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玛纳斯县第二小学 教师 张玉婷
教学目标: 1.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2.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感受生活的美好,懂得热爱生活。
3.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要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教学重点: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感受生活的美好,懂得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古代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
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小视频请同学学们看看里面有哪些传统节日。
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人们的各种情感都融入了这些传统节日里。这节课就让我们用自己的笔写一写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二、自主探究,写作引路
1. 同学们在所有的节日中你喜欢哪个?(春节)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课件展示春节的热闹场面,播放音乐)
2.你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总结,老师板书(贴春联、放鞭炮 吃年夜饭 看春晚 办年货 拜年得压岁钱 穿新衣)
3.我们来给这些习俗按时间顺序排排序。(办年货 贴春联 穿新衣 吃年夜饭 看春晚 放鞭炮 拜年得压岁钱)
这么多的习俗,这么多的事都写进作文里行不行?(不行,太啰嗦)
师:那该怎么办?生:选一两件事来写。
4.你最喜欢哪一件呢?大多数学生喜欢拜年得压岁钱。
5.师问:什么时间拜年?生:大年初一
引导学生把拜年的时间、地点、和谁去拜年,怎么去的,去给谁拜年?怎么拜的年?谁给的压岁钱?给了多少?得了压岁钱之后又干了什么?
6.学生评价这位学生讲拜年得压岁钱的过程讲的怎么样?(不生动 不快乐)
7.你们发现一个问题没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全家人都哑巴了,悄悄拜年、悄悄给压岁钱,然后悄悄地走。
8.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补充:“爷爷奶奶我给您拜年来了”爷爷奶奶迎出门笑着说:“我孙子来了”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寿比南山!祝爷爷奶奶春节快乐!(人物语言描写)
师:看到孙子给爷爷奶奶又拜年了,又祝福心情怎么样?(高兴)
高兴有什么表现?生:奶奶脸上乐开了花。(人物神态描写)
这句话太精彩了,奶奶高兴的笑成了一朵花把奶奶心里的美和乐通过表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奶奶高兴了,这时候压岁钱也该拿出来了吧?
奶奶递给我一张崭新的一百元,接过钱之后心里高不高兴?有什么表现?生:赶快把钱装进口袋里,生怕丢了。(人物的动作描写)
再指导学生把拜年的过程说一说。注意细节之处适时提示学生。
9.结尾抒发对春节的喜爱之情。
师:通过拜年得压岁钱体会到了春节的快乐,如果让你一句话结束作文,你想说什么?生:春节真快乐呀!希望天天过春节!明年的春节快快来到!
10.总结: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说得棒极了!其实写作就是这样简单,只要你平时细心观察了,
记下了这些过程,然后围绕一个意思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一片作文就成功了!如果再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适当地用上,作文就更精彩了。下面我们来看本次习作的要求。
11.明确习作要求。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1)审要求: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来写,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2)审重点:本次习作要求将节日活动的过程或事件写。
三、例文引路
1.课件出示例文。
2.自由阅读。
3.交流评议,了解写法。
(1)交代清楚节日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
(2)认真观察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边看边想,发挥想象。
(4)写出观察对象的动作变化和心理变化。
四、完成习作
1.出示例文开头,学生续写。
2.学生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习作讲评。指名读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根据本次习作内容要求,共同评议,找出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板书设计:
习作 中华传统文化
春节
办年货 贴春联 穿新衣 吃年夜饭 看春晚 放鞭炮 拜年得压岁钱
起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经过:人物语言 心情 动作描写
结果:表达对节日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