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预习、当堂、复习检测题模版
名称:《诗经》二首 知识点:诗歌原文默写及其理解。 难易程度: 中等 预计完成时长 20 实际完成时长 一、选择题:(15总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3.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4.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5.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 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6.下列对《关雎》诗句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速”的意思是“文静善良的好姑娘,是君子喜欢追求的对象”。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意思是“长短不齐的水若菜,左右两边去求取”。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意思是“追求没能如心愿,日日夜夜来思念”。 D.“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意思是“文静善良的好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7.下列对《关雎》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是我国最早的爱情诗。诗歌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先由洲上鸟儿啼鸣自 然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再以采荇菜兴起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与追求。 B.《关雎》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 难安的情形。 C.《关雎》一诗中,“辗转反侧”句,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之苦,后来白居易《长 恨歌)“孤灯极尽难成眠”,乔吉《蟾官曲・寄远》“饭不治匙,睡如翻饼”,都是从这里化出的名句。 D.《关雎》是一首恋歌,表达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委婉含蓄,充满惆 怅伤感。 8.下列对《蒹葭》诗句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的意思是“我的所爱之人,就在河水岸边”。 B“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的意思是“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珠未干”。 C.“溯洄从之,道阻且跻”的意思是“逆流而上追寻,道路艰险曲折”。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的意思是“顺流而下追寻,她像在水中陆地”。 9.下列对《蒹葭》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全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六句描绘追求的情状。全诗写 景抒情融为一体。 B.《蒹葭》全诗的三章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序列,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睎”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C.《蒹葭》这首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佳人 难寻,求之不得的懊恼。 D.《蒹葭》这首诗把秋天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织在一起,渲染了全 诗的气氛,营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 二、填空题:(22总分) 1.《关雎》出自《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 、 、 三个部分,经常使用 、 、 的表现手法。 2.用诗歌原句填空。 (1)《关雎》一诗以 ,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关雎》》统领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一诗中体现小伙子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雎》一诗中因求爱不成而内心煎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 , ”的美好联想;“ ,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6)《蒹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7)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__ 三、解答题(问答题)(6总分): (1)《关雎》: ①整首诗用了哪些事物来起兴? (2)《蒹葭》: ①整首诗用了哪些事物来起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的形象? ②这首诗三章基本相同,每章只变换了几个词语,请找出来,并细细品味。这样的结构形式对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有什么效果? 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根据做题情况填写) 收获: 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意为美好愿望难实现,日日夜夜都在思念。 B.“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意为善良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使她快乐。
C.“溯游从之,宛在水”意为顺流而下去追寻,好像在水的,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D.“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意为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路高而陡。 2.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雎》诗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 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B.《蒹葭》诗中,诗歌中“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诗句,就是“行”的具体表现,从中仿佛看到了主人公在追寻爱情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的身影。
C.《蒹葭》诗中,营造了朦胧的意境,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 D.《关雎》《蒹葭》这两首诗,都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