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后疫情时期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融入的思考和探索

后疫情时期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融入的思考和探索

来源:叨叨游戏网
赵娟娟等 后疫情时期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融入的思考和探索 第 7 期·1507·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3.07.030

· 论著/教学园地 · 后疫情时期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融入的思考和探索①

赵娟娟 郭萌萌 周

(遵义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贵州省免疫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遵义 563000)

中图分类号 G2 R3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4X(2023)07-1507-06[摘

要] 目的:探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以培养高素质、卓越医学类专业人才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融入的思

考、设计及初步实践效果评价。方法:以医学免疫学课程为载体、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设计课程思政,围绕课程内容特点,分析疫情时期的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现状,提出“一根本、两方面、三针对、四落实”的思路开展教学改革,并设计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效果反馈。结果:通过分析来自临床、护理及助产等专业的同学对目前免疫课程思政融入的评价情况,80.99%的同学认为课程思政非常好和较好,可明显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发现学生更喜欢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及线上线下教师讲授等形式融入思政内容。结论:经初步的教学评价,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中施行“一根本、两方面、三针对、四落实”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很好地实现了以点到面、助力大范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的,可有效地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合,达到“培养优秀、高素质、卓越医学类专业人才”的思政育人效果,为后疫情时代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后疫情时期;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思政育人;“一根本、两方面、三针对、四落实”

涯 徐德林② 郑静 覃明 徐林③

Consider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Medical Immunology in post-epidemic era

ZHAO Juanjuan, GUO Mengmeng, ZHOU Ya, XU Delin, ZHENG Jing, QIN Ming, XU Lin. Guizhou Graduate Education Innovation Base of Immunology,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5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esign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Medical Immunology courses,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nd outstanding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post-epidemic era. Methods:Using Medical Immunology courses as a carrier, and moral education as fundamental task,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was analyzed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content,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targets, four implementation\" was proposed. A survey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tea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during epidemic was examined, and a reform plan of \"one foundation, two aspects, ing effect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Result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valuation of the students from majors such as clinical medicine, nursing, and midwifery on the current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Immunology courses, 80.99% of students thought tha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ere very good or good, which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student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social responsibility, scientific literacy,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self-protec‐

tion abilit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students preferred forms such as clinical case analysis, group discussions, and teacher lectures both three targets, four implementation\" in Medical Immunology courses should be further promoted,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curriculum

①本文受贵州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黔教合-2020-005);贵州省普通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2022SCJZW10);遵义医科大WLJXMS-2021XDL)资助。

online and offline. Conclusion:Based on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the reform plan of \"one foundation, two aspects,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a large scale, which can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value shaping, knowledge imparting

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ZYK105);遵义医科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计划项目(XJJG2022-22);遵义医科大学教学名师培养计划(ZMU‐

②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仪器分析教研室,遵义 563000。③通信作者,E-mail:xulinzhouya@163.com。

作者简介:赵娟娟,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肿瘤分子免疫方面的研究,E-mail:jj.z.2008@163.com。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508·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 年第 39 卷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to achie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al of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high-quality, and outstanding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tion;\"One foundation, two aspects, three targets, four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Post-epidemic era;Medical Immunology;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要务[1]。2020年,教育部进一步要求在课程教学中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贯穿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因此,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载体作用,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效显著影响教育质量,对于人才培养和“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积极探讨其改革对于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医学免疫学作为医学类的专业基础骨干课程,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具有理论技术新、学科交叉多的特点,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对相关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3]。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后,免疫学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然而,后疫情时期如何构建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架构并付诸实践教学应用,值得积极深入探索。本文基于疫情期间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当前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就后疫情时期该课程思政融入的思考、建设方法与内容等方面提出“一根本、两方面、三针对、四落实”的改革思路,并设计调查问卷,初步分析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效果,进行系统探讨,以期为相关的医学课程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好的师生互动基础,才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积极引导。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师生互动减少的情况下,互动问题越发凸显,明显减弱“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第三,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待完善。由于不同高校教学单位情况不同,理解不同,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难以实施。疫情期间,相关高校间教学效果评价互动减少,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2 课程设计和方法

如何针对疫情期间出现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问题,聚焦课程思政的根本要求,教研团队在充分利用医学免疫学专业课程教学,特别是与国内兄弟院校长期教学交流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根本、两方面、三针对、四落实”的改革思考(图1),以期助力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推进。2.1 家国情怀、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引导是根本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表现出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展现出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国免疫学的发展,早在公元3世纪就有狂犬病疫苗、隆庆年间接种人痘苗的记载和应用等,这些为西方最早的牛痘苗接种和抗体的发现贡献了经验基础。19世纪末,免疫学在国际范围取得蓬勃发展,我国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免疫学家,并取得了多方面的免疫学实际应用研究成果。如1935年余

教授(哈佛大学学成归国)在上

海成功使用含有“O”与“Vi”抗体的抗伤寒马血清治疗伤寒;1942年刘思聪教授(美国堪萨斯大学学成归国)纯化了抗体,开创了我国免疫化学的研究;谢少文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归国)发展了立克次

1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融入的当前教学

现状与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推行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作出了大量尝试,并取得了积极效果。但在“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思政元素引入差异明显。专业课程中,不同教师引入的“思政元素”差异较大,基本依赖于教师个人对思政元素的理解、挖掘和融入,缺乏可参比性,难以保障教学效果。特别是疫情期间教学方式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导致部分“课程思政”的融入仅流于形式,导致融入牵强、固化、生硬;第二,教学互动缺乏明显。良好的师生互动是“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有良

[4]

图1 后疫情时期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改革思考

Fig.1 Thought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Medical Immunology in post-epidemic era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赵娟娟等 后疫情时期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融入的思考和探索 第 7 期·1509·

体疫苗的制备体系;1962年顾方舟教授(苏联医学

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学成归国)成功研制脊髓灰质炎减毒糖丸活疫苗等。他们是我国现代免疫学相关领域的开拓者。这些优秀杰出的免疫学前辈为我国医学免疫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早期基础,并为人民的健康作出重要贡献。20世纪20年代、 30年代,他们怀抱振兴中华的理想,在国外进修学习时吸收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放弃国外的优裕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国以后,在国内研究几乎是空白的状况下,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结合国内实际,为我国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他们拥护中国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到最后一息。教育的根本使命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服务人民、报效祖国。以这些前辈的事迹为契机,积极引导学生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努力学习,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理想信念,学习前辈们积极向上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广泛收集和整理我国杰出免疫学家们的学习经历和科研事迹,提炼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精心融入理论知识讲解中,并组织学生编写《近现代免疫学家必读育人故事10例》(表1)。其中,包含刘思聪教授、谢少文教授、顾方舟教授、我校免疫学奠基人魏曦教授等。研究和制作的育人读物或视频与课程内容知识点的教学自然衔接,教育学生向优秀的前辈学习,以优秀的前辈为榜样,掌握好课程理论知识,创新发展我国医学免疫学相关领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增强文化自信心。

2.2 分别从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两方面入手 2.2.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进中,专业课教师是培养人才、促进思政和课程教学良好互动的重要角色。有数据显示,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力度不够,包括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等,这与教师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学科本位思想,片面地认为育人功效应在思政课中完成和体现,对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不够重视有关;另外一些教师则是过犹不及,将课程思政元素强行融入知识点,略显牵强、固化、生硬,导致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被浪费,明显减弱“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当下,对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结合课程特点恰到好处地选择相应的思政元素,尽可能地挖掘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和教学案例,在故事和案例分析中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2.2.2 积极引导学生群体 学生作为课程思政融入的主体,“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成熟、存在偏差,普遍重视与工作岗位有较为直接关系的专业知识,认为学习基础课、思政类课程与就业相关性不大,对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清楚、不够重视,以至于思政教育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同时,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对象是医学类专业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未来会直接或间接从事医学相关职业。因此,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改革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职业专注度和科学精神,以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未来好医生、优秀科学家为目标,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5]。

表1 《近现代免疫学家必读育人故事10例》内容与课程内容结合点及思政要素

Tab.1 Combination of course content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10 Cases of Education Stories Required Reading

for Modern Immunologists

近现代免疫学家育人故事

我国免疫化学创始者——刘思聪立克次体疫苗的研制——谢少文过敏介导风湿热发病学说——余

林飞卿:我国细菌感染免疫应答的早期研究“糖丸爷爷”——顾方舟侯云德:中国干扰素之父

我国风湿病学的开拓者——张乃峥小肝癌研究奠基人——汤钊猷

曾毅:中国EB病毒与鼻咽癌研究的先驱于细微处求真知——魏曦

医学免疫学课程内容抗体的概念和功能抗原的概念及特性超敏反应的机制和防治原则

免疫应答疫苗的研制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功能抗体的概念及功能抗体的概念及功能抗体的概念和功能

免疫学防治

坚持不懈、努力奋进、求真务实、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程思政目标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510·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 年第 39 卷

总之,后疫情时期,以培养学生为主体,医学免疫学专业课程教师为主导,利用在线资源、网络平台等,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整体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队伍创新意识,设计并规范创新性的课程架构和内容,如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现象、民众关注热点问题、临床典型案例等事件的结合,增加课堂互动及让学生参与制作短视频等。增加同学们的参与度、对医学免疫学学习的兴趣及学习思维。

2.3 分别针对上述三个方面问题开展思政课程 改革 

2.3.1 思政元素引入差异明显 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引入不规范不统一,且存在明显差异,大多基于教师个人对思政元素的理解、挖掘和融入,缺乏可参比及评价体系,难以保障教学效果。通过统一规划和设定教学内容及规范医学免疫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免疫学概论和抗原、抗体、补体系统、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等基础免疫学内容,及超敏反应、肿瘤免疫、移植免疫、自身免疫等临床免疫学内容,调整课程内容架构,线上线下结合,将线下有限的课时用于讲解医学免疫学中更为关键且不易理解的基础免疫学部分。同时,统一在基础章节内容中引入相应的育人故事、优秀事迹和经典临床案例分析,结合课程内容开展思政教育。重要

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前查阅代表性人物的学术经历、科学发现或典型案例等,课堂上进一步和老师、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比如:在“医学免疫学概论”中按照免疫学发展进程引入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优秀事迹,让学生提前准备线上课堂,分享科学家的学术经历和科学发现的故事,积极引导学生将免疫学课程与科学精神教育相结合,组织编写《免疫学相关诺贝尔奖得主故事集》(表2),引导学生努力奋斗、积极探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抗原”和“抗体”章节中引入当下热点——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疫苗的研制和预防接种及人工抗备等,同时也要彰显我国的大国风范,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宗旨,不惜代价启动全民免费接种疫苗和免费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学生课下查阅可进一步了解各国新冠的预防方案,熟悉新冠疫情的进展、预防及治疗策略等。“移植免疫”章节引入身边的典型事迹,如我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邓秀军同学,捐献骨髓救治温州大学白血病学生患者的事迹;同时也可展示我校附院已经可以开展活体肝和心脏器官移植手术等,并整合移植免疫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内容中,一起讨论和挖掘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培养甘于奉献的精神。

表2 《免疫学相关诺贝尔奖得主故事集》内容与课程内容结合点及思政要素

Tab.2 Combination of course conten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Immunology Related Stories of Nobel Prize

Winners

免疫学相关诺贝尔奖得主故事

抗体的发现(1901年EMIL VON BEHRING)结核菌素的发现(1905年ROBERT KOCH)吞噬细胞理论(1908年ELIE METCHNIKOF)抗体生成侧链学说(1908年PAUL EHRLICH)过敏反应的发现(1913年CHARLES RICHET)补体的发现(1919年JULES BORDET)红细胞血型(1930年LANDSTEINER)发明黄热病疫苗(1951年MAX THEILER)抗组胺药(1957年DANIEL BOVET)

获得性免疫耐受(1960年BURNET和MEDAWAR)抗体的结构(1972年PORTER和EDELMAN)放射免疫测定法的创立(1977年YALOW)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发现(1980年DAUSSET)

单克隆抗备技术(1984年MILSTEIN和KOHLER)器官和细胞移植(1990年MURRAY和THOMAS)MHC性(1996年DOHERTY和ZINKERNAGEL)树突状细胞的发现(2011年STEINMAN)

抑制负性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2018年ALISON和HONJO)

医学免疫学课程内容抗体的概念及功能抗原的概念及特性巨噬细胞等APC的功能

抗体的制备

超敏反应机制及预防策略

补体的概念及功能抗体的概念及功能抗体的概念及功能超敏反应机制和治疗策略免疫耐受的形成及移植免疫

抗体的结构及功能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原理HLA和移植免疫抗体的制备方法

移植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DC功能和APC肿瘤免疫治疗

坚持不懈、刻苦勤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课程思政目标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赵娟娟等 后疫情时期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融入的思考和探索 第 7 期·1511·

2.3.2 教学互动缺乏明显 有效的课堂互动是达成思政课育人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教学模式转换导致的师生互动减少,“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弱等问题。进一步通过增加师生互动、课程反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或平台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式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引导,倡导问题式、参与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课程思政”的课程融入,让课堂“活”起来,将思政要素自然地融入课程专业内容教学中,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此外,还要促进课堂内外联动,通过恰如其分地浸入思政内容,实现课上课下无缝衔接,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2.3.3 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待完善 良好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关键。教学团队根据免疫学学科特点,初步建立了4个方面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指标:①形成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标准;②学生信息反馈;③组建专家库评估系统;④自我评价。并希望在今后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完善该体系。2.4 具体落实平台完善、专项落实、评建结合、体系保障等4个方面的措施 

2.4.1 平台完善 健全的课程思政教育平台,助力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立足我校所在地区的办学定位和免疫学专业特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全校各部门通力配合、整合资源,为建设和完善课程思政平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开展常态化课程思政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有计划、分批次地对全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建设。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活动中,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发挥贵州省免疫学重点学科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课程团队,打造免疫学课程思政样板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培育工作,举办课程思政专项讲课竞赛和教学设计大赛等,积极引导教师结合免疫学课程特点将抗疫事迹、科学精神等鲜活素材巧妙地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总之,通过制度、措施和团队,打造“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平台。

2.4.2 专项落实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思政素养的实践探索,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如何找到课程思政的落点,对学生适时地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并很好地融入思政素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通过设立医学免疫学专业“课程思政”融入的教育专项,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更多专业课教师积极思考、创新及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或方案,以达到更加有效的课程思政融合目的,确保培养人才的质量不断提高。

2.4.3 评建结合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间。标准的思政教学评估体系、专业的评估队伍和规范的评估管理是高质量实施专业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改革水平评估的重要保证。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评价管理体系,有效地衡量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效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原则,根据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发展性和整体性原则,评目标、评内容、评主体、评方法等方式,适时地完善评价体系,构建适用本校免疫学课程思政融入的评价管理体系。

2.4.4 体系保障 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提升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质量至关重要。学校和学院可从组织机构、标准体系、师资队伍、过程监控、评价激励等多个维度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为课程思政教学保驾护航,使免疫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切实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格局。

3 效果评价

根据疫情期间思政融入课程面临的诸多问题、免疫学学科发展趋势和我校本科教学实际,通过集体备课调整医学免疫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大纲,统一讨论编排了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内容,重排了教学PPT,精心设计互动环节,抽出课堂中部分时间,对免疫学热点问题及临床案例进行了课堂分组讨论。初步搭建了“一根本、两方面、三针对、四落实”的改革思路,并初有成效。

课程后,教学团队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式,分别分析了我校2021级临床、护理及助产等4个班级121人(发出163份,收回121份,回收率74.2%)对

新的教学改革模式的评价情况,目前相关评价情况如下。满意度评价:认为非常好的学生超过46.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512·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 年第 39 卷

以期助力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推进,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教师队伍素质和育人水平。希望可作为兄弟院校探讨医学免疫学,甚至基础医学教育课程思政融入的有益补充和推广。

后疫情时期,课程思政建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除了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研发制作课程资源、搭建课程育人平台、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的教学方法外,医学免疫学的课程思政也可引入法制教育,如对健康胚胎进行

Note: A.饼状图分析了学生对课程思政融入的喜爱程度;B.柱状图

描述了学生喜爱思政要素融入课程的方式;C.环状图显示了学生喜爱课程思政融入的讲授形式;D.柱状图提示了学生对思政要素融入课程讲授者的需求。

CCR5编辑的伦理问题、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等,让

学生们思考科学的边界在哪里,涉及专业、伦理和法律等多个维度,让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的同时,认识到伦理道德问题;另外,考虑到后疫情特殊时期,也要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新的教学方式改革是否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心理影响仍是未知,要提高警惕,及时关注学生的声音,听取学生的反馈,同时可倡导学生利用医学免疫学知识开展科普教育,让大家对传染性疾病等免疫学相关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减少恐慌,同时可增强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认识和兴趣。

总之,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明确专业所承担的职责和担当,仍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创新改革。

图2 课程思政融入改革的初步效果评价

Fig.2 Preliminary effect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reform

认为比较好的达34.71%(图2A);同学们普遍认为本次教学改革增强了自己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健康保护能力及同学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同时,调查显示学生们更喜欢将思政融入课程相关的临床案例分析(43.80%),其次是小组讨论(19.01%)、课堂教授(18.18%)和诺贝尔奖等科研故事(13.22%)内容(图2B),并希望能够以互动式讨论(41.32%)和线上线下教师讲授(32.23%)的形式开展(图2C)。此外,令人意外的是,调查发现除医学免疫学专业课教师(85.12%)外,学生也希望有思政教师(62.81%)及社会专家(43.80%)进行思政内容课程融入的讲授(图2D)。总之,初步的教学思路改革得到了多数学生的认可,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

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2] 张

荣, 樊雅歌.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21):146-150.[3] 孙世杰, 李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22.21.035.

霞, 张

鸽, 等.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育元素

4 小结

课程思政的目的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综合素质的培养。后疫情时期课程思政融入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用和推广,不仅要重视课程内容与思政育人思想理论的融合,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也应注重课外活动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升华和导向作用。基于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后疫情的特殊时期,尝试提出“一根本、两方面、三针对、四落实”的改革思考,

的挖掘及教学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9):1125-[4] 周晓勃, 史

1128.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2.09.019.

霖, 马运峰, 等.后疫情时代对《医学免疫学》课

程思政的思考[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3,31(2):220-[5] 魏

223,252.DOI:10.13555/j.cnki.c.m.e.2023.02.021.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791.

科, 卢芳国, 陈伶利, 等.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改革的

实践与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22,49(4):1426-1433.DOI:

[收稿 2023‐04‐23 修回 2023‐05‐29]

(编辑 陈 阳)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