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气施工技术措施

电气施工技术措施

来源:叨叨游戏网
电气施工技术措施

1 施工前准备

1.1技术人员在认真审图的基础上,全面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说明施工中的难点、重点及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要求,关键工序施工要编制作业指导书。 1.2要注意查看所到的设备、材料其规格、型号应和设计完全一致,随机资料、合格证齐全,并作好开箱检查记录。 1.3各种仪表支架施工前应加工完毕。 2仪表单体调校:

一次仪表安装前,要妥善保管,放在温度、湿度适宜,清洁卫生的仪表仓库内。液位变送器、差压控制器、液位控制器等仪表在我处仪表试验室进行实验。 一般仪表的校验方法及步骤是:

2.1外观检查:仪表外形结构完好,仪表名称、型号规格、测量范围等应有明确标记,仪表外露部件不应松动、破损,轻晃时内部不应有零件松动的响声。 2.2校验线路图连接:根据不同被校仪表与标准仪表进行连接(图略)。 2.3零点、量程调整:在未加任何模拟信号以前,仪表指示应符合精度要求,否则反复调整零点及满量程,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

2.4五点法:在仪表满量程内均匀选取五点分别进行正反行程校验,读取被校表的显示数值并记录。

2.5误差计算:算出最大绝对误差、回差,两项指标都不大于仪表最大允许误差为合格。

2.6结果处理:经校验合格的仪表加盖合格章,并出示合格校验报告,不合格仪表出不合格证明,并且不允许使用,交供货单位退货。 3仪表盘柜安装:

3.1盘柜外表元件应无缺损、变形、破裂等现象,盘柜表面油漆完好无损。 3.2稳盘:

工具:水平尺,吊线锤、钢卷尺,大小撬杠等。

A盘柜安装前应验收基础是否符合要求,水平度允许偏差每米1毫米;直线度允许偏差每米1毫米。

B误差控制:垂直度:小于盘高度的1.5%。 3.3电缆敷设:

①电缆保护管敷设

a)电缆保护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不应有严重锈。

b)电缆保护管的加工应符合先列要求:

1.管口应无毛刺或间锐菱角,管口宜做成喇叭口形。

2.电缆管再弯制后不应裂缝和显著的凹陷向,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3.金属电缆管应在外表涂防腐漆或涂沥青,镀锌钢管锌层剥落处也应涂防腐漆。

②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 ③电缆管明敷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电缆管应安装牢固;电缆管支持点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超

过3m。

B 当塑料管的指向长度超过30m时,宜加装伸缩节。 ④电缆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金属电缆管的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

B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

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

⑤引至设备的电缆管管口位置,应便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装和进出。并列敷设的电缆管管口应排列整齐。

⑥利用电缆的保护钢管作接地线时,应先焊好接地线;有螺纹的管接头处,应用条线焊接,再敷设电缆。 3.4电缆敷设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A根据现场电缆分布情况和电缆分配表,安排敷设顺序,宜先远后近,先集中后分散。

B 电缆型号、规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良好,保护层无破损。 C采用万用表检查电缆导通性合格,采用500V绝缘兆欧表检查绝缘性合格。 D 密封电缆的两端,以防潮湿空气侵入。

E 电缆敷设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统一指挥,并应停止在电缆沟上空的吊装、焊接等作业;敷设完毕后及时回填电缆沟,避免造成电缆的机械损伤和烧伤。

F制作电缆临时终端保护头。电缆终端头应用绝缘胶带包扎密封,本安回路统一用蓝色胶带,潮湿油污的场所刷涂一层环氧树脂。 3.5室外电缆的敷设:

A控制电缆与电力电缆距离的最低要求为:

电力电缆等级 220VAC或380VAC 大于1000V

如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交叉时,则应90度交叉。

B室外电缆的敷设,从控制室出去的电缆直埋敷设到各个接线箱,再有接线箱穿钢管敷设到各仪表。电缆至一次表顺配管用防爆挠性管连接。保护管外露螺纹处刷防腐漆。注意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光滑无锐边,保护管拐弯及中间过渡全部采用防爆分线、穿线盒进行连接。 3.6电缆进线与室内电缆敷设:

控制室的电缆进线由控制室墙外经电缆沟进入室内,进线处做密封隔离、防水、防鼠处理。电缆进入控制室后分类敷设至相应机柜、操作台。

① 一次仪表安装:

本工程一次仪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093-2002进行安装。具体情况可根据仪表使用说明书和设计蓝图(仪表安装图)进行施工。

②直接在罐体上安装的仪表,如单法兰液位变送器、浮球液位控制器等仪表应在罐内清扫完毕后封罐之前安装,以免无关人员损坏仪表。浮球液位控制器再安装完毕后应验证其浮球能否上下自由活动,用万用表检查触点是否对应断开或闭合,由现场仪表工程师监督检查。

③气动快速切断蝶阀的安装

到仪表电缆的最少距离 250—500毫米 1500毫米 一般注意如下事项:

A气动阀安装应垂直,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介质流向一致,阀体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安装定位器及配制管线。执行机构安装应固定牢固,操作手轮应处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其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和卡涩现象。

B带定位器的调节阀,应将定位器固定在调节阀支架上,并便于观察和维修,定位器的反馈连杆与调节阀阀杆接触要紧密牢固。

C执行器的输出轴与阀体(调节机构)连接的连杆或接头,安装时应保护 D执行机构的信号应有足够的伸缩余量,使其不妨碍执行机构的动作。 4 导压管路敷设

4.1仪表导压管路(简称导压管)包括用于压力、流量的检测导压管,用于分析仪表的取样管,隔离和吹扫管路,包括导压管路系统中使用的阀门配件和容器等附件。

4.2导压管路所用的管材、部件材质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质量合格证。 4.3导压管路敷设前,管子及其部件内表面应清洁干净。

4.3导压管路敷设前应将管材进行防腐处理,可预制的部分管路应在厂房和现场进行加工。

4.5预制好的管段内部必须清洗干净,并密封管口防止杂物进入。

4.6导压管不得用电焊切割。直径25mm以下的碳素钢管不宜用气焊切割,有色金属管、合金钢管等不得用气焊切割。

4.7导压管路不宜直接埋地敷设。管路敷设位置如设计没有明确的规定,应按现场情况合理敷设,不宜强求集中。但应整齐、美观、固定牢固,易受机械损伤、腐蚀振动及影响测量之处。

4.8用于检测的导压管在满足测量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缩短,其长度不宜大于50m。

4.9导压管路与高温工艺设备、管路连接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5 照明安装

5.1现场照明采用BV-500/2.5导线,钢管配线时必须采用防爆接线盒连接,连接方式应用螺纹连接,连接扣不小于6扣,连接处可不焊接金属跨接线,但螺纹上必须涂电力复合脂或导电性防锈脂,不得在螺纹上缠绝缘胶带和涂油漆。

5.2钢管配线,管内穿线不得多于8根,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管口应密封。 5.3钢管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6倍。

5.4并列安装的同型号开关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差不应大于1毫米,同一室内安装的开关高度差不应大于5毫米。 6 接地安装

6.1接地极均采用∠50*5*2500的镀锌角钢,垂直打入地下,埋深距地坪0.8米,间距5米,安装位置依据蓝图确定。接地线采用-40X4的镀锌扁钢进行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小于80毫米,四面满焊,焊处防腐,在作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6.2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

6.3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相连接。自然接地体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相连接。

6.4接地体敷设完后的土沟其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在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

6.5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才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

6.6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 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 B 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C 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D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接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成弧形与钢管焊接。

6.7铠装电缆引入电气设备时,其接地应与设备内接地螺栓连接。

6.8电气设备与接地线的连接,宜采用多股软绞线,其铜线最小截面不得小于4平方毫米,易受机械损伤部分应装设保护管。

6.9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接地的电气装置,即可并联,不可串联。

6.10接地沟回填不应有石块、垃圾等杂物,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所有接地线紧固前,其接地端子及紧固件均应涂电力复合脂。 7 系统接线:

7.1电缆接线必须按蓝图施工,所有接线端子采用线鼻子压紧连接正确接线且牢固可靠。

7.2控制电缆线芯必须穿方向头,要求编号正确、字迹清晰,且易不褪色。 7.3每个端子的每一侧接线一般为一根,最多不超过2根。按设计施工图的要求留备用接地板、备用接线线板、备用接线柱。 7.4密封压盖内填料正确,压盖时不损伤电缆。

7.5屏蔽电缆接地线正确,多芯电缆、分支电缆及其电缆芯号标注正确。 8 系统调试:

仪表安装、接线完毕后,进行各个系统以及整机系统的编程、组态和调试工作。按照设计蓝图的控制回路,从检测仪表信号端加入模拟信号,用三点法进行回路测试并作好记录。根据记录算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小于系统内各单元仪表允许误差的平方和的开方,为系统测试合格。不合格时,应查找原因,反复调试直到测试合格为止。 9系统投产:

仪表系统模拟试验合格后,配合工艺流程一同试运,并负责保运,达到规定运行时间即为合格,办理中间交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