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之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一、解释加点字词
奉而献之 使玉人 ..
相之 王以和为诳 ...
及厉王薨 泣尽 ..
题之以石 贞士而名之以诳 ..
理其璞 得宝焉 ..
二、翻译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三、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于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一、解释加点字词
学御于王子期 俄而 ...
与子期逐 三易马而三后 ..
术未尽也 用之则过 ..
人心调于马 进速致远 ..
欲逮于臣 上何以调于马 ..
二、翻译句子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今君后则欲逮于臣,先则恐逮于臣。
而先后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三、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一、解释加点字词
待饿者 而食之 ..
蒙袂辑屦 左奉食 ...
右执饮 贸贸然来 ...
扬其目 以至于斯 ..
从而谢焉 齐大饥 ..
二、翻译句子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三、你如何看待嗟来之食?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掷凫猎兔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螨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日:“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一、解释加点字词
昔人将猎 而不识鹘 ..
原上兔起 乃其分 ..
奈何加我 我谓尔为鹘 ...
笑以言曰 搦得他兔否 ..
二、翻译句子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
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
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三、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李允则修北城
雄州北门外居民极多,旧有瓮城甚窄。刺史李允则欲大展北城,而以辽人通好,嫌于生事。门外有东岳祠,允则出白金为大香炉及他供器,道以鼓吹。居人争献金帛,故不设备,为盗所窃。乃大出募赏,所在张榜,捕贼甚急。久之不获,遂声言盗自北至,移文北界,兴版筑以护神祠,不逾旬而就,虏人亦不怪之,今雄州北门城是也。既浚濠,起月堤,岁修楔事,召界河战棹为竞渡,纵北人游观,而不知其习水战也
一、解释加点字词
而以辽人通好 而以辽人通好 .
为大香炉 故不设备 ..
以护神祠 不逾旬而就 ..
虏人亦不怪之 既浚濠 ..
岁修楔事 不知其习水战也 ..
二、翻译句子
乃大出募赏,所在张榜,捕贼甚急。
召界河战棹为竞渡,纵北人游观,而不知其习水战也
三、文中李允则是通过什么方法修筑城防,训练的?从中可见他诗歌怎么样的人?
赛马赢金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之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之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一、解释加点字词
驰逐重射 上、中、下辈 ..
君弟重射 田忌信然之 ..
及临质 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
驰三辈毕 一不胜而再胜 ..
卒得王千金 忌进孙子 ..
二、翻译句子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三、从本文的故事中可见孙膑、田忌。齐威王各是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