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走向大众的Push-to-Talk业务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2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目 录
前言.................................................................1 一、PUSH-TO-TALK业务描述.............................................4 二、PTT业务受到移动行业的广泛关注....................................6 2.1 NEXTEL公司PTT业务的成功示范效应..................................................................7 2.2 PTT业务为移动运营商提供了发展移动数据业务的契机.................................8 三、NEXTEL公司IDEN网络上的PTT业务.................................10 3.1 IDEN网络的发展..................................................................................................10 3.2 PTT业务...............................................................................................................12 3.2.1 Nextel的PTT业务描述.............................................................................12 3.2.2 Nextel的PTT业务用户分布.....................................................................13 3.2.3 Nextel的PTT业务成功发展策略.............................................................14 3.3.4 Nextel的PTT业务发展方案.....................................................................15 3.3 NEXTEL的商业解决方案........................................................................................15 3.4 NEXTEL的/公共安全部门解决方案..............................................................18 3.4.1 Nextel的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20 3.4.2 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22 3.5 NEXTEL的发展策略................................................................................................23 四、公众移动网PTT业务进展..........................................26 4.1 PTT业务价值链分析...........................................................................................26 4.2 公众移动网PTT业务标准发展..........................................................................27 4.2.1 GSM/GPRS/WCDMA网络.................................................................................27 4.2.2 CDMA2000网络.............................................................................................30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3
五、公众移动网PTT业务应用开发方案..................................32 5.1 FASTMOBILE提供的“FASTCHAT”方案....................................................................32 5.1.1 Fastmobile提供的PTT业务描述.............................................................32 5.1.2 Fastmobile的Fastchat实现方式...........................................................36 5.1.3 合作的移动运营商......................................................................................37 5.1.4 广泛的产业联盟..........................................................................................39 5.1.5 资费..............................................................................................................40 5.2 SONIM的PTT业务方案.........................................................................................40 5.2.1 Sonim的PTT业务描述...............................................................................40 5.2.2 Sonim的PTT业务解决方案.......................................................................42 5.2.3 产业联盟......................................................................................................43 5.3 WINPHORIA( MOTOROLA )的“GIR”方案.............................................................44 5.3.1 Winphoria提供的PTT业务描述...............................................................44 5.3.2 Winphoria的GIR方案...............................................................................44 5.3.3 合作的移动移动运营商..............................................................................45 5.4 TOGABI的“PACKETCHAT”......................................................................................47 5.4.1 Togabi的PTT业务描述.............................................................................47 5.4.2 Togabi的PacketCHAT解决方案...............................................................47 5.4.3 产业联盟......................................................................................................49 5.4.4 合作的移动运营商......................................................................................51 5.5 EFUSION 将PTT业务用于在线客户服务.............................................................51 5.5.1 eFusion的PTT在线客户服务业务描述...................................................51 5.5.2 资费..............................................................................................................52 5.5.3 应用案例......................................................................................................52 5.5.4 PTT在线客户服务市场分析.......................................................................52 5.6 公众移动网络PTT业务试验进展......................................................................53 六、PTT业务发展前景和策略分析.......................................55 6.1 PTT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5 6.1.1 技术上的挑战..............................................................................................55 6.1.2 市场上的挑战..............................................................................................57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4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6.2 PTT业务发展策略分析.......................................................................................58 6.3 PTT业务发展前景分析.......................................................................................60 6.4 我国移动行业对PTT业务的关注......................................................................62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5
表目录
表2.1 2002年底美国主要移动通信公司经营指标比较.....................7 表3.1 NEXTEL公司IDEN网络的发展.....................................11 表3.2 企业用户中NEXTEL的市场份额...................................17 表3.3 NEXTEL的商业解决方案案例......................................17 表3.4 NEXTEL在紧急情况的案例........................................21 表4.1 ERICSSON PTT业务平台..........................................29 表5.1 公众移动网PTT业务应用解决方案比较...........................33 表5.2 FASTMOBILE与SMS、移动即时消息和话音系统的业务能力比较.........36 表5.3 公众移动网络运营商PTT业务试验进展...........................54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6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图目录
图3.1 NEXTEL公司IDEN网络用户数目统计................................12 图3.2 NEXTEL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和用户市场份额比较......................13 图3.3 NEXTEL的不同用户共享PTT业务..................................14 图3.4 NEXTEL的PTT业务发展方案......................................15 图3.5 NEXTEL商用解决方案系统........................................16 图3.6 NEXTEL紧急通信系统............................................20 图4.1 PTT业务价值链组成...........................................26 图4.2 3GPP IP MULTIMEDIA SUBSYSTEM(RELEASE 5)...........................28 图5.1 FASTCHAT业务在NOKIA终端上显示的界面...........................35 图5.2 SONIM的PTT业务在终端上的界面显示............................41 图5.3 SONIM的PTT业务方案:CLIENT/SERVER体系结构.....................42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1
前 言
Push-to-Talk(一按即通)技术,在2003年2月成为第3次GSM世界大会上明星,继而又成为5月份美国CTIA大会上的主角,从而引起了正在孜孜追求业务创新的移动业界的浓厚兴趣。
Push-to-Talk业务并不是新东西,早在手机发明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出现的步话机就提供类似通信功能。美国的主要移动运营商之一的Nextel公司,在其iDEN网上提供Push-to-Talk业务,凭借其独一无二的业务组合,位居美国五大移动运营商ARPU值首位、而用户流失率最低,与其他业绩增长停滞不前的运营商形成鲜明的对比,引起整个移动行业的极大关注。
但是在2.5G乃至3G蜂窝通信网络上推出Push-to-Talk业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于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和设备、终端制造商来说都是一个完全的新课题。此Push-to-Talk业务非彼Push-to-Talk业务,从提供技术方式上来说,是基于VoIP技术;从服务功能上来说,引入了Internet即时软件如QQ、ICQ、MSN Message等一些深受欢迎的功能。
尽管移动通信正步入由GPRS和CDMA 1X等为主流的2.5G数据时代,并向数据传输速率更高的3G时代迈进,但是无庸置疑,语音仍将在移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2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动运营商的业务中占据相当大比重。Push-to-Talk业务是把语音服务作为无线数据的一种应用,为移动运营商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利益找到了平衡,因此成为业界热点也并非偶然。目前,移动通信行业的所有参与者正在为提供Push-to-Talk业务进行方方面面的准备。
诺基亚、爱立信和西门子三巨头联合推出了GPRS/3G网的Push-to-Talk业务的VoIP解决方案,倡导使用3GPP(WCDMA技术)的IMS ( IP Multimedia System)标准,以阻止多个不完整的解决方案拥入市场。Qualcomm、Motorola和Nextel正在联合开发CDMA 1X网的Push-to-Talk解决方案。同时,还有多家第三方应用开发商积极提供Push-to-Talk的业务解决方案。索尼爱立信的新款手机已经添加了Push-to-Talk按键,德州仪器已有支持Push-to-Talk功能的手持终端芯片。
同时,全球的移动运营商正在积极地参与Push-to-Talk业务上的竞争。引人注目的还是美国五大全国性移动运营商在提供Push-to-Talk业务上的竞争,早已凭借Direct Connect业务在Push-to-Talk服务上处于领先地位的Nextel忙着部署全国联网,而其他四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业务开发和商用试验:Verizon Wireless在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试商用PTT业务;Sprint PCS明确计划在2003年底之前引入Push-to-Talk业务;AT&T在2003年内将在西雅图试验,2004年正式商用,最迟04年就可能遭遇面对面地直接竞争。Sonim和FastMobile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3
等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则声称已经成功实现跨网络技术、跨地域的Push-to-Talk业务试验。
本报告通过阐述目前公众移动网即将提供Push-to-Talk业务的功能特性、业务实现解决方案,跟踪研究Push-to-Talk业务价值链各环节的竞争、合作状态,分析Push-to-Talk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策略,为中国移动行业的业务创新给予支持。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4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一、Push-to-Talk业务描述
Push-to-Talk(简称PTT)业务也称“一按即通”业务,指的是实时直连的“点到点”和“点到多点”话音通信。这种业务使用非常简单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人能够讲话,以便于群体交流,主叫方只要按一个按键就可以向一个人或一组人发起通话,无需拨号和等待对方摘机,电话立即接通,迅速建立起谈话组。
这种业务功能并不是新东西,早在手机发明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出现的步话机就具有类似功能。此外,双向无线电系统、集群通信系统也比较普遍采取过这种通信方式,例如:在双向无线电系统中,两个发射机使用同一频率时必须进行Push-to-Talk操作,在谈话过程中进行切换;另外,在噪音环境或者有隐私的场合,某些手机也可以切换到Push-to-Talk状态,人为控制来话和去话信道的建立,说话的声音只在激活状态下才能传送给对方。
过去,Push-to-Talk业务的典型应用为:一个团队在行动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一直听从管理者的信息和命令,而团队成员只是偶尔需要向管理者汇报一些事情,队员之间有时也需要交流。对于Push-to-Talk这种简单、直接的通信方式,需要小组管理和团队协作的商业用户是非常实用而必要的。在许多特殊行业广泛使用这种业务,总调度和车队司机之间的通信属于这种业务的典型应用,同时部门执行公务、商业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5
娱乐、社会活动的协调也很非常需要这种服务。
目前,Push-to-Talk业务之所以成为移动业界特别是美国移动运营商关注的焦点,是因为公众移动网要引入这种服务。与传统的集群系统相比,公众移动网具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多样、价格低廉的手机供应,它将把Push-to-Talk业务从特殊的行业用户推广到一般商业用户进而到一般大众。
而且,公众移动网即将提供的Push-to-Talk业务将比现有的业务内容更加丰富,将增加Internet网中已经成熟的即时消息软件的功能:用户能够在通话群中灵活地选定或者变换通话对象,从而轻易地与通话群体中所有人或选择部分人进行电话会议;通过状态呈现服务,用户可以知道其通话对象哪一位可以接听,哪一位线路忙;通过语音留言功能使用户能够在对方不能接听或者没有开启即时通话功能的情况下,留下语音信息;有的还扩展其业务范围,在进行Push-to-Talk的业务过程中,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外,还可以采用进行文本、图片和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总之,传统即时通信软件(如QQ、ICQ、Yahoo Message、MSN Messenger等聊天工具)所具有的好友列表、状态呈现和私人聊天等功能更增添了Push-to-Talk的吸引力,而运营商可以基于Push-to-Talk业务平台提供多种模式的即时通信服务。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6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二、PTT业务受到移动行业的广泛关注
PTT业务引起业界广泛引起注意开始于今年(2003年)3GSM World Congress大会。在此次大会上,Ericsson、Nokia和Siemens宣布他们联合推出了运行在GPRS/3G网的基于3GPP IMS(IP Multimedia System)规范的PTT业务标准,将于2003年下半年开始试验,并邀请网络运营商和其他设备制造商加入到多厂商环境的GSM/GPRS/EDGE/WCDMA Push-to-Talk解决方案创立中。
随后,美国四大全国性移动运营商AT&T Wireless、Cingular、Verizon和Sprint PCS纷纷表示支持,并公布了今明两年(2003年和2004年)在各自的网络中提供PTT业务功能的计划,与此同时早在十年前已开始提供PTT业务的Nextel也加快了实现全国联网的速度。
PTT业务应用开发先驱Sonim和FastMobile在欧洲、美国分别成功进行了跨网络技术、跨地域的PTT业务试验。德州仪器开始供应支持PTT功能的芯片,索尼爱立信、美国三星电子也出现了具有PTT功能的手机。
一时间PTT业务引起移动业界的兴趣,更是美国移动运营业的热门话题。那么,PTT业务为什么引起业界会有如此大的兴趣呢?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7
2.1 Nextel公司PTT业务的成功示范效应
根据网络规模和用户基数,美国位居前五位的移动运营商包括Sprint PCS 、AT&T Wireless、Cingular、Verizon和Nextel。十年来,只有Nextel独自一家运营商经营PTT业务,因此Nextel曾被描写成毫无希望的另类。Nextel虽然孤独但是有利可图,组合了移动电话和双向无线电的终端和业务,凭借这一独一无二的产品使其收益稳步增长,在2003年Nextel的优势更加明显。在价格战主导下,美国其他移动运营商的增长停滞不前,而Nextel提供的差异化业务却使其得以继续维持高的收费,占据美国移动行业ARPU值最高(比第二名Sprint PCS公司高出8美元)、用户流失率最低的位置,这让其他运营商好不眼红。
表2.1 2002年底美国主要移动通信公司经营指标比较
ARPU/月 用户流失率/年
用户数(百万) 来源:IDC
Sprint AT&T
Cingular Verizon
PCS Wireless
70美元 62美元 60美元 51美元 48美元 Nextel 2% 10.1
3.8% 17.1
2.9% 22.1
2.7% 22
2.3% 31.5
T-Mobile 48美元 4.2% 8.9
Nextel公司取得如此业绩的主要原因在于:
l Nextel公司与其他移动运营商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提供PTT业
务,此项业务牢牢锁住了移动蓝领建筑工人、办事员、水管工和电气修理工,他们的通信费用相当高,正是PTT业务使Nextel公司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8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l PTT业务在降低用户流失率、稳定用户群、吸引新用户上发挥的
更加重要的作用,Nextel公司表示其90%以上的新用户都是冲着Push-To-Talk而来的。
十年前在Nextel公司开始针对企业用户提供该业务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其他移动运营商得太多的注意。也曾经有传言说AT&T 无线通信公司可能和爱立信公司合作提供电路交换的PTT业务,当时被业界当成笑话。
如今的状况与几年前大不相同,Nextel如此突出的业绩似乎惊醒了其他运营商,纷纷希望投身PTT业务的推广和竞争中,相信步Nextel后尘会改变他们基本业务停滞不前的情况。
2.2 PTT业务为移动运营商提供了发展移动数据业务的契机
目前,所有运营商都面临着ARPU值下降的压力,开发增值业务特别是发展移动数据业务是运营商的战略发展重点。然而,移动网络向分组化过渡需要的巨大经济投入,现阶段移动数据业务所产生数据收入仍然很少,这些都使运营商很踯躅。
从业务上讲,基于VoIP技术的Push-to-Talk业务实质上是把话音作为无线数据的一种应用,把风靡Internet的传统即时文本消息和即时图像消息所具有的好友列表、状态呈现、聊天等功能引入话音服务,为用户需求中占绝对重要地位的话音业务赋予了新的内容,为消费者提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9
供更大的业务价值,更是为运营带来更多的附加收入。而恰当解决数据业务这个长远发展方向与当前依靠话音业务生存之间还存在着矛盾,Nextel的PTT业务的成功为开展数据业务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网络建设上讲,Push-to-Talk业务给运营商提供了发展IP网的最好契机。移动网络向分组化过渡可以从最小的初始投资开始,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引入逐渐扩展IP网。不管是在GPRS网还是CDMA网,Push-to-Talk业务的实现都架构在多媒体应用平台上,仅仅是该平台可提供的众多业务的一个。因此,为Push-to-Talk业务做出的很小投资也可以在以后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10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三、Nextel公司iDEN网络上的PTT业务
Nextel与其他移动运营商所不同的是,在其iDEN网络上提供独一无二的业务和技术,将PTT业务、消息、蜂窝和分组数据业务完美组合,同时提供快速、安全和可靠的无线数据业务。不仅受到公众用户的欢迎,更受到企业用户的拥护。在企业市场,Nextel的服务口号为:“适应企业用户需要(How Business Gets Done)”。
3.1 iDEN网络的发展
1993年,Nextel公司引入Motorola的iDEN网络提供PTT业务。在1996年,Nextel引入Motorola的iDEN数字集群技术和分组数据技术,首次在Nextel的移动终端上实现数字蜂窝、对讲机和文本/数字的功能组合,并在芝加哥及其周边地区推广iDEN业务。从此,Nextel公司不断扩大其运营的iDEN网络的覆盖范围,到2003年第二季度,Nextel拥有的用户达到一千一百七十万;到2003年第三季度,Nextel的用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其品牌业务Direct Connect™(Direct Connect品牌中包含Push-to-Talk业务)。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表3.1 NEXTEL公司IDEN网络的发展
11
时间 1996年9月 1997年5月 1999年2月 1999年5月 2000年4月 2001年4月 2001年8月 2001年10月 2002年1月 2002年7月 2002年12月 2003年1月 2003年3月 2003年8月
主要事件
引入iDEN技术,在芝加哥和周边地区开始提供PTT、数字蜂窝和文本消息的业务组合,并不断扩大其网络覆盖范围。 与加拿大的Clearnet公司签署漫游协议。
提供无线数据业务,整合无线话音、数据和消息业务。 与微软就将MSN引入Nextel的无线接入系统达成协议。 提供“Nextel Online?” 业务;提供“Nextel Worldwide?”业务。
Nextel首次引入Motorola生产的Java? i85s终端。 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的“Direct Connect?”业务。 采用MH2技术在全国范围提供分组数据网络。
计划与QUALCOMM和Motorola合作,在全球第三代CDMA网络上提供“Direct Connect?”业务。
在全国范围内提供“E-911”业务
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24小时的“Roadside Assistance”业务。
与Motorola合作完成“Nationwide Direct Connect?”业务推广的第一阶段。
推出“Aether PocketBlue?”业务,专为法律执行推出的业务。
完成“Nationwide Direct Connect?”业务,其用户可以在全国范围使用Push-to-Talk业务。
来源:CATR 通信信息研究所
Nextel凭借其独一无二的业务组合,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一直保持用户增长速率。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12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1997年1998年1999年1999年2000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2年2003年Q3Q2Q1Q3Q1Q39月4月10月Q210020030040050060080092010001170用户数(万)
图3.1 Nextel公司iDEN网络用户数目统计
来源:CATR 通信信息研究所
3.2 PTT业务
3.2.1 Nextel的PTT业务描述
Nextel提供PTT、数字蜂窝和文本消息的组合业务,其提供的PTT业务是一种服务范围广泛的数字对讲业务,用户只需按一个按键就可以与工作同伴、合作者主和家庭成员等立即通信,节省了时间,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是一种非常便捷的通信方式。
Nextel提供的PTT业务包含两类通信方式: l 点到点方式的私人通信
具有很好通信环境,保证了通信的私密性,可以不受任何打扰; l 点到多点方式的群组通信
可以同时与群组成员立即联系。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13
在1999年,Nextel与微软达成协议将MSN引入其无线接入系统,从而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组合。 3.2.2 Nextel的PTT业务用户分布
Nextel具有完美的企业无线解决方案,其PTT业务组合服务的重点用户与其他运营商的用户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包括:
l 中小企业(也称为蓝领和灰领阶层);
l 位居财富排名前1000位的企业(也称为白领阶层),并对此市场
进行细分; l 机构。
在财富500强中有80%的公司使用Nextel的服务。由于紧紧抓住了企业客户,使得Nextel的业务收入市场份额高于其用户市场份额。
用户市场份额业务收入市场份额
图3.2 Nextel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和用户市场份额比较
来源:Nextel公司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14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3.2.3 Nextel的PTT业务成功发展策略
Nextel的PTT业务成功发展主要归功于其业务特性差异化和服务市场集中化,在其市场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发展策略和市场定位策略主要包括:
l 先从习惯使用对讲业务的一小部分用户做起;
l 市场定位于需要即时通信的行业部门,例如建筑业、交通业等; l 采取低价资费策略,比移动电话节约费用;
l 按照普通通信要求来建立企业网络,允许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
的通信,不同行业企业间的通信,以及跨地区用户进行通信; l 业务网络覆盖全国;
l 提供小巧、功能齐全的多种手机终端,对于高端用户提供更多
的手机功能,例如配置数码相机的手机。
图3.3 Nextel的不同用户共享PTT业务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15
3.3.4 Nextel的PTT业务发展方案
Nextel从开始提供PTT业务以来,一直不断扩大其网络覆盖范围。最初,Nextel的PTT业务只能在同一市场的Direct Connect用户之间相互通信,在2003年初实现一些市场之间的有限互操作,2003年6月开始实施全国联网,致力于到2003年8月实现全国范围的PTT业务互操作。同时,Nextel声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PTT呼叫,其呼叫建立时间仍控制在1秒之内。
Fleet/Group CallBusiness NetworksCrossFleetHorizontal AHorizontal B/C
1993年1998年2002年2003年1月2003年8月
图3.4 Nextel的PTT业务发展方案
来源:Nextel公司
3.3 Nextel的商业解决方案
Nextel具有完整的商业解决方案,牢牢地吸引着其企业用户。在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16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其商业解决方案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PDA、移动笔记本等进行通信。在其商用解决方案中,PTT业务作为独特的业务与其他业务想结合,受到广泛企业的欢迎。
图3.5 Nextel商用解决方案系统
PIM:个人信息管理 KM:知识管理
来源:Nextel公司
Nextel公司商用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基本业务: l PTT业务 l 蜂窝电话 l 无线数据应用 l 信息 l 移动办公室 l 无线局域网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17
l e客户服务
Nextel的企业用户分布广泛,并在各个行业中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表3.2 企业用户中NEXTEL的市场份额
行业
建筑业 维修服务 能源电力 耐用品零售 农林采矿 耐用品批发 汽车 广播出版
非耐用品零售
市场份额 67% 39% 34% 33% 31% 26% 23% 23% 16%
表3.3 NEXTEL的商业解决方案案例
联邦快递
Otis电梯
要求
访问在线包裹跟踪系统,具有支持功能,可进行管理、控制。
通过当前维护、通信和调度网络向全国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结果
多伦多市
用户使用便携电脑或无线上网终端,实现无线上网,接入其全球无线接入平台,可节约公司的呼叫中心和IT成本
通过ExtendedSystem解决方案,客户可利用WAP手机、双向寻呼机和PDA,接收和上传数据,实时记录业务活动,维护存货信息,可以进行精确即时的计费。
加快该市公共卫生部门对建立多伦多卫生环境信息系统,检查员可以用餐馆进行检查、并向用户发移动设备现场传送报告和签名,改变了以往基布评级信息的速度 于纸质文件的传统,缩短了处理时间,公司还
在开发解决方案方面提供支持,并对使用者进行教育和培训。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18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结果
Bell Bell Mobility可利用简单友好的基于浏览器Mobility 的功能,建立、部署和管理特定的内容门户,
可将内容和应用提供给特定用户群。企业和个人用户加入其他URL时,可从预设的内容和应用菜单中进行选择,建立自己的互联息资源。用户在其中获得人性化的体验,可促进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提升用户价值。
Schering-P利用无线Pocket PC更新客销售人员可立即获得所有相关数据,包括医生lough(医药户管理信息,产品试验信历史、相关记录等,加快产品试验和产品信息公司) 息,接入PIM(个人信息管提供速度。
理)数据等。
要求
在移动互联网中加入适当的管理控制功能,支持70多家内容供应伙伴,提供多语言支持,无缝扩容,能适应当前和将来的移动设备技术。
3.4 Nextel的/公共安全部门解决方案
Nextel为和公共安全部门提供了专门的解决方案,其PTT业务与其他更多适合/公共安全部门需要的业务相组合,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Nextel与应用供应商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公众安全数据解决方案,主要实现以下应用:
l 一按即通--具有漫游功能,全国覆盖; l 牌照检查; l 嫌疑犯照片; l 数据库检索; l 无线局域网; l GPS定位技术;
l 美国强制提供的E-911功能。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19
Nextel在向/公共安全部门提供服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l 通信安全有保障; l 互可操作性; l 手机耐用; l 无线调制解调器; l 优先等级安排/强制优先; l 紧急呼叫;
l 一按即通:点对点,点对多点; l 信息;
l 具有SSL加密的Java 2平台。
到2002年,和公用事业部门的用户将近100万,公司有250多雇员专门为部门提供服务,其中的重点在公共安全部门。其客户包括:FBI,财政部、邮政局、国防部(陆、海军,海关),联邦航空管理局、纽约局,华盛顿等。
Nextel的主要/公共安全部门的解决方案优势在于: l PTT业务特性; l 可与PSTN连接;
l 可方便地应用新技术,且价格低廉; l 用户设备更小更轻,为用户定制;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20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l 前期成本低;
l 后续成本可精确预算。
3.4.1 Nextel的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Nextel的应急通信系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
l 接入OHS(开放公文系统),与其他机构和应急部门进行通
信(一按即通,通话组建立,优先接入,紧急呼叫); l 到达紧急事件地点后可立即通信(漫游和全国直接连接); l 与其他有Nextel手机的当地公共安全机构通信(直接连接); l 部署移动基站、卫星移动基站; l 文本信息广播(双向寻呼)。
紧急状态下的通信要求 全国范与当地需要时其他主应急团队内部与主要机构领导人通信 和团队之间通信 要机构之间通信 进行远程通信 公共安全机构通信 围内的通信 初期情况通报
图3.6 Nextel紧急通信系统
来源:Nextel公司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21
Nextel的iDEN 网络具有非常强的网络可靠性,Nextel的PTT业务在各种紧急状况下仍能正常工作。
表
3.4 NEXTEL在紧急情况的案例
紧急状况 地区 Nextel的网络特性
PSTN网络拥塞;
PTT业务正常工作;
红十字会500多个小组参与救援工作; Nextel是拉美地区震后唯一提供无线服务的移动运营商;
备用电源保证Nextel继续服务。 PSTN网络拥塞; PTT业务正常工作。 PSTN网络拥塞; PTT业务正常工作。
山区
地震
西雅图
停电期
旧金山
PSTN网络拥塞; PTT业务正常工作;
恐怖时期 纽约/华盛顿
Nextel承担着几千部电话的通信任务; COW提供额外的覆盖能力。 来源:CATR 通信信息研究所
紧急案例分析之一:地震救灾
发生地震时,装备了Nextel手机的搜救队伍出动,这些手机具有一按即通、优先接入、无线电数据和互联功能:
l 联邦应急管理机构可通过Nextel的系统对搜救队伍进行部署。
搜救队伍在寻找幸存者的过程中,可利用PTT业务与本团队或其他团队的人员进行即时通话。
l 联邦应急管理机构调用其他州的搜救队伍来支援时,这些搜救队
可以通过PTT业务的漫游功能立即与当地建立联系,还可通过全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22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国范围内的PTT业务与应急管理机构总部进行联络。 l 搜救队还可以通过建立通话组,与拥有Nextel手机的当地消防
队进行一按即通的联系。
紧急案例分析之二:模拟恐怖袭击事件
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时,PSTN和蜂窝移动网流量立即大增,而Nextel的PTT业务系统不依赖于PSTN,在移动网络发生拥塞时仍能正常使用。
联邦应急管理机构的应急团队和主要公共安全部门配备了具有PTT业务、优先接入、无线电数据和互联功能的Nextel手机的:
l 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可与主要应急团队的领导进行一按即通通
话,利用有紧急呼叫的优先等级接入,可以保证此次通话为最高优先级。
l 应急管理机构可向相关领导发送文本信息,通报事件情况。 l 应急管理机构可利用预先编定的通话组进行一按即通的通话,调
动救援队伍。
l 联邦应急管理机构的领导和员工到达现场后,可通过一按即通漫
游功能立即与当地建立联系。
3.4.2 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
2002年2月,Nextel为盐湖城冬季奥运会提供通信服务。尤他州奥运公共安全指挥部(UOPSC)要监控现场所有公共安全部门,其中有90多个联邦、州和当地机构团体参与,15000多名工作人员,对通信的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23
需求量很大。
起初,Nextel并不是主要的移动通信提供商,只是用来帮助增加系统容量,提供互可操作性。但其提供的特色服务表现出乎人们的预料,Nextel向90多家机构提供可互操作的通信,以及先进的设置功能,包括一按即通、优先通信和紧急呼叫等,人们可以用同一设备实现不同的功能(手机、对讲机、无线上网等),并且不同机构间也可以进行一按即通的通信,免提、主叫号码显示、通知等功能,受到普遍欢迎,尤其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期间。最终,Nextel成为奥运会提供业务的第二运营商。
在奥运会进行期间(2002年2月4日至24日),Nextel为奥运会共提供3500部手机,每天话务量达到50-80万次,网络阻塞率小于2%;奥委会进行呼叫109万多次,通话时长近354万分钟。
随后,此次奥运会的管理结构成为美国各地发展本地安全系统的典型模式。
3.5 Nextel的发展策略
目前,Nextel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其他美国移动运营商也试图挤入PTT业务市场,Nextel希望一直保持其PTT业务的市场优势,特别是在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市场领域的领先地位,因此采取的突出策略主要包括: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24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l 充分满足核心用户的需求
公共安全和司法人员一直是Nextel的重要核心用户, Nextel专门设计了各种手机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例如,2003年5月Nextel推出的r750plus FM AFU手机,是按照军事标准设计的,可以适应常规无线通信不能适应的环境――抗灰尘、打击、震荡和雨水,是在危险环境工作的理想选择。此外,该款手机还提供了紧急群呼Emergency Group Connect功能;通过按手机顶部极易找到的红键,可以在网络拥塞时优先连接到Nextel网络资源。
尽管在未来一年内美国其他移动运营商也将宣布开通PTT业务,但是Nextel将在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l 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实现全国PTT业务漫游和互通
在发展初期,Nextel的PTT业务仅仅在当地使用,面临其他四大运营商即将提供类似业务的压力,Nextel已经加紧了PTT业务全国漫游的部署,软件测试目前已经完成,在2003年8月正式开通。其“Direct Connect”用户可以使用PTT业务功能在美国任何地方与另一个“Direct Connect” 用户直接通信。
Nextel公司同时还面临商业用户业务开支削减的挑战,如果经济压力持续不减,公司商业用户可能会被迫削减开支,那么Nextel的业务收入增长将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随着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和业务的推广,可能会有更多的普通用户使用Nextel的PTT业务,以缓解商业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25
用户削减开支的压力。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26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四、公众移动网PTT业务进展
目前,影响最大、发展最成功的Push-to-Talk业务,是在Nextel和Motorola合作开发的iDEN网络上实现的,它属于集群系统,采用的是专利技术。
但是,在2.5G乃至3G公众移动网络上推出Push-to-Talk业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于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和设备、终端制造商来说都是一个完全的新课题,需要其价值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积极支持。此Push-to-Talk业务非彼Push-to-Talk业务,从提供技术方式上来说,是基于VoIP技术;从服务功能上来说,引入了Internet即时软件如QQ、ICQ、MSN Message等一些深受欢迎的功能。
4.1 PTT业务价值链分析
PTT业务价值链组成如图4.1所示:
第三方应用开发商设备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用户软件、硬件和标准
图4.1 PTT业务价值链组成
来源:CATR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27
PTT业务对其业务价值链各组成部分的要求:
l 移动运营商:不需要对传统话音业务设施做任何改变,需要提供
网内分组域接点和业务平台;
l 设备提供商:提供业务平台,并作为标准推进的主要承担者; l 第三方应用开发商:提供端到端的通信软件或者业务平台; l 终端:需要有Push-to-Talk按键,或者利用现有按键实现此功
能、与应用平台相对应具有业务中间件,后者可以下载终端侧的业务中间件。
4.2 公众移动网PTT业务标准发展
4.2.1 GSM/GPRS/WCDMA网络
目前,GSM/GPRS/WCDMA网络上PTT业务的解决方案,基本上是采用Nokia、Ericsson和Siemens联合开发的 VoIP over GPRS标准,基于3GPP的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平台提供Push-to-Talk业务。
IMS是3GPP定义的标准化技术,是移动网IP方向化的关键发展之一,提供了在基于IP的分组交换网上传送综合话音和数据业务的能力。IMS在分组域的顶层增加了两个功能:通过SIP找到一个人并发起一个会话的能力;以及集成新业务的能力。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28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图4.2 3GPP IP Multimedia Subsystem(Release 5)
来源:3GPP
IMS提供和主流IP技术一致的开发环境,降低了第三方应用开发商的进入门槛。此外,引入IMS及其业务传送能力,向公共业务传输环境前进了一步,使用公共基础设施,可以减少引入新业务的资本开支(OPEX)和成本开支(CAPEX)。
在2003年2月成为第3次GSM世界大会上,诺基亚、爱立信和西门子三巨头联合推出了GPRS/3G网的Push-to-Talk业务的VoIP解决方案,倡导使用3GPP(WCDMA技术)的IMS ( IP Multimedia System)标准,以阻止多个不完整的解决方案拥入市场。随后,诺基亚、爱立信、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29
西门子和摩托罗拉参与标准制定过程,并在2003年向OMA提交了标准规范,共包括6个标准规范文件。
目前以Ericsson、Nokia 和Siemens为首,多个网络运营商和其他设备制造商加入到多厂商环境的GSM/GPRS/EDGE/WCDMA网络 Push-to-Talk解决方案创立中,并于2003年下半年陆续开始试验。 Ericsson的PTT业务平台
表4.1 ERICSSON PTT业务平台
Ericsson
解决方案名称 Instant Talk
基于Ericsson的IPMM,与IMS兼容
支持网络 跨GSM/GPRS、EDGE、CDMA2000、WCDMA和WLAN网工作,于接入技
术。
业务功能 分组话音传输,附加功能包括定时联系的人名列表、用户早些时候错过
的即时谈话消息;
其他分组业务如即时文本消息、数字照片即时发送;
IPMM子系统未来将提供即时消息、声频会议、交互式会话转移和可视电话。
产业联盟 Sonim 进展情况 2003年5月18日在New Orleans 的CTIA电信大会上,已演示了跨越
CDMA 1X和GSM/GPRS网之间的Push-to-Talk呼叫。预计2003年下半年商用。 来源:CATR 通信信息研究所
Ericsson的“Instant Talk”方案是一种移动电话的话音服务,包括即时通话、状态呈现和语音留言。这种服务能够为终端用户提供只需要按一个按键就可以进行的一对一或群体通话。
l 这种服务是“半双工”的,也就是说同一时间只有一人能够讲话,
从而更便于群体交流。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30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l 该方案可使用户能够在通话群中灵活地选定或者变换通话对象,
因此用户可以轻易地与通话群体中所有人或选择部分人进行电话会议。
l 状态呈现服务:通过呈现所有通话对象的状态,用户可以知道其
通话对象哪一位可以接听,哪一位线路忙,很类似于网络中流行的ICQ、MSN Messenger等聊天工具功能。
l 语音留言功能:用户能够在对方不能接听或没有开启即时通话功
能的情况下,留下语音信息。
4.2.2 CDMA2000网络
目前,CDMA 2000的Push-to-Talk 业务的技术方案,基本上是采用Nextel Communications、Qualcomm 和 Motorola联合开发的Qchat方案。 Qchat方案以Nextel和Motoral开发的“Direct Connect”协议为基础,使用标准的VoIP技术。
l Motorola公司
ü 提供在CDMA2000系列网上使用Qchat的综合基础设施解决方
案;
ü 针对CDMA2000网的快速呼叫建立、移动性管理以及Qchat
与Nextel的“Direct Connect”业务互操作开发专门的增强功能。
l Qualcomm公司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31
ü 基于BREW平台建立Qchat服务器――客户机软件系统; ü 该技术设计为由用户对小组成员动态管理,即用户可以随时
在自己手机上删除或添加谈话参与者;
ü 管理者可以建立固定成员组(常设组),用户自己也可以临时
创建谈话组。
l 三方的开发和专利许可协议
ü Motorola有权在美国市场之外销售增强性“Direct Connect”
产品(即PTT业务品牌);
ü Nextel和Qualcomm就Qualcomm的Qchat软件在开发和安装
方面达成专利许可协议,协议授予Nextel在北美及几个国际市场一些独有许可权。
l 手机
目前,有些手机专门有一个Push-to-Talk按键,其他手机可以把Push-to-Talk功能分配给一个现有的按键。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32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五、公众移动网PTT业务应用开发方案
目前,为公众移动网络提供Push-to-Talk业务的第三方应用开发领域,Sonim Technologies、Fastmobile、Winphoria、Efusion Inc.和Togabi等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已经拥有相当的技术经验和解决方案。
5.1 Fastmobile提供的“Fastchat”方案
Fastmobile是一家美国公司,总部设在芝加哥,在英国设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Fastmobile Ltd.负责欧洲市场的业务,同时在韩国有一家专利许可合作伙伴――eMobiles。Fastmobile一直致力于开发针对移动用户群的一对一或群体间的即时通信业务,其名为Fastchat系统与IMS over GPRS标准兼容,可以在GPRS网上提供Pushtotalk业务,目前正在寻求与全球GPRS网运营者合作。 5.1.1 Fastmobile提供的PTT业务描述
Fastmobile提供四种品牌业务,其中Fastchat为PTT业务: l Fastxt:用户使用手机与SMS和PC机上的即时系统(如:MSN
Messenger)进行文本信息通信。
l Fastchat:即PTT业务,一对一或者群组之间进行“一按即通”
的对讲业务。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33
表5.1 公众移动网PTT业务应用解决方案比较 (来源:CATR 通信信息研究所) 应用开发商 业务品牌 承载网络
Fastmobile Fastchat 2.5G和3G网络
Sonim /
2.5G和3G网络
Winphoria(Motorola) GIR 2.5G和3G
Togabi PacketCHAT 2.5G和3G
l PTT业务,一对一和群组通
信;
l 话音即时消息; l 无线聊天;
l 实时无线多媒体通信;
Efusion Inc.
/ Internet 电子商务在线客户服务:在电子零售商的网页上增加一个PTT按键,为用户选择连接到客服电话的最佳路径。
/
l PTT业务,一对一和
l PTT通信业务一对一通
l PTT业务实时、即群组通信;
信,群组通信;
时实现一对一和群l 编辑、增加、删除群
l 通信内容包括文本、话
业务描述 组的话音通信; 组呼叫清单;
音和图片;
l 编辑联系清单; l 呼叫对象状态报告。 l 与SMS用户、email用
l 直接信息服务。 l 多媒体交换。 户和IM用户进行通信。
网络 不需增加和改变硬件设施
Client/Server架构,与
Client/Server构架,基于Client/Server构架,与移
移动网络的性能服务器
网络端增加ICP Server 动网络基础结构集成。
相连接。
合作运营商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实现方式 产业联盟 终端
不需增加和改变硬件设施,Client端软件嵌入终可以在现有的手机上增支持嵌入式,BREW,J2ME,只需下载软件 端的芯片中。 加PTT功能。 Symbian,Palm OS,Pocket PC。 Radiolinja,,T-Mobile,Cingular,AT&T,Orange,Vodafone
/ /
/ /
TI;Infineon;Intel;Microsoft Ericsson
/
/ / / / /
/
Verizon Wireless,Sprint PCS,网上汽车销售商TELUS Mobility Cameraworld.com Bitfone,GoAhead,OZ,Teltier /
HP,UT Starcom Samsung
应用 Symbian 芯片 设备
终端 Ericsson
/ / / /
34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ü 一个用户可以同时管理多个PTT对话组。
ü 当通话对象不能接收时,转为话音消息,以WAP方式发送到
系统中并在系统中存储;当通话对象可以接收时,转发话音消息。
l Fastpix:在文本和话音消息中附加图片,在同一个消息中可以
附件多个图片。
l Fastmail:发送和接收邮件功能。
以上几项业务是整合在一起的,例如:MSN不支持离线发送消息,则可以使用Fastmail发送信息;在用户接收邮件时,其手机屏幕显示与接收消息一样。在一个通话过程中,用户可以任意使用以上四种业务进行通信:
l 在收到话音消息时,用户可以根据现有环境条件使用文本和图片
方式回复,而不是仅仅局限以话音方式回复信息。
l 在收到文本消息时,用户可以使用PTT业务进行回复,用户只需
选择要回复的消息,按下“一按即通”按键说话即可,可以将用户利用PTT业务回复的话音发送给文本消息的所有发送者。 四种品牌业务整合在一起,功能超过了每种品牌业务单独使用的效果之和,更加增强了用户使用业务的便利性,扩大了运营商的网络覆盖范围,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环境条件和设施进行一对一和群组方式的通信。组合业务的特性: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35
l 一对一或者群组通信,实时交互文本、话音和图片信息。 l 一个用户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对话组,每个对话小组中可以包括其
他移动用户、SMS用户、email用户和即时信息(IM)用户。
图5.1 Fastchat业务在Nokia终端上显示的界面
Fastmobile的PTT业务组合与其他系统的通信方式相比,具有突出的优势,如表4.2所示。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36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表5.2 FASTMOBILE与SMS、移动即时消息和话音系统的业务能力比较
特性
为无线网络而设计 群组和1-1文本 群组和1-1话音 群组和1-1图片 混合组
Fastmobile Yes Yes Yes Yes Yes
SMS Yes No No No No Yes No No No Yes Yes No No No
移动即时系统 话音系统 No No No No No No No Yes No Yes Some No Some No
Yes No Yes No No Yes No No No Yes Yes Yes Some N/A
与非同网络用户通信 Yes 多模
好友列表状态显示 可靠传输 Off-shelf产品
Yes Yes Yes Yes
不同地域/全国互操作 Yes 与其他系统接口 2.5G数据网络 OTA 提供
来源:Fastmobile公司
Yes Yes Yes
5.1.2 Fastmobile的Fastchat实现方式
Fastmobile的“Fastchat”应用方案与3GPP标准兼容,与Siemens、Nokia和Ericsson提出的三方标准相符合,不需要改变移动运营商和用户终端的硬件设施就可以实现:
l 移动运营商
在Fastchat应用方案中,通过数据链路发送和接收话音,因此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37
不需增加和改变移动运营商的网络硬件设施和基础结构。 l 用户
在Fastchat应用方案中,利用用户终端中现有的话音处理功能即可,用户不需要购买任何额外的硬件。用户只需要将Fastchat的软件通过红外线或者下载到手机终端即可,例如美国的移动用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购买软件: ü 通过软件发行商――Handango
www.handango.com;
ü 直接从Fastchat的主页购买,www.fastchat.com; ü 从移动电话业务和应用处购买,包括fastchat的零售商和在
线零售商。例如在加利福尼亚和佛罗里达州即将出现这样的零售商,并且很快会遍布美国各地。
5.1.3 合作的移动运营商
目前,Fastmobile的“Fastchat”业务主要在GPRS网络上提供,希望能够实现移动运营商提高ARPU值的愿望。Fastmobile为移动运营商提供主机、分布、计费和集成等的整体解决方案。
Fastmobile的业务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与运营商合作实现: l 利润共享
基于用户和业务单元的收入,实现利润共享。 l 许可出售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的网站购买,
38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以专利许可出售的方式提供业务。
目前,主要在GSM/GPRS网络上进行Fastchat的试验,到2003年下半年将会推广到CDMA网络。与Fastmobile合作的移动运营商主要有:
l Radiolinja
2003年4月7日,Radiolinja公司成为欧洲首家利用Fastmobile的方案提供PTT业务的运营商,从而成为世界首家在真实网络环境上提供多种方式即时通信的运营商。 l T-Mobile,Cingular和AT&T
2003年5月,在T-Mobile、Cingular和AT&T的GSM网络上,实现了Fastmobile的Fastchat业务互通,结束了只能在同一个运营商的移动网络内提供PTT业务的历史,实现了不同移动运营商网络的用户手机之间、手机和PC机之间的PTT业务以及文本、SMS、图片的即时通信。 l Vodafone和Orange
2003年1月,Fastmoible已经成功地使用诺基亚7650和3650手机在美国芝加哥T-Mobile的网络和英国伦敦Vodafone的网络之间进行了Push-To-Talk通话试验。在试验中,Nokia 7650和3650手机运行压缩fastchat客户应用程序(该手机的操作系统为Symbian),分组话音和文本消息由一个的Fastmobile 服务器管理,并通过T-Mobile、Orange和Vodafone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39
的GPRS网传输,
5.1.4 广泛的产业联盟 战略伙伴
Fastmobile的战略伙伴主要包括: l Ericsson
Fastmobile是Ericsson移动世界的合作者。 l Symbian
Symbian是一家软件公司,负责Symbian OS的市场推广工作。
零售合作者
零售合作者扩大了移动电话的分销途径,增加了业务和产品的销售范围。零售合作者可以从移动运营商和Fastmobile处获得利润。 终端
最初,主要是Symbian的手机终端支持Fastchat业务,例如Nokia3650和Sony Ericsson P800,随后Siemens、Samsung和Sendo的手机也将支持Fastchat业务。不久,Fastchat业务将会扩展到BREW和JAVA手机,例如Motorola和LG生产的手机。
目前,支持Fastchat业务的手机主要有: l Nokia 3650 l Nokia 7650
l Sony Ericsson P800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40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即将支持Fastchat业务的手机有: l Nokia N-Gage l Siemens SX-1 l Motorola A920 l Mitsubishi Concept l BenQ P30 5.1.5 资费
目前,Fastmobile提供PTT业务、图片消息、email和IM业务,采取包月方式计费,每月9.95美元,用户可以随时取消这项业务。现在,Fastmobile对于开通这项业务的新用户给予一个月的免费试用。
5.2 Sonim的PTT业务方案
无线数据网络方案提供商Sonim,一直从事使用SIP/RTP为运营商提供GPRS上的PTT业务。 5.2.1 Sonim的PTT业务描述
Sonim提供的PTT业务主要功能包括: l 编辑联系清单
ü 用户可以自行定义和管理分组名单;
ü 联系清单存储在服务器中,用户更换手机时可以很容易的获得联系清单;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41
ü 显示通话对象的状态,包括空闲、忙碌和无法接通。 l PTT业务
ü 实时、即时实现一对一和群组的话音通信; ü 一按即通功能; l 直接信息服务
ü 向一个用户或者多个用户同时发送话音消息;
ü 不需要建立链路连接,将话音消息发送并存储到收件箱中; ü 当收到新消息时,给予用户提示信息。
图5.2 Sonim的PTT业务在终端上的界面显示
5.2.2 Sonim的PTT业务解决方案
Sonim公司的PTT业务方案采用VoIP技术,采用Client/Server解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42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决方案,完全基于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和IMS设计。
图5.3 Sonim的PTT业务方案:Client/Server体系结构
Sonim采用Client/Server的体系结构: l ICP Client
是一种软件解决方案,集成在终端的芯片中,已经实现在低级终端、高级终端和智能终端中软件集成和优化。 l ICP Server
是管理即时通信业务信令和媒体传送的平台。此外,具备OAM性能,支持计费功能。
ICP Server支持移动即时消息和状态显示业务的开放标准,与其他消息业务可以互操作,使用标准Gi接口与网络的核心GGSN节点连接。 l 基于IP的解决方案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43
ü 基于SIP协议的呼叫控制和智能状态呈现管理; ü 基于RTP的高效传输协议,在无线数据网上传送高质量实时
话音。
l 基于3GPP标准的体系结构
保证网络和业务发展的兼容性。
5.2.3 产业联盟
在推广Push-to-Talk方面,Sonim公司也煞费苦心,通过与业界领先的TI、Infineon和Intel等无线芯片供应商、移动网络设备供应商、Symbian和Microsoft等主要的手机OS提供商成为合作伙伴,奠定手机等无线通信终端对Push-To-Talk功能的支持。 设备
2003年3月,Sonim宣布与爱立信公司签署OEM协议,爱立信将Sonim的Push-To-Talk技术集成到其Instant Talk方案中。 芯片
通过与TI合作,在TI的TCS2100和TCS2500 GPRS芯片以及用于2.5G和3G手机的OMAP系列集成MODEM和应用处理器,将支持即时话音业务。这样,从具有数据能力的基本电话到智能手机和PDA,使用TCS2100和TCS2500芯片的各类终端都具有PTT功能。 终端
世界第三大手机制造商韩国三星公司已经宣布将Push-To-Talk技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44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术集成到其下一代手机中,索尼爱立信新近推出的P800手机也设置了专门的Push-To-Talk按键。
5.3 Winphoria( Motorola )的“GIR”方案
Winphoria是一家移动分组网络应用提供商,2003年4月被Motorola公司收购。Winphoria提供软交换设备和下一代分组MSC,同时提供PTT业务,即Global Instant Rendezvous(GIR)。 5.3.1 Winphoria提供的PTT业务描述
Winphoria提供的PTT业务: l 一对一和群组通信;
l 编辑、增加、删除群组呼叫清单; l 呼叫对象状态报告。 l 话音群组呼叫; l 多媒体交换;
l 可以通过IP网络与其他用户连接。 5.3.2 Winphoria的GIR方案
Winphoria的GIR方案基于Client/Server架构,于空中接口: l Server
通过软交换或者集成方式与移动网络的性能服务器(Feature Server)相连接,在移动分组网络上实现PTT业务,也可以在电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45
路交换网络上配置GIR方案。 l Client
Winphoria的PTT应用方案可以在现有的手机上增加PTT功能,但是运营商更希望中断制造商能够支持SIP协议,为移动运营商吸引更多的用户。
GIP群组呼叫网络方案如图4.4所示。
其中,Winphoria的WMS-5000为分组MSC,支持无线接入网络单元的开放式接口,其主要特性为:
l 代替MSC的功能; l 可以作为网关使用; l 支持PTT业务;
l WMS5000与现有MSC相比:容量是现有MSC的5倍;价格是现有MSC
的一半;尺寸是现有MSC的十分之一。
l WMS5000支持GSM和CDMA网络,可以作为2G和3G网络的交换设备。 5.3.3 合作的移动移动运营商
目前,与Winphria合作的移动运营商主要有: l Verizon Wireless和Sprint PCS
两家都使用Winphoria提供的GIR方案于2003年引入PTT服务,并预计在2004年商用。
其中,Verizon从2003年4月开始试商用。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46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l TELUS Mobility
加拿大领先的通信公司之一,拥有PCS数字无线网络,提供数字PCS业务和“Mike”PTT业务。
Boston User 2IOS
User 1London 1XRTT
IP
3G All-IP
Mexico City User 4Legacy MSC
ISUP
cdmaOne
图5.4 GIR群组呼叫方案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47
5.4 Togabi的“PacketCHAT”
2000年10月,Togabi Technologies创建于加利福尼亚的圣地亚哥,在无线多媒体内容方案设计方面取得了成功,现在为无线运营商提供即时通信技术的策略和方案。目前,Togabi可以提供在CDMA/1xRTT和GSM/GPRS网络上的PTT业务解决方案,即PacketCHAT。 5.4.1 Togabi的PTT业务描述
在分组网络上提供提供一对一和群组通信,包括: l PTT业务 l 话音即时消息; l 无线聊天;
l 实时无线多媒体通信; l 谈话请求功能;
l 实时呼叫对象状态显示。
5.4.2 Togabi的PacketCHAT解决方案
PacketCHAT是一种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基于Client/Server构架,采用IP标准,移动网络和终端不需改变任何硬件设施,而是采用离线方式。
PacketCHAT解决方案:
l 可以普遍应用在CDMA/1xRTT和GSM/GPRS网络上,在本国或者国际间实现互操作。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48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l 有手机终端支持; l 集成多种即时通信方式; l 可以向3GPP和3GPP2网络过渡。 Togiba的PacketCHAT方案实施: l Client:终端
支持的终端环境包括嵌入式、BREW、J2ME、Symbian、Palm OS、Pocket PC等。 l Server:网络
PacketCHAT的Server端为高速、可升级的即时通信平台,可以与移动网络基础结构集成,提供低延迟、实时分组业务。 l 标准
Packet CHAT的Client/Server方案基于现有分组网络协议,包括:
ü TCP/IP Internet Protocol
ü Optimized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ü SIP for Instant Messaging and Presence Leveraging Extensions (SIMPLE)
ü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ü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ü H.248 standard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49
ü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ü 3GPP standard (GSM) ü 3GPP2 standard (CDMA)
5.4.3 产业联盟 终端制造商
Togabi与主要终端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支持CDMA和GPRS网络的PTT业务。
Togabi与三星合作,在三星的手机终端中集成了基于PackeCHAT的客户端技术,并且将在2003年下半年推出此类终端。 基础结构和系统制造商
Togabi与无线分组网络方案提供者广泛合作,包括: l HP
HP和Togabi合作提供CDMA 1x和GSM/GPRS网络的PTT业务方案,包括Togabi的 Packet CHAT Client/Server应用、HP OpenCall Service Controller、HP Carrier-Grade Platforms和HP Services。在世界范围内,HP拥有3,600多家的OpenCall使用者。 l UT Starcom
UT Starcom和CommWorks组成合作联盟,与Togabi在软交换和分组数据方面合作,共同支持PacketCHAT业务平台。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50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技术合作者
作为一家软件基础结构提供商,Togabi还拥有硬件和网络管理的合作者,包括:
l Bitfone
Bitfone是一家无线客户端下载和升级方案提供者。 l GoAhead
在2003年3月,Togabi选择GoAhead®的软件作为PacketCHAT与无线网络方的中间件。 l OZ和Teltier
OZ集成了基于标准的即时消息、实时状态管理、群组通信和内容共享业务等。
Teltier’s Vistante? 提供网络智能平台,核心基础网络结构基于PAM Forum APIs、 OMA/Wireless Village和SIP/SIMPLE协议实现。
在2003年的CTIA Wireless大会上,Teltier、OZ和Togabi展示了他们的即时通信解决方案,基于Client/Server平台,支持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和Instant Messaging and Presence Services (IMPS), 在2.5G和3G分组网络上提供实时的即时话音和消息通信,即PTT业务。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51
5.4.4 合作的移动运营商
Togabi与北美、拉美、亚洲和欧洲的运营商合作,在CDMA 1x和GPRS网络上进行PacketCHAT业务试验。预期在2004年结束试验并进行商用。
5.5 eFusion 将PTT业务用于在线客户服务
5.5.1 eFusion的PTT在线客户服务业务描述
目前,IP电话公司eFusion.Inc公司正在将PTT业务应用于在线客户服务,例如向电子商务公司提供了一种PTT业务,使电子商务公司的业务代表能与买家实时对话,提高了客户服务能力,促成销售。同时,eFusion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国IP电话网,保证话音呼叫不被其他Internet业务干扰。
EFusion的新业务允许电子零售商在网页上增加一个“Push-to-Talk”按键,当顾客按下按键时,一个小Java程序下载到顾客的PC上,程序根据用户PC机的性能选择连接到客服电话的最佳路径。
l 如果客户的PC带有话筒和麦克风,呼叫直接连到公司的客服部,
顾客正在观看的网页几乎同步地显示在销售代表的屏幕上。 l 如果顾客的PC不能通过Internet建立直接通话,顾客被询问是
否想用普通电话或进行交谈:若有顾客有可以使用的电话,顾客输入电话号码后,由系统主动拨叫顾客,在顾客和销售代表之间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52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建立起连接;如果没有电话,可在线交谈。
5.5.2 资费
eFusion并不是将此业务以技术的方式提供给电子商务公司,而是以业务的方式提供服务:
l 对小公司,收费标准是每呼叫为1到2美元。
l 对大公司,eFusion将出租自己的网络容量,每次通话的费率与
提供实时聊天客户服务的公司收费相同。
5.5.3 应用案例
Efusion的第一个客户是一家在网上汽车销售商Cameraworld.com,将PTT业务终端安装在车上。据统计,当其客户使用PTT业务功能时,成交率达到25%。
5.5.4 PTT在线客户服务市场分析
eFusion提供的PTT业务方式在线客户服务,将对B2C和B2B商务产生巨大影响,其发展的驱动力在于把潜在的购买变成现实的交易,对于通过Internet方式出售复杂产品最有效,还促使企业可以向其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供更完整的服务。
实际上,eFusion公司以独一无二的技术挤入了正在迅速发展的客户管理市场CRM。目前,在线CRM聊天服务正在崛起,例如Peoplesupport.com 和 ChatRep.com,eFusion与他们相比增加了Push-to-Talk业务,具有实时话音通信能力。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53
5.6 公众移动网络PTT业务试验进展
PTT业务虽然是由美国首先应用和推动的,但是最近几年受到了欧洲设备制造商和方案提供者的关注,如Nokia、Ericsson和Sonim。而在3GSM大会后,又引起了亚洲和南美的关注。
l Nokia计划2004年上半年推出PTT产品。
l Sonim以其基于IMS标准的PTT业务Client/Server解决方案瞄
准GSM市场已有三年,该公司与欧洲和北美运营商进行了试验,2003年3月又与爱立信签定了设备开发制造协议。Ericsson计划今年下半年在GSM市场和CDMA市场同时推出PTT方案。 l 关于手机供应,三星电子美国公司宣布其新一代手机将集成
Togabi Technologies的 Packet CHAT功能,PTT功能手机在2003年面世。
但是,所有设备制造商、方案提供者和终端制造商的努力和推动,最终将反映在公众移动运营商的PTT业务试验进展和推进策略上。随着PTT业务在公众移动网络上的试验和推广,将会有更多的公众移动运营商进入PTT业务市场,使PTT业务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目前,众多公众移动运营商开始进行PTT业务试验,如表4.3所示。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54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表5.3 公众移动网络运营商PTT业务试验进展
运营商 美国AT&T
网络 GSM/ GPRS
美国Cingular 美国T-Mobile 欧洲Radiolinja 欧洲Orange 欧洲Vodafone 美国Verizon
CDMA
PTT业务标准/
方案 Nokia、Ericsson和Siemens联合开发的IP技术和标准;
Fastmobile的“Fastchat”方案。
试验进展 2003年第4季度将在西雅图开展PTT业务试验;
2004年扩展到其它地
区进行PTT业务试验;预计2004提供商用。
其他
美国Sprint PCS CDMA
l 2003年1月,已经
成功地使用诺基亚7650和3650手机在美国芝加哥T-Mobile的网络和英国伦敦Vodafone的网络之间
支持合作,没有具体进行了Push-to-Talk
通话试验。 计划
l 2003年5月,实现支持合作。
2003年5月开始试验 PTT业务在AT&T、
Cingular和T-Mobile2003年
三家运营商网络上的2003年
互通。
Winphoria的2003年第三季度试 Global 验;网络覆盖要超过Instant Nextel。 Rendezvous 预计2003年底商用。
2003年第三季度启动 试验;
预计2003年底商用。
来源:CATR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55
六、PTT业务发展前景和策略分析
6.1 PTT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勿庸置疑,PTT将成为移动行业的一个热点,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会遇到一些技术上和市场上的挑战: 6.1.1 技术上的挑战 呼叫延迟问题
从技术上讲,PTT业务一直引以为豪的“即时性”在现有公众移动网上的实际实现过程中难度不小,在主要在于以下原因:
l 呼叫时延问题
对于CDMA和GSM网运营商而言,降低呼叫建立时延的挑战首先在于手机检测寻呼消息的时间间隔和信令接续时延。 例如,在GSM网络中,手机主动查询寻呼消息,通过固定的寻呼信道Pch结束寻呼消息。Pch是属于CCCH上的若干个block,而对于每一个手机来说,它所对应的寻呼信道由其所属的CCCH group和Paging group决定,而CCCH group 由手机的IMSI和当前系统配置的CCCH的个数、每个CCCH上的Pch block的个数等参数共同决定,它用来指示该手机对应的寻呼信道位于哪个CCCH上;Paging group 由系统消息所携带的一个参数来决定,它用来指示该手机对应的寻呼信道位于CCCH的第几个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56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block。因此,手机接收的寻呼消息的间隔时间是由系统配置决定的。对于电路交换方式,这个间隔时间系统一般配置为240×2――240×9ms不等。当手机接收到寻呼消息后,激活信道,在信令接续过程中还要一定的延迟。
l 呼叫过程中的时延是分组话音业务的致命弱点。
因此,平均来说,公众移动网上的PTT解决方案面临着围绕呼叫和呼叫建立的3到10秒延迟的技术挑战。
目前,基于开放标准IMS的Push-To-Talk方案,尽管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对其进行优化,例如改变分时隙寻呼模式、优化信令压缩和报头压缩技术等等,而最好的情况是将延迟时间控制在2秒。爱立信公布其Instant Talk方案的时间延迟已经控制到呼叫建立2秒和呼叫过程1秒。而Qualcomm CDMA 1X VoIP方案Qchat,正在努力使呼叫建立时延小于3秒。相比之下,在Nextel的iDEN网络中,呼叫建立延迟(Call Setup Delay)由于其集群网络的特殊性已经控制在1秒之内。Verizon采用Winphoria(Motorola )解决方案,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试商用,在一对移动用户使用PTT业务的过程中,他们首次呼叫延迟为5秒,随后的呼叫延迟为1秒。
对于即时性而言,2秒的延迟是人可以接受的极限。当然业界期望这项指标将随着标准和技术的演进得到进一步提高。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57
QoS问题
除了呼叫延迟,QoS问题也是PTT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关键技术挑战。由于Push-to-Talk业务是建立在分组数据网络之上,采用VoIP技术,其话音质量QoS问题也是该业务在推广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需要采取一些QoS保障技术保证通信质量。 向3G网络平滑过渡
从网络建设上讲,PTT业务平台的设计是基于标准协议,应该考虑将来向3G多媒体业务的平滑演进,保持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的持续性。 6.1.2 市场上的挑战
对于PTT业务而言,其产业价值链还不是很完善,整个移动行业和用户的支持程度尤为重要。
虽然一些公司已经推出比较成熟的Push-To-Talk方案,而且这些方案有着即时通话、群发语音消息和状态列表等很多卖点,但由于在蜂窝移动网络上尚无大规模的应用先例,在实际中能否做到一鸣惊人仍然还是个未知数。
l 运营商能否乐意采纳及最终用户的反应
虽然美国各大移动运营商迫于竞争压力正在积极投身于Push-To-Talk的试验,但是是否会大规模采用仍要视试验结果和最终用户的需求而定。虽然QQ、ICQ等传统即时通信软件在PC上的成功以及短信在移动通信上的成功可能会刺激运营商投身于Push-To-Talk,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58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而且Nextel公司的商业模式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作为借鉴,但是,对于运营商而言更重要还有部署和应用的成本问题。
每一项新业务的推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断完善和试验,更需要最终用户的认可,Push-To-Talk也不例外。例如,可能遇到如何将新业务集成到运营商原有计费项目中等很多问题。 l 手机终端的支持和普及
Push-To-Talk业务的推广还有赖于支持该功能的手机终端的普及。虽然主要的手机芯片和OS提供商正在将Push-To-Talk功能集成到其产品之中,而且现有的一些手机可以通过在网上下载更新版本的软件来升级以支持PTT业务功能,但是现有的大部分手机并不支持Push-To-Talk业务。同时,要说服部分用户换掉其目前的手机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正如彩屏手机的普及一样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
6.2 PTT业务发展策略分析
在PTT业务市场发展中,其他美国运营商与Nextel直接竞争而处于不利地位。Nextel的PTT也已经成为行业标准,得到了contractors、 plumbers and electricians等用户群的认可。在多年的经营中Nextel已经成功在美国所有大城市中建立了“小社会”,这些用户不会离开现在的圈子而投到Nextel竞争对手的门下。例如,当他所在行业的其他人都用Nextel电话时,一个水管工或者承包人也倾向于使用Nextel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59
的PTT服务,许多房地产中介肯定也愿意使用Nextel的业务便于与其他代理商联系。
因此,美国的其他移动运营商应在发展PTT业务应该采取的策略为: l 将PTT业务定位与Nextel目前还没有提供的业务市场中。
例如家庭、白领阶层、年青人,他们对呼叫延迟问题不敏感,可以通过假振铃或者呼叫建立处理过程掩盖,让终端用户按一个按钮,发出邀请和接收邀请来起动一个会话,处理结束后,会话开始。
l 提供Nextel所不具备的功能。
例如Sonim的方案中可以动态创建谈话组,这对那些想与不同朋友交流的青少年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应用。
目前,Sprint PCS期望与Nextel竞争新的客户,并针对白领个人用户,这都不是传统的PTT业务市场,Nextel还没来得顾及或没有能力在其中树立牢固地位。2002年第4季度,Nextel拥有1000多万用户,但是在其中仅有270万白领个人用户、3万青少年用户。目前,Nextel与Boost Mobile成立的合资企业正在测试面向加州和内达华州青少年市场的PTT业务,希望扩大其市场范围。
Nextel的高ARPU值主要建立在高消费的企业客户基础上,美国的其他运营商很难获得同样的财务上成功。不过其他移动商有更庞大的用户基础,可能应该更关注与最终用户,可以给最终用户多一种选择。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60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与美国移动运营商相比,欧洲和亚洲的移动运营商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在欧洲和亚洲还没有出现象Nextel这样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制定业务发展策略时具有较为宽松的条件,而且可以很好的借鉴Nextel的成功经验。
6.3 PTT业务发展前景分析
虽然移动通信正在步入由GPRS和CDMA 1X等为主流的2.5G数据时代,并向数据传输速率更高的3G时代迈进,但无庸置疑,语音仍将在移动运营商的现有业务中占据相当大比重,而经过网络泡沫洗礼,移动运营商更加务实,将重点放在现有网络质量的提高与业务创新,PTT业务在部分市场取得成功自然吸引了运营商的目光,所以说通过2.5G数据网络进行高质量和跨网络语音传输的Push-to-Talk业务成为热点并非偶然。
目前,已有多种方案可以在2.5G网络上相对容易地实现PTT业务,因此,PTT业务似乎比3G网络上提供的各种高级业务离普通用户更近一些,而且用户使用PTT业务的成本相对较低,是普通用户可以承受、用得起得新业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l PTT业务目前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迄今为止,PTT业务主用应用在Nextel的集群网络上,除了/公共安全部门外,主要还是以“蓝领”和“小型企业”的消费层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61
为主。在公众移动网络上还没有提供PTT业务,而公众移动网络具有巨大的用户资源。
l PTT业务具有很大的业务提升空间。
目前,主要是在Nextel的区域网络内部提供PTT业务服务,正在进行Nextel全国网络范围内的漫游和业务互通试验,更不要说在不同移动运营商网络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不同网络技术之间实现PTT业务互通。因此,PTT业务具有很大的业务提升空间。
实现PTT业务跨网络与技术进行交流,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层,除了原有的集群通话业务的、公共安全部门和商业用户外,职业经理人、青少年和家庭消费者将是PTT业务发展的主要用户群。
PTT业务还可以利于启动其他基于IMS的业务如交互式游戏。IMS提供基于IP的控制,使运营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例如定位信息等,为终端用户提供全新的消费体验。PTT即时消息类业务将会驱动消费用户及商业用户使用无线业务。 l PTT具有很好的行业发展前景
ü 行业合作产生的规范标准和技术有助于形成统一的具有经济规模的PTT over GPRS市场,开放标准产生的互操作能力将允许移动电话和网络使用多种接入网络进行PTT通信。例如,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62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Ericsson、Nokia和Siemens邀请网络运营商和其他设备制造商加入到多厂商环境的PTT解决方案创立。
ü IMS是3GPP定义的标准化技术,是移动网IP方向化的关键发展之一,IMS提供的和主流IP技术一致的开发环境,降低了第三方应用开发商的进入门槛。
ü 鉴于PTT市场的增长潜力,手机制造商会发现该功能非常有吸引力,手机制造商的积极参与将会推动PTT业务的发展。 虽然PTT业务受到移动行业的广泛关注,但是PTT业务能否成为人们预期的移动分组数据网的下一个杀手应用,还是会昙花一现,这将取决于业务技术本身的进步发展,也取决于产业链的完整和流畅,以及移动用户的支持。但是,PTT业务的良好发展前景势必吸引更多移动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应用方案提供商和终端制造商的关注。对于PTT业务的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
6.4 我国移动行业对PTT业务的关注
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加剧,以及国外众多移动运营商在其网络上进行Push-to-Talk业务的试验,更有设备制造商、终端制造商和应用开发商对PTT业务发展的积极推进和支持,必将促使中国的移动行业对Push-to-Talk业务产业极大的关注。
目前,中国联通和Motorola合作已经开始在广州进行
2003年11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移动网技术与业务专题研究报告
63
Push-to-Talk业务试验。
与欧洲和亚洲的其他移动运营商一样,中国Push-to-Talk业务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借鉴Nextel的商业模式,并进行市场范围的拓展。国外移动运营商在实际网络上进行Push-to-Talk试验和试商用的结果,对Push-to-Talk业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对Push-to-Talk业务的进一步跟踪研究将为中国移动行业的业务创新给予极大的支持。
报告完成人 刘辉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通信信息研究所 2003年11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