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亲历知识生成过程--例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策略渗透数学基本思想

亲历知识生成过程--例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策略渗透数学基本思想

来源:叨叨游戏网
《教学与管理》2014年1月15日 ・43・ 浙江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小学 薛生林 角是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 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1 年版)》在第二学段的“图形认识”中指出:“结合实例 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 图1 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测 生1: 1和 6是锐角,因为这两个角比直角 量”中指出:“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 小。经过我的测量, 1的度数是45o, 6的度数是 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50o,我的估认与我的测量结果相同。 “角的度量”更是学生在三角形分类活动中认识锐角 生2: 3是平角,因为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基础。 上,与量角器经过中心点的0刻度线完全重合,度数 一、经历构建概念过程,渗透分类思想 是180o。 5是周角,因为周角是射线绕它的端点旋 当学生学习了平角、周角的概念后,为了让学生 转一周所成的角。当周角的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到 对角有更深入的理解,必须对角进行分类,理清锐 同一直线上时形成平角,这时正好是180。;再旋转 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学生根 到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时,等于2个平角,所以 5的 据角估认角的类型,从而加深对角概念的理解。学生 度数是360。。 通过对角的测量来修正角的类型,形成根据角的度 生3: 2和 7是钝角,因为这两个角比直角 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的策略。学生对 大。经过测量, 2的度数是120o, 7的度数是 下列角自主估认、测量、分类后,进行交流并汇报。 130o。 4是我的估认与实际测量不相同的,我估认 4是锐角,经过测量发现 4是直角。 f 生4:我想补充 7不需要测量也能知道度数,因 为 6和 7形成一个平角,已测得 6=50。,所以 7=180 ̄一 6=180 ̄-50 ̄=130 ̄。因此, 1和 6是锐角, 4是直角, 2和 7是钝角, 3是平 立 角, 5是周角。 生5:我和同桌通过填表的方式来研究角的分类。 ・44・ 薛生林:亲历知识生成过程渗透数学基本思想——例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策略 名称 角 基于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特点,学生用一幅三 平角 周角 类别 锐角 直角 钝角 角板拼一拼图2中的每一组角,判断上面的角与下 面的角的大小,并分别比较 1, 3, 5和 7及 2, 4,L6和 8的大小。学生用三角板拼后进行 交流。 生1:我用三角板中的一个小角(指30。角)去拼 1和 2,发现 1和 2是一样大的。 图形 , 3=、 、 /,= 5 度数 大于90o (或大 小范 小于90o 围) 90。 而小于 等于180 ̄ 180o 等于 360。 生2:我也用三角板上的小角去拼第二组中的 3和 L4,发现 3和 4都含有2个小角。 生3:我是用三角板上的大角(指60。角)去拼 生6:我还知道各角之间的关系.因为锐角<9(1D,直 角=9 ,90 ̄<钝角<180 ̄,平角=180 ̄,周角 3和 4,发现 3和 4都是一个大角。 生4:我是用三角板b约小角去拼第三细的 5币口 6,发 =360 ̄,所以,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生7:我想补充生6的各角之间的关系,1平角 现 5和 6都含有4个小角。我的同桌用大角去拼, =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发现 5和 6都含有2个大角。 生5:我用三角板上的大角和小角都无法拼出第 生6:(边展示边说)我用两块三角板能拼出 7 要对角进行有效分类,确定分类标准是至关重 据角的度数对角进行分类,逐步概括并形成角的概 要的。学生经历估认角的类型、测量角的大小后再根 四组中的角,第四组中的角无法判断。 念。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1年版)》中所 和 8,先用含有小角的三角板拼直角,再用另一块三 指出的那样:“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 角板的角(指45o角)就拼出了 7和 8。虽然我知 累,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 二、经历估量、测量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道 7和 8一样大,但我不知道 7和 8的度数。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1:经过比较,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 生2: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因为 根据给定的角来估计角的度数,根据角的度数 让角的图形与角的度数有效结合?学生一组组地进 来想象角的大小,是学生学习角的度量的难点。如何 关系。 行观察和比较,判断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如图2)。 射线的一端可以无限延伸,所以,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 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每组中上 短无关。 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大一些,理由是下面的角的边比 上面的角的边长。 生3:我发现 1含有一个小角, 3含有两个小 角, 5含有四个小角。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 小有关,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师:经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比较,得出角的大小要 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请同学们 再比较 1,/3, 5和 7四个角的大小,有多大,大 多少‘7 生1: 3的度数是 1的2倍: 5的度数是 3 第一组 第二组 的2倍,是/1的4倍; 7的度数是 1的4倍多一 \7 些。因此,这四个角的大小是 1< 3< 5< 7。 生2:用我的三角尺无法判断四个角的度数和大 多少,而我同桌三角尺上的度数能判断这四个角的度 数。 第三组 图2 第四组 生3:用三角板来判断角的大小,要比对要计算, 不仅麻烦,而且有的角无法用三角板来判断。比较角 薛生林:亲历知识生成过程渗透数学基本思想——例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策略 ・45・ 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点,再画一条射线。最后,标好角的符号及度数。 学生先估计一幅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并量一 生2:我觉得有的角用三角尺画比较简便,用三 量各是多少度,再用量角器测量 2, 4, 6和 8 角尺可以直接画出45o、60o、90o的角,而10 ̄、 中四个角的度数。学生估计与测量后,进行交流并展示。 105o、120o、165o的角用量角器画比较简便。 生1:长度标注在直角边的三角尺,我的估测与 测量的结果是相同的,分别是9Oo、60o、30o。 生3:我除了10 ̄的角要用量角器外,其他的角 用三角板都可以完成,其中105 ̄、120 ̄、165 ̄的角 师:谁未介绍一下用—幅三角板画出105o和120o、 生4:画105 ̄角的方法是:利用45 ̄+6 =105 ̄, 生2:长度标注在底边的三角尺,我的估测与测 需要一幅三角板才能画出来。 量的结果有不同的地方,在估测时,下面的两个角分 是一样的:45o。 别是40。、50o,实际测量时发现这两个角的度数都 165o的角? 生3:经过对一幅三角尺的测量,我发现开口向 可以先用三角板画出一个45 ̄的角,然后与45 ̄的角共 右的角一般要看内圈刻度,开口向左的角一般要看外 圈刻度。 一条边再画出一个60o的角,这两个角的和就是 105o。画120o角的方法与画105。角的方法是相同  生4:经过对 2, 4, 6和 8四个角的测量, 的,可以利用60。+60。=120。或者90。+30。 我测量的结果是 2=30。、 4=60。、 6=120。、 =120o来画。8=135o。我发现 4比 2大30。, 6比 4大 60。. 8比 6大15。。 生5:画165 o角的方法是:利用30o+45o +90o=165。,可以用三角板画一个30o的角, 生5:四个角测量的结果与我们拼的结果一样,而且, 再接画一个45。的角,然后再接画一个90。的角,这 我从四个角的比较中发现角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其端 三个角的和就是165。(如图3)。 点旋转一定度数后形成的图形。 生6:我补充画165o角的方法,利用45o+60o 学生6:经过测量,我现在能比划出30o、45。、 +60o=165o(如图4),我的同桌利用180o一15o 60 ̄、90。、120 ̄、135 ̄的角。我能想象出30o、 =165 ̄也能画165o的角(如图5)。 45o、60。、90o、120o、135。角的大小。 三、经历多元作图过程。渗透类比思想 学生在学习画角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原有量 角的知识和经验。学生不仅经历了画角的过程,更重 要的是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类比的过程。如何让学生 经历画角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 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10。、45。、60。、 90。、105。、120。、165。),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 种角。学生先自主画角,再分组讨论,然后进行展示。 生1:我每个角都是用量角器画的,因为我们已 图3 图4 图5 经学过量角的方法,所以用量角器画角比较简单。在 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提出并交流了各自作图的 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先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 过程和策略,不仅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 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 渗透了类比思想。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边重合。因此,我在画一个60o的角时,先画一条射 (2011年版)》所言:“数学中有一些重要内容、方法、 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 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和 射线重合。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接着要看角的另 掌握的”,因此,“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 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 逐步学会学习”。 因此,画角时,在量角器60o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点。然后,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 【责任编辑:陈国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