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阅读系列—契诃夫作品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演说家 [俄]契诃夫
早上,八等文官基里尔˙伊凡诺维奇˙瓦维洛诺夫下葬。在送殡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同事,一位姓波普拉夫斯基的人,去找他的朋友格里戈里˙彼得罗维奇˙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说快穿上衣报,跟我走。我们有个同事死了,这会儿正打发他去另一个世界,要是死个把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这人是秘书——某种意义上说,是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到时我们就千恩万谢啦。”扎波伊金欣然同意。
“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猾,但愿他,这种人可少见。”
“得了,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竞是个骗子。”
为死者做了安魂祈祷,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
“能相信我们的眼晴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呤和号哭,岂不是一场噩梦?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我们还看到他是如此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一样活泼而纯洁,这个人不久前还在我们眼前辛勤工作,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的蜜送进国家福利这一总的蜂房里。如今却已变成一堆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不可弥补的损失啊!现在有谁能为我们取代他呢?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却是绝无仅有的!他直到灵魂深处都忠于他神圣的职责,他不吝惜自己的精力,通宵达旦地工作,他无私,不收受贿赂。他疾恶如仇,那些想方设法损害公共利益的人,那些利用种种诱人的生活福利来拉扰他,让他背弃自己职责的人,统统遭到他的鄙视!由于他忠于职守,一心行善,他不知道生活的乐趣,甚至拒绝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深受感动的脸,它对我们总是挂着善意的微笑,就在此刻我也能听到他那柔和的、亲切友好的声音。
愿你的骸骨安宁,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
扎波伊金继续说下去,可是听众却开始交头接耳。首先,大家弄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其次,大家都知道,死者生前一辈子都同他的合法妻子吵架,因此他算不得单身汉。最后,他留着红褐色的大胡子,为什么演说家说他的脸向来刮得干干净净的。
“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演说家眼晴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说道,“你总是愁眉苦脸,神色严厉,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你有一颗正直而善良的心!”
不久,听众开始发现,演说家本人发生了某种奇柽的变化。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不安地扭动身子,自己也耸起肩膀来了。突然他打住了,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
“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状地说。 “谁活着?”
“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 “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你这怪人,都搞乱了!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
“咳,鬼才搞得清你们的事!”
“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
扎波伊金又种身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一个脸面到得干干净净的年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
“不好呀,年轻人!”行完葬礼跟扎波伊金一道返回时,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理怨道,“您的这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先生!天哪,您都说了些什么话?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先生!”
一八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波普拉夫斯基没有反驳扎波伊金私下对死者表达的看法和评价,这既暗示死者与其前任具有共同特点,又为后文扎波伊金的失误埋下伏笔。
B.小说详细描写扎波伊金在葬礼上即席所致的悼词,主要目的在于与题目“演说家”相照应,突出其所具有的杰出的语言才能。
C.在作者笔下,听众只对扎波伊金所致悼词的对象是谁暗自怀疑,却没有怀疑悼词中对死者品格不切实际的称颂,这样写饱含者作者的深意。
D.契诃夫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这篇小说讽刺的对象几乎是文中涉及的所有人物,包括听众,而不只是“演说家”扎波伊金。
8.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请分析这篇小说对当时的现实作了哪些批判。(6分)
9.小说极具喜剧效果,这种效果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7.B【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与题目相照应,突出扎波伊金所具有的杰出的语言才能,是小说详细描写扎波伊金在葬礼上即席所致的悼词的目的之一,但并非主要目的。
8.【解析】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
①人与人的不平等:“大人物”去世必须有人致辞,“小人物”去世则无所谓。②某些人为私利出卖良心扎波伊金为饱口福和一笔“车马费”热情称颂一个他认为诡计多端、老奸巨猾的“骗子”。③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称颂一个人无私、不被收买、不收受贿赂,竟被认为是“讽刺挖苦”“侮辱人格”。(每点2分)
9.【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 ①通过制造反差:扎波伊金私下称普罗科非·奥西波维奇是诡计多端、老奸巨猾的“骗子”,在弹礼演说时却对其极力称颂,这种反差极具喜剧效果。②通过制造意外:扎波伊金热情洋溢地为普罗科非·奥西波维奇致悼词,而后来却发现这个人站在墓碑旁,这种意外使小说极具喜剧效果。(每点3分)(若从语言方面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夜莺演唱会 [俄]契诃夫
我们把带来的野餐布铺在河岸绿茸茸的嫩草地上,作为我们的立足之地。我们脱下外套,随手放在一边,这里实在是太好了,我们无须支付二十戈比的保管费,我们眼下不在剧院,因此也没有剧场招待员在这里。我们自在地在布上趴着,用手掌撑着下巴,两条腿弯曲着交叠在一起,在空气中
自由自在地舒展着、摇晃着。眼睛的正前方是一处颇陡的褐色土岸,身后面则是很大的一片黑乎乎的小树林。溶溶的月光覆盖在我们身上,树林、草地,还有广袤无垠的原野也都沉浸在月色之中。空气清新、凉爽,深吸一口气,隐隐还带着青草的味道。而在远方,有一盏红色的灯火忽明忽暗,发出微弱的光……一切是如此的安静祥和,这样的时刻最适合歌唱家的演出。只希望它,今夜的歌唱家——夜莺,不要白白浪费我们的耐性,早一些登场才好。但是我们等了很久,直到昏昏欲睡,它也没有出来。在等待中,我们只好先听别的演唱者的歌声。
今晚的晚会由布谷鸟的独唱开始。它在我们身后的小树林深处懒洋洋地“咕咕”叫起来,叫了十来声,便没有了声音。就在这时,我们头顶上飞过两只红脚隼,它们发出刺耳的尖叫声,然后飞快地掠过。紧接着大名鼎鼎的歌手黄鹂上台了,它展开它的歌喉,严肃认真地唱起来。真不愧是有名的歌手啊,我们听着它的歌声,感到心旷神怡。若不是一群白嘴鸦扑啦啦飞回树林过夜,打断了黄鹂的歌声,我们真愿意就这样一直听下去。月亮周围出现了一团鸟云,随着一片“哑哑”的叫声,刚才那群白嘴鸦争先恐后地落到了树上,它们吵闹了很久都没有消停下来。
大概是听到白嘴鸦们的吵闹不休,住在芦苇丛中的青蛙们也不甘示弱地“呱呱”叫起来。整整半个小时,这场没有
指挥棒指挥的音乐会,在众位歌手声嘶力竭的演唱中终于有了一阵小小的安静。忽然,一只昏睡的鸫鸟开始叫起来,为它伴唱的是林间山鸡和苇莺,它们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缥緲,甚至分不清来自哪个方向。随后便是幕间休息,四周一片寂静。只偶尔有一两只坐在观众席中的蛐蛐,不甘寂寞地“瞿瞿”唱几句,打破四周的沉寂。在幕间休息的时候,我们的耐性达到了极限,我们开始抱怨这位演唱家。从夜幕降落大地,月亮爬上树梢、爬上树林上空的天穹,直到现在,它都不曾露过一面。又经过一阵漫长的等待,主角终于登场了。不知从哪个方向飞来的夜莺歇在一棵幼小的树上,只站了下脚便“扑枝”一声飞进了一丛黑刺李中,它摇晃着寻了一个舒服的站姿,尾巴转动一阵,便站住不动了。今天的它仍然穿着那身灰色的羽衣……一般来说,这位歌唱家是不太注重自己的外表的,它面对任何身份的听众都只是这一身灰麻雀的打扮。(可耻啊,年轻的歌手!不是观众为你存在,而是你为观众存在)大概有三分钟的时间,夜莺一直默不作声,甚至动都不动一下……可是你听,微风吹拂下,树叶开始簌簌作响,蛐蛐叫得此起彼伏。在这支乐队的伴奏下,我们的这位演唱家才清了清嗓子,发出了今夜的第一声颤音。它开始歌唱了。我不打算描写它的歌声,我无意争夺诗人们的面包,还是让他们用诗去描绘赞赏吧。我觉得任何的语言都无法传神地描写它的歌声,因为当这位演唱家轻启莺喙,
婉转啼鸣的时候,连它的伴唱乐队都停下来倾听,整个树林都响彻着它那清脆甜美、透着力量和柔情的歌声。夜莺专注地唱着,四周在歌声中一片寂静,只有一个小插曲,那是一只猫头鹰,蓦地引吭鸣叫,竟想压倒我们的歌唱家……树林生气地咆哮起来,风也发出一阵不屑的声音……
当天空泛白、群星消隐的时候,夜莺的歌声渐渐变得轻柔。这时公爵家的厨子突然出现在树林的边缘,只见他弯腰驼背,左手压着帽子,右手提着一只柳条筐,在黑刺李中像做贼似的,悄悄地爬行。他的身影在树丛中时隐时现,不一会儿就看不清踪迹了。夜莺又唱了一会儿,突然像被关掉的水龙头一样,一声不响了。这时天已亮了,我们也打算回去了。“瞧这个坏蛋!”我们听见有人这样叫着,很快公爵家的厨子就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中。他朝我们走过来,快活得眉开眼笑。他举起拳头,在我们面前得意地晃着。仔细一看,他的拳头里露出刚被他捉到的夜莺的小脑袋和小尾巴……可怜的演唱家!上帝保佑,但愿谁都别遇上这样的厄运。 “你为什么要捉它?”我们问他。 “放进鸟笼里呀!”
长脚秧鸡一声哀怨的啼叫迎来了黎明,失去了歌手的树林开始喧哗起来。厨子把玫瑰的情人塞进柳条筐里,高高兴兴地跑回村子。我们也各自回家了。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将草地环境和剧院进行对比,凸显出“我们”此刻的自在和愉悦,也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现实的不满。 B. 红脚华、白嘴鸦、猫头鹰等动物与夜莺虽然同处一片树林,但它们的表现与夜莺极不和谐,让人心生厌恶之感。 C. 小说写夜莺不太注重自己的外表,永远是一身灰麻雀的打扮,并对它作了批评,体现了作者爱护而又严格的态度。 D. 小说对厨子出场后的描写与前文相比似乎只有寥寥数语,但情节陡转,意味深长,这是小说结构安排的独特处。 8. 象征手法是这篇小说显著特点,请结合全文分析夜莺形象及其遭际的象征意义。
9. 小说题为“夜莺演唱会”,可是花了很多笔墨写其他“歌手”的演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7. C C项,“并对它作了批评”说法不正确,原文中说夜莺穿着灰色的羽毛,“它面对任何身份的听众都只是这一身灰麻雀的打扮”,重点在于“面对任何身份的听众”,作者这里说它“不太注重自己的外表”是反语,其实表达的是对夜莺质朴外表、崇高品德的赞美,而不是批评。故选C。 8. ①夜莺歌声清脆甜美,透着力量和柔情,是美的化
身;②夜莺行动独来独往,外表质朴不媚俗,象征着坚守自我、卓然不群的品格;③夜莺被厨子抓住关进笼子,象征着美好事物受禁锢、被扼杀的遭遇。
9. ①表现树林的生机和自由的气息;②衬托夜莺演唱之美;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