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对话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学生用自己的经验、知识解读文本内容,从而在自己头脑中建构出新知识与新世界,这种建构是和教学同步进行的,他们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活动。这种对话的有效性决定着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学生与文本对话,处于自我阅读状态时,是一种内省辩识活动,表面上看,是安静而平静的,但他们却能认真的思考,同时产生自己的想法。下面那是我对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几点认识:
1.创设班级氛围,推动自主学习
对话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与文本对话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自主学习、自我深化的过程。为了保证这种性和内在自由,教师必须创设安全与共享的学习氛围,把班级锻造为一个分享与共进的学习共同体,把阅读教学营造成一个真正平等、真诚沟通的时空。毫无疑问,课堂上教师的态度、想法会影响甚至决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速度与质量。那么教师以努力为学生创造积极、容错、发展的课堂文化。
2.在读与思的过程中深入与文本对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的前提就是读,言为心声,任何文本言语都不单是是词句意义的载体,其中必然充溢着作者在特定语境中某种独特的生命活动所产生的意味。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把书面言语转化成了有声言语。读的实质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思则是学生在思维、情感、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融入情景,有新感悟,新升华,从而与文本共鸣!
如在教授《丑小鸭》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当然我也要参与其中。我要求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谈自己的收获。再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文本,之后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让我震惊:有的说它很高兴兄弟姐妹再也不会瞧不起它了;有的说他要回家看望妈妈;有的说它的愿望实现了,太好了;有的说……一种回答,就是一种思想,或者浅显,或者深入。
总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的对话,一种精神与另一种精神的融化,一种素养对另一种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