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SWCC 2017年第8期 ・47・ 灵宝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张明磊,徐光林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53) [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灵宝市 r摘要]依据2013年灵宝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资料,从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方面 阐述了灵宝市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归纳了灵宝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在空间和时间 上的分布规律:空间上沿河流、沟谷呈条带状分布,受地形地貌控制,在低山区灾害发育密集,在乡镇人类活动强烈地区 较发育;在时间上呈现出在雨季集中分布的规律。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941(2017)08—0047—04 近年来,随着灵宝市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和小秦 石流灾害的发生机理、发育特征,进行了危险性评价, 岭金矿区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增大,区域地质灾害有加 提出了灾害防治的措施和建议;陈华清等 等分析了 剧趋势,威胁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这一现状, 小秦岭矿渣型泥石流的物源特征及起动机理,并对其 许多专家、学者对当地地质灾害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 危险I生进行了评价。本研究在2013年对灵宝市地质 究,比如:邢永强等 研究了灵宝市小秦岭金矿区泥 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灵宝市的地质环境条件, 进一步分析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以期为 [基金项目]河南省三门峡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1212011089058) 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89. (1)Seep模块模拟的渗流场结果表明:库水位的 下降和降雨产生一个较大的水力坡降,且库水位下降 [2]易武,孟召平,易庆林.三峡库区滑坡预测理论与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94—200. 速率越大,地下水位线越高,水位在快速下降的过程 中,地下水来不及排出,滞后于库水位下降。滑坡体中 地下水向外的渗透力和产生的动水压力作用于滑坡, 使滑坡的稳定性降低。 [3]仵彦卿.地下水与地质灾害[J].地下空间,1999,19(4): 303—31O. [4]秦洪斌.三峡库区库水与降雨诱发滑坡机理及复活判据研 究[D].宜昌:三峡大学,2011:10-11. [5]李晓,张年学,廖秋林,等.库水位涨落与降雨联合作用下 滑坡地下水动力场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 23(21):3714—3720. (2)降雨入渗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 素,但比较工况4和5发现两工况稳定系数相差并不 大,这是由于滑体物质的渗透系数较小,降雨不易人 渗。因而对于该滑坡而言,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 素还是库水位的下降。 [6]吴琼,唐辉明,王亮清,等.库水位升降联合降雨作用下库 岸边坡中的浸润线研究[J].岩土力学,2009,30(10): 3025-3031. (3)库水位下降并叠加降雨的情况对滑坡的稳定 性不利,但并不是库水位下降的速率越大,滑坡越不稳 定,模拟发现库水位以1.0 m/d的速率下降并叠加降 雨的工况滑体稳定系数最低,为1.07。所有工况的稳 定系数均超过1.05,说明在三峡库区水位日降幅增大 并叠加极端降雨的情况下,该滑坡仍然保持基本稳定。 [参考文献] [7]廖红建,盛谦,高石夯,等.库水位下降对滑坡体稳定性的 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9):3454-3458. [8]张桂荣,程伟.降雨及库水位联合作用下秭归八字门滑坡 稳定性预测[J].岩土力学,2011,32(增刊1):476-482. [作者简介]刘凯(1992一),男,湖北恩施州人,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滑坡预测预报。 [收稿日期]2017—01-15 [1]王士天,刘汉超,张倬元,等.大型水域水岩相互作用及其 环境效应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7,8(1):69- (责任编辑李杨杨) ・48・ 中国水土保持SWCC 2017年第8期 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5)岩土体类型特征。依据岩土体的介质及结构 特征,将灵宝市的岩土体划分为松散土体、半坚硬岩 类、坚硬岩类三大类型,其中:松散土体主要分布于北 1地质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灵宝市位于豫西秦岭山系的东 端,南为小秦岭和崤山山脉,北为黄河及河谷平原,中 部为黄土丘陵,地势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呈阶梯状下跌 部山前地区,在中部的低山丘陵区及土石山地亦有分 (自南部小秦岭老鸭岔脑2 413.8 m向北降至308.0 布;半坚硬岩类主要分布于阳店、川口以南和五亩乡盘 m),自然比降34.4%0,有中山、低山、黄土台塬、山前洪 龙一长桥,以及朱阳镇透山、运头等地;坚硬岩类分布 于南部小秦岭、崤山山区石质山地。 积扇、河流阶地、河床漫滩等6种地貌类型。 (6)地下水类型。灵宝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受地 (2)气象水文。灵宝市属于暖温带性半湿润 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3.8 c【=、蒸发量 1 616.4 mm、降水量609.7 mm。降水量分布呈明显的 空间差异性,南部山区降水较多,川塬地区降水偏少; 年最大降水量988.2 mm,年最小降水量318.7 mm;全 年降水量集中在5—10月,期间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 量的80%。境内除黄河干流外的主要河流有1O余条, 均属黄河水系,其中属黄河一级支流的有双桥河、十二 里河、枣乡河、阳平河、沙河、弘农涧河和好阳河。 (3)地层岩性。灵宝市位于中朝准地台南缘,具 有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双层结构特征。结晶基底由新 太古界太华群及古元古界组成,以片麻岩为主。沉积 盖层由中元古界、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 组成,其中:中元古界官道口群以海相沉积白云岩、石 英砂岩为主,熊耳群以海底喷发杏仁状安山玢岩为主; 上元古界震旦系以冰碛岩为主;古生界仅有寒武系下 统,以细晶白云岩和条带状灰岩为主;中生界仅见白垩 系,岩性为隐晶灰岩、微晶白云岩和黏土岩夹砂砾岩; 新生界古近系由隐晶灰岩、黏土岩夹砂砾岩及煤层组 成,新近系底部为微胶结砾岩,上部为棕黄、灰绿色黏 土岩,第四系分布较广,中、下更新统以黄土夹古土壤 为主,上更新统在黄土塬顶部及黄土覆盖的低中山低 洼部位或古冲沟两侧以风积黄土为主,在黄河二、三级 阶地以冲积黄土状粉土为主,全新统主要分布在黄河 及其支流一级阶地、漫滩之上,主要岩性为黄土状粉土 及砂砾卵石。岩浆岩比较发育,集中分布于小秦岭地 区,以脉状和岩基侵入为主,岩性有花岗岩、石英闪长 岩、辉长岩等。 (4)地质构造。灵宝市位于东西复杂构造带北支 西段,境内地质构造复杂,表现为多构造类型,纬向构 造、新华夏构造尤为发育,组成了区内的基本构造格 架。区内断裂主要有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组, 其中近东西向断裂主要有小秦岭北麓山前大断裂、老 鸦岔断裂、杨沟口断裂、大坪一银家沟断裂,北东向断 裂主要有朱阳一五亩一川口一温塘区域大断裂。继燕 山运动之后,区内新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以东西向山 前大断裂的复活和差异性升降为主。地震活动也较频 质构造控制,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水文、气象等条 件密切相关。依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水力性质将地 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 基岩裂隙水3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河 流阶地、河床漫滩及北部黄土台塬、山前洪积扇;碎屑 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在朱阳断陷盆地内;基岩裂 隙水则广泛分布在南部基岩山区。 2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 灵宝市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 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统计资料显示, 截至2012年6月,灵宝市共发生地质灾害453处,其 中滑坡60处、崩塌104处、泥石流23处、不稳定斜坡 257处、地裂缝4处、地面塌陷5处 。 (1)不稳定斜坡。全市共查明不稳定斜坡257处, 其中土质斜坡228处、岩质斜坡29处,不稳定斜坡发 展趋势主要为崩塌。区内不稳定斜坡具有坡度跨度 大、坡形以直线形和凸形为主、潜在危害严重、诱发因 素清楚、宏观前兆相对明显、可预防性较强等基本特 征。不稳定斜坡坡度主要分布在34。~90。之间,其中 坡度为61。~90。的有204处,且均为生产建设活动形 成的高陡边坡。 (2)滑坡。全市共查明滑坡60处,主要分布在黄 土台塬、低山地区,以及中山区部分黄土覆盖的斜坡地 带,以中、浅层滑坡为主,具有活动性强、危害大的特 点。滑坡规模以小型为主(40处),还有中型12处、大 型7处、特大型1处。以现代滑坡为主,运动形式主要 为牵引式(牵引式滑坡56处),以黄土层内滑坡居多 (表1)。滑坡平面形态主要为半圆形和舌形,半圆形 和舌形滑坡共45处。剖面形态主要为凹形、阶梯形和 凸形,其中凹形20处、阶梯形18处、凸形10处。 (3)崩塌。全市共查明崩塌灾害104处,是主要的 地质灾害类型,具有发生频率高、危害性较大等特点, 集中分布于黄土台塬边缘、低山区、交通线路两侧、居 民房前屋后等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尤其是 窑洞密集地区及交通沿线更为集中,大部分为小型 张明磊等:灵宝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49. s4 。 -辫 滑体主要为中、晚更新世黄土, 滑面后部呈直线形,中部及前部呈圆弧形, 结构散乱,颜色混杂或较均一,呈 整体近似圆弧形。滑带土致密,呈层状碎裂 灰黄色或浅黄色。滑体厚度一般 <15 m 结构,表面光滑,有擦痕,厚度15~45 c 滑面中后部呈圆弧形,前部呈近水平直线 形。滑带土呈褐红色,致密,黄土段呈层状碎 滑体由中、晚更新世黄土及部 裂结构,表面光亮如镜面,部分滑坡滑带处可 分风化砂泥岩组成,可辨层次。 等。滑床后部坡度陡峻,中部及前 见泥岩,表面光滑,有擦痕,厚度一般为20~ 滑体厚度一般<30 in 部较平缓,整体坡度较小 50 cm 黄土,中前部为泥岩、砂砾岩、灰岩 滑床中后部岩性为中、晚更新世 崩塌。104处崩塌灾害中有岩质崩塌34处、土质崩塌 70处,土质崩塌的变形模式主要为倾倒式及滑移式, 岩质崩塌主要为倾倒式、拉裂式和错断式,各种模式崩 塌的形成机理见表2。崩塌灾害60.6%发生在陡崖、 表2灵宝市崩塌形成机理分类 34.6%发生在陡坡,可见斜坡坡度越大,越容易发生崩 塌。灵宝市崩塌灾害多分布在300~1 700 m高程范 围内,主要集中在300~1 000 in范围,因为300~1 000 ITI高程范围主要是广大的黄土台塬和低山区,河流侵 蚀严重,加之修路、建房等人类活动强烈,导致崩塌灾 害发育。 (4)泥石流。全市共查明泥石流灾害23处,主要 涧河上游黄土覆盖的支沟中,沟谷深切成V字形,以 垂直侵蚀作用为主,沟谷两侧崩塌、滑坡频发,但大部 分规模较小;在弘农涧河中游地段,河流以侧向侵蚀为 主,两岸边坡风化、卸载作用强烈,处于河流侵蚀岸的 斜坡易发生滑坡、崩塌灾害;弘农涧河下游河谷开阔, 自然侵蚀扩张速度较慢,地势开阔,坡体总体较稳定, 但人类工程活动强烈,边坡易形成剥落和局部不稳定。 另外,不稳定斜坡隐患更具有线性分布特点,主要集中 在修建公路切坡形成的高陡边坡处和人工切坡建窑、 建房而成的陡崖处。 分布在小秦岭矿区,大多为沟谷型泥石流,按流体性质 分多为水石流,按物源分大多属矿渣型泥石流。本研 究调查的23条沟道都曾发生过水石流或者洪水灾害, 目前也都存在着泥石流隐患,其中西峪、文峪、枣乡峪、 大湖峪4处为大型泥石流沟,其余皆为小型泥石流沟。 据调查资料综合评判,23条泥石流沟中有8条(文峪、 西峪、枣乡峪、大湖峪、灵湖峪、峪、苍珠峪、杨寨 峪)处于中易发状态,其余15条处于低易发状态。 3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3.1空间分布规律 (2)受地形地貌控制明显。灵宝市地质灾害受地 形地貌因素控制较为明显。据统计,低山区地质灾害 发育密度最高,其次为河谷区及黄土台塬区,中山区最 低。低山区范围涉及阳店、川口、苏村、五亩、朱阳、寺 河等6个乡镇,该区地表黄土覆盖,沟谷发育,修路开 挖边坡和切坡建房挖窑等人类活动强烈,共发育地质 灾害211处,以不稳定斜坡、崩塌和滑坡为主;河谷区 分布在黄河及其主要支流河床河漫滩,该区河谷开阔, 地势平坦,城镇密布,人类活动强烈,地质灾害较发育, 共发育地质灾害43处,类型为滑坡、不稳定斜坡和崩 塌;黄土台塬区以及部分河流阶地、山前洪积扇主要分 布在豫灵、故县、阳平、西阎、焦村、尹庄、函谷关、阳店、 (1)沿河流、沟谷两侧呈条带状集中分布。据统 计,灵宝市约80%的地质灾害分布于河谷两侧,呈条 带状集中分布,且多发生在流水侵蚀作用活跃、谷坡地 形变化快的地方,在河流支沟分布密度大于主沟,以弘 农涧河及其支流尤为典型 在弘农涧河及霸底河、东 大王等9个乡镇,该区黄土覆盖较厚,植被发育较差, ・50・ 中国水土保持SWCC 2017年第8期 水土流失严重,共发育地质灾害103处,类型主要为不 稳定斜坡、崩塌和滑坡;在中山区,小秦岭采矿活动强 烈,泥石流隐患发育,崤山黄土覆盖,人类活动较强烈, 导致地质灾害较发育,共发育地质灾害96处,类型为 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泥石流。 (3)各乡镇分布特点。从各乡镇地质灾害发育数 量来看,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与乡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和 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人口密度及人类活动有关,整体 上表现为南部山区地质灾害发育数量大于北部地区, 县城西侧地质灾害较发育(表3)。朱阳镇是地质灾害 的高发区,有灾害点89处,其境内分布有众多采矿区, 地势较高、地形坡度较大,加之人类活动强烈(建有 250省道等),所以地质灾害点分布较多;其次为五亩、 苏村、阳平、寺河、故县等乡镇,这些乡镇人口密集、沟 谷纵横,或是矿产开采区,或是农业种植区,人类活动 较强烈,因而地质灾害点分布较多;最后是函谷关、焦 村等乡镇,因人口较少、地势相对较为平坦,且人类活 动较弱,所以地质灾害点分布较少。 表3灵宝市各乡镇地质灾害数量统计 处 M也 ∞∞∞如0 3.2时间分布规律 灵宝市地质灾害呈现出在雨季集中分布的规律。 在调查到确切发生时间的地质灾害中,有90%发生在 雨季,在雨季降雨量偏多的年份里,地质灾害的发生更 为集中。通过对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与同期多年平均 月降雨量的关系(图1)可以看出,灵宝市地质灾害与 降雨量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在年降雨量 大的年份相对集中;在雨季相对集中;在日降雨强度大 的时间内也相对集中。在强降雨时期内灾害发生和降 雨基本同步,连阴雨季节灾害发生有不同程度的滞后, 每年7—9月份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段。 140 120 一 —100 一 暑80 咖 咖60 孽4o 20 0 月份 图1 灵宝市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地质灾害发生数量 4结论 (1)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环境 背景影响,灵宝市主要发育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数量多、局部密度大、规模以中小 型为主。 (2)灵宝市不稳定斜坡分布广泛,变形破坏模式 多样,潜在隐患大;滑坡平面形态典型,基本力学模式 简单,现代滑坡多,潜在危害较大;崩塌数量多,规模 小,危害大,变形模式多样;泥石流以矿渣型水石流为 主。 (3)灵宝市地质灾害的发育具有明显的空间和时 间分布特征,空间上沿河流、沟谷呈条带状分布,受地 形地貌控制,在低山区灾害发育密集,在乡镇人类活动 强烈地区较发育,在时间上呈现出在雨季集中分布的 规律。 [参考文献] [1]邢永强,郑钊,赵鸿燕,等.小秦岭金矿区泥石流成因、危险 性评价及其防治[J].中国水土保持,2008(7):43-45. [2]邢永强,章煜.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灾害特征、分布情况与防 治对策[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5): 372-376. [3]陈华清,徐友宁,张江华,等.小秦岭大湖峪矿渣型泥石流 的物源特征及其危险度评价[J].地质通报,2008,27(8): 1292—1298. [4]张伟,张明磊,商真平,等.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地质灾 害详细调查报告[R].郑州: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13: 47-48 [作者简介]张明磊(1981一),男,河南南阳市人,工程师,学 士,主要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及地质灾害调查 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7—0l一15 (责任编辑李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