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期 满族研究 MANCHU MIN0RITY RESEARCH Nol,2017 (总第126期) (Gereral No.126) 清代满族辉发萨克达氏家谱浅究术 张双双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清代是我国少数民族犬发展大融合的时代,大量出现的家谱作为反映民族社会发展的载体而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光彩。清代 辉发萨克迭氏是满洲各姓氏中的一支,因为其家族特殊的历史活动轨迹而被后人所铭记。他们依附于内务府,忠心地为皇室服务,然而 该家族并没有因为沐浴皇恩而成为地位显赫的家族。北京图书馆藏的《辉发萨克迭氏家谱》中对女性及其家族相关活动的记栽为我们 研究清代社会史提供大量可贵的史料,是研究清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辉发萨克达氏;内务府;女性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65X(2Ol7)01—0066-06 萨克达氏是满洲的古老姓氏之一,属于“金源氏族”[1],早在关外时期就已归附于后金政权。收 藏于北京图书馆的《辉发萨克达氏家谱》初由六世祖法喀所修,意在“弗失於朝廷之至意”嘲,续修在 光绪二十四年,修谱人为第十一世的隆钊。该家谱的记载大致有四部分,分别是大清朝男女素服仪 注、族人死后的埋葬地、家谱撰修的缘由、家族世系详情,其中家族埋葬地是满汉文对照,此后的家 族世系详记长龄一支及其后世的情况。至光绪二十四年此谱修成之前,共记录了十二世计107人, 其中男性4O人,女性67人。 鉴于该家族留存的资料较少,笔者搜集到的家谱留存也仅此一部,仅从此谱以管窥豹,来了解 清代满族家庭的生活面貌。 一、辉发萨克达氏的源流 清代的萨克达氏氏族繁多,分布较散,文献记载有“凡三十九派一出萨克达一出宁古塔一出那 木都鲁一出阿库里河一出吉林乌喇一出吉颜一出乌喇一出扎库木一出阿尔喇一出德里倭赫一出哈 达一出叶赫一出卦尔察一出发讷哈一出讷殷一出萨克察一出辉发一出长白山一出布尔哈一出赫图 阿喇一出萼漠辉河一出黑龙江一出德林村一出马察一出和罗一出沾河一出瑚普察一出罗里一出阿 尔喇一出额和河一出阿库里一出尼马察一出萨哈尔察一出雅尔瑚一出布尔浑一出瓦尔喀一出倭讷 赫村一出沈阳一出萨克苏”p ,萨克达氏共计三十九支,辉发萨克达氏世居于辉发河流域,以辉发河 为族名,属于以地为名的氏族。《辉发萨克达氏家谱》(以下简称萨谱)中所记的“始祖伊拉达,四世 祖巴萨哩,巴字祖母布母布哩氏带哇字祖父由盛京辉发河来北京呈请人内务府” ,在《八旗满洲氏 族通谱》中也有记载:“包衣伊拉达,辉发地方人……以上俱系天聪时来归之人。” 由此可知,辉发 萨克达氏早在天聪初年就已归附后金,与后金政权一起进入中原。 基金项目:本文隶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满族伦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6BZX083)。 ・ 66 ・ 1644年顺治帝入关,辉发萨克达氏家族由“巴字祖母布母布哩氏带哇字祖父由盛京辉发河来北 京呈请入内务府”,此后本支这一支一直居住在北京,在内务府从事相关的社会活动,并一直延续 到清末。而关于其他支系如“包衣伊拉达,辉发地方人,其五世孙永德,现任七品官;满泰,原任骁 骑校,六世孙八十七,现任守备”[6】,史书上少有记载,到底他们是随着长房一起人关还是留在盛京 辉发老家,还需进一步的考证。 二、辉发萨克达氏的家族事迹考 (一)辉发萨克达氏在内务府的活动情况 辉发的萨克达氏是天聪来归之人,入关后起初属于正黄旗内府满洲第三佐领,后因祖母布母布 哩氏“前在朝有功而抬人正黄旗满洲四甲第十六佐领下” ,地位有所上升,但该家族仍依托内务府 来从事相关的社会活动。 表l:北京图书馆藏《辉发萨克达氏家谱》中部分男子职位 世代 七世 八世 人物 永安 长龄 中祥 入仕途径 历任职务 茶副 六品委署库掌,护军校,咸安宫行走 会计司郎中,衣库员外郎,公中佐领,热河总管,淮安关和粤海关监 督,奉宸苑卿加四级 笔帖式 笔帖式 拜唐阿笔帖式 内务府笔帖式 捐输 监生捐纳笔帖式 九世 中福 中事占 诚基 诚明 清漪园苑丞,员外郎,公中佐领,张家口监督, 江宁织造。骁骑参领,圆明园郎中 会计司员外郎,邵武府、泉州府知府 造办处员外郎(候补),护军参领 清漪园六品苑丞,会计司员外郎,护军参领,银库郎中,署理武备院, 山海关监督,慎刑司郎中, 上驷院卿,总管内务府大臣,掌管中正殿, 署理正红旗副都统,管乐部事物 清漪园八品苑副、六品苑丞,护军参领, 司员外郎,镶黄旗公中佐领,汤泉总管 长芦知事,盐课大使,广积库大使,丰财场大使,两淮掘港场盐课大 使(补授) 圆明园笔帖式,掌稿笔帖式,直隶独石口理事, 都虞司主事上行走,伊犁理事同知 清漪园苑副,直隶县城试用 清漪园拜唐阿,任丘县驻防(病死任上) 主事,员外郎,赏顶戴花翎 热河文津阁捐输员外郎,国史馆,护军参领, 右翼后营马队办事官,造办处员外郎 副护军参领,神机营文案处委员, 都虞司额外笔帖式(补授),堂正领班笔帖式, 员外郎,护军参领职衔 监生,贡生,内务府理事同知 监生,翰林院孔目,内务府堂右班,护军校 贡生,笔帖式补用,内务府堂左班,造办处笔帖式,巡检 奉宸苑拜唐阿,笔帖式,六品苑丞 奉宸苑拜唐阿,笔帖式,副护军参领, 京都制造银圆局请印蝓委员,升平署笔帖式 十世 十世 诚英 诚存 诚培 诚懋 诚恩 松年 柏年 监生捐纳笔帖式 监生捐纳笔帖式 监生捐纳笔帖式 捐纳 火器营俊秀捐纳 监生加捐 捐输 十一世 增年 隆端 隆翰 隆钊 敬昭 敬墼 官学生 捐报 捐报 报捐 捐报 捐报 十二世 由上表可知,辉发萨克达氏家族的男子基本上都是通过捐纳的方式在内务府所管辖的机构下 面当差,纵使他们被简放外地任职,也还是属于内务府的管辖范畴,如九世的中祥一生担任的会计 司郎中、衣库员外郎、公中佐领、热河总管、淮安关和粤海关监督、奉宸苑卿等职位都是属于内务府 的管理职位;中福所担任的清漪园苑丞、江宁织造等官职也是内务府的管辖范围;十世的诚明所担 任的银库郎中、署理武备院、山海关监督、慎刑司郎中、上驷院卿等职务也是属于内务府;诚存所担 任的长芦知事、盐课大使,诚培所担任的都虞司主事上行走等等,包括以后几代所担任的各项职 务,无不与内务府的职责息息相关。 ・67・ 尽管辉发萨克达氏家族社会地位因抬旗而有所上升,甚至是摆脱了不选秀女的命运,家谱中记 载:“dergi hese be ulame,booi amban garu hailasun de wesimbuhangga(wesimbuhengge)de,sangan juse sonjoro de,sakda meme eniyen ajige meme eniyen mukdn i emu halai sangan juse be gaijara be naka sehe. elhe taiifn i juwan duici aniya jorgon biyai ice duin de(康熙十四年十一月初四日顾太监奉上谕:传内务 府大臣噶鲁海拉孙今选女子萨克达嫫嫫、额娘一姓族中女子等止选。钦此。)” 但该家族还是拥有 谦逊的品质与骨气,他们“不领红事银两,若有孤女出聘,则应在本旗衙门内封嫁银六两。此银系 本旗都统之恩,由本旗房租项下给发,并非国恩条例。”一 并没有因被抬旗恃宠而骄,而是通过正常 渠道来进行家族的社会活动。查阅家谱后发现这个家族在历史舞台上比较活跃的只有九世、十世 以及十一世中长子这一支,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家族所受的皇室荣宠已不再,还是因为面对时局的 皇室已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眷顾这个依傍内务府的普通家族,抑或是因为该家族的人没有足够的才 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都还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清廷定鼎北京后随即设立了内务府来管理宫禁事务,直到1924年溥仪退位,内务府正式退出 历史舞台。内务府初创时清廷尚未在全国建立起有力的统治,东北的罗刹国对龙兴之地的虎视眈 眈,南方的南明政权蠢蠢欲动,漠北蒙古、地区的不安定因素大有存在。辉发萨克达家族在内 务府初创时主动要求进入内务府,为清朝的稳定提供后方的保障,抬旗后仍旧依附于内务府,除了 “报效朝廷之至意”c,olCb,也是想通过与皇家的特殊关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抛开私利,辉 发萨克达氏家族为清初内务府的完善、朝廷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作为依附内务府的满洲 家族,其家族文化也是内务府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萨谱》也为我们了解清代内务府文化和清 代的社会史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二)家谱中对女性的记载的重视 家谱中对女性族人有大篇幅的记载。《萨谱》中总共记录了107位家庭成员,而女性成员就有67 位,比例超过一半,现存的家谱中将女性单列出来的情况并不是很多,而将女性作为家谱中的始迁 祖来记载也是极少见的。 《萨谱》中记载的始迁祖是巴字祖母布母布哩氏即史料中的朴氏,因带领族人“由盛京辉发河来 北京呈请入内务府”,并因“保育先皇,克昭敬慎。朕躬幼时,殚心调护。夙夜殷勤,抚视周旋,身不 离于左右”uu的功劳而被顺治和康熙两位帝王所尊重,被封为奉圣夫人,甚至是允许其“顶戴服色照 公夫人品级”、“特赐孝陵近地,葬如公夫人之礼”,更有甚者“旋奉特恩建祠墓道,春秋致祭”u ,康 熙二十二年(1683)的时候,康熙帝率王以下、大臣诣孝陵的时候也不忘去“乳媪奉圣夫人坟前 奠酒”B3],足见这个布母布哩氏在皇帝心中的重要地位。朴氏被该家族奉为始迁祖,这种做法与朴 氏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也不无关系,毕竟她不是一位普通的女性长辈,而是皇帝的保母 1。而根据 前辈的研究,清代满族家谱里以女性作为始迁祖而往下传承的也仅此一例。 此外家谱中还大量记载了妻妾的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表2:北京图书馆藏《辉发萨克达氏家谱》中部分妻妾葬地情况(注:她们皆记有生平) 丈夫 巴萨哩 法喀 永安 长龄 中祥 中福 中{;占 诚基 诚明 诚英 诚存 诚培 诚懋 ・妻 布母布哩氏即朴氏 赵佳氏 傅察氏 李氏、李氏 毕鲁架理氏、石氏 车氏 高氏、张嘉特氏、李氏 瓜尔佳氏、傅氏 卓佳氏 王氏 张嘉特氏 车氏 索勒豁金氏 妻所葬地 北京德胜门外东 北满井首座 满井 满井 满井 满井 侯家庄 北顶 大豁口外 侯家庄 侯家庄 北顶 北顶 北顶 妾 妾所葬地 凤氏 蔡氏 傅氏 康氏 王氏 郭氏 董氏、关氏 大豁口外子衫 大豁口中院夸兰 北顶夸兰东 北顶夸兰东 北顶夸兰东 68 ・ 九t.一竹茸辰睹喜年五十走蔑捧於无措田年四A新 氏缸西粪.I琦擅地盎姑雾出_奎於道丸二耳 _;脊泰十一 眉.一巾 藩事 植 点焦 士亭 d<- 娄 糟 舒 二击竹三土辫嘉庭辛一年前十女袁於矜无琦七牟 百十七甘 峙 牟丙于五 绀七膏錾 李 簪府蓄挟 誉覆硬下愿椹镱摩。 一盎 隆 人美翼 十 平 十 九日二十四 言峙 毫妾 .月 幔 山 褚 釜要 罔氏苴攘嚼尺肝魁平霹 妻五年乙印 十二l蔓:卞五茸 峙岔开於北填蓄朱 十日蓖峙李年;卞七葳玲静圊沼八年乙已 董氏江西人生脊连屯二十三年奈 中二最;一 喷地在北1群虎深儿 脖享年:罕起 帮§望九年五 千儿翦于睹 森布 丧女行八生静遭丸十车废戎^ 轫五0蕊 图l:北京图书馆藏《辉发萨克达氏家谱》中记载的部分女性 生於嘉虔二十:一 寅寸一 ^一一十一 吉 昌候 阜氏内释府正黄聃菩洲值铺下霪七品遗官犍糟 罢女 长女 次女 中祥 三女 :二女 四女 五女 二七女 中福 长女 中祜 人物 表3:北京图书馆藏《辉发萨克达氏家谱》中的出嫁女与未嫁女情况 旗’j}洲位镊下赫舍哩氏英即毓 觅缝山抒九 出嫁女 女婿 未嫁女 葬地 备注 行九生脊迎屯七平丁衰三且}1百寅畴连正盐 皋郎申德覆-牟公行火 内务府汉军王氏 内务府汉军辛氏 干科拳人奎审。行三连内杼府正白攘蔫湖俊镊下 爵佳氏毒艮,{藐乍商行托 i} 内务府瓜尔佳氏 正蓝旗赫舍哩氏 内务府汉军马氏 竹ll通 费府覆蔷簇漠譬千伍礓下车氏遗光壬 内务府汉军许氏 觅矗外雄文 绵 行 次女 大豁口夸兰外西南 次女 三女 四女 长女 内务府卓佳氏 笑遍内静府正白族瀑单位镬下王氏正黄旗瓜尔佳氏 内务府王氏 镶黄旗钮祜禄氏 拳晨 长女荣姑娘无记载 诚基 次女 四女 长女 三女 内务府汉军康氏 镶蓝旗瓜尔佳氏 内务府汉军张氏 内务府满洲索勒豁金氏 三女 次女 七女 大豁口夸兰外西南 jE顶夸兰东 北顶夸兰东南 诚存 四女 五女 六女 次女 内务府汉军王氏 镶黄旗章佳氏 正白旗瓜尔佳氏 正白旗汉军郑氏 长女 三女 长女 北顶夸兰东 大豁口跨栏外西南 八女生于光绪十二年 诚培 松年 柏年 萨章 四女生于光绪五年 长女 内务府汉军徐氏 次女生于光绪八年 长女生于光绪七年,次女 生于光绪九年 由表3可知,辉发萨克达氏家族的男性所娶之妻,都记其姓氏、旗属或籍贯、生卒年、享年寿数、 葬地,妻子还记其父兄职业、父祖任何官职等,另外也记载了嫁给本宗族的时间和年龄。在封建社 会里,家谱能记上妻子的名字就已经很是例外,更别说是妾的情况,但从《萨谱》中对妻妾的记载来 看,满洲人完全不存在这方面的顾虑,这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满洲人对女性地位的重视。 ・ 69・ 另外从家谱中可以看出满族人重小姑思想也比较浓厚,家谱记载了二十八位嫡妻,八位妾 室,三十二位女儿,其中出嫁的有十九人。满族未嫁的姑娘有不受礼法约束的传统,有“鸡不啼,狗 不咬,十七八的姑娘满街跑”之谚语,在家族中的地位也比较高。《辉发萨克达氏家谱》中记载的女 儿,不仅记其出嫁情况,如夫婿之姓氏、职业、任官、谁之子或谁之孙,所属旗分,另外还记了女儿的 生卒年、字号,而且对早逝的女儿及未成年的女儿都有详细记录,对女性尤其是对族中女儿的这种 相对系统、详细的记载,是汉族家谱中少见的,这一点十分难得,充分体现了满族人家对女儿的重 视。 同时从表3中可以看出与该家族通婚的多为内务府旗人,通婚对象既有满洲八旗也有汉军八 旗,到清代后期与正身旗人通婚的次数也渐渐增加,或许跟该家族抬旗后的社会地位上升有关。在 清代抬旗乃是褒奖酬劳之举,是旗人改变身份地位的一种重要途经,是一种显赫的荣耀,获此殊荣 多由皇帝特旨或部议,因为有皇帝的抬旗旨意,辉发萨克达氏在旗人中地位明显上升,所以该家族 女子婚姻的选择范围就扩大到正身旗人中。这些是研究内务府旗人婚姻行为的力证,这也正是满 族家谱社会史史料价值之珍贵性的重要体现之一。 《萨谱》开篇记载的是大清男子女子孝服仪注,反映了入关后满洲人对汉人礼仪的认可与吸 收。另有大量篇幅记载族人死后的埋葬地,无论男女,无论出嫁与否,成年与否,只要是本族之人, 皆记录在册,并且是满汉文对照。其中的《祭祀换锁例载》和《供影上坟例载(此条遗失)》,详细记 述了该家族的家庭祭祀活动,而关于祭祀的一切“均在长房尊藏”“以传后世”n ,体现长房在家族活 动中的重要性,也是满汉文化融合的一个体现。然而关于“夫喀喇授阿达哈哈番世职”[16],此处的喀 喇是朴氏人关后后嫁的丈夫,既然已另组家庭仍然被前任丈夫的子孙后代奉为始迁祖,可见对朴氏 的敬重。此外家谱中记载该家族因功“抬人正黄旗满洲四甲第十六佐领下”,然查阅《八旗满洲氏 族通谱》和《八旗通志》并未找出有关抬旗之事的蛛丝马迹,另外该家谱成书于光绪二十四年,大清 王朝已经走到他的尽头,纵使该家族被抬旗也是在清朝晚期,但并不清楚到底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 期,而从这个抬旗事例也可以看出晚清社会的状态。 小结 辉发萨克达氏家族作为清代满洲大家族中的一员,它的发展轨迹也是清代由盛而衰演变的一 个缩影。辉发萨克达氏家族是萨克达氏中的一支,世居辉发地方,天聪时来归,清初由其巴字祖母 布母布哩氏(即朴氏)带领该族人由盛京辉发河流域从龙入关。因布母布哩保育了两代帝王的功绩 而使这个家族享有特殊的权利——抬旗与不选秀女的优待。纵使是享有圣眷,辉发萨克达的族人 也没有因此而自抬身价成为显赫的家族,仍然对内务府有着特殊的感情,感恩皇室,愿终身为皇室 服务。但鉴于该家族留存的资料较少,笔者发现的家谱留存也仅此一部,故笔者仅从现有资料蠡窥 满洲辉发萨克达氏的家世与家事。收藏于北京图书馆的光绪二十四年《辉发萨克达氏家谱》详细记 载了该家族自始迁祖以来的活动,谱书中对立此家谱缘由的记载,对女子的重视与记载,对家族活 动的记载,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清代内务府满洲家族的生活状况,也为我们了解清代满洲家族及 社会史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资料,同时对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的生活及发展,为我国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和谐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历史依据。 注释: [1]金源氏族:意为源自金代的氏族. [2】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辉发萨克达氏家谱・祖母受封例载》,北京图书馆,2002年版第632页 [3】李洵等点校:《钦定八旗通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7页. ・7O・ [4】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辉发萨克达氏家谱・族繁本支记载》,北京图书馆,2002年版第611页. 【5]弘昼,鄂尔泰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之三十五》,辽沈出版社1989年版第439页. [6】弘昼,鄂尔泰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之三十五》,辽沈出版社1989年版第439页. 【7]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辉发萨克达氏家谱・抬旗例载》,北京图书馆,2002年版第632至第633页. [8]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辉发萨克达氏家谱・不选秀女》,北京图书馆,2002年版第627页. [9]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辉发萨克达氏家谱・孤女出聘例载》,北京图书馆,2002年版第633页. [10]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辉发萨克达氏家谱・祖母受封例载》,北京图书馆,2002年版第632页. [11]李洵点校:《八旗通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376页; [12】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辉发萨克达氏家谱・祖母受封例载》,北京图书馆,2002年版第632页. [13]《清实录》第5册《圣祖仁皇帝实录2》卷100.卷196,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7页. 【14】刘小萌:《清朝皇帝与保姆》, E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第140页; [15】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辉发萨克达氏家谱・祭祀换锁例载》,北京图书馆,2002年版第635至638页 [16】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辉发萨克达氏家谱・祖母受封例载》,北京图书馆,2002年版第632页. 参考文献: …1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辉发萨克达氏家谱》.北京:北京图书馆,2002年版. [2】弘昼,鄂尔泰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z】.沈阳:辽沈书社,1989年影印本. [3]李洵等点校.《钦定八旗通志》[z].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4]《清圣祖实录》(影印版)[z].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5】(清)爱新觉罗・弘历.《清朝通志》[z】.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6】刘庆华.《满族家谱序评注》[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7]刘小萌.《清朝皇帝与保姆》【C].《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8】杜家骥.《满族家谱对女性的记载及其社会史史料价值》[c].《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年第7卷. 【9】橘玄雅.《地位特殊的奉圣夫人》[J].《紫禁城))2o14年第4期. [责任编辑:吴智嘉] (上接第42页) 喂养猎犬,共拨粮二千九百二十二石一斗九升,余剩粮四千八百二十九石七斗一升半碗。等因呈 讫。核算用过、余剩粮石数目均属相符。查,康熙三十六年五月题称,杨朝福等三十九庄头,伊等 欠粮六十七石六升以下三石以上还完,二百零四石二斗五升以下九斗半一升以上欠项尚未偿完。 此等欠粮限期内并未偿完,实属可恶,合行将伊等从重治罪,革退庄头,充为壮丁。唯去岁庄头粮 食一半以上未获,未能归还欠项,合行责打杨朝福等百鞭,并札饬佐领三官保等,俟今年秋收之时, 严行照数缴还,若仍有未偿完者,俟三官保等查明呈报时,另行议奏。等因具题。奉上谕:近年盛 京地区接连粮食紧缺,宽免责打庄头,俟今年秋收时照数偿完。钦此。钦遵在案。除马六等二十六 庄头将偷食、霉变粮共五百九十四石八斗半三升半碗已照数偿完毋庸议外,杨朝福等十三庄头,共 偿还欠粮七百七十六石六斗半七,仍有一百二十石以下二十石以上共五百五十六石欠项尚未偿完, 伊等欠粮三次限期催还,仍未偿完,甚属可恶,合行将伊等鞭百并革除庄头发遣乌拉充为牲丁。唯 伊等偿还所欠粮七百七十六石六斗半七升,及尚欠五百五十六石,遂将杨朝福等鞭百,交与佐领三 官保等,俟本年秋收之时,严行照数缴还,如仍不能偿完,俟佐领三官保等查明呈报时,另行议奏可 也。等因具题。奉旨:宽免责打杨朝福等。余依议。钦此。相应俟伊等今秋收粮后,务须严格照数 归还。 为此咨行郎中青格里、员外郎巴兰太。六月二十八日,牧长田养和带来。佐领三官保收。 【责任编辑:吴智嘉] ・ 7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