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市师大附中10-11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北京市师大附中10-11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来源:叨叨游戏网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1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两个错误的项是( )

A. 窸窣(sū) 憎恶(zēng) 泠然(lǐng) 锱铢必较(zī) B. 穷发(fā) 屋脊(jǐ) 逋慢(bǔ) 轻鸢剪掠(luán) C. 箭镞(cú) 晦朔(sù) 逾越(yù) 不离不即(jí) D. 精髓(suí) 榆枋(fáng) 矜育(jī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逻缉 璀璨 孤掌难名 文过是非 B. 就绪 座谈 既往不咎 唇舌箭 C. 泻露 敲榨 鸠占雀巢 义奋填膺 D. 辐射 坍塌 灯火斓珊 未雨绸谬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 _________ 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我 _________ 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_________ 那是音乐、绘画_________书籍。

A. 迷醉 不止 不管 还是

B. 陶醉 不只 不管 还是

C. 迷醉 不只 如果 或者 D. 陶醉 不止 如果 或者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B. 随着贝克特等人的先后逝世,荒诞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也渐渐偃旗息鼓了,但其创作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C. 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

D. “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B. 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

C. 经过不懈的努力,国家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提供古典文献方面,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藏用并重的格局。

D. 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

惆怅盘桓(huán)

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6.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分别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作者分别是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曹雪芹。

B.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的写作风格对后代有巨大的影响,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可以说是直承《庄子》。

C. 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晦,则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D. 《陈情表》和《出师表》一样,都属于同一类文体,“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陈述意见的文书,帝王也可以用“表”向下颁布号令。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上海世博会园区临时场馆的开工,生态、环保、节能的设计思想已经在世博园区内得以初步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有理由相信环保理念能够在上海世博会上结出美丽的果实。

① 对上海而言,“环保”已不仅局限在世博园区,它更是整个城市共同奋斗的目标。 ② 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各种资源的使用进行控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③ 作为首个开工的永久场馆,世博中心也秉承着“绿色、节能、环保”的设计宗旨 ④ 为了减少拆除后的建筑垃圾,临时场馆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都能够回收并再次利用 ⑤ 目前上海正致力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优良的城市形象迎接2010年世博会 A. ② ③ ① ⑤ ④ B. ④ ③ ② ① ⑤ C. ④ ③ ⑤ ② ① D. ② ③ ④ ① ⑤

8. 对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甫:刚,顿时 B. 绝云气,负青天 绝:直上穿过

C.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诚挚的样子 D.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怜惜,爱惜

9. 下面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彼且奚适也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去以六月息者也

C. 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 宁移白首之心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10. 下列对通假字的辨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汤之问棘也是已 已:通“矣”,语气词 B. 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变”,变化 C. 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D.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11. 活用现象与其它句子不同的一句是( )

A.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 策扶老以流憩 C.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 或棹孤舟

12.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②而莫之夭阏者 ③奚以知其然也 ④彼且奚适也 ⑤而刘夙婴疾病 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⑦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⑧且臣少仕伪朝

A. 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B. 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C. ①/⑦/②③④/⑤⑧/⑥

二、文言阅读(共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0题。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 朱方:地名。 ②忮(zhì):嫉妒、侵害。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崔杼相之 相:辅佐 B. 扌豕崔杼之子 扌豕:挑拨 C. 景公与陈无宇„„诛封 诛:杀掉 D. 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与:结交

14.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庄公死,更立景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得庆封,负之斧质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C. 后世以为法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 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15.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人) 得庆封,负之斧质 B. 齐人以为让(鲁) C. (卢满嫳)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

D. ①⑦/②③⑧④/⑤⑥

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D. (庆封)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

16.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 ① 吾已诛之矣 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 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 ④ 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 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⑥ 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⑤

17.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 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 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 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8-21题。(共9分)

天坛之美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精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圜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

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

(取材于杨辛《天坛》)

18.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 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 B. 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C. 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 D. 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

19. 根据文意,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特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渐次升高,表示对上天的挑战。 B. 节省占地面积,突出幽静之美。 C. 高入云霄,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 D. 突出崇高感,强化敬慕上苍的心情。

20. 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根据文章提示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词概括一下故宫的建筑意境。

、 、 、(3分)

21. 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高、圆、清”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为什么?(2分)

第Ⅱ卷

四、阅读文章,完成22-25题。(共17分)

二月兰 季羡林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也许正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我蓦地发现,从我住的楼旁小土山开始,走遍了全园,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或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我自己也有点吃惊了。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兰。这种野花开花大概也有大年小年之别的。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地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

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侯,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他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 。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十年浩劫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笑对春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他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

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词,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然而,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有。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走上了每天必登临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22. 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本文展现真情、真思于情景相触之中,创造出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的艺术境界。 B. 作者借二月兰点染自己的悲观,感叹大自然的永恒无穷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天行健”人们要自强不息的思想感情。

C. 作者借对常见的野花二月兰的描写,歌颂了千千万万像二月兰一样的普通老百姓,提示了“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一深刻的哲理。

D. 作者在描写二月兰时主要运用了拟人、夸张和反复等修辞方法。

E. 从这篇散文看,作者的语言特色是十分重视在淳朴恬澹,天然本色中追求绚丽的美。

23. “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二月兰牵连起了作者哪些回忆?(3分)

24. 根据上下文,分别解释文中两个画线句子里“悲”与“欢”的含义。(4分)

(1)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2)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25. “二月兰”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五、默写(共10分,每句1分)

1. 策扶老以流憩, 。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2.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3. ,晚有儿息。„„,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4. ,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 。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前几年,一群俄罗斯专家来华传播“巡回展览画派”的绘画艺术,我们负责接待的同志热情地用“勤劳、智慧”等词语称赞俄罗斯民族,但俄罗斯专家们却摇着头笑了,并毫不掩饰地说:“俄罗斯民族是智慧的,但它却有些懒惰。”

无论是个人,还是人类,无论是一个集体、还是一个民族,都无法回避认识自己的问题。请以“认识自己”为话题,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试题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D 11 C 2 B 12 B 3 A 13 C 4 D 14 A 5 C 15 A 6 D 16 B 7 B 17 B 8 D 18 C 9 D 19 D 10 B 2. B (唇舌剑A。逻辑 孤掌难鸣 文过饰非 C.泄露 敲诈 鸠占鹊巢 义愤填膺 D. 灯火阑珊 未雨绸缪)

3. A (迷醉:迷恋,陶醉;沉迷。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不止:①继续不停:②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不管: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边常有“都、也”等副词与它呼应。如果:连词,表示假设。还是:①还,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②还,表示早已如此;③表示希望,含有“这么办比较好”的意思;④用在疑问句里,表示选择,放在每一个选择的项目的前面,不过第一项之前也可以不用“还是”。或者:①或许;②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解答本题,一是要理解近义实词与虚词的含义,二是要凭借一定的语感。)

4. D(A项“咄咄逼人”:咄咄,感叹声。指使人惊怪的声音。一是形容出言尖刻伤人,令人难堪。后也用来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的言行。二是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这里用的是第一个义项中的后来义,故使用正确。B项“偃旗息鼓”:偃,放倒。放倒军旗,停击战鼓。一是形容军中肃静,以隐蔽目标,迷惑敌人。二指休军罢战。三是比喻停止某种带攻击性的行动。这里用的是本义,故使用正确。C项“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规划。原指作画下笔之前,精心构思,计划布局。后多形容煞费苦心地谋划某项事业或事情。这里用的是后来义,故使用正确。D项“鲜为人知”的“鲜”,读“xiǎn”,“少”的意思。“鲜为人知”即很少被世人所知道。) 13. C(“诛”,讨伐)

14. A(A项中加点的“更”,都是“又、另”的意思。B项中加点的“之”,前者是代词,第三人称,指庆封,译为“他”;后者为助词,构成动宾倒装式,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项中加点的“以”,前者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对象,可译为“用”或“把”“以为”即“以(之)为”,意为“把(这种做法)当作”;后者为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D项中加点的“相”,前者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可译为“做相”;后者为副词,表示动作行为上的关联,可译为“互相”) 15. A(A项“(齐人)”应为“(楚灵王)”)

16. B(文中的“不义之人”应该指的是庆封、崔杼,第一句是庆封对崔杼说的话,与“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无关,可排除A、C,第三句是叙述楚灵王发兵攻吴的事,没有涉及结果,据此可排除D项。)

17. B(说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属于张冠李戴。文中荆灵王率诸侯军干涉的是吴国而非鲁国。鲁国赶走庆封是因为受到齐国的责备,而非荆灵王) 20. 雄伟(雄壮、雄浑„„)威严(庄严、森严„„),厚重(凝重„„)(3分) 21. 与“清”关系最大;大面积树木突出了天坛青色的整体色调,同时增加了空灵之感。 22. B C (本文中心:意在表达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深沉思考;表达作者在遭受磨难时的不屈与乐观。表达作者对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的敬仰)(4分,每个2分)

23. ①老祖在二月兰旁的青草丛中挖荠菜;②婉如在二月兰的紫雾中匆匆而去;③小猫虎子和咪咪在二月兰丛里嬉戏。(3分,每点1分)

24. (1)“悲”指“我”成为“不可接触者”的遭遇;“欢”指老祖、德华、婉如和延宗这些家人甚至小猫们给“我”的安慰,让“我”感到家庭的温暖。(2分)

(2)“欢”指“我”成为“极可接触者”;“悲”指老祖、婉如已经逝去,虎子和咪咪也不知到了哪里,这让“我”感觉异常的寂寞与凄凉。(2分)

25. 结构上:“二月兰”是全文叙事抒情的线索,全文内容都是围绕着二月兰展开的。 内容上:它串联起了作者对人生的回忆;它凝聚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的思考。 (共6分,每点2分) 五、默写:()

1.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3.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文言文参考译文

崔杼与庆封合谋杀死了齐庄公。庄公死后,二人另立景公为君,由崔杼给他做相。庆封又想杀掉崔杼,自己取代他为相。

于是就挑拨崔杼的儿子们,让他们争夺做后嗣的资格。崔杼的儿子们私自争斗起来。崔杼去见庆封,告诉他这件事。庆封对崔杼说;“你姑且留在这里,我将派兵去把他们杀掉!”于是派了卢满嫳起兵去诛杀他们,把崔杼的妻儿老小以及宗族亲属斩尽杀绝了,烧了他的房屋住宅,回报崔杼说:“我已把他们杀死了,”崔杼回去,已经无家可归,因而自缢而死。

庆封做了齐景公的相,景公深以为苦。庆封外出打猎,景公乘机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起兵讨伐庆封。庆封率领自己的家丁同景公交战,未能取胜,就逃到鲁国。齐国就这件事责怪鲁国。庆封又离开鲁国去吴国,吴王把朱方邑封给了他。楚灵王听说了,就率领诸侯进攻吴国,包围朱方,攻占了它。吴王俘获了庆封,让他背着斧在诸侯军中巡行示众,并让他喊道:“不要像齐国的庆封那样,杀害他的君主,欺凌丧父的新君,强迫大夫盟誓!”然后才杀死了他。黄帝那样尊贵,最后也要死亡;尧舜那样圣贤,最后也要死亡;孟贲那样勇武,最后也要死亡;人本来都要死亡,但像庆封这样的人,受尽凌辱而死,可以说是死而又死了。自己被杀,宗族亲属不能保全,这是嫉妒别人的缘故。

大凡的小人做事,开始的时候互相帮助,到后来一定互相憎恶。坚守道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开始时互相帮助,时间越长越互相信任,最后更是互相亲近。后代把这种做法当作准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