量的行业资源整合,通过云平台管理系统可以与行业资源建立更加有效的“链接”,同时可以借助于这些“链接”来实现价值提升。目前在一些特定行业领域内,已经陆续推出了一些PaaS产品,企业可以基于这些PaaS产品来打造自己

的云平台管理系统。

③云平台管理系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云平台管理系统能够全面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多个系统之间的信息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④当前云计算平台正在向全栈云和智能云方向发展,所以未来云平台管理系统的功能边界也会不断拓展,而企业要想充分利用云平台管理系统,还需要进行人才结构升级。 1.2 发展现状

基于云架构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目前,建立融媒体中心的大多是省级电视台所构建的媒体平台,具有媒体应用、办公智能化、视音频内容制作播放三大主要功能,并据此三类业务类型形成信息平台。目前所说的厨房融媒体系统就是基于此三大主要业务类型建立的。回归根本,对于广电行业来说,视音频制作和播放系统始终是其核心内容,由于时代的进步,使其经历着从传统单纯网络架构到数字化云平台架构的转型(图1)。

图1 数字化云平台架构

Fig.1 Digital cloud platform architecture

大数据平台将互联网应用和大数据产品整合起来,将实时数据和离线数据打通,使数据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关联计算,挖掘出数据更大的价值,从而实现数据驱动业务。大数据平台使得大数据技术产品可以落地应用,实现了自身价值。2019年云计算的市场渗透率将首次突破10%,到2021年云计算市场渗

透率有望突破15%。如今,云计算的市场扩张进入到传统产业数字化的深水区,简单的同质化的计算服务并不能打动客户,需要的是进一步整合的生态解决方案。因此,广电领域应该抓住数据和云架构的融合机

·70· 天 津 科 技 第47卷 第1期

遇,打造自己的产业优势。

2 广电云架构升级的建设原则

其一,要重视关键云平台的开放性。由于整个云架构升级项目采用“云平台+数据应用”的模式进行开发,云平台是广电系统建设融媒体的重点,除了具备基本的业务支撑能力外,还需要保证必要的开放性,为未来的应用链接留下空间。 其二,对于各种与生产、管理相关的应用,尽量开发更加智能化的产品,如办公桌面、智能终端等,既符合办公网络环境的特性,又与生产(媒体发展)相融合、匹配。 其三,广电云平台虽然具有对一定工作内容的管理能力,可以汇聚全单位、系统的媒体资源,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媒资系统,在对它定位之初就应该确定其为一个沟通的桥梁,打通台内台外,连接观众与制 作者。

其四,广电云架构数据平台的发展,必将弥补现有的制作播放体系在全媒体时代中存在的不足,扩展广电领域的业务范围,最终实现全融合发展。

3 建设方向

一是明确以顶层设计为基础、以内容建设为重点、以移动优先为方向、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行业监管为抓手的工作标准。二是以实现“信息内容通融、技术应用互融、平台终端共融、人才队伍交融、经营管理相融”,构建移动传播新格局,推动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事业做优、产业做强的工作目标。三是完成构建融媒体体系、打造内容精品、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服务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完善管理制度 6项重点任务,开创广电创新性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通过整合IPTV、互联网电视、公共文化多媒体发布平台、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升级构建“视听云媒体平台”;通过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各种网络传输方式,向各类终端及用户提供丰富的交互式、个性化视听服务,打造视听新媒体旗舰企业。

4 发展方向

4.1 云架构升级

4.1.1 “平台+应用”架构

所谓平台即囊括3大主要业务类型的平台,应用

即对于信息的处理。那么,充分结合大数据技术的云

计算是实现这一平台架构的最佳模式。在广电业务平台云架构的形式下,最基本的编播、业务处理等基础资源横向整合计算、存储,平台在过程中提供统一管理和调配能力。

4.1.2 “容器+微服务”架构 所谓容器,并不是平台容量的衡量,而是基于进程隔离的轻量级虚拟化技术;微服务,在大数据时代,主要体现在对观众的影响,那么体现在平台上,就是其设计风格,即将传统单体应用转换为高内聚、松耦合、协同运转的细颗粒度服务。容器与微服务的结合有利于云架构下的应用工具持续快速的开发、部署和迭代。

4.1.3 “AV+IT”模式

AV+IT融合就是专业音视频与互联网行业融合的新尝试,其涵盖了专业视听领域的方方面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影音技术的发展趋势。该模式的理想状态是在云平台架构下完成彻底融合:IaaS层计算、存储、网络3类资源池不仅包含通用IT设备,也囊括配置专业软硬件,实现信号键控、编码、转换功能的视音频设备,同时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技术,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C进行网络层的逻辑隔离。 4.2 数据化重构

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基础设施,成为配置社会资源、重构社会传播的基本方式,并重新定义了社会生活、用户媒体使用习惯及传媒市场和传媒产业运行机制。所谓数据化重构,是指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大数据分析,对媒体进行重新解构。 对于广电系统而言,涉及到的数据主要有3大类:一是新闻素材、视音频等媒体内容;二是网络、新媒体等形式应用数据;三是用户的行为、各种资源的流转、过程文件、流量等制作播放过程中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重构就是对数据进行最基本的管理与 应用。

5 基于5G技术的未来

融媒体不同于自媒体和新媒体,它不是一个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最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在未来,基于数据和云架构的全媒体节目生产平

2020年1月 张奎禄:基于数据和云架构的全媒体节目生产平台 ·71·

台,基于5G技术的发展会更加迅速。5G是广电媒体全新的发展契机和抓手,是推动广播电视媒体和传播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通过有效的技术、内容和机制上的调整,抓住5G技术的应用机遇,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广电系统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目前在基于5G的广电平台建设上也存在很多困难。 5.1 公司整合方面很难形成合力 原来广电是各省实体运行,现在成立了中国广电来整合全国各省广电,可以预见后期各公司对经营主导权的争夺。 5.2 各省广电公司的内部问题

目前各省广电公司普遍是由原事业单位改制而来,期间经历了事业单位与企业编并存、事业单位遣返或者转成企业编。最初广电部门积累了不少历史遗留的老员工,在技术上和学习能力上均与时代要求有所差距。年轻员工经历广电效益落差后,凭借技术和经验陆续跳槽,导致人才资源短缺,从而难以支撑起5G业务。 上接第67页

5.3 资金、技术、管理的欠缺

广电多年垄断温室里的经营滋生了很多问题,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相对欠缺。现在把广电推向5G市场和移动、联通、电信竞争,竞争力不足。 基于以上问题,广电研发人员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努力,加强顶层设计,培养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对原有采编、新媒体发布和经营管理流程进行数字化、集约化改造,完善融合项目方案,推进从相加阶段迈向深度相融阶段。创新数字云技术,开拓大市场,赢得更广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毕江,张宁. “云架构+数据核心”——关于电视台

制播系统发展的思考[J]. 现代电视技术,2018(6):88-93.

[2] 马志红. 新媒体冲击下的报业全媒体化转型背景研

究[J]. 传媒论坛,2019(2):10-11.

[3] 杨驰原. 美国传媒业融合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 传

媒,2019(6):3.

腹部力F主要受对应腹部的车门处的入侵量、入侵速度影响。

③利用车身响应对假人伤害的贡献率,对B柱、B柱加强板、车门内防撞杆提出优化方案,最后经试验验证优化后的侧碰模型满足法规要求,证明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以及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并且验证了应用响应面法的近似模型预测假人伤害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Cheruvu K S. Setting vehicle side impact safety design

targets using 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Safety,2007,2(1-2):206-220.

[2] 李仲奎,夏卫群,秦信武,等. 纯电动轿车侧面碰撞

安全性能提升[J]. 汽车技术,2014(1):11-16.

[3] 游国忠,陈晓东,程勇,等. 轿车B柱的优化及对侧

面碰撞安全性的影响[J]. 汽车工程,2006,28(11):972-975.

[4] 徐增密,刘立忠,申国哲,等. 基于响应面和kriging

代理模型的汽车B柱优化设计[J]. 汽车技术,2012(4):39-43.

[5] 张斌,张维刚,杨济匡,等. 基于响应面法的汽车侧

撞安全性仿真优化[J]. 系统仿真学报,2009,21(12):3850-3854.

[6] 范子杰,桂良进,苏瑞意. 汽车轻量化技术的研究与

进展[J].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4,5(1):1-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