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42
一、A型题(总题数:32,分数:66.00)
1.我国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 A.胆囊结石 √ B.胆管结石 C.嗜酒 D.高钙血症
①在我国,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为胆道疾病,在各种胆道系统疾病中以胆囊结石最多见,其他依次为:胆管结石、胆囊炎、胆管不明原因狭窄和胆道蛔虫;②在西方国家,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为嗜酒。 2.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胰腺炎的腹痛特点 A.疼痛性质多样 B.多位于中上腹 C.弯腰抱膝可减轻疼痛 D.呕吐后可减轻 √
腹痛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疼痛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常为中上腹痛,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可减轻疼痛。胰腺炎的腹痛是由于胰腺充血、肿胀,胰腺被膜紧张所致,故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此为急性胰腺炎腹痛的特点。 3.关于急性胰腺炎低钙血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降钙素分泌过多有关 B.<2mmol/L常提示重症胰腺炎 C.<1.5mmol/L常提示预后不良 D.低钙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不平行 √
急性胰腺炎时,血钙降低的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即血钙越低,病情越重。血、尿淀粉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血淀粉酶升高持续的时间较尿淀粉酶短。 4.关于血清淀粉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B.急性胰腺炎时可能降低 C.持续的时间较尿淀粉酶长 D.其他急腹症也可升高 √
①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②其他急腹症,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胆囊炎、肠梗阻等血淀粉酶也可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③急性胰腺炎时,由于胰腺腺泡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细胞内的淀粉酶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尿淀粉酶升高。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表现为血清淀粉酶升高,但晚期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由于胰腺腺泡细胞大量坏死丧失,无淀粉酶可供释放,血清淀粉酶可正常甚至低于正常。可见急性胰腺炎时,血尿淀粉酶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④尿淀粉酶发病12~14小时开始升高,持续1~2周后恢复正常。可见尿淀粉酶持续时间比血淀粉酶长。
5.男性,35岁,饮高度白酒450ml后第2天出现上腹及左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并向腰背部放射,抱膝前屈位缓解,应首先考虑哪项诊断 A.急性胃炎 B.十二指肠穿孔 C.急性胆囊炎 D.急性胰腺炎 √
患者的病史(酗酒后)和腹部疼痛特点均支持急性胰腺炎,其他三个选项都不具有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的特点。
6.临床上诊断胰腺坏死的最佳方法是 A.血钙测定 B.胰腺B超
C.胰腺增强CT √ D.胰腺MRI
胰腺增强CT可反映胰腺肿大、充血、坏死情况,及胰周是否有积液、网膜囊和网膜脂肪变性情况,是诊断胰腺坏死的最佳方法。胰腺B超分辨率不高,且常受肠气、腹胀等干扰。血钙测定可反映重型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但不能了解胰腺坏死的范围和程度。MRI对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不大。 7.急性胰腺炎患者6周后上腹部扪及肿块,无发热,应首先考虑 A.胰腺癌 B.胰腺脓肿 C.腹腔脓肿 D.胰腺假性囊肿 √
急性胰腺炎6周后无发热,基本上可排除腹腔脓肿、胰腺脓肿等诊断。上腹部可扪及肿块,最大可能是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常于病后3~4周形成,系由胰液和液化的坏死组织在胰腺内或其周围包裹所致。无感染时,可无发热。
8.男性,35岁,饮高度白酒450ml后第2天出现上腹及左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并向腰背部放射,下列哪种处理不正确
A.应及时进行血、尿淀粉酶检测 B.及时应用吗啡止痛 √ C.腹部平片检查 D.禁食、胃肠减压
该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大,对于腹痛剧烈者,可予哌替啶(不是吗啡)。 9.下列哪项是轻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最根本措施 A.禁食、胃肠减压 √ B.解痉、止痛 C.防止感染 D.生长抑素的应用
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是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最根本的措施。 10.慢性胰腺炎最突出的症状是 A.腹痛 √ B.黄疸 C.恶心呕吐 D.间断发热
慢性胰腺炎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腹痛,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初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性质可为隐痛、钝痛、钻痛甚至剧痛。 11.能反映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 A.血尿淀粉酶 B.Lundll试验 √ C.血浆胰多肽试验 D.CCK刺激试验
胰腺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①常用的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包括3种:胰泌素直接刺激试验、Lundh试验和苯替酪胺试验;②血清缩胆囊素(CCK)测定、血浆胰多肽测定都属于胰腺内分泌功能测定;③血尿淀粉酶测定主要用于反映胰腺腺泡细胞膜的通透性。 12.下列哪项不是慢性胰腺炎的常见表现 A.持续上腹痛 B.慢性腹泻 C.糖尿病 D.胰性脑病 √
腹痛、胰腺假性囊肿、胰腺钙化、糖尿病、脂肪泻为慢性胰腺炎五联征。胰性脑病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全身并发症。
13.下列哪项不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A.消化性溃疡
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C.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D.白血病 √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 14.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急性出血患者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慢性失血患者为大细胞性贫血 √ C.大量出血后可出现肠源性氮质血症
D.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 慢性失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男,56岁,因呕血3小时入院。既往有乙型病毒肝炎史10余年。体格检查:血压120/65mmHg,脉搏90次/分,巩膜黄染,胸前区见数个蜘蛛痣,肝掌(+),腹膨隆,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分数:4.00)
(1).该患者引起消化道出血最可能的病因是 A.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B.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C.胃癌并出血
D.乙型肝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患者有乙肝史10余年,有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的表现,同时有呕血的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因此诊断考虑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应首先行下列哪一项检查 A.肝功能 B.腹部B超 C.紧急胃镜 √ D.X线钡餐
应首先行紧急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必要时内镜下止血。 15.在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是 A.表面抗体(抗HBs) √ B.心抗体(抗HBc) C.DNA多聚酶(DNAP) D.Dane颗粒
在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是表面抗体(抗HBs)。 16.在血液中代表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者是 A.小球形颗粒
B.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 C.丝状颗粒 D.管状颗粒
血液中完整的HBV颗粒是大球形颗粒或Dane颗粒,它们的数量较少。大多数是由HBsAg组成的缺乏HBV核酸的颗粒,如小球形颗粒、丝状颗粒、管状颗粒、核状颗粒等,它们的体积通常较小。 17.血清中能检出抗HAV IgM的时间是 A.起病后6周内 B.起病后12周内 C.起病后6个月 √ D.起病后4周内
血清中能检出抗HAV IgM的时间是起病后6个月内。掌握抗HAV IgM存在的时间对甲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是很重要的。
18.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 19.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多表现为 A.慢性重型肝炎 B.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C.急性黄疸型肝炎 D.隐性感染 √
感染HBV后最常表现为隐性感染。
20.下列实验室指标中,哪项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最小 A.胆红素>171μmol/L B.凝血酶原活动度<40% C.血清白蛋白<32g/L D.丙氨酸转氨酶>500U/L √
“丙氨酸转氨酶>500U/L”常见于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病例,重型肝炎时丙氨酸转氨酶(ALT)反而下降或正常,因此,“丙氨酸转氨酶>500U/L”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较其他项目小。 21.关于病毒性肝炎,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急性肝炎不需抗病毒治疗 B.丙型可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C.血清肝纤维化的指标具有高特异性
D.凝血酶原活动度是诊断重型肝炎最重要的指标 √
急性肝炎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丙型急性肝炎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甲、乙可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但丙型肝炎因其病毒的多变性目前仍无理想的疫苗可供使用。一些检测肝纤维化的血清指标已在临床上应用,但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其特异性并不高。 22.关于丙型肝炎慢性化,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A.超过50%HCV惑染者转为慢性 B.与HCV高度变异性有关 C.与HCV对肝外的泛嗜性有关 D.与遗传染因素有关 √
丙型肝炎超过50%HCV感染者转为慢性。其慢性化的机制与HCV高度变异性、HCV对肝外的泛嗜性、HCV在血液中滴度低,免疫耐受有关。与乙型肝炎不同,丙型肝炎的慢性化未发现与遗传因素有关。 23.关于乙型肝炎,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肝外损害主要由免疫复合物引起 B.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C.肝细胞病变主要由机体免疫所致 D.发病率的高低有季节性 √ 乙型肝炎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 24.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鼓肠、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
频繁呕吐、黄疸进行性加深、出现中毒性鼓肠、腹水均可见于重型肝炎,可作为重型肝炎的诊断依据,但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25.乙型肝炎感染后,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慢性重型肝炎 B.急性无黄疸性肝炎 C.急性黄疸性肝炎
D.隐性感染 √
乙型肝炎感染后,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隐性感染。 26.对于丙型肝炎,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A.通过输血制品而传播 B.明显的临床表现 √ C.引起慢性肝炎
D.目前仍无理想的疫苗可供使用 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通常较轻。
27.急性肝炎,下面哪一项不是常见的表现 A.流感样症状 B.尿黄及黄疸 C.持续发热 √ D.恶心、呕吐
急性肝炎常见流感样症状、尿黄及黄疸、恶心、呕吐、肝大临床表现。急性肝炎可有发热,但少有持续发热,这一点是与伤寒的重要鉴别点。 28.下面哪一项不是诊断为慢性肝炎的依据 A.病程超过半年
B.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 C.脾大
D.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可见于任何一型的肝炎患者,故不能作为慢性肝炎的诊断依据。 29.下面哪一项不是戊型肝炎的特点 A.通常不引起慢性肝炎 B.发生在妊娠妇女中病死率高 C.通过粪-口传播 D.我国并不多见 √
我国戊型肝炎并不少见,感染率约可达17%。 30.早期肝病腹水的主要原因是 A.门脉高压 B.并发自发性腹膜炎 C.肝淋巴液生成增多 D.钠潴留 √
钠潴留是早期肝病腹水的主要原因。门脉高压、肝淋巴液生成增多和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则是后期导致腹水或加重腹水的原因。 31.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慢性重型肝炎必须有慢性肝病史 B.急性重型肝炎晚期才出现肝性脑病 C.小儿肝炎多为无黄疸型
D.老年肝炎黄疸多较深,持续时间长 √
老年肝炎黄疸多较深,持续时间长是正确的。慢性重型肝炎是发生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的重型肝炎,但并不一定都有慢性肝病的病史。可发生在HBsAg携带者;无慢性肝病史但体检发现慢性肝病体征或实验室检查见慢性肝病表现:A/G比值下降者。急性重型肝炎常于早期出现肝性脑病,这是与亚急性和慢性肝病不同的重要之处。急性重型肝炎的肝性脑病常于2周内出现。与成人不同,成人急性肝炎以无黄疸为多见,而小儿肝炎多为黄疸型。
二、B型题(总题数:2,分数:8.00)
A.抑肽酶 B.西咪替丁 C.生长抑素
D.奥美拉唑
(分数:4.00)
(1).既能抑制胰液分泌,又能抑制胰酶合成的药物是 A. B. C. √ D.
(2).不能抑制胰液分泌,但能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是 A. √ B. C. D.
①抑肽酶可抗胰血管舒缓素,使缓激肽原不能转变为缓激肽,还可抑制蛋白酶、糜蛋白酶等的活性;②生长抑素具有抑制胰液和胰酶分泌,抑制胰酶合成的作用;③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西咪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都可通过减少胃酸分泌,使促胰液素分泌减少,而抑制胰液分泌。
A.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C.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D.胃癌并出血
(分数:4.00)
(1).男,66岁,剑突下隐痛6个月,加重1周,无规律性,伴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排成形黑便1~2次/日,粪便隐血试验(+)。最可能的诊断为 A. B. C. D. √
患者上腹痛无规律性,伴食欲减退、消瘦、消化道出血,首先要排除胃癌的可能。
(2).女,35岁,反复上腹胀痛2年,再发2周,多于冬春季发作,有空腹痛及夜间痛,进食可减轻,近日排成形黑便1~2次/日,粪便隐血试验(+)。最可能诊断是 A. √ B. C. D.
患者上腹痛有季节性、规律性,病程较长,消化道出血考虑为消化性溃疡引起。
三、C型题(总题数:2,分数:8.00)
A.血清淀粉酶升高
B.血清淀粉酶正常或低于正常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分数:4.00)
(1).水肿型急性胰腺炎可有 A. √ B. C.
D.
(2).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可有 A. B. C. √ D.
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会升高(胰腺的腺泡细胞充血、肿胀,细胞膜通透性升高,淀粉酶大量释放入血),但病情严重程度与淀粉酶升高的程度并不一致;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会升高,但也可正常或低于正常(胰腺广泛坏死,腺泡细胞数量减少)。
A.呕血 B.脾大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分数:4.00)
(1).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A. B. C. √ D.
(2).胃溃疡大出血 A. √ B. C. D.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胃溃疡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常见的两大病因,因其出血部位是胃,因此,均可以有呕血;作为基础病的门静脉高压症可以引起充血性脾大,而胃溃疡则无。
四、X型题(总题数:6,分数:18.00)
32.下列哪些生化指标常提示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
B.
A.血Ca<1.5mmol/L B.血K<3.0mmol/L C.血糖>10mmol/L
D.血淀粉酶>500U/L(正常值<99U/L)
+
2+
A. √ C. √ D.
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血清中的Ca 与脂酸结合形成脂酸钙(皂化斑),使血Ca 。降低。急性胰腺炎时,血Ca 降低的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即血Ca 越低,病情越重。血Ca <2mmol/L常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血Ca 水平。
33.关于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变化,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血清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 √ B.血清淀粉酶是反映病情轻重的敏感指标
C.并发腹水和胸腔积液时,腹水和胸腔积液中淀粉酶也升高 √ D.尿淀粉酶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持续1~2周 √ 血尿淀粉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
2++
2+
2+
2+
2+
2+
34.对于急性胰腺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肿型胰腺炎血淀粉酶常升高持续1周 B.水肿型胰腺炎血钙浓度明显降低
C.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血清正铁自蛋白阳性 √ D.血清脂肪酶在发病后48~72小时上升 √
血清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48~72小时上升,血清淀粉酶在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时,红细胞破坏释放出血红素,经脂肪酸和弹力蛋白酶作用,变为正铁血红素,与白蛋白结合成正铁白蛋白,在起病72小时内常为阳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时(不是水肿性胰腺炎),血钙浓度常明显降低。
35.急性胰腺炎应与下列哪些疾病相鉴别 A.消化性溃疡胃穿孔 √ B.急性心肌梗死 √ C.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 √ D.肠系膜血管栓塞 √
36.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包括 A.消化道出血 √ B.慢性胰腺炎 √ C.胰性脑病 √ D.胰源性腹泻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包括:胰腺脓肿、假性囊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消化道出血、胰性脑病、败血症、真菌感染、高血糖和慢性胰腺炎等。胰源性腹泻是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37.下列哪些药物可以引起急性胰腺炎 A.糖皮质激素 √ B.磺胺类 √ C.氢氯噻嗪 √ D.硫唑嘌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