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路志正教授调脾胃治疗胸痹医案2则

路志正教授调脾胃治疗胸痹医案2则

来源:叨叨游戏网
CJCM中医临床研究2010年VOL.(2)NO.5 路志正教授调脾胃治疗胸痹医案2则 Profes sor LUZhi—zheng treating 2 cases of chest by conditioning spleen and stomach 李官红 李平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10075; 2冲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0)05.0011-03 【关键词】路志正;胸痹;调理脾胃;黄连温胆汤 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是辨证论治与个体诊疗,此 定治疗,药后头胀痛,遂请中医诊治。阴雨天及饱食 观点基本成为国内外医学与相关领域的共识,而名老 后易发,形体丰腴,头昏,心悸,眠差,脘闷纳差, 中医的经验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因此,总结和整理名 恶心欲吐,口粘口苦,不欲饮水,肢体沉重,舌质淡 老中医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药的发展意义重大。 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黄腻,脉象沉滑。既往 路志正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体健。路老辨证为:胸痹心痛;痰热内蕴,胸阳痹阻。 博士生导师,是首批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 法当健脾涤痰,佐以清热。汤药以黄连温胆汤合小馅 系首批“国医大师”。善长疑难杂病的治疗,对胸痹 胸汤加减:黄连6g,瓜萎15g,枳实12g,半夏lOg, 诊治疗效独佳。胸痹是指因胸中阳气不足,浊阴上逆, 陈皮10g,石菖蒲12g,茯苓12g,郁金10g,竹茹lOg, 痰浊瘀血寒邪凝结阻滞,胸阳失宣,气机闭郁,甚则 旋复花6g(包煎)。 脉络阻塞不通,以胸中窒闷而痛或胸痛彻背为主要表 二诊:患者遵医嘱服上方7剂,胸闷胸痛、心悸 现的病证。类似“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据世界卫 眠差减轻,恶心欲吐、脘闷纳差消失,仍肢体沉重, 生组织(wH0)的统计,其发病率、死亡率均居各种 头昏,口粘口苦,舌质淡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舌 疾病之前列,是世界上四大疾病之一…。路老调理脾 苔黄腻,脉象沉滑。路老认为证候未变,在原方基础 胃法治疗胸痹突出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调理后 上加黄芩lOg,薤白12g。 天之本以治疗心病,具有独特的见解,论治着眼于“调 三诊:患者遵医嘱服上方14剂,胸闷胸痛减轻, 以通达四旁”。路老在《内经》“人以胃气为本” 头昏、肢体沉重减轻,已无口苦,仍口粘,舌质淡红, 和张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保胃气,存津液” 舌体胖,舌苔薄白略腻,脉沉滑。路老辨证后认为此 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并受李东垣、叶桂等医家影响, 乃痰痹已开,胸阳复展,但脾虚尚未恢复,基本治疗 临证重在升降相宜而顾其润燥,升牌阳、降胃气,健 方法不变。患者仍口粘,舌苔转为白腻,热像已不明 脾益气,清养胃阴,调畅气机,法取中庸,勿劫胃津, 显,故上方去苦寒的黄连,黄芩,竹茹,加苍术、白 勿伤脾阳,气机通畅,脾胃健运胃气来复,诸病白除。 术、苏梗、荷梗各10g,太子参15g。服14剂,2月 具体治疗分为五法。中气不运者,当健脾胃补中气, 后随访偶有胸痛,尤其它不适。 中气盛则宗气自旺;营血亏虚者,当调脾胃助运化, 体会:路老认为本病机理属少阳三焦,痰热为患, 脾运健则营血丰;湿浊痹阻者,当芳香化浊,湿祛则 病位在脾胃。脾不运湿,湿聚成痰,痰停胃脘,故阴 胸阳自展;痰浊壅塞者,当健脾化痰,痰消则血脉自 雨天易发,胸脘闷,纳差,恶心欲吐,舌胖大,苔黄 通;中焦虚寒者,当温中散寒,寒散则阳气自运,营 腻脉沉滑,少阳有热,阻碍清阳上升,反为痰热上扰, 血畅行 J。笔者有幸整理学习路老医案,耳濡目染, 故头昏,胆热乘胃,浊阴上逆而为恶心呕吐,痰热壅 略有所得,不揣浅陋,举述验案2则。 于少阳,阴阳升降之机被阻,则心烦不眠,痰热扰心, 例一:患者甲,初诊日期:2005年8月16日。 则心悸易惊。叶氏《外感温热篇》说: “邪留三焦, 主诉:胸闷胸痛3月。现病史:2005年5月出现胸闷 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 胸痛,曾在宣武医院诊断为冠心痛心绞痛,服甘 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 油及消心痛,药后颜面潮红,心悸不宁;又改服心痛 汤之走泄。”汤药中以枳实行气导滞,陈皮芳香化浊, .12一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0年VOL.(2)NO.5 展其气机;半夏燥湿祛痰,茯苓淡渗利湿,祛其湿浊; 1月后随访,病情平稳,诸证有所减轻。 体会:路老认为本病病机为胆胃不和,湿浊为患, 标实本虚,病变部位在于中焦。胆胃不和,湿滞阳明 再加黄连、竹茹清热止呕,共分消走泄之功。郁金、 菖蒲开窍醒神。加瓜萎含小陷胸汤之意,专治痰热结 于心下的“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者”之证。瓜萎开胸散结,清热涤痰;黄连助瓜萎泻 热降火,半夏助瓜萎降逆消痞。半夏与黄连同用,一 辛一苦,辛开苦降能开痰热之互结。方中少许旋复花, 降肺气以利大肠,降胃气而止呕恶,体现了路老用药 轻灵的特点。二诊时虽诸证减轻,但痰热仍在,路老 之表,阳气内蕴,热扰神明,故睡眠易醒,烦躁易怒; 郁热伤津,加之患者经两次心脏手术,年过四十,《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 衰矣”,故见口干欲饮,小便偏黄,阴不入阳则眠差。 薛生白《湿热篇》说:“湿热证属阳明、太阴经者居 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阳明 加黄芩,黄连、黄芩配伍,苦寒降泄,以清中焦湿热。 疼痛因于气郁痰滞,胸阳痹阻,法当开胸豁痰,通阳 宣痹,使痰祛气疏则痹结开而胸阳振,胸阳振则疼痛 愈。故加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三诊时痰痹已开, 胸阳复展,但脾胃尚虚,治疗当以健脾补益为主,故 去苦寒的黄芩、黄连、竹茹,加苍术、白术健脾除湿, 太子参补气生津。 例2:患者乙,初诊日期:2007年10月10日。 主诉:胸闷胸痛3年。现病史:2004年因胸闷胸痛入 东方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心梗。后转入北京医院行支 架手术治疗,术后症状好转。07年3月份又因胸前区 闷痛,入北京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心梗。再次行心脏 支架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现无胸闷气短,无心悸乏 力,酒后睡眠打鼾,睡眠易醒,饮食可,口干欲饮, 大便正常,小便偏黄,烦躁易怒,血压:130mmHg/ 80mmHg(服药后),不服药血压:140/100mmHg。 患者两次冠脉支架术后,总体情况尚可。既往体健。 舌质紫暗,舌体中,舌苔薄微腻,脉象弦滑。路老辨 证为胸痹;湿浊内阻,胆胃不和。法当芳香化湿,清 胆和胃。汤药以黄连温胆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太子 参15g,西洋参10g,苏梗10g,荷梗10g,茵陈12g, 厚朴花12g,竹半夏10g,旋复花10g(包煎),炒山 楂12g,炒神曲12g,炒麦芽12g,鸡内金12g,炒杏 仁9g,炒薏米20g,胆星10g,茯苓30g,柏子仁18g, 黄连6g,娑罗子10g,炙甘草8g,炒枳实15g,竹沥 汁30ml。 二诊:服药后明显改善,打鼾减轻,饮食可,睡 眠易醒,大小便正常,口干减轻,心烦减轻,舌质暗 淡,舌体适中,舌苔薄白,脉沉弦小滑。上方不变。 三诊:晨起时有头晕,头晕部位颠顶或头两侧, 血压:120~130/70 ̄80mmHg,饮食可,睡眠可,大 便不成形,舌质暗淡,舌体中,舌苔白腻,脉沉弦小 滑。去茵陈、旋复花,加柴胡12g,荷叶12g。 四诊:打鼾减轻,头晕消失,饮食可,睡眠可, 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舌质暗淡,舌体中,舌苔薄白, 脉沉滑。上方去柴胡,荷叶,加炒苍术12g,泽泻15g。 实故饮食可,太阴虚则木郁,故烦躁易怒,阴虚阳亢, 故血压较高,脉弦。患者酒食不节,脾胃自伤,运化 不及,宗气不足,内外神疲则打鼾,气虚血行不畅则 舌紫暗。汤药中以胆星、竹沥汁、枳实清热化痰和胃, 半夏黄连配伍,辛温苦降清热燥湿化痰,苏梗、荷梗、 厚朴花宽胸利膈、利湿和胃,茯苓、薏苡仁健脾化痰, 利水渗湿, 《世补斋医书》说: “茯苓一味,为治痰 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 茯苓又可以行湿”。杏仁开宣肺气于上,茵陈清热利 湿于下,使水道畅通,湿有去路,旋复花能除水、下 气,共凑开源浚流之功。娑罗子疏肝解郁,柏子仁养 心安神。太子参补益脾肺、益气生津,西洋参补气养 阴,清热生津, 《本草从新》说: “补肺降火,生津 液,除烦倦。”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健脾消食, 且山楂善消肉积,神曲消酒食陈腐之积,甘草调和诸 药。二诊时效不更方。三诊时出现了晨起时有头晕, 头晕部位颠顶或头两侧,大便不成形,此时病邪由里 出表,属少阳证,少阳下出肾系,上联心肺,内接胃 肠,外近肌肤,故邪在少阳可影响五脏木不疏土,土 湿木郁,故头晕腹泻,故去茵陈,旋复花,加柴胡以 宣畅气血,推陈致新,荷叶清香升散,健脾升阳。四 诊时头晕止,仍腹泻,加炒苍术,泽泻燥湿健脾。 路老认为,现代人若肥甘无度,饥饱不调,情志 过极,劳逸过度,致使脾胃损伤,气血亏虚。脾失运 化则湿浊中阻,积久生痰,湿浊上蕴胸中,则胸阳不 展,胃失降纳则痰浊上逆,阻滞血脉,则痹而不通; 气虚无以上奉,宗气匮乏,久则心阳虚衰,血亏无以 灌注,则血脉不充,脉道滞涩,久则脉络不通,合而 为胸痹。胸痹病虽有虚实寒热之分,在气在血之异, 然胸中阳气虚衰,邪气乘虚入侵阳位,痹阻气机而致 本虚标实之证是其共同的发病机理。正如喻嘉言所说: “胸中阳气,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 则窒塞有加,故知胸痹者,阳气不用,阴气上逆之候 也”。叶天士亦指出:“若夫胸痹者,但因胸中阳虚 不运,久而成痹”。胸中阳气,又名宗气, 《黄帝内 经》有:“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下转14页) . 14..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0年VOL.(2)NO.5 中医认为情志和心理因素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重 要原因,要预防、缓解或趋向健康,就要保持心情舒 畅,心理健康。这没什么药物治疗,只能靠自身调节。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老子说:“乐莫大于无忧, 富莫大于知足。”“无忧”和“知足”就是自我内心 世界调解的结果。这样就会总有好心情。因人受外界 因素影响很大,还要学会情绪,消除紧张,缓解 压力。遇事要冷静、理智。要心胸开阔,自我调节, 使自己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还可以通过聊 天,看电影,听音乐,唱歌跳舞等调解。另外,走进 大自然是缓解亚健康状态的最好方法。游山玩水看森 林等,会使人身心放松,缓解压力;还使人心旷神怡, 心胸豁达开朗。这无形中就提高了人的生命活力。再 加上新鲜空气和阳光,使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这样 一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使亚健康状态者缓解 症状或恢复健康。 临床上通过辨证而常选用的方剂有:丹栀逍遥散, 柴胡疏肝散,甘麦大枣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血 府逐瘀汤,左归饮,右归饮,生脉饮,天麻钩藤饮, 半夏厚朴汤等等,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必能奏效。 在药物选择中,中医认为能提高人体兴奋,消除精神 抑郁,增强机体免疫,防治亚健康状态的药物大多为 补益类,理气类,祛湿类,活血化瘀类等。如:人参、 黄芪、当归、丹参、三七、枸杞子、五味子、何首乌、 冬虫夏草等等。各种中药的应用在治疗中只要辨证得 当,都有改善不同亚健康状态的作用。 另外,在祖国医学中针灸对防治亚健康状态也是 种非常理想、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针灸调理气血, 疏通经脉,调节全身系统,具有预防保健和治疗的双 就能正气内存,气机调畅,气血阴阳平和,而身心健 康,不会导致亚健康状态;或对轻者能调向健康。《素 问・上古天真论》就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 内守,病安从来。” 向调整作用。 《扁鹊心书》云: “于人无病时,常灸 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命, 百余年矣。”临床还可选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内 现代人由于种种原因睡眠不足常见,但只有保证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才能使大脑及身体处于恢复状态, 疲劳得以解除,获得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同时饮食起 居要有规律,为健康长寿打好基础。《素问・上古天真 关、神门、阿是穴等穴位,只要辨证准确,针法得当, 针灸在防治亚健康状态中就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总之,在人们追求健康同时,别忘了亚健康状态 的致病因素无时不在您身边,影响或威胁着您的健康。 论》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 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还有加强体 育锻炼,强壮体魄也非常重要。《素问・遗篇・刺》 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增强体质,是 特别是在现代日益发展又竞争激烈的社会,保证身心 健康,防治亚健康状态意义更重大。而运用中医“治 未病”思想对亚健康状态进行防治,发挥着独特重要 的作用,具有潜在的优势。 提高正气抗邪能力的关键,是防治各种疾病的最佳方 法,对预防及改善亚健康状态也无不裨益。 2.2辨证施治 作者简介: 刘丰兰(1960.),女,大专学历,现任安远县人民医院主治中医师。 主要从事预防保健及中医内、妇科i临床工作。 亚健康状态者表现出诸多中医病证的症候群,我 们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地辨证施治,合理用药,而调达 谢慧明(1958.),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安远县人民医院副主任中 医师、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妇儿科临床工作。 气机,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使脏腑功能 (上接12页)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 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之训,更有“胃之大络, 名日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 编号:EA一100221 132(修回:2001—03—10) [1]宋军,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的经验[J].华中医药学刊,2008,26 f8):1648 [2】高荣林,朱建贵,李平,等.路志止调理脾胃学术思想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 医学杂志,2006,12(2):158 气也。”由此可知,宗气的强弱,与脾胃的健运与否 有直接关系,心肺虽居上焦,实赖脾胃之健运,脾胃 [3】李平,等.路志正从脾胃论治胸痹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3):41 为宗气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 升运,胃主降纳,叶氏《临证医案指南》有云: “脾 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路老在调理脾胃治疗胸 痹时,尤重调其升降,常升清降浊之法并用。此外, 脾胃健运, 则湿不聚,痰难成,亦为除痰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 李官红,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首都特色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研究项目(No,Z07050700690718),“十 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No.2007BAI10B02.07)。 从根本上起到健脾益气养心而治疗胸痹之效。 J 编号:EA一10012777(修回:2001一o3.08) 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