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 TECHN0L0GY AND MARKET Vo1.22,No.1,2015 某水电站导流洞回填灌浆施工技术 汪全德 (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91) 摘要:介绍了导流洞回填灌浆技术施工工艺及其应用情况,通过质量检查,隧洞灌浆效果非常明显,适应性强,成本比 较低廉,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导流隧洞灌浆;防渗处理;施工质量;灌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5.01 ̄026 1 工程概况 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境内的雅砻江干 流上,为雅砻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的“龙头水库”,坝址位于鲜水 河河口以下约1.8 km河段上。前期导流洞I标的主要施工项 目为初期导流洞即1#导流洞和2#导流洞的上游段。 本标段灌浆工程施工项目包括:1#导流洞洞身段回填灌 浆、帷幕灌浆,洞身、竖井固结灌浆、施工支洞封堵回填及闸门 槽钢板接触灌浆等施工;回填灌浆在混凝土衬砌施工完成后进 行,主要位于洞身拱顶部位,钻孔伸入基岩0.1 m,固结灌浆主 要集中在导流洞洞身进口段、闸室前后渐变段、竖井、闸室段、 堵头段等部位。导流洞洞身进口段、闸室前后渐变段固结孔入 岩8 m,间排距3 m X 3 m;竖井、闸室段、堵头段固结孔入岩 15 m、20 m,间排距3 m×3 m、2 m×2 m,梅花型布置。 2导流洞地质情况 导流洞区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三叠系两河口组中、下段 (T31h2、T31h1)。两河口组下段(T31h1)总体特征以砂岩夹粉 砂质板岩为主,呈北西西一南东东向延伸,倾角陡,向南有渐缓 趋势(80。一60。),据岩性组合特征可进一步分为五层,总厚度 约691 m,工程区出露T31hl(2)~T3lhl(5)。两河口组中段 (T31h2)岩性以粉砂质板岩向上渐变为粉砂质板岩夹绢云母板 岩及粉砂质板岩与绢云母板岩互层,工程区出露的该段可细分 为五个层,总厚度大于725 m。岩层走向仍为北西西一南东东, 倾角由陡变缓,层序正常。 1#导流洞上覆岩体最大厚度约240 m,最大水平埋深约 290 m,0+169.56—0+184.56 m竖井闸室段及1+368 m附近 阿农沟段上覆岩体厚度分别为120 m、80 m。沿线出露地层岩 性为两河口组中下段T31hl(2)一T31h2(5)变质砂岩、板岩。 地层产状N55~90oW/SW/60~850。沿线出露的Ⅲ级软弱结 构面为fl、t25、f3、f8系列、t9、fl0、fl1、f12、f4、fl3、f14、t27、128 等断层,T31hl(4)层内层间挤压错动带(1V级结构面)极为发 育,破碎带内劈理密集发育,靡棱岩受挤压炭化强烈。 隧洞沿线微风化~新鲜T31hl(5)一①、T31h2(2)一①变 质砂岩、变质粉砂岩及T31h2(1)、T31h2(3)变质砂岩、板岩,岩 石坚硬,中厚层~互层状结构为主,岩体较完整,嵌合紧密,透 水性微弱,为nl1类围岩,围岩基本稳定。微风化一新鲜T31hl (2)、T31hl(3)、T31hl(4)、13lh2(4)、T31h2(5)变质砂岩、板岩, 岩石较坚硬,中厚层状~镶嵌结构为主,岩体完整性总体较差, 但嵌合较紧密,透水性弱,围岩类别为m2类,围岩局部稳定性 46 较差。 3导流洞灌浆施工准备 3.1灌浆单元划分 回填灌浆在混凝土衬砌施工完成后进行,主要于洞身拱顶 部位,钻孔伸人基岩0.1 m,单元划分原则为不超过3个衬砌 段,1#导流洞划分42个单元。 3.2风、水、电系统布置 1)供风采用开挖施工使用的集中供风站系统,将DN200 风管铺设至作业面,沿导流洞混凝土底板斜边墙布置。 2)钻灌工程施工用水,采用施工供水系统供水,灌浆施工 用水沿导流洞混凝土底板斜边墙布置DN100 mm水管。 3)在每一施工区,设置1~2个配电柜。配电柜下设4~6 个配电箱,由配电箱送电给各施工工作面。所用电缆线在地面 整齐排列,且全部为绝缘良好的可移动电缆线。 3.3钻机造孔布置 测量放样完成后,根据每一段的工作量,合理配置钻机数 量,钻机在施工区段内尽可能均匀分布。 导流洞洞身段高处的钻孔采用移动式工作台车布置工作 面。移动台车由钢管排架固定在可移动的钢构焊接件上,在钢 管排架上铺设竹跳板形成钻孔及灌浆作业平台。 3.4灌浆系统布置 灌浆系统分为制浆系统和灌浆系统。灌浆系统,主要为配 合灌浆的钻机、注浆管、输浆管、循环式灌浆的回浆管等。制浆 系统,分为集中制浆站和工作面制浆站。制浆站,主要由水泥 库、堆料库、储水箱、制浆机、储浆罐、输送泵等组成。洞内根据 衬砌作业面的划分布置2座简易制浆站。制浆站负责洞内回 填、固结、帷幕灌浆,洞内制浆站的位置随着灌浆部位的移动而 相应移动。 制浆站内各布置1台NJ一800型高速制浆机、1个3 in 储 浆桶、1台BW250/50输浆泵。制浆站制备水灰比为0.5:1的 纯水泥浆液(原浆)。 4导流洞回填灌浆施工技术 4.1施工工艺流程 回填灌浆分两序施工,先灌I序孔,后灌Ⅱ序孔。灌浆施 工应自较低的一端开始,向较高的一端推进,单环内自较低的 孔位向较高孔位推进,同一区段内的同一次序孔可全部或部分 钻出后进行灌浆,也可单孔分序钻进和灌浆。 回填灌浆工艺流程是:钻灌I序排一钻灌Ⅱ序排一砂浆修 技术与市场 技术研发 2015年第22卷第1期 复表面一质量检查。 大于30 min时,冲洗到原孔深后恢复灌浆,若灌浆孔不吸浆, 4.2钻孔 则应重新就近钻孔进行灌浆。 1)回填灌浆在衬砌混凝土达到70%的设计强度后进行。 11)灌浆孔灌浆结束12 h后,卸除灌浆孔口机械式栓塞装 2)钻孔进入围岩10 em,孔径+so mm;利用灌浆台车配 置,并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将钻孔封填密实,孔口高标号预塑砂 YT28手风钻钻孔,并测量混凝土厚度和空腔量,且进行详细记 浆压抹平整。 录。 4.4 回填灌浆成果分析 3)钻孔完成后用风吹净孔内钻碴,用机械式栓塞进行灌 l#导流洞回填灌浆施工于2011年07月08日开始,2012 浆。 年01月25日全部完成42个单元回填灌浆施工及质量检查工 4.3灌浆 作,完成回填灌浆工程量15 991.0 m。,水泥灌注量191.1 t,单 1)灌浆方法:采用纯压式灌浆法。 耗11.9 kg/m ,压浆试验质量检查孔84个。 2)回填灌浆分区段进行,每区段长度不宜大于3个衬砌 4.5施工质量检查 段。区段的端部在混凝土施工时封堵严实。 回填灌浆质量检查孔压浆试验在灌浆结束7 d后进行,采 3)灌浆前对衬砌混凝土的施工缝和混凝土缺陷等进行全 用单孔注浆试验的方法,回填灌浆质量共布设压浆试验检查孔 面检查,对可能漏浆的部位进行灌前处理。 84个,在初始10 min内最大注浆量为lO L,最小注入量1.5 L, 4)同一区段内的同一次序孔全部钻出后,再进行灌浆。 平均注入量4.88 L,符合回填灌浆质量检查合格标准,质量满 5)灌浆管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尽量减少管路的情况 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下整齐布设,灌浆施工自高程较低的一端开始,向较高的一端 4.6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推进。低处孔灌浆时,高处孔可用于排气、排水。当高处孔排 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以分析检查孔单孔注浆试验成果资料 出浓浆(接近或等于注入浆液的水灰比)后,可将低处孔关闭, 为主,结合分析回填灌浆成果资料。l≠}导流洞施灌区回填灌浆 改从高处孔灌浆,依次类推,直至结束。 孔共划分为42个单元,完成单元工程质量评定42个单元,合 6)浆液的水灰比:灌浆水灰比0.6(或0.5):1的水泥浆, 格42个,优良39个单元,优良率92.8%。 空隙大的部位灌注水泥砂浆,砂浆掺砂量不宜大于水泥重量的 5结语 200%。 导流洞回填灌浆各工序的施工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7)灌浆压力:0.3 MPa。 后,完工时经与业主、设计、监理联合进行质量的检查,合格率 8)灌浆结束标准:在规定压力下灌浆孔停止吸浆后,继续 定能达到100%,灌浆质量控制为优良。 灌注10 min,即可结束。 作者简介: 9)灌浆结束时,应先关闭球阀,然后再停灌浆泵,防止浆液 汪全德(1981一),男,湖北宜昌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中国 倒流,使浆液在有压状态下闭浆,从而保证回填灌浆效果。 葛洲坝集团二公司,两河口水电站开挖一标葛洲坝质保部质检 10)回填灌浆因故中断时,应及时恢复灌浆,当中断时间 员,长期从事大中型地下水电站建设质量管理。 (上接第45页) 间可达高温,热能损耗少,利用率高;缺点是没有实现全自动 5前景展望 化,样品微波消解后仍须赶酸定容,且一次性消解的样品量较 近年来,随着国内农业分析技术的发展和科研经费支持力 少,不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分析。电热板消解法的优点是仪器设 度的加大,微波消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化分析领域,用该方 备简单,可一次性分析较多样品,应用广泛;但其缺点也很明 法消解土壤、植株、肥料等样品的探索和研究也日益深入,但与 显,耗时较长,整个过程需人工操作,敞开式消解、高温及产生 微波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相比,微波技术在农化分析领域中 的大量酸雾对操作者和环境带来危害,且消解过程易受外界干 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是一种相对年轻的应用技术。目 扰和操作者水平的。全自动石墨消解的优点是样品处理 前在国内,微波消解技术在控温、控压、安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 量大,耐腐蚀,操作简单、易用性和板式加热法相同;温度精度 步完善。随着微波消解技术和样品分析技术的结合,在农化分 和加热均匀性和浴式加热法接近,整个消解过程全自动完成, 析中采用微波消解技术与质谱、原子吸收、原子荧光、液谱等分 无需人在消煮过程中值守,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分析;缺点是用 析仪器联用,实现了分析自动化,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 酸量较多,产生大量酸雾造成环境污染,仪器成本较高。 分析效率和分析的准确度。由此可见,微波消解技术在未来分 参考文献: 析检测中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应用前景广阔。 [1] 周勇义,谷学新,范国强,等.微波消解技术及其在分析化 6结语 学中的应用[J].冶金分析杂志,2004,24(2). 目前较常用的消解方法即微波消解、电热板消解法、全自 [2] 高善民,朱恩,王宏光,等.微波消解一ICP—OES法快速 动石墨消解法等。由以上操作消解过程来看,微波加热的特点 测定有机肥料中铜、锌、铅、镉、铬和镍[J].上海农业学 是一种频率范围为300—300 000 MHz的高频电磁波,具有内 报,2008,24(2):75—77. 加热及吸收极化作用等优点 ,但微波升温速度快,分解有机 [3] 胡钟胜,朱卫星.微波消解法测土壤中全磷和全钾[J]. 质的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为防止消解时压力上冲过高, 土壤杂志,2008,40(2). 所以采用先预消解赶酸和微波消解两次设定的方式进行。优 [4] 田野,刘善江,马良,等.有机肥料中重金属测定综述 点是耗时短、用酸量少,对人及环境的危害较小,加热均匀,瞬 [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7):16—21.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