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三单元测试卷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 号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4分)

阅读经典,咀嚼经典,那些从容流淌的文字中,常常涌动着令我们感动的爱的激流:阿长辛苦买来的粗zhuō( )的《山海经》中蕴含着的浓浓关爱;老王在生命尽头的微薄的回馈( )所牵动的一个善良文人的kuì zuò( )( );.为造九级台阶,父亲以大半辈子的辛劳演绎( )出的不懈奋斗……常常感动于.生活中的细小的爱与关怀,我们才能更好地品味生活!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粗zhuō( ) kuì zuò( )( )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回馈( ) 演绎( ) ..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各种活动课应运而生,给语文课增添了勃勃生机。 ....B.我钦佩《荒野求生》中的冒险家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C.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默默无闻,看见学生有出息,便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D.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中发言应该用普通话。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石垭是平昌著名的“长寿乡”,长寿老人占比大大超过平昌长寿老人平均数。目前满100岁的长寿老人有7人,90至99岁的有17人,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全乡达40多人。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总 分

C.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再发生,我县交警部门集中开展了市区交通秩序联合整治行动。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3分) 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③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苦恼过?面对学业的受挫,你是否沮丧过? ④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A.③④②①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王》的作者杨绛在文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B.《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哀悼。

C.《台阶》一文通过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那个时代农民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D.《卖油翁》一文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本文通过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6.按要求填空。(8分)

(1)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4)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5)《春夜洛城闻笛》中集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6)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 。 7.综合性学习。(7分)

最近,我们班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信你能出色地完成下列任务。

(1)在活动展示课中,根据安排,全班齐唱歌曲《常回家看看》之后,是双人舞蹈《让世界充满爱》,为将这两个节目连起来,请你写几句串台词。(2分)

(2)请拿起你生花的妙笔,写一段优美的文字来诠释“爱”的内涵,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3分)

(3)请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精彩的标语。(2分)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选自《碎金鱼》,有删改)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8.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 )(2分)

A.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B.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C.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D.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9.用现代汉语表达下列句子。(4分) (1)尔安敢轻吾射!

(2)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

10.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甲】文中“陈康肃公”中的“公”是古代对男子的一种尊称;【乙】文中“岂汝先人志邪”中的“先人”古代一般指祖先、古人,此处专指陈尧咨死去的父亲。 B.【甲】文通过对卖油翁酌油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卖油翁娴熟的技能,让我们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C.我们通过【乙】文中陈尧咨对母亲提问的回答可以看出:陈尧咨驻守荆南,每日苦练射箭本领,令人叹服。

D.【甲】文中卖油翁“睨之”“微颔之”说明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本领并不欣赏,甚至还有轻视之意。

11.请结合【甲】文中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谈谈现实生活中的你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4分)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分)

十八岁的时候,祥子便跑到城里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

的事;做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 ),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①上一辆车,一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再来看看祥子的身材,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②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 )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按照常规的审美标准,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③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④的。

这么说来,祥子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 );设若口齿伶俐是出于天才,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是老看着自己的心。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随

着心中所开开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

祥子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跑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过不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地去跑。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注释】①打:买。②杀进腰:把腰部勒细一些。③一边儿:同样的。④挺脱:北方方言,强劲结实,挺括舒展。

1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偶然 毕竟 灵敏 C.偶然 无疑 灵便

B.忽然 无疑 灵敏 D.忽然 毕竟 灵便

13.从选文看,祥子为什么决定要做车夫?(2分)

14.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4分)

(1)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2)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④的。(从语言运用的角度)

15.从整本书看,祥子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鹅毛压得父亲喘

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

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

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的所有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也是最值钱,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

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着……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

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

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定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

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

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垒一层,晾干后,第二晚再接着垒第二层,如此反复……因为太冷,母亲的双手很快被冻伤,又痛又痒。父亲也喘得、咳得更严重了,但他们继续坚持着。

⑧几个月后,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解;母亲的双手也好了些。他们卖鹅毛和羽绒鞋所得利润,得以凑齐我和姐姐的学杂费,一家人总算熬过来了。

⑨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当年患有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因为怕花钱治疗,只能硬扛着,医生告诫他不要干重体力活,要休息,否则极易发展成肺气肿。可父亲哪肯休息,他坚决要去收鹅毛,因为这活相对轻松些,还能帮母亲。

⑩多年后,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惊讶地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鹅绒是那么轻盈,有风掠过,便会飘散。但奇怪的是,它们竟始终在那里,一如当年此时。

我终于懂了,当年,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看似轻如鸿毛,但对于贫病交困的他来说,却是千钧之担,于母亲也同样如此。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反抗,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在当时那个农村普遍穷困的特殊年代,我和姐姐是方圆几十里地,唯一都读过书,上了大学的两姐弟,谁也没因贫困而辍学。

父亲肩上担起的和母亲手中操持的,虽然只是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但由此诞生出来的爱,却重于泰山。

16.请根据文章第①到⑧段内容,把相应的故事情节填在横线上。(2分) 父亲挑鹅毛,又喘又咳→A →母亲白天上工,整宿做鞋→父亲踩泥垒墙,喘咳严重→B

17.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反抗,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

18.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4分)

19.文章通过回忆父母辛苦劳作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写作(50分)

20.不小心摔倒时,路人的搀扶温暖了你;寒气逼人的凌晨,清洁工人忙碌的身影感动了你;迷茫困惑时,一本好书启发了你;平淡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你;考试失利时,同学的安慰鼓励了你;取得成绩得意忘形时,老师的批评鞭策了你;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逆行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撼了你……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像一束光照亮你,引你前行。

请以《有一束光照亮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得抄袭和套作;②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第三单元测试卷

1.(1)拙 愧怍 (2)kuì yì

2.D 解析:A项,“勃勃生机”是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使用语境错误。B项,应该用“不以为意”。C项,“默默无闻”与“默默工作着”,语义重复。 3.A 解析:B项两面对一面,应该删去“否”;C项滥用否定词,应该删去“不再”;D项缺主语,应删去“在”和“中”。

4.A 解析:③开启了话题,是第一句;④句中“那么”衔接第③句,应为第二句;②写“停下来”的感受,紧接第④句,为第三句;①句总结,为最后一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④②①。

5.D 解析:《卖油翁》一文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6.(1)弹琴复长啸 (2)散入春风满洛城 (3)双袖龙钟泪不干

(4)惟解漫天作雪飞 (5)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6)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7.(1)示例:刚才我们在歌曲《常回家看看》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舞蹈《让世界充满爱》,进一步体验世界大家庭的温馨。

(2)示例:爱是严冬里的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沙漠里的一股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爱是夜空里飘荡的一首歌谣,使孤独无依的旅人感到心灵的安慰。

(3)示例:爱由心生,美在人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世界充满爱,让生命焕发光彩!

8.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本句断句为: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9.(1)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2)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

10.C 解析:此句说法有误,陈尧咨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11.示例:我们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我们工作学习中的一种资源优势,不应像陈尧咨那样进行炫耀宣扬,要像卖油翁那样谦逊。对待别人的长处,我们应学会取长补短,而不应对别人进行诋毁嫉妒。(言之有理即可) 12.C

13.一是他觉得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二是他相信自己有拉车的资格——有力气,年纪正轻。

14.(1)在心理描写中融入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地塑造了祥子身体健壮、充满自信的形象。

(2)运用比喻手法,使用表现力很强的方言词汇“挺脱”以及双重否定句式,将祥子的特征充分凸显了出来,同时形象地表现了祥子的自信心理。

15.形象:从一个老实、健壮、坚忍、自尊要强的“骆驼”,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原因:祥子的悲剧,是他个性弱点造成的,更是他所处社会压迫的结果。 16.A:父亲分鹅毛,剧烈喘咳 B:父亲垒起泥屋,咳喘缓解

17.“寒冬”表层含义是指那个寒冷的冬天,深层含义是指一家人面临的贫病交困的艰难处境。

18.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鹅绒”比作“流云”,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鹅绒的情状,睹物思人,表达了作者对已逝父母的怀念之情。

19.表达了作者对父母之爱的赞美,以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0.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