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有感
上了半个学期的生命教育课的感触良多。可惜的是,课的节数真的太少了。
每一个话题都与自己切切相关,每一课都值得自己好好深思。
性。
身为大学生的我,必须不能对它陌生。一直都以为自己对性的了解已经足够了。我知道什么是性。可是我确实没了解背后的真正意义,以及我们正确的性的观念应是如何。爱情动作片看过,可是确实无法体会到它对于人类的快乐是什么。也许需要情到浓时,才可以体会吧。但是我很清楚,我绝对不能发生的一件事便是,不能因为好奇而触碰性。无论是性,还是关于性的那个人都必须是自己想得清清楚楚的。再次是,我们不应该对于性的教育存在一种害羞的心理。我们需要直接而坦白地面对。我觉得只有我们能够直面地接受性的教育才能减少那些因为对性好奇而产生的悲剧。尤其是对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我就真正见证过这种悲剧的发生。从那以后我就告诉我自己,我如果身为父母绝对要对自己的儿女直接让他们接受教育,教育他们正确的性观念。
生命
这节课一再加深我对生命的珍惜度。除此之外,深深让我意识到一种生命的责任感。原来生命不只是自己的。它从一开始就已经被赋予你需要一种责任感。在上过生命教育之后,更加深刻理解《活着》里的那句:生命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情而活着。血缘是与生俱来的,亲情也是与生俱来的。无论你怎么砍都砍不掉的。但是就算如此,我们也该珍惜,更不该挥霍。我们珍爱自己的生命是对自己负责之余,也是对这
种赋予你生命的血缘,亲情而负责。我一直很不喜欢“拼爹”这个词语。这个词语太深刻地透露出一些人的穷富心理。从而会导致更多一些人会产生对这种不能控制的父母的埋怨。有什么好拼的?父母这些是你能控制的吗?评论一对父母的好与坏,仅从父母能提供的金钱,权利?这是何等的悲哀?那些值得我们看见的一面呢?纵然父母无法给予让你平步青云的金钱,权利那又如何?最重要的应该是,父母给予的关心与爱,才是我们值得好好关注的一面。
死亡
这是一个我很忌讳的词语。就算我上了半个学期的生命教育,就算我作为一个大学生从小就被教育死亡是一件必然事件。可惜教育并没有一直教育我如何正确面对死亡。这半个学期以来因为深深意识到生命在大自然,众多突发事情上的渺小,正因为这样我才会觉得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多么值得被珍惜的事情。但是这样也增加我对死亡的恐惧。尤其是上完那节关于性的话题之后,我更是觉得自己仿似分分钟钟都在与死亡做斗争。忽然让我对生活小心翼翼,有种杯弓蛇影的感觉。因为关于那节课中的某些视频确实产生一些让人不安的感受。例如那个摄像头,艾滋病。其实这是不好的。我们的确需要对生活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包括在发生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自救。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哪些生活细节是自己必须去注意的。但是我们也没必要处处防着要世界的人会如何害自己。
碰巧在上关于性这节课之前,我在凤凰卫视上看了关于艾滋病系列的纪实专题片。(老师也可以用这个纪录片作为教材,我觉得真的很好。或者可以介绍给同学们去看看。毕竟老师的传染能力比较强——。在这个专题教育中,让我深切感受到一个观念,“没知识,真的很可怕”。我并不是想取消那些文盲的人。但是里面大部分的艾滋病患者就是因为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知道艾滋病对人们的危害才会导致他自己染上这样的恶果。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被访的艾滋病患者(通过注射吸毒而染上的)他告诉记者,他不知道多人
共用针头会染上艾滋病,否则他就算是怎么样吸毒,都不会共用针头吸毒。而且在网络上一直有人断断续续在流传那个“有一些艾滋病患者因为报复心理,而用一些细针扎在自己身上,然后又扎在健康人身上,最后告诉别人他是艾滋病患者”的事情。无可否认,我刚看到这个消息真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恐慌,我在害怕如果哪一天真的那么无辜这样被染上怎么办?世界怎么那么混乱之类的消极想法。但是自从那天我看完这个艾滋病专题之后,我就知道如果真的发生这类事情,我们只要在四十八小时之内注射防疫针就可以避免感染艾滋病了。所以目前还没能治疗的艾滋病的恐惧,我们必须自觉地去学习有关艾滋病的资料。而且当我们真真切切地了解艾滋病,我们也正视艾滋病患者,这样也可以减少因为艾滋病患者的报复心理而产生的一系列恶性循环的悲剧发生。
其实对于生命教育的感触真的很多。但是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感触真正用到生活上。最首先的一条就是我们首先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第一点,要做的便是早睡早起。我们不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就让自己的身体计提坏账准备。因为生命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